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桨—舵—舵球推进组合体水动力性能的计算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骋 钱正芳 +1 位作者 张旭 杜度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5,共8页
建立了螺旋桨—舵—舵球推进组合体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系统研究了螺旋桨—舵—舵球推进组合体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关的仿真数学模型。模型中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采用升力面理论涡格法计算,桨毂的影响采用Hess-Smith... 建立了螺旋桨—舵—舵球推进组合体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系统研究了螺旋桨—舵—舵球推进组合体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关的仿真数学模型。模型中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采用升力面理论涡格法计算,桨毂的影响采用Hess-Smith面元法计算。将舵及舵球的诱导速度作为对桨及桨毂进流的修正,以考查舵及舵球的影响。舵与舵球水动力的计算采用以速度势定义的面元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设计,编制了计算机仿真系统。应用此软件设计了四种舵球方案,并进行了相应方案螺旋桨的定常水动力性能的计算对比分析。仿真计算表明,设计的舵球方案可有效地提高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其中不对称型舵球方案在实船对比测试中获得了节能5.1%,提高主机功率储备5%以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 舵球 水动力性能 仿真系统
下载PDF
舵面热模态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苏华昌 骞永博 +1 位作者 李增文 刘永清 《强度与环境》 2011年第5期18-24,共7页
介绍一种改进的热模态试验方法,采用振动台基础激励技术和激光测振仪非接触测量方法,对舵面的热模态特性进行测试,获得了一阶弯曲频率和扭转频率随加热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热模态 基础激励 激光测量
下载PDF
舵阻摇H_∞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承恩 贾欣乐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5,共9页
舵阻摇的效果对船舶水动力参数敏感,H_∞控制器对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控制模式的舵阻摇H_∞控制器。模拟海上航行条件的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特性。
关键词 舵阻摇 控制系统 设计
下载PDF
舵减横摇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启庸 汪碪 魏纳新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31,共7页
本文介绍舵减横摇的基本原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以及船模和实船的舵减横摇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舵机速度为10°/s左右情况下,舵减横摇的减摇效率可达50%以上。
关键词 横摇 减摇技术 船舶 控制器 设计
下载PDF
四桨两舵推进系统的水动力干扰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覃新川 黄胜 常欣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利用较为简捷的扰动速度势的基本积分方程,从解面元法的基本积分方程得到偶极强度,直接求得流场中的速度势分布;为避免在物面上数值求导,用Yanagizawa方法求得物面上的速度分布并通过Bernoulli方程计算桨舵的压力分布,以此计算桨舵的升... 利用较为简捷的扰动速度势的基本积分方程,从解面元法的基本积分方程得到偶极强度,直接求得流场中的速度势分布;为避免在物面上数值求导,用Yanagizawa方法求得物面上的速度分布并通过Bernoulli方程计算桨舵的压力分布,以此计算桨舵的升力系数等宏观量,再通过迭代的方式考虑桨舵的相互影响。通过对某大型舰船的四桨两舵推进系统的水动力所进行的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舰船工程 螺旋桨 桨舵干扰 面元法
下载PDF
安静型夹芯复合材料舵设计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锡 黄若波 +2 位作者 石勇 梅志远 李永清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对夹芯复合材料各层材料的选择,以及夹芯复合材料舵壳的结构设计,提出了夹芯复合材料舵的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复合材料舵壳在流体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以及在瞬态载荷作用下舵壳的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 通过对夹芯复合材料各层材料的选择,以及夹芯复合材料舵壳的结构设计,提出了夹芯复合材料舵的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复合材料舵壳在流体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以及在瞬态载荷作用下舵壳的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夹芯复合材料舵壳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同时振动水平与钢舵比较有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芯复合材料 安静型 性能分析
下载PDF
CFD simulation of propeller and rudder performance when using additional thrust fins 被引量:17
7
作者 HUANG Sheng ZHU Xiang-yuan +1 位作者 GUO Chun-yu CHANG Xi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7年第4期27-31,共5页
To analyse a possible way to improve the propulsion performance of ships,the unstructured grid and the Reynolds Averag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propeller and rudder fitted w... To analyse a possible way to improve the propulsion performance of ships,the unstructured grid and the Reynolds Averag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propeller and rudder fitted with additional thrust fins in the viscous flow field.