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屈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假体和标准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浩 孟志超 +6 位作者 曹永平 杨昕 刘恒 王瑞 崔云鹏 潘利平 周星彤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比较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Depuy,RPF)与旋转平台标准假体(Depuy,RP)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膝关节骨关节病行全膝关节置... 目的比较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Depuy,RPF)与旋转平台标准假体(Depuy,RP)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膝关节骨关节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并使用RP或RPF假体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使用两种假体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主动高屈曲动作的能力和髌骨摩擦音的发生率;影像学检查测量术后髌骨倾斜角及Insall-Salvati比值。结果共计随访患者48例(55膝),其中使用RP假体15例(18膝),RPF假体33例(37膝),平均随访时间18.7个月(7~31个月)。术后膝关节ROM:RP组(124.17±12.04)°,RPF组(121.41±14.06)°;HSS评分:RP组(94.00±4.61)分,RPF组(92.59±4.4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完成蹲起等高屈曲动作的比率:RP组44.4%,RPF组37.8%(P=0.64);髌骨摩擦音发生率:RP组5.56%,RPF组16.22%(P=0.27),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RPF组InsallSalvati比值(1.022±0.087)显著低于RP组(1.077±0.08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两组间髌骨倾斜角RPF组(3.70±1.72)°,RP组(3.67±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结论在TKA术中使用RP及RPF假体的患者,术后短期随访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有显著改善。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相对于标准假体并未显现出在术后关节最大屈曲度、HSS评分和高屈曲活动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高屈曲假体组术后髌骨摩擦音发生率有高于标准假体组的趋势,但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平台 高屈曲假体 标准假体 髌骨摩擦音
下载PDF
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顾剑 孙俊英 +5 位作者 赵锡江 王涛 徐宁 万国杨 尹海波 刘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旋转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4年12月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行初次TKA的25例(28膝)膝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7膝... 目的 探讨采用旋转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4年12月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行初次TKA的25例(28膝)膝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7膝),女19例(21膝);年龄47~82岁,平均64.8岁。单膝22例,双膝3例。病因:骨关节炎20例(22膝),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5膝),创伤性关节炎1例(1膝)。病程2~22年,平均10.4年。主要临床症状均为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根据Keblish膝外翻畸形分级标准,轻度13膝、中度11膝、重度4膝。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1例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症状,2例足背皮肤感觉减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X线片复查未见髌骨轨迹不良及假体周围感染或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医院(HSS)评分、股胫角、最大伸膝角度、最大屈膝角度、膝关节活动度及髌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旋转平台假体行TKA治疗膝外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术中软组织松解平衡要求较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外翻畸形 旋转平台假体
原文传递
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炜 唐旭东 敬文波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和固定平台型假体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对照组应用固定平台型假体,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和固定平台型假体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对照组应用固定平台型假体,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髌骨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伸直角度及屈曲角度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伸直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屈曲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或固定平台型假体近期临床疗效相似,但旋转活动平台假体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屈曲角度,更符合膝关节原本的生理学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活动平台假体 固定平台型假体 老年膝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PFC—Sigma固定平台和PFC—Sigma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
4
作者 宋远征 赵建宁 +3 位作者 王瑞 包倪荣 周娟 周利武 《解剖与临床》 2012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和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3月,分别接受PFC—Sigma固定平台假体和PFC.Sigma旋转假体置换的患者共66例(83膝),其中男13例、女53例,年龄27~89岁,平均64岁。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和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3月,分别接受PFC—Sigma固定平台假体和PFC.Sigma旋转假体置换的患者共66例(83膝),其中男13例、女53例,年龄27~89岁,平均64岁。术后随访并根据HS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系统、关节活动度、最大屈膝度数评价临床效果,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影像学评估采用Centricity Enterprise WebV.3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结果:6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疼痛评分由术前(7.19±2.21)分提高至(26.25±2.68)分(P〈0.05),HSS评分由术前(43.28±6.72)分提高至(87.50±5.00)分(P〈0.05),活动度由术前(74.26±19.32)°提高至(115.74±11.44)°(P〈0.05),最大屈膝度数由术前(111.40±10.22)°提高至(115.7±11.44)°(P〈0.05),生存质量评分由术前(44.63±7.30)分提高至(83.99±4.36)分(P〈0.05)。影像学评估假体对位、对线良好,无假体松动。结论:合理选择膝关节假体,熟练运用TKA技巧及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平台假体 固定平台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软组织松解 旋转力线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OM、HSS评分和高屈曲活动能力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蕾 王立生 +1 位作者 张睿 杨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8期1983-1986,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假体[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RPF)与旋转平台标准假体(RP)]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高屈曲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RPF...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假体[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RPF)与旋转平台标准假体(RP)]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高屈曲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RPF或RP假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至1年。比较RPF与RP两种不同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OM、HSS评分、高屈曲活动能力、术后髌骨倾斜角及Insall-Salvati比值的差异。结果 36例患者采用RPF假体,24例患者采用RP假体。