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对不同土壤水分的生理和形态响应 被引量:81
1
作者 吴海卿 段爱旺 杨传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2-96,共5页
采用深桶栽培结合测坑法 ,从冬小麦返青至蜡熟期保持不同的土壤水分 ,分生育期对小麦的形态、生理和根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调控土壤水分可明显改变冬小麦根、冠生长量比率。适宜的土壤水分胁迫 (田持的 50 %~ 6 0 % )可促进冬小... 采用深桶栽培结合测坑法 ,从冬小麦返青至蜡熟期保持不同的土壤水分 ,分生育期对小麦的形态、生理和根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调控土壤水分可明显改变冬小麦根、冠生长量比率。适宜的土壤水分胁迫 (田持的 50 %~ 6 0 % )可促进冬小麦根系发育 ,高土壤水分更有利于地上部生长。土壤水分长期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 0 %时 ,较显著地制约叶片的增大 ,从而减小截获光能的总叶面积 ,最终降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土壤水分由“田持”的 4 6 %升高到 55% ,光合速率增幅不大 ,由 55%提高到 6 4 % ,光合速率出现跃迁式增高 ,土壤水分超过 6 4 %后 ,光合速率几乎为等值。说明光合作用对土壤水分存在一个“阈值”反应 ,此值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 6 5%左右。冬小麦的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递增而一直递增 ;综合考虑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冬小麦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阈值反应
下载PDF
水氮调控对冬小麦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9
2
作者 王艳哲 刘秀位 +2 位作者 孙宏勇 张喜英 张连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9,共8页
通过田间和桶栽试验研究了水、氮调控对冬小麦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影响显著。当冬小麦生育期60 cm土层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时,根冠比维持稳定状态,不随灌溉次数... 通过田间和桶栽试验研究了水、氮调控对冬小麦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影响显著。当冬小麦生育期60 cm土层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时,根冠比维持稳定状态,不随灌溉次数的增加而变化;当冬小T麦生育期60 cm土层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土壤越干旱,根冠比越大。桶栽试验结果显示,氮素水平对冬小麦根冠比影响显著,而水氮互作效应对根冠比影响不显著。在所有水分处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增加,冬小麦根量减少。施氮对冬小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影响不同。在水分亏缺条件下,随着氮用量增加,冬小麦经济产量呈增加趋势,水分利用效率与施氮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而在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存在一个氮肥用量阈值。因此,水氮通过调控地上地下干物质分配而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供应受限制条件下,增施氮肥会降低根冠比,更利于地上干物质的积累和经济产量形成。田间试验和桶栽试验均表明,冬小麦根冠比与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根冠比大不利于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和作物产量的形成,导致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田间持水量 水氮水平 冬小麦 根冠比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杉木苗木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5
3
作者 韦莉莉 张小全 +2 位作者 侯振宏 徐德应 余雪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402,共9页
使用LI_6 4 0 0红外CO2 气体分析仪并应用13 C稳定性同位素脉冲标记方法,研究了两年生杉木(Cunning hamialanceolata)苗木在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的分配规律和分配格局的变化。干旱处理没有明显抑制苗木在饱和光强以下的净光... 使用LI_6 4 0 0红外CO2 气体分析仪并应用13 C稳定性同位素脉冲标记方法,研究了两年生杉木(Cunning hamialanceolata)苗木在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的分配规律和分配格局的变化。干旱处理没有明显抑制苗木在饱和光强以下的净光合速率。干旱处理各器官13 C自然丰度略高于正常的对照处理。从标记后1~2 1d苗木光合产物分配的动态过程来看,干旱处理全株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δ13 C值)和单位质量碳的净增加比率(N13 CR)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即水分胁迫限制了苗木对13 C的吸收,而且对地上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下部分。生长季结束时对苗木干重的测定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影响较大,而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在苗木各器官中,水分胁迫对当年生针叶的影响最大。水分亏缺条件下当年生针叶的δ13 C值、N13 CR和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标记后2 1d内其N13 CR降幅最大,表明水分胁迫使苗木当年生针叶的碳输出增加。当年生针叶生长的降低使苗木光合总面积减少,因而净初级生产的总量减少。另外,水分胁迫下苗木全株的平均N13 CR降幅大于对照,即13 C的流失增加。水分胁迫下光合产物向地下部分尤其是细根迁移,使地下部分的分配比例增加,最终改变了苗木光合产物的分配格局,使根冠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苗木 光合作用 光合产物分配 水分胁迫 根冠比
下载PDF
施用生物黑炭对新疆灰漠土肥力与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8
4
