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_2H_4在清洁和有Cs覆盖的Ru(0001)表面吸附的TDS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庄友谊 吴悦 +5 位作者 张建华 张寒洁 李波 李海洋 何丕模 鲍世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85-1188,共4页
用热脱附谱 (TDS)方法研究了乙烯 (C2 H4)在Ru(0 0 0 1)表面上的吸附 .在低温下 (2 0 0K以下 )乙烯可以在清洁及有Cs的Ru(0 0 0 1)表面上以分子状态稳定吸附 ,在衬底温度升高至 2 0 0K以上时 ,乙烯发生了脱氢分解反应 ,乙烯分解后的主... 用热脱附谱 (TDS)方法研究了乙烯 (C2 H4)在Ru(0 0 0 1)表面上的吸附 .在低温下 (2 0 0K以下 )乙烯可以在清洁及有Cs的Ru(0 0 0 1)表面上以分子状态稳定吸附 ,在衬底温度升高至 2 0 0K以上时 ,乙烯发生了脱氢分解反应 ,乙烯分解后的主要产物为乙炔 (C2 H2 ) .在清洁的Ru(0 0 0 1)表面 ,乙烯有两种吸附状态 ,脱附温度分别为 2 75K和 36 0K .而乙炔的脱附温度为 35 0K .在Ru(0 0 0 1)表面有Cs的存在时 ,乙烯分解为乙炔的概率增大 ,乙烯和乙炔的脱附温度均随着Cs覆盖度的增加而提高用热脱附谱 (TDS)方法研究了乙烯 (C2 H4)在Ru(0 0 0 1)表面上的吸附 .在低温下 (2 0 0K以下 )乙烯可以在清洁及有Cs的Ru(0 0 0 1)表面上以分子状态稳定吸附 ,在衬底温度升高至 2 0 0K以上时 ,乙烯发生了脱氢分解反应 ,乙烯分解后的主要产物为乙炔 (C2 H2 ) .在清洁的Ru(0 0 0 1)表面 ,乙烯有两种吸附状态 ,脱附温度分别为 2 75K和 36 0K .而乙炔的脱附温度为 35 0K .在Ru(0 0 0 1)表面有Cs的存在时 ,乙烯分解为乙炔的概率增大 ,乙烯和乙炔的脱附温度均随着Cs覆盖度的增加而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钌(0001)表面 铯/钌(0001)表面 热脱附谱 化学吸附 脱附温度
原文传递
甲醇在Ru(000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书红 陈文凯 +2 位作者 曹梅娟 许莹 邓昭浦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以原子簇Ru15为模拟表面,对甲醇在理想的Ru(0001)面三种吸附位置(top,fcc,hcp)的吸附模型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能量计算,Mu lliken布局分析以及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顶位为最有利的吸附位.这些变化与...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以原子簇Ru15为模拟表面,对甲醇在理想的Ru(0001)面三种吸附位置(top,fcc,hcp)的吸附模型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能量计算,Mu lliken布局分析以及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顶位为最有利的吸附位.这些变化与实验观察到的甲醇在过渡金属表面解离的结果相一致.同时通过对吸附过程的分析推测其可能的解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密度泛函理论(DFT) ru(0001)面
原文传递
氢原子在Ru(0001)表面的化学吸附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鑫 陈文斌 +3 位作者 尚学府 陶向明 戴建辉 谭明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1-866,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的污染对于Ru(0001)表面结构的影响.通过PAW(projector-augmented wave)总能计算研究了p(1×1)、p(1×2)、(3~(1/2)×3~(1/2))R30°和p(2×2)等几种氢原子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的污染对于Ru(0001)表面结构的影响.通过PAW(projector-augmented wave)总能计算研究了p(1×1)、p(1×2)、(3~(1/2)×3~(1/2))R30°和p(2×2)等几种氢原子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Ru(0001)面fcc(面心立方)格点和hcp(六方密堆)格点的氢原子吸附.所得结果表明,在p(1×1)-H、p(1×2)-H、(3~(1/2)×3~(1/2))R30°-H和p(2×2)-H几种H原子覆盖度下,以p(1×1)-H结构单个氢原子吸附能为最大.在p(1×1)-H吸附结构下,由于氢原子吸附导致的Ru(0001)表面第一层Ru原子收缩的理论计算数值分别为-1.11%(hcp吸附)和-1.55%(fcc吸附),因此实际上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两种吸附方式都有一定的几率.而实验中观察到的“清洁”Ru(0001)表面实际上是有少量氢原子污染的表面.不同覆盖度和氢分压下氢原子吸附的污染对Ru(0001)表面结构有极大的影响,其表面的各种特性都会随覆盖度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0001)表面 氢原子吸附 表面污染
下载PDF