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FLUENT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hrust and torque coefficient as a function of the advance coefficient of propeller and the thrust efficiency of additional thrust fins. The pressure and velocity flow behind the propeller was calculated. The geometrical nodes of the propeller were constituted by FORTRAN program and the NUMBS method was used to create a configuration of the propeller,which was then used by GAMMBIT to generate the calculation model. The thrust efficiency of fins was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number of additional fins and the attack angles.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s agree fairly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which shows that the viscous flow solution we present is useful in simul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ropellers and rudders with additional f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ELLER rudder with additional thrust fin FLU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利用航向舵减横摇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希人 唐慧妍 +1 位作者 彭秀艳 王宪荣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4-177,共4页
介绍利用航向舵减横摇的基本原理,建立船舶横向运动的系统模型及测量模型,基于有理谱理论,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船舶受扰力及力矩的成形滤波器及状态方程,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扩展系统状态进行最优估计,以二次型性能为指标构造随机最优控制... 介绍利用航向舵减横摇的基本原理,建立船舶横向运动的系统模型及测量模型,基于有理谱理论,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船舶受扰力及力矩的成形滤波器及状态方程,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扩展系统状态进行最优估计,以二次型性能为指标构造随机最优控制律。在典型航行工况下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取得明显的减摇效果,其中减横摇效果可达70%以上,减艏摇效果可达50%以上。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舵 减横摇 卡尔曼滤波 随机最优控制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ero-heating of rudder shaft within laminar/turbulent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s 被引量:11
9
作者 Qiang LI Liang NIE +3 位作者 Kouli ZHANG Yu LI Suyu CHEN Guangsheng ZH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215-1221,共7页
The aero-heating of the rudder shaft region of a hypersonic vehicle is very harsh, as the peak heat flux in this region can be even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stagnation point. Therefore, studying the aero-heating of the... The aero-heating of the rudder shaft region of a hypersonic vehicle is very harsh, as the peak heat flux in this region can be even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stagnation point. Therefore, studying the aero-heating of the rudder shaf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esigning the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hypersonic vehicle. In the wind tunnel test of the aero-heating effect, we fi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gle of attack of the lifting body model, the increasement of the heat flux of the rudder shaft is larger under laminar flow conditions than that under turbulent flow conditions. To understand this, we design a wind tunnel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minar/turbulent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s on the heat flux of the rudder shaft under the same wind tunnel freestream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in the ?2 m shock tunnel(FD-14 A) affiliated to th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CARDC). The laminar boundary layer on the model is triggered to a turbulent one by using vortex generators, which are 2 mm-high diamonds. The aero-heating of the rudder shaft(with the rudder) and the protuberance(without the rudder) are studied in both hypersonic laminar and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s under the same freestream condition. The nominal Mach numbers are 10 and 12, and the unit Reynolds numbers are2.4 × 10~6 m^(-1) and 2.1 × 10~6 m-1. The angle of attack of the model is 20°, and the deflection angle of the rudder and the protuberance is 10°. The heat flux on the model surface is measured by thin film heat flux sensors, and the heat flux distribution along the center line of the lifting body model suggests that forced transition is achieved in the upstream of the rudder.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rudder shaft and the protuberance show that the heat flux of the rudder shaft is lower in the turbulent flow than that in the laminar flow, but the heat flux of the protuberance is the other way around,i.e., lower in the laminar flow than in the turbulent flow. The wind tunnel test res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flux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 rudder Shock tunnel Transition Vortex generator