作者 唐光木 葛春辉 +4 位作者 徐万里 王西和 郑金伟 李恋卿 潘根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97-1802,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生物黑炭作为改良剂与堆肥等其他生物质改良剂相比对新疆低产土壤———灰漠土的改良和玉米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入20t·hm-2和40t·hm-2的生物黑炭,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基础土壤相比,提高...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生物黑炭作为改良剂与堆肥等其他生物质改良剂相比对新疆低产土壤———灰漠土的改良和玉米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入20t·hm-2和40t·hm-2的生物黑炭,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基础土壤相比,提高了22.77%和49.80%,明显高于秸秆还田、羊粪和腐植酸有机肥等对土壤有机质的提升效果。施用生物黑炭提高了玉米单穗重、千粒重、产量以及生物量,降低了玉米的根冠比,促进玉米根系生长,而追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施用生物黑炭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灰漠土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黑炭 灰漠土 有机质 玉米产量 根冠比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主要作物根系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73
5
作者 苗果园 尹钧 +1 位作者 张云亭 张爱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T003,共7页
本文对中国北方18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及2种农田杂草的根系生长深度、生物量与地上部的关系进行了两年观察,所有18种作物及2种杂草根深分布在40~300cm之内,根系最浅的为芝麻,最深的为大麻.一般高秆作物根系相对较深,但矮秆作物也有根深者... 本文对中国北方18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及2种农田杂草的根系生长深度、生物量与地上部的关系进行了两年观察,所有18种作物及2种杂草根深分布在40~300cm之内,根系最浅的为芝麻,最深的为大麻.一般高秆作物根系相对较深,但矮秆作物也有根深者,如甜菜、花生、小麦等;一般生育期短、耐瘠抗旱喜欢冷凉的作物根系分布较浅.根系深浅与作物类型无关,不论各类、纤维类、豆类、甚至块根块茎类都有深浅之差.所有18种作物株高根深的根冠比平均为2.27,生物量的冠根比平均为7.25;根系垂直分布呈指数递减模式y=A.e^(bx),但不同作物b值不同.二种杂草不论根深及生物量都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种作物 根长 根系生物量 根冠比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大果沙枣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4
6
作者 李阳 齐曼.尤努斯 祝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93-2499,共7页
选取大果沙枣1年生幼苗,盆栽于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0%~75%(CK)、50%~55%(T1)、35%~40%(T2)和15%~20%(T3)的土壤中培养25d,研究大果沙枣在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特性变化和生物产量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水分胁迫... 选取大果沙枣1年生幼苗,盆栽于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0%~75%(CK)、50%~55%(T1)、35%~40%(T2)和15%~20%(T3)的土壤中培养25d,研究大果沙枣在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特性变化和生物产量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水分胁迫抑制了大果沙枣的光合作用,与对照相比,T2和T3处理导致净光合速率、叶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气孔阻力、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升高,而且光合午休明显,非气孔因素是干旱时大果沙枣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水分胁迫下,大果沙枣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生物量积累同时降低,但地下干生物量降低的程度低于地上部分;干旱处理中,T3处理显著抑制大果沙枣的生长,但仍保持一定的生物量增加。结果表明:大果沙枣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与保护能力,在水分胁迫下大果沙枣趋于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根系,以提高根冠比而适应干旱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光合特性 生长 生物量 根冠比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对玉米根冠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7
作者 邵国庆 李增嘉 +6 位作者 宁堂原 张民 江晓东 王芸 赵建波 吕美蓉 赵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控释尿素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于2006—2007年在防雨棚中,应用郑单958进行了池栽试验。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比较了施用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后,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根系活力、植株生长及籽粒产量。与常规尿素(全部基施和基施+小... 为了进一步探讨控释尿素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于2006—2007年在防雨棚中,应用郑单958进行了池栽试验。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比较了施用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后,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根系活力、植株生长及籽粒产量。与常规尿素(全部基施和基施+小喇叭口期追施)相比,地上部干重、叶面积指数开花前较低,开花后较高;成熟期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对照和两个常规尿素处理,生物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对照和常规尿素全部基施处理。从籽粒产量看,维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时,控释尿素处理分别比常规尿素全部基施处理和分次施处理高27.3%和12.1%;维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时,分别比常规尿素全部基施处理和分次施处理高17.4%和8.1%。相同氮肥处理,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维持75%处理比维持50%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平均分别高20.6%和17.0%,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控释尿素处理花前根系数量、活性和根冠比均较低,但花后三者能维持较高水平。可见,控释尿素对玉米生长具有明显的"前控后保"效果;控释尿素与水分对玉米产量的耦合效应高于常规尿素,其原因是生育后期能维持较高的根系数量及活性,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持水量 常规尿素 控释尿素 玉米 根冠比 产量
下载PDF
Patterns of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in China's grasslands:Evidence from individual-level observations 被引量:56