Ru(0001)表面氮分子和钡原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新新 陶向明 +4 位作者 宓一鸣 徐红霞 汪丽莉 任莉 谭明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1-518,共8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Ru(0001)表面氮分子和钡原子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钡原子的作用弱化了氮分子键.氮分子键长从Ru(001)—N_2表面的0.113 nm伸长至Ru(001)—N_2/Ba表面的0.120 nm;分子的拉伸振动频率从2221 cm^(-1)减小...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Ru(0001)表面氮分子和钡原子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钡原子的作用弱化了氮分子键.氮分子键长从Ru(001)—N_2表面的0.113 nm伸长至Ru(001)—N_2/Ba表面的0.120 nm;分子的拉伸振动频率从2221 cm^(-1)减小到1746 cm^(-1);氮分子得到的电荷数从清洁表面的0.3e增加到1.1 e.电荷从钡原子6s轨道向钌原子4d轨道转移,转移电荷增强了氮分子2π空轨道和钌原子4d轨道间的杂化作用,导致5σ分子轨道和dπ杂化轨道发生极化.轨道极化使分子电偶极矩增加了约—0.136 eA.金属钡在Ru(0001)表面氮分子活化过程中具备电子型助催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ru(0001)表面 吸附能 分子振动 表面电子结构
下载PDF
氮在钌单晶表面Ru(0001)上的吸附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妙聃 谭铭 刘乔 《工业催化》 CAS 2007年第3期12-15,共4页
钌系氨合成催化剂作为第二代氨合成催化剂,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氮分子在钌表面上的离解吸附对提高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氮分子在Ru(0001)单晶表面吸附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钌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ru(0001) 吸附 能垒 氨合成催化剂
下载PDF
钡原子对Ru(0001)表面氮分子吸附和解离过程的影响
6
作者 赵新新 陶向明 +3 位作者 宓一鸣 吴建宝 汪丽莉 谭明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201-220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钡原子对Ru(0001)表面氮分子解离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Ru(0001)表面,钡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Ba(1+δ)+阳离子.表面转移电荷增强了衬底钌原子d轨道和氮分子π轨道间的杂化作用以及氮分子内的库仑排斥作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钡原子对Ru(0001)表面氮分子解离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Ru(0001)表面,钡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Ba(1+δ)+阳离子.表面转移电荷增强了衬底钌原子d轨道和氮分子π轨道间的杂化作用以及氮分子内的库仑排斥作用,减弱了氮分子键.在钡原子的作用下,γ态氮分子键键长从0.113 nm增加到0.123 nm,分子拉伸振动频率从2221 cm-1减小到1745 cm-1.α态氮分子键键长从0.120 nm增加到0.133 nm,而分子拉伸振动频率则从1486减小到1052 cm-1.钡原子的作用使氮分子的解离反应势垒从Ru(0001)表面的2.06 eV降低到Ru(0001)-Ba表面的1.17 eV,提高了500 K下Ru(0001)表面平台的反应活性约9个数量级.研究结果说明,在Ru(0001)表面金属钡原子具有电子型助催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分子解离反应 ru(0001) 吸附能 分子振动 表面电子结构
原文传递
Evidence for Local Interaction of Cs and CO on Ru(0001)
7
作者 HE Pei-Mo ZHANG Han-Jie +6 位作者 LI Bo ZHUANG You-Yi WU Yue BAO Shi-Ning LI Hai-Yang ZHANG Xun-Sheng XU Ya-Bo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7-99,共3页
Ultra-violet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for CO adsorption on the(2×2)-Cs precovered Ru(0001)surface were performed.The Cs 5p(5p3/2)level(Cs state)locates at 11.3 eV in binding energy for the(2×2... Ultra-violet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for CO adsorption on the(2×2)-Cs precovered Ru(0001)surface were performed.The Cs 5p(5p3/2)level(Cs state)locates at 11.3 eV in binding energy for the(2×2)-Cs overlayer on Ru(0001).Upon the CO adsorption,a new peak,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s 5p state for the Cs adatoms influenced by the neighbouring CO adsorbed(the Cs+CO state),appears at the lower binding energy side of the Cs state.This new peak is at 10.8,eV for the CO saturation where the(2×2)-Cs+2CO compound layer is formed.This result gives clear evidence for local interaction of Cs and CO on the Ru(0001)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0001) surface. state.
