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 |
苌建峰
张海红
李鸿萍
董朋飞
李潮海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8
|
|
2
|
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雌雄穗分化的影响 |
金容
李钟
杨云
周芳
杜伦静
李小龙
孔凡磊
袁继超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3
|
|
3
|
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分析 |
林绍森
唐永金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4
|
行距及密度影响玉米密植潜力的干物质累积和产量构成机制 |
王玉
赵财
樊志龙
苟志文
胡发龙
殷文
柴强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5
|
|
5
|
密度与行距对玉米‘协玉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段宏凯
李卫东
王锦慧
杜天庆
唐嫣然
梁李涛
曹恒伟
王荣
刘健伟
莫婷
韩琼玉
刘慧琴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
14
|
|
6
|
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林绍森
唐永金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7
|
行距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蒲甜
张群
陈国鹏
陈诚
曾红
彭霄
杨文钰
王小春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8
|
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 |
司纪升
孟钰
张亚如
王旭清
李升东
孟维伟
王娜
王洪滨
刘开昌
|
《山东农业科学》
|
2020 |
7
|
|
9
|
行距对间作玉米/马铃薯产量优势和种间关系的影响 |
字淑慧
吴开贤
安曈昕
欧阳铖人
杨友琼
周锋
吴伯志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0
|
机械收获条件下行距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
秦国成
|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1
|
株行距配置对饲用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刘明
吴迪
宁夕琳
|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2
|
施氮量和株行距配置对鲜食糯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
余海兵
王金顺
刘正
王波
|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3
|
不同行距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罗峣
苏昱生
|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23 |
0 |
|
14
|
垄距和天气对玉米灌浆期开顶式气室(OTCs)增温效果的影响 |
雷振锋
郑海峰
沈国强
王佩将
付尧
|
《土壤与作物》
|
2018 |
1
|
|
15
|
行向和行距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 |
田畅
王洋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9 |
0 |
|
16
|
改变玉米行距种植对豌豆/玉米间作体系产量的影响 |
赵建华
孙建好
李隆
李伟绮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6
|
|
17
|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高产夏玉米冠层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冯海娟
张善平
陈海宁
李玉岭
胡兆平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7 |
10
|
|
18
|
行距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崔丽娜
李令伟
崔延臣
张钰
禹光媛
杨连俊
董树亭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9 |
9
|
|
19
|
行距配置氨基酸水溶肥与甜菜碱对机收夏玉米生理效应与收获指数的影响 |
陈军
张海军
韩明明
蒋方山
|
《农学学报》
|
2022 |
1
|
|
20
|
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
代旭峰
王国强
刘志斋
王久光
马宇
蔡一林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