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乾 朱立国 +7 位作者 高景华 于杰 冯敏山 杨克新 王尚全 罗杰 张清 张威 《中医正骨》 2009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2周。结果: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旋提手法治...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2周。结果: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手法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 推拿 旋提手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晓东 朱立国 +3 位作者 于杰 李冰 银河 冯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接受旋提手法治疗,隔天1次,每次10~15 min;对照组接受颈椎牵引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in,两组均治疗2...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接受旋提手法治疗,隔天1次,每次10~15 min;对照组接受颈椎牵引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in,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眩晕功能状态积分、心理功能积分及眩晕总积分。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第7、14天,对照组治疗第14天眩晕功能状态积分、眩晕心理功能积分、眩晕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第7、14天眩晕总积分和第14天眩晕功能状态积分低于同时间对照组积分(P〈0.05或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颈椎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颈椎牵引疗法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眩晕 旋提手法 眩晕评分
原文传递
中医骨伤科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传承模式初探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立国 韩涛 +9 位作者 于杰 陈明 王尚全 冯敏山 魏戌 赵国东 王平 张君涛 孙武权 周楠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7-931,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传承模式效果的比较筛选中医骨伤科手法传承模式。方法 27名手法传承人随机分为视频教学、师承和仪器培训组各9名,每组传承人接受相应传承模式学习颈椎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2周后分别进行仪器和专家考核,其中仪器考核指标... 目的通过对不同传承模式效果的比较筛选中医骨伤科手法传承模式。方法 27名手法传承人随机分为视频教学、师承和仪器培训组各9名,每组传承人接受相应传承模式学习颈椎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2周后分别进行仪器和专家考核,其中仪器考核指标包括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俯仰幅度合格次数及合格率,专家考核指标包括颈椎定位、颈椎固定、预牵引、提扳力度、提扳方向、提扳技巧合格次数及合格率。结果仪器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22%、67.84%、69.91%,专家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和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11%、66.96%和83.80%。全部考核后总合格次数分别为视频教学组(5.89±2.54)次,师承组(4.44±2.18)次,仪器培训组(3.11±1.69)次。各组合格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培训组合格次数明显少于视频教学组(P<0.05),视频教学组与师承组、师承组与仪器培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培训传承模式在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手法考核时合格率较高,其传承效果优于视频教学和师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中医骨伤科手法 手法传承人 传承模式
原文传递
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魏戌 朱立国 +7 位作者 高景华 杨克新 于杰 冯敏山 银河 高春雨 谢利民 李俊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探讨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1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探讨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1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TCD检查,观测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相关指标[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同侧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双侧Vp、Vm、Vd水平及基底动脉Vp、V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本组同侧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PI水平降低,基底动脉Vp、Vm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降低、左侧PI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m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d、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TCD指标,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原文传递
颈椎康复操锻炼对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冯敏山 朱立国 张旭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531-1534,153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培训后基层医师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配合... 目的:观察经培训后基层医师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及单独应用旋提手法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总体症状体征,疗效在疗程结束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3个月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都为2%;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4%、10%。结论:试验组(旋提手法+颈椎康复操)及对照组(单纯旋提手法)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整体而言均有很好的疗效,试验组总体上疗效更持久,颈椎康复操的锻炼对于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可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康复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复发
下载PDF