8
作者 WANG Liang NIU KeChang +1 位作者 YANG YuanHe ZHOU P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7期851-857,共7页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growth of individual plants,but also influences vegetati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and consequently impacts soil carbon input as well as terrestrial ecosys...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growth of individual plants,but also influences vegetati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and consequently impacts soil carbon input as well as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However,due to sampling difficulties,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uncertainty remains about the root:shoot ratio(R/S),a key parameter for model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We investigate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across a broad spatial scale.We collected data on individual plant biomass and systematically sampled along a transect across the temperate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as well as in the alpine grass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dian of R/S for herbaceous species was 0.78 in China's grasslands as a whol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emperate grasslands than in alpine grasslands(0.84 vs.0.65).The slope of the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steeper for temperate grasslands than for alpine.Our results did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boveground biomass scales isometrically with belowground biomass.The R/S in China's grassland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ean annual temperature(MAT) or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Moreover,comparisons of our results with previous findings indicated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R/S data from individual plants and communities.This might be mainly caused by the underestimation of R/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s a result of an inevitable loss of fine roots and the overestimation of R/S in community-level surveys due to grazing and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dead root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root biomass in grasslands tended to have been overestimated in previous reports of 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METRY alpine grassl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ner Mongolia isometric relationship root:shoot ratio temperate grassland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盘锦湿地芦苇群落生物量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贾庆宇 周莉 +1 位作者 谢艳兵 周广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4期25-29,共5页
基于2005年4~9月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4~7月茎重与叶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其中0~30cm的芦苇须根最大... 基于2005年4~9月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4~7月茎重与叶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其中0~30cm的芦苇须根最大值出现在7月,根茎最大值出现在6月,30~40cm深度为生物量变化在垂直剖面的分界线;根冠比以7月为最低。分层营养物质在30cm以下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芦苇 群落生物量 根冠比 动态特征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8
10
作者 张智猛 万书波 +3 位作者 戴良香 宋文武 陈静 石运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1-638,共8页
为明确花生抗旱适应性机理,筛选抗旱品种(系),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的29个花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中度土壤水分胁迫下花生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和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系)对土壤水... 为明确花生抗旱适应性机理,筛选抗旱品种(系),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的29个花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中度土壤水分胁迫下花生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和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系)对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响应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和时间显著影响花生的植株形态、生物量积累和生理指标,且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中度土壤水分胁迫明显抑制花生植株地上部生长,主茎高、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降低,且随胁迫时间延长主茎高度降低明显;至成熟期,一些品种(系)主茎高和生物量累积胁迫指数降幅达65%~70%。