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PF组与RP组ROM、HSS评分,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PF组与RP组患者可以完成蹲起等高屈曲动作的比率分别为41.67%(15/36)、45.83%(11/24),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髌骨倾斜角和髌骨摩擦音发生率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PF组Insall-Salvati比值较RP组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RPF与RP两种不同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而言,均有效改善术后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置换RPF与RP两种不同假体术后ROM、HSS评分和高屈曲活动能力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 旋转平台标准假体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类型膝关节假体对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蒲超 张珊珊 +3 位作者 白亦光 李伟 吴青霞 吴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5期76-7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膝关节假体对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50例,根据不同膝关节假体分为A组(旋转平台,180例)和B组(后稳定固定平...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膝关节假体对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50例,根据不同膝关节假体分为A组(旋转平台,180例)和B组(后稳定固定平台,17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美国膝关节学会(HSS)评分、世界膝关节学会(KSS)评分、膝关节屈曲度(ROM)及静态稳定性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KSS评分、ROM均显著上升,横轴向GCP偏移位置、GCP漂移轨迹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GCP漂移轨迹显著小于B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均能明显促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类似,但前者相对静态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平台假体 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 患肢功能 静态稳定性
下载PDF
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7
作者 程金生 李俊霞 +2 位作者 周永刚 王海宾 吕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4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行TKA。...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行TK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世界膝关节学会(KSS)评分、美国膝关节学会(HSS)评分和膝关节的屈曲度(ROM),以及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HSS评分及RO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KSS评分、HSS评分及ROM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17%)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9%)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TKA中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两者疗效相近,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平台 后稳定固定平台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 疗效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旋转平台型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陆思伟 王洋 +1 位作者 杨显春 邱学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行TKA的膝关节病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对照组(45例)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行TKA的膝关节病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对照组(45例)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屈曲度、关节活动度都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段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9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应用旋转平台型假体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均能获得很好的疗效,而前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平台型假体 固定平台型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效果对比
9
作者 党怀慧 韩慧 +1 位作者 王靓 杨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9期150-152,共3页
目的:对比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固定平台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在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将2022年4月~12月在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患... 目的:对比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固定平台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在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将2022年4月~12月在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运用旋转平台假体和固定平台假体实施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膝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固定与旋转平台假体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均相对较为理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假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固定平台假体 旋转平台假体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固定与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治疗重度膝外翻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作兵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555-557,561,共4页
目的比较固定与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治疗重度膝外翻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接受治疗的重度膝外翻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膝关节假体类型分为观察组(应用旋转平台假体,36例)和对照组(应用固定平台假体,40例)。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解剖... 目的比较固定与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治疗重度膝外翻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接受治疗的重度膝外翻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膝关节假体类型分为观察组(应用旋转平台假体,36例)和对照组(应用固定平台假体,40例)。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解剖学参数(股骨角、胫骨角、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膝外翻角)、膝关节屈曲角度和KS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股骨角、胫骨角、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以及膝外翻角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K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旋转平台假体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屈曲角度,纠正膝关节外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平台假体 旋转平台假体 膝外翻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旋转平台及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剑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723-1725,共3页
目的:探究旋转平台及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行TKA,而对照组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 目的:探究旋转平台及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行TKA,而对照组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行TKA。术后跟踪随访,共12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屈曲度(ROM)。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SS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及ROM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HS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较相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ROM评分也与对照组较为相近,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和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可有效的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两者的早期疗效较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平台 后稳定固定平台 假体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发强 流小舟 +5 位作者 胡世平 吴宏 郑建章 郭徽灵 颜来鹏 赵建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053-2058,共6页