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魏戌 高景华 +4 位作者 朱立国 罗杰 王尚全 谢利民 李俊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0-9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3个月共9个时间点观测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颈椎活动度的程度比较,第3次访视起,试验组颈椎活动度计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颈椎活动度的数值比较,前屈活动度改善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后伸活动度从第1个月随访起,左右侧屈活动度从第3次访视起,左右侧旋活动度从第7次访视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及与时间交互作用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试验组、对照组的颈椎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旋提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有效,颈椎活动度程度、数值是量化颈椎功能和评价手法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 头盔式颈椎活动仪 旋提手法
原文传递
个体因素对颈椎旋提手法操作影响的在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朱立国 冯敏山 +1 位作者 魏戌 王尚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因素对颈椎旋提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在体实时测量朱立国主任医师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旋提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分析患者个体因素(颈围、身高、体重、体... 目的:探讨个体因素对颈椎旋提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在体实时测量朱立国主任医师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旋提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分析患者个体因素(颈围、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各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的体重指数与操作者的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体重指数是颈椎旋提手法操作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旋提手法 力学参数 体重指数
原文传递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景华 朱立国 +13 位作者 谢利民 李俊杰 罗杰 王尚全 张清 杨克新 李金学 刘秀芹 张威 赵国东 王海军 金秀钧 张跃 王红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符合方案数据177例,随机分为旋提手法治疗组87例,颈椎牵引治疗组90例;男性43例,女性134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最... 目的:探讨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符合方案数据177例,随机分为旋提手法治疗组87例,颈椎牵引治疗组90例;男性43例,女性134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月;疗程14d,旋提手法治疗组隔日1次,共7次,颈椎牵引组每日1次,共14次。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头晕、颈椎活动度、头痛、等指标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进行疗效评定,并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的总体疗效,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8.8%,牵引组总有效率为84.09%,手法组优于牵引组,旋提手法组对改善眩晕症状、颈椎活动度、头痛症状的效果优于牵引组。结论: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颈椎牵引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旋提手法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广伟 冯敏山 +2 位作者 朱立国 尹逊路 陈焯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6-1351,共6页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钉方便CT成像时定位,首先应用MTS材料机在新鲜颈段标本上模拟不同状态下的旋提手法,同时利用运动捕捉技术获取旋提手法过程中Marker点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螺旋CT薄层扫描颈椎标本,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颈椎实体重建,依据旋提手法过程下颈椎体的运动轨迹,通过Autodesk maya软件进行多模医学图像三维配准实现动态虚拟现实仿真,进行动态图像处理;最后,分别采用ImageJ软件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测量旋提手法前后下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结果与结论:(1)定位牵引有利于提前打开下颈椎间孔,牵引效果略差于中立位牵引,但定位牵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2)扳动力在150 N以内,旋提手法的扳动力越小,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也越小;扳动力超过150 N之后,颈椎间孔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影响不大;(3)旋提手法通过增大下颈椎间孔可能有助于松解椎间孔周缘的粘连,从而缓解神经根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颈椎间孔 虚拟现实 动态 定位牵引 中立位牵引
下载PDF
旋提手法对下颈椎椎体位移影响的体外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敏山 韩昶晓 +4 位作者 梁栋柱 赵卫东 尹逊路 刘广伟 朱立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820-2823,共4页
背景:明确手法操作时椎体位移有助于揭示其内在生物力学机制,目前尚无研究分析旋提手法时椎体位移情况。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操作中下颈椎椎体位移情况以及不同扳动力对椎体位移的影响。方法:选取7具健康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应用MTS材... 背景:明确手法操作时椎体位移有助于揭示其内在生物力学机制,目前尚无研究分析旋提手法时椎体位移情况。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操作中下颈椎椎体位移情况以及不同扳动力对椎体位移的影响。方法:选取7具健康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应用MTS材料机及夹具在标本上模拟预牵引与不同扳动力(50,150,250 N)的旋提手法操作,并应用运动捕捉系统对C_(4)-C_(7)椎体不同位置(右横突、椎体中点、左横突)进行运动学测量,明确预牵引及不同扳动力下的椎体位移。结果与结论:①预牵引时:椎体中点与右横突纵向位移量由C_(4)至C_(7)逐渐减少(P<0.05),C_(4)右横突纵向位移量显著大于左横突(P<0.05);②扳动时:右横突与椎体中点纵向位移量由C_(4)到C_(7)逐渐减小(P<0.05),150,250 N扳动力下的C_(4)右横突纵向位移量均显著大于左横突(P<0.05);③不同扳动力比较:50 N扳动力组的椎体各节段和位置的纵向位移量均显著小于150,250 N扳动力组(P<0.05),150 N扳动力组与250 N扳动力组间椎体各节段和位置的纵向位移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旋提手法具有调整下颈椎椎体位移的作用,其中旋转侧C_(4)横突位移量最大,且位移量与板动力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下颈椎 椎体位移 生物力学 运动捕捉