土壤水分胁迫使花生结荚期和饱果期根/冠比、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面积增大,随胁迫时间延长上升趋势明显;结荚期的各指标除分枝数和类胡萝卜素外均可作为鉴定品种(系)抗旱性的依据。"冀花4号"、"花育22号"、"花育24号"、"花育20号"、"花育21号"、"花育25号"、"唐科8号"、"花育17号"、"花育27号"等9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生物量 根冠比 光合色素 水分胁迫 抗旱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地根冠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李旭东 张春平 傅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生物量的地上-地下分配受到植物种类、年龄、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会影响植物向土壤碳的输入,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然而,由于根系采样的困难使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中重要参数的地下-地上生物... 生物量的地上-地下分配受到植物种类、年龄、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会影响植物向土壤碳的输入,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然而,由于根系采样的困难使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中重要参数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根冠比,R/S)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2007,2008和2009年连续3年对黄土高原围封草地和放牧草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测定,并结合降水和气温资料,试图揭示围封与放牧草地根冠比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地下生物量的预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围封与放牧样地根冠比的季节变化呈现反抛物线型,最低值都出现在9月下旬;3年放牧样地的根冠比在不同生长季都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其平均值放牧样地分别为3.13,3.36和3.77,围封样地为2.55,2.56和3.13。相对于围封草地,放牧草地根冠比的变异更大;2个样地的根冠比年际间差异都不显著;根冠比与上月降水量、当月气温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利用降水量和气温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根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草地 放牧草地 根冠比 降水量 气温
下载PDF
恢复状态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植被根冠比动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6
12
作者 耿浩林 王玉辉 +1 位作者 王风玉 贾丙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29-4634,共6页
利用内蒙古羊草草原围栏样地连续两年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数据和当地同时期的降水、气温资料,分析了退化羊草草原,在恢复过程中植被根冠比动态及与水热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羊草草原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 利用内蒙古羊草草原围栏样地连续两年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数据和当地同时期的降水、气温资料,分析了退化羊草草原,在恢复过程中植被根冠比动态及与水热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羊草草原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8月。(2)羊草草原植被根冠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生长季初和生长季末根冠比值较大,最低值出现在地上生物量最高的8月中下旬。(3)羊草草原植被月根冠比与上上月月降水量相关关系极显著,与上月平均气温相关关系显著;以根冠比为因变量,上上月月降水量、上月平均气温为自变量可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羊草草原植被生长季内月根冠比的动态变化,这样在草地恢复过程中,可由上月的水热因子来指导下月的草地管理,并为更准确地估算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碳储存动态提供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根冠比 降水量 温度
下载PDF
中国北方天然草地的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45
13
作者 王娓 彭书时 方精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7,共8页
通过收集我国近20年来草地生物量的有关文献,估算了我国北方天然草地根冠比(R/S)及地下生产力占总生产力比例(fBNPP)的大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R/S比及fBNPP变异较大,根冠比为1.66~15.21,fBNPP为0... 通过收集我国近20年来草地生物量的有关文献,估算了我国北方天然草地根冠比(R/S)及地下生产力占总生产力比例(fBNPP)的大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R/S比及fBNPP变异较大,根冠比为1.66~15.21,fBNPP为0.29~0.98;荒漠草原的R/S比及fBNPP较大,但变幅较小;森林草原R/S比和fBNPP较小,但变幅较大;R/S比及fBNPP随年降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年平均气温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明显。采用生长季最大生物量估算的方法可能高估了R/S比fBNPP。长期、高质量的生物量观测数据,尤其是地下生物量的数据以及开展不同研究方法对生产力估算结果的影响,对于准确评价草地在区域及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根冠比 生物量 温度 降水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草地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4
14
作者 马安娜 于贵瑞 +2 位作者 何念鹏 王秋凤 彭舜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9-776,共8页