原文传递
高超声速平板/空气舵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杰 孙晓峰 +2 位作者 刘芙群 杨鸿俊 陈政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59,共7页
针对高超声速平板/空气舵模型开展了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舵偏角δr、舵缝高度h和边界层流态对缝隙内舵轴及干扰区热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零舵偏状态缝隙内气流速度为亚声速,热环境可以忽略;舵面偏转时,缝隙入口气流... 针对高超声速平板/空气舵模型开展了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舵偏角δr、舵缝高度h和边界层流态对缝隙内舵轴及干扰区热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零舵偏状态缝隙内气流速度为亚声速,热环境可以忽略;舵面偏转时,缝隙入口气流速度和压力显著增大,在δr=5°~15°范围内,舵轴及干扰区热环境随舵偏近似线性增长;舵轴及干扰区热流随h增大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h从5 mm增大到7mm时,舵轴热环境增加超过1倍;边界层流态对空气舵缝隙内热环境影响很大,在15°舵偏条件下,层流状态舵轴及干扰区热环境约是湍流的3~5倍,这是因为层流边界层较薄,缝隙内流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舵 缝隙 舵轴 热环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导弹舵面热模态试验激振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麻连净 蔡骏文 《战术导弹技术》 2013年第6期20-25,共6页
以导弹舵面为研究对象,针对高温环境对结构模态试验激振方法提出的特殊要求,分析了热模态试验可能采用的激振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可行的热模态激振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采用石英灯辐射加热方式进行热环境模拟的导弹... 以导弹舵面为研究对象,针对高温环境对结构模态试验激振方法提出的特殊要求,分析了热模态试验可能采用的激振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可行的热模态激振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采用石英灯辐射加热方式进行热环境模拟的导弹舵面热模态试验,比较适合的激振方法为采用激振器通过耐高温加长激振杆施加激振,以及通过振动台进行基础激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面 热模态试验 激振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模糊ADRC的舵机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3
12
作者 崇阳 张科 王靖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针对导弹舵机负载大范围变化时,经典PID控制算法不能满足舵控系统指标要求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模糊ADRC舵机控制算法。首先,分析导弹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基于模糊ADRC舵机控制算法的舵机控制系统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模糊ADRC控制器。... 针对导弹舵机负载大范围变化时,经典PID控制算法不能满足舵控系统指标要求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模糊ADRC舵机控制算法。首先,分析导弹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基于模糊ADRC舵机控制算法的舵机控制系统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模糊ADRC控制器。由于模糊ADRC控制器不需要舵机精确的模型参数就可以实现干扰补偿,因此可以独立设计模糊ADRC控制器。最后,模拟舵机带负载情况下,对文中所提出模糊ADRC舵机控制器与经典PID舵机控制器及常规ADRC舵机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模糊ADRC舵机控制器能够满足舵机负载大范围变化所需的响应速度,并有效改善舵机的动静态特性。控制效果优于经典PID及常规ADRC舵机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机 模糊控制 自抗扰控制 鲁棒性
下载PDF
智能式航迹自动舵的海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丹东 朱利民 贾欣乐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30,共9页
简述了一类航还自动航的系统设计及仿真调试,重点介绍了实船试验情况,并通过海试比较了增益规划式PID、喜捧控制及神经网络控制等不同算法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航迹自动舵在不同海况下长时间工作稳定可靠,航还控制性能良好。
关键词 航迹舵 舵效试验 船舶 智能式
下载PDF
高温复合材料舵面研制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2
14
作者 罗楚养 吴催生 +3 位作者 魏仲委 何辉 蔡培培 赵融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2-1320,共9页
设计了一种蒙皮骨架结构高温复合材料舵面,并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舵面,最后完成了舵面自由状态和固支状态下的固有模态测试,同时进行了静强度试验。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立了舵面固有模态有限元分析模型,该模型分析的舵面固有模态与试验... 设计了一种蒙皮骨架结构高温复合材料舵面,并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舵面,最后完成了舵面自由状态和固支状态下的固有模态测试,同时进行了静强度试验。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立了舵面固有模态有限元分析模型,该模型分析的舵面固有模态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并基于该模型研究了舵面在弯曲载荷下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舵面首先在根部树脂连接区发生树脂脱粘破坏,进而引起复合材料蒙皮与钛合金骨架的层间分层,从而导致整个舵面失效。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质量分布对舵面的频率影响很大,但对其振型影响不大。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根部树脂连接区的拉伸正应力导致此处树脂脱粘,有限元预测的破坏位置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舵面 聚酰亚胺 有限元分析 固有模态 破坏机制