下载PDF
基于运动捕捉技术比较2种颈椎手法治疗后颈椎活动范围的差异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东鑫 黄学成 +7 位作者 秦庆广 杨洋 邓羽平 谭晋川 王勉 苏炜炜 黄涛 黄文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281-3285,共5页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但手法使用不当易造成不良后果。通过对比临床上较为常用且均有一套标准操作流程的斜扳与旋提手法,为临床提供手法安全性指导。目的:利用运动捕捉技术测量颈椎斜扳和旋提手法治疗后颈椎活...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但手法使用不当易造成不良后果。通过对比临床上较为常用且均有一套标准操作流程的斜扳与旋提手法,为临床提供手法安全性指导。目的:利用运动捕捉技术测量颈椎斜扳和旋提手法治疗后颈椎活动范围的差异,探索2种手法的运动特征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10人),随机分为2组,各10人(男5人,女5人)。分别对2组受试者行颈椎斜扳和旋提手法。测量两组受试者颈椎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及亚生理区活动度。试验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斜板组与旋提组主动运动活动度和被动运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斜扳组亚生理区活动度大于旋提组,且斜扳组左侧亚生理区活动度大于右侧(P<0.05),但不同性别的亚生理区活动度接近(P>0.05);而旋提组左右两侧及男女之间亚生理区活动度接近(P>0.05)。提示颈椎旋提手法亚生理区活动度较斜扳手法小,更稳定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捕捉 斜扳法 旋提手法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亚生理区 旋转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扳动幅度
下载PDF
旋提操作教学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探索 被引量:6
12
作者 付铁 张庆东 +1 位作者 李健 朱立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0-272,共3页
近年来,作为非药物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旋提疗法备受关注。针对旋提操作培训效率低和临床教学困难等问题,作者开发了一种旋提操作教学机器人,由头部模型、颈部模拟机构、脊柱模拟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用于模拟病人颈部和脊柱的运... 近年来,作为非药物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旋提疗法备受关注。针对旋提操作培训效率低和临床教学困难等问题,作者开发了一种旋提操作教学机器人,由头部模型、颈部模拟机构、脊柱模拟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用于模拟病人颈部和脊柱的运动和力学特性。文中详细分析了该机器人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围绕该机器人进行了用于实践教学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操作 教学机器人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下载PDF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鄢卫平 王玉泉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7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对照组以穴位注射于颈3~6夹脊穴及天柱(双侧)、风池(双侧)治...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对照组以穴位注射于颈3~6夹脊穴及天柱(双侧)、风池(双侧)治疗。结果:痊愈率对照组为12.00%,治疗组为30.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33%,治疗组为97.3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针刀 枕下三角 旋牵手法
下载PDF
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哲峰 曹宏梅 《山西中医》 2015年第6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两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两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95%CI=82.75%~99.20%),对照组为83.33%(95%CI=69.99%~96.6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31 9,P=0.033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症状积分参数(t=-3.590 9,P〈0.01)、眩晕积分参数(t’=-8.934 2,P〈0.01)。结论: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其收益为OR=0.17(95%CI=0.02~1.58),NN=7(95%CI=3.51~6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旋提手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旋提手法对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应力的影响
15
作者 卜寒梅 王旭 +3 位作者 冯天笑 王平 朱立国 魏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5-39,44,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及不同大小提扳力的旋提手法对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应力影响。方法:基于验证过的颈椎C_(3)~C_(7)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颈椎左侧旋提手法,分别加载中立位、不同定位方向、相同提扳力+不同定位方向以及相同定位方向+不...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及不同大小提扳力的旋提手法对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应力影响。方法:基于验证过的颈椎C_(3)~C_(7)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颈椎左侧旋提手法,分别加载中立位、不同定位方向、相同提扳力+不同定位方向以及相同定位方向+不同大小提扳力,比较C_(3)~C_(7)各节段双侧关节突关节软骨峰值应力情况。结果:在中立位时,最大峰值应力集中于双侧C_(6)~C_(7)节段;在不同定位方向时,最大峰值应力集中于旋转同侧C_(4)~C_(5)节段;在不同定位方向联合相同提扳力以及相同定位方向联合不同大小提扳力时,最大峰值应力均集中于旋转对侧C_(6)~C_(7)节段。结论:不同方向及不同大小提扳力的旋提手法对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应力集中节段均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颈椎 关节突关节软骨 应力 三维有限元
原文传递