下载PDF
Ba_xO_y小团簇修饰Ru(0001)表面的结构稳定性和氮分子吸附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闫静 徐位云 +3 位作者 郭辉 龚毓 宓一鸣 赵新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7-253,共7页
为了说明钡助剂的存在形式,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BaxOy小团簇修饰Ru(0001)表面的结构稳定性和氮分子吸附性质.基于总能的热力学分析发现,在实验条件下(500 K,PH2O/PH2<10-3),Ba2O团簇比Ba O2,Ba O,Ba和O等团簇(原子)更加稳定... 为了说明钡助剂的存在形式,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BaxOy小团簇修饰Ru(0001)表面的结构稳定性和氮分子吸附性质.基于总能的热力学分析发现,在实验条件下(500 K,PH2O/PH2<10-3),Ba2O团簇比Ba O2,Ba O,Ba和O等团簇(原子)更加稳定.这证实含有金属性钡原子的团簇也是氧化钡助剂可能的工作状态.表面电荷差分密度说明Ba2O团簇的氧和钡原子与衬底的作用不同.不过Ba2O团簇氧和钡原子附近的氮分子吸附行为相似,Ba2O团簇增强了氮分子和衬底的相互作用.Ba2O团簇氧和钡原子附近的氮分子吸附能分别为0.78和0.88 e V,均大于清洁表面的0.67 e V.氮分子间距和氮分子的拉伸振动频率都表明Ba2O团簇在一定程度上活化了吸附氮分子.Ba2O团簇氧和钡原子附近的N—N键长分别为0.117和0.116nm,大于清洁表面的0.114 nm.氧和钡原子附近氮分子的拉伸振动频率分别为1888和1985 cm-1,小于清洁表面的2193 cm-1.电荷差分密度的计算结果说明,削弱作用主要来自于Ba2O团簇中钡离子和氮分子间的静电作用.两者间的静电作用增加了氮分子π反键轨道的占据数,促进了氮分子极化,从而削弱氮分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助剂 BAX Oy团簇 ru(0001)表面 氮分子吸附
原文传递
Ru(0001)表面BaO吸附层的原子结构和氮分子的吸附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新新 陶向明 +4 位作者 宓一鸣 季鑫 汪丽莉 吴建宝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360-367,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Ru(0001)/BaO表面的原子层结构和氮分子的吸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氧化钡倾向于以相同的构型形成Ru(0001)表面原子层.在此构型中,氧原子位于表面p(1×1)结构的hcp谷位,而钡原子则位于同一p(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Ru(0001)/BaO表面的原子层结构和氮分子的吸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氧化钡倾向于以相同的构型形成Ru(0001)表面原子层.在此构型中,氧原子位于表面p(1×1)结构的hcp谷位,而钡原子则位于同一p(1×1)结构的顶位附近.钌氧键键长等于0.209 nm,比EXAFS的实验值大0.018 nm.在Ru(0001)/BaO表面氮分子倾向吸附于钡原子附近.相应位置的氮分子吸附能位于0.70到0.87 eV之间,大于氧原子附近的氮分子吸附能.钡原子附近的钌原子对氮分子具有更强的活化性能.相应位置的氮分子拉伸振动频率等于1946 cm^(-1),比氧原子附近的最大分子振动频率小约130 cm^(-1).Ru(0001)/BaO表面氮分子键强度介于清洁Ru(0001)和Ru(0001)/Ba表面之间.Ru(0001)/BaO表面不同位置的氮分子吸附性质差异是由钡和氧原子化学性质不同造成的.表面钡原子的作用能够减少吸附氮分子的σ~*轨道电子密度,增加π~*轨道电子密度,从而增强氮分子和钌原子间的轨道杂化作用,弱化氮分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合成催化剂 ru(0001)/BaO表面 表面形成能 分子振动
原文传递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coronene on Ru(0001): vibrational properties of first-principles study
10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35-340,共6页
We calculate the configurations, electronic structures, vibrational properties at the coronene/Ru(0001) interface, and adsorption of a single Pt atom on coronene/Ru(0001)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 We calculate the configurations, electronic structures, vibrational properties at the coronene/Ru(0001) interface, and adsorption of a single Pt atom on coronene/Ru(0001)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The geometric structur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the coronene on Ru(0001)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graphene/Ru(000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onene/Ru(0001) can be a simplified model system used to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aphene and ruthenium. Further calculations of the vibrational properties of coronene molecule adsorbed on Ru(0001) suggest that the phonon properties of differently corrugated regions of graphene on Ru(0001) are different. This model system is also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Ft atoms on graphene/Ru(0001). The configurations of Pt on coronene/Ru(0001) with the lowest binding energy give clues to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that a Pt cluster selectively adsorbs on the second highest regions of graphene/Ru(0001). This work provides a simple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vibration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on Ru(0001)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ene/ru0001 interface surface adsorption phonon calculati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