原文传递
X舵潜艇空间运动仿真数学模型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坤 徐亦凡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5年第4期50-52,共3页
潜艇水下运动是六个自由度的多姿态运动,建立空间运动方程数学模型是计算机仿真时对其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和对运动状态进行仿真研究的关键。该文在对X舵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由美国泰勒潜艇六自由度方程出发,导出适合X舵潜艇控制和仿... 潜艇水下运动是六个自由度的多姿态运动,建立空间运动方程数学模型是计算机仿真时对其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和对运动状态进行仿真研究的关键。该文在对X舵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由美国泰勒潜艇六自由度方程出发,导出适合X舵潜艇控制和仿真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该数学模型的微分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 仿真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小型自主水下航行器尾舵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武建国 张宏伟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共4页
针对小型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尾舵设计的关键问题,采用二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流速为2m/s时,常用NACA00××系列翼型在不同来流下的情况,得到了小型自主水下航行器常用翼型的水动力特性;采用DNV规范计算得到了尾舵面... 针对小型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尾舵设计的关键问题,采用二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流速为2m/s时,常用NACA00××系列翼型在不同来流下的情况,得到了小型自主水下航行器常用翼型的水动力特性;采用DNV规范计算得到了尾舵面积的大小;采用三维CFD方法研究了舵轴位于不同位置时的铰链力矩,找到了具有最小铰链力矩的舵轴位置。文中的研究结果为小型水下自航行器尾舵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尾舵 NACA翼型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潜艇舵低速颤振现象及其预报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效慈 司马灿 吴有生 《船舶力学》 EI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潜艇的舵系统是会出现低速颤振的。本文介绍这种不同于经典颤振的弱颤振现象 ,并利用俄罗斯程序预报了典型舵系的低速颤振状态。
关键词 潜艇 低速颤振 俄罗斯程序 预报
下载PDF
简易控制修正力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史金光 王中原 +1 位作者 刘巍 李汝亭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阐述了简易控制的体制,分别建立了采用脉冲或舵机实施控制的弹道模型,对2种执行机构的修正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种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针对某型迫弹无控飞行时的试验中间概率误差约为1%,利用蒙特卡洛打靶法,在相同的计算条件下,若... 阐述了简易控制的体制,分别建立了采用脉冲或舵机实施控制的弹道模型,对2种执行机构的修正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种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针对某型迫弹无控飞行时的试验中间概率误差约为1%,利用蒙特卡洛打靶法,在相同的计算条件下,若末段采用脉冲控制,仿真计算得到其圆概率误差小于等于4 m;若末段采用舵机控制,其圆概率误差小于等于2.5 m.结果表明,利用脉冲或舵机在迫弹的末段实施简易控制,能够大大改善其密集度,且两者的控制原理、控制过程等各有特点,对今后的工程化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控制 脉冲 舵机 修正力
下载PDF
桨舵干扰系统非定常水动力性能预估(英文)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建华 王国强 蒋少剑 《船舶力学》 EI 2003年第3期48-57,共10页
基于对桨舵干扰的系统研究 ,本文提供了一个桨舵非定常干扰问题的理论计算方法 ,桨采用非定常涡格法 ,舵采用基于速度势的非定常面元法。在时域范围内通过迭代计算考虑螺旋桨和舵的相互影响。文中提供了一些算例考核 ,通过与实验结果对... 基于对桨舵干扰的系统研究 ,本文提供了一个桨舵非定常干扰问题的理论计算方法 ,桨采用非定常涡格法 ,舵采用基于速度势的非定常面元法。在时域范围内通过迭代计算考虑螺旋桨和舵的相互影响。文中提供了一些算例考核 ,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 ,证明本文提供的方法是可靠的 ,可供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舵干扰系统 非定常水动力性能 计算方法 非定常涡格法 螺旋桨 非定常面元法
下载PDF
基于力学分析的470级帆船转舵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蔺世杰 马勇 +5 位作者 郑伟涛 贺阳映 唐吉涛 雷晓珊 张松 邱斌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30,共8页
帆船船体及附体的水动力性能对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舵是470级帆船运动时调整航向和平衡帆船的重要附体。为了得到470级帆船舵的水动力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采用雷诺平均纳维尔-斯托克斯方... 帆船船体及附体的水动力性能对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舵是470级帆船运动时调整航向和平衡帆船的重要附体。为了得到470级帆船舵的水动力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采用雷诺平均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RANSE)对470级帆船船舵组合体的粘性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在排水量为280 kg、航速为2 m/s^8 m/s时,舵的失速角为30°;随着航速的增加,船体尾流将影响舵体有效面积和展弦比,当航速为10 m/s时船舵组合体舵失速角为35°;舵角在10°~25°时舵体升阻比较高。帆船比赛中如果要进行较大角度转向,建议舵角为30°~35°;当帆船比赛中接受绕圈判罚时,可以提高帆船速度,同时采用升力系数较大的舵角进行回转,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处罚所耗费的时间。结合帆船运动规则和帆船航行路线,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探索了舵在帆船转向、绕标和挣脱判罚时的应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70级帆船 水动力 失速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