草地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对于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碳固持效应都至关重要。由于草地地下生物量数据缺乏,利用地下与地上的根冠比(R/S)或者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对草地地下生物量进行估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本... 草地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对于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碳固持效应都至关重要。由于草地地下生物量数据缺乏,利用地下与地上的根冠比(R/S)或者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对草地地下生物量进行估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在综述草地生物量研究进展的同时,利用2004~2010年已发表文献的草地生物量数据对中国不同类型草地的根冠比进行了探索,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相关关系(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的根冠比存在显著差异(F=3.524,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山地草甸的根冠比显著低于其他类型草地(p<0.01),R/S较大的草地类型为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均值分别为7.0和6.8。对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相关关系的分析表明,3种类型草地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存在幂函数相关关系,即高寒草原(R^2=0.67)>温性荒漠草原(R^2=0.36)>高寒草甸(R^2=0.13),其他3种类型草地几乎不存在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这为以后估算地下生物量提供依据,即地下生物量估算应该综合考虑根冠比和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冠比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70种草本植物个体和构件生物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李雪华 李晓兰 +2 位作者 蒋德明 骆永明 王红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5,共6页
比较分析了科尔沁沙地70种草本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构件生物量特性。结果表明:43种植物个体生物量小于5.0 g,大部分物种根、茎、叶、花等构件的生物量均小于2.0 g,62种植物的根冠比小于1,说明70种草本植物中的大部分物种以地上生物量为... 比较分析了科尔沁沙地70种草本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构件生物量特性。结果表明:43种植物个体生物量小于5.0 g,大部分物种根、茎、叶、花等构件的生物量均小于2.0 g,62种植物的根冠比小于1,说明70种草本植物中的大部分物种以地上生物量为主,只有少数物种具有较发达的地下根系。植物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为:茎>叶>根>花。多年生和1~2年生物种的个体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1~2年生物种的茎和地上生物量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多年生物种,而多年生物种的地下生物量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1~2年生物种,不同构件对生物量贡献率的差异有利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种群扩散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个体 生物量 构件生物量 根冠比 生活型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42
16
作者 曾伟生 唐守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在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中增加森林生物量估计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地下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数据为例,对地下生物量模型的两种常用建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弊端,并提出通过利用... 在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中增加森林生物量估计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地下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数据为例,对地下生物量模型的两种常用建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弊端,并提出通过利用度量误差模型,建立相容性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能有效解决一套数据、两种结果的问题,确保各个模型估计结果的协调一致性和参数的稳健性;在地下生物量实测样本只是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的子样本时,合适的做法是利用子样本建立根茎比模型,再结合利用大样本建立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来联合估计地下生物量;林木根茎比的大小主要与直径相关,并随林木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本文所建立的两个树种的地下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南方马尾松可达到90%以上,东北落叶松可达到85%以上,能用于大尺度范围的森林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根茎比 度量误差模型 平均预估误差 落叶松 马尾松
下载PDF
沙埋对中间锦鸡儿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9
17
作者 刘海江 郭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550-2555,共6页
在沙地环境中,沙埋是影响植物幼苗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间锦鸡儿(C arag ana interm ed ia)是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上常见的一种沙生灌木。为了研究沙埋对其幼苗存活以及生长的影响,对出土后生长了1个月的中间锦... 在沙地环境中,沙埋是影响植物幼苗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间锦鸡儿(C arag ana interm ed ia)是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上常见的一种沙生灌木。为了研究沙埋对其幼苗存活以及生长的影响,对出土后生长了1个月的中间锦鸡儿实生苗进行沙埋实验,实验处理:TC为对照,T1为沙埋幼苗地上部的1/3,T2为沙埋幼苗地上部的1/2,T3为沙埋到幼苗的近顶端。实验持续4周,每周收获1次。结果表明:TC、T1和T2没有幼苗死亡,T3有20%的幼苗死亡;沙埋对中间锦鸡儿幼苗的生物量、根冠比、根生物量比和茎生物量比有显著影响,叶片生物量比各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沙埋对幼苗的叶面积没有显著影响,在第1周T2和T3的小叶片面积显著大于TC,在其余3周,TC与T1、T2的小叶片面积没有显著差异,与全埋则有显著差异;沙埋对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净同化速率(N AR)产生显