颈椎旋提手法治疗中青年颈椎失稳22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庄明辉 李路广 +5 位作者 唐彬 阳国庆 崔莹 魏戌 朱立国 于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在“筋骨理论”指导下,观察旋提手法治疗中青年颈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22例中青年颈椎失稳患者采用旋提手法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每次15 min,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5,7,14天采集患者颈肩部VAS评分、NDI评分,同时采... 目的:在“筋骨理论”指导下,观察旋提手法治疗中青年颈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22例中青年颈椎失稳患者采用旋提手法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每次15 min,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5,7,14天采集患者颈肩部VAS评分、NDI评分,同时采集治疗前、治疗后患者颈椎X线片(包含侧位、屈曲位、后伸位片),测量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水平位移、角度位移变化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VAS评分和NDI评分在治疗后第3,5,7,14天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位X线片上患者治疗后的位移角度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能够缓解中青年颈椎失稳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且能够改善角度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 旋提手法 影像学 角度位移
原文传递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头痛改善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景华 朱立国 +9 位作者 金哲峰 魏戌 谢利民 李俊杰 杨克新 王海军 冯敏山 张威 赵国东 甄朋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痛症状。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剔除10例,脱落11例,进入统计分析174例,随机分配到手法组和牵引组。手法组采用旋提手法,牵引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痛症状。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剔除10例,脱落11例,进入统计分析174例,随机分配到手法组和牵引组。手法组采用旋提手法,牵引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月、3月共9个时间点观测患者的头痛情况。结果:从第7次治疗后手法组减轻头痛优于牵引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2组治疗头痛均有减轻,头痛症状有进一步的改善(P<0.01)。结论:旋提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头痛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头痛 疗效
原文传递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剂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诸有华 郑芝 何淋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剂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旋提手法加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红... 目的探究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剂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旋提手法加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血流速度、疼痛指标及颈椎功能障碍等级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疼痛指标、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提升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障碍,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红花黄色素 椎-基底血流速度 旋提手法
下载PDF
旋提手法联合热敷散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飞 张礼平 +1 位作者 朱立国 刘德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225-1227,共3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联合热敷散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非脊髓型颈椎病65例患者采用旋提手法联合热敷散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VAS疼痛数字评分表与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分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估,...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联合热敷散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非脊髓型颈椎病65例患者采用旋提手法联合热敷散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VAS疼痛数字评分表与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分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估,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剔除2例,实际观察63例,治疗结束后VAS疼痛数字评分与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8.4%。结论旋提手法联合热敷散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能松解软组织黏连,改善软组织损伤,正骨复位,解除压迫,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热敷散 颈椎病
下载PDF
旋牵手法治疗颈椎失稳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兰天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中段失稳诱发颈性眩晕及观察旋牵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整理入住我院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排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寰枢关节病变,椎动脉自身管壁病变等病因,就单独由颈椎体中段失稳引... 目的:分析颈椎中段失稳诱发颈性眩晕及观察旋牵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整理入住我院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排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寰枢关节病变,椎动脉自身管壁病变等病因,就单独由颈椎体中段失稳引起颈性眩晕,设置临床对比实验,将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药物及旋牵手法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通过调整失稳的颈椎体中段,95%患者颈性眩晕得到有效缓解,随访半年后,仅5例患者眩晕症状复发。结论:颈椎体中段失稳诱发的颈性眩晕经保守治疗可明显缓解该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体中段失稳 颈性眩晕 旋牵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