[目的]评价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fixed bearing,FB)和旋转平台假体(rotating platforms,RP)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接受FB或RP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临床和放射学随访至少2年。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及I-S指数进行髌骨评分;SF... [目的]评价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fixed bearing,FB)和旋转平台假体(rotating platforms,RP)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接受FB或RP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临床和放射学随访至少2年。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及I-S指数进行髌骨评分;SF-12评分表评估生理及心理状况。术后3、6个月,1、2年复查X线片及上述各项评估。[结果]FB组患者与RP组患者各个随访时间点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疼痛评价、膝关节屈曲活动度、HSS总分、I-S指数及SF-12生理、心理状况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术前I-S指数和术后出现局部膝前痛(HSS疼痛评分<15)的比较,发现高位髌骨患者中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较低位及正常髌骨患者的发生率均升高。[结论]RP假体至少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等同于FB假体。使用两种假体均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固定平台假体 旋转平台假体
原文传递
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凌晓冬 罗正亮 胡林涛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898-902,共5页
目的:比较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TKA术的膝关节病变晚期患者纳入研究范围,置入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患者各50例,对应A、B组。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 目的:比较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TKA术的膝关节病变晚期患者纳入研究范围,置入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患者各50例,对应A、B组。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及术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临床评分(KCS)、膝关节功能评分(KFS)、髌股Fell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及SF-36评分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所表现出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基于理论角度,后者的临床优势仍有待长期随访予以持续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GenLPS-Flex LINKCR旋转平台假体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成才 刘冰 +1 位作者 李小娜 廖中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 观察PFC固定平台假体与RP旋转平台假体两种人工膝关节置换系统治疗成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39例(3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根据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不同而分为两组:固定平台组和旋... 目的 观察PFC固定平台假体与RP旋转平台假体两种人工膝关节置换系统治疗成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39例(3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根据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不同而分为两组: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其中,固定平台组16例;旋转平台组23例,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患者行走步态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3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2例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伤口愈合,按时拆线出院.随访3~ 12个月访(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能直立行走而无明显跛行.末次随访时固定平台组、旋转平台组膝关节评分(HSS)与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为(83.17 ±7.12)分、(81.32±5.39)分和(109.73±6.35)&#176;、(103.12±4.28)&#176;,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HSS:t =22.10,ROM:t =9.21;B组HSS:t=30.69,ROM:t =9.54,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S:t =0.88,ROM:t=3.63,均P>0.05).结论 采用PFC与RP假体系统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早期均有良好疗效,两者早期关节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固定平台假体 旋转平台假体
原文传递
RPF假体与HFB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5
作者 王云程 吴超 +1 位作者 田松瑶 董宜斌 《现代医学》 201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比较高屈曲旋转平台(RPF)假体与高性能固定平台(HFB)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80例(83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H组(37例,38膝)给予HFB假体和R组(43例,45膝)给予RPF假体。比较两... 目的:比较高屈曲旋转平台(RPF)假体与高性能固定平台(HFB)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80例(83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H组(37例,38膝)给予HFB假体和R组(43例,45膝)给予RPF假体。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的情况。结果:两组均获随访,H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5.13±2.85)个月,R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4.89±2.74)个月。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HSS评分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均P<0.05),且R组明显高于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B与RPF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RPF假体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程度高于HFB假体,因此其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固定平台 高屈曲旋转平台 假体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改良高屈旋转平台假体试模安装方式在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赵自彪 段军富 +4 位作者 程旭光 孙超 李云靖 秦子路 王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高屈旋转平台假体试模安装方式在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治疗的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26膝)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屈旋转平台假体... 目的探讨改良高屈旋转平台假体试模安装方式在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治疗的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26膝)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屈旋转平台假体试模安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膝)和观察组(16膝)。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高屈旋转平台假体试模安装方式(依次安放胫骨侧试模、股骨侧试模,最后安放衬垫试模),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高屈旋转平台假体试模安装方式(在患者屈膝60°~90°时,将股骨试模、衬垫及胫骨试模组合匹配好,一起置入膝关节截骨槽中)。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8个月,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使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HSS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18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膝关节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高屈旋转平台假体试模安装方式比较,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初次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中采用改良高屈旋转平台假体试模安装方式能有效提升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加膝关节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高屈曲旋转平台 假体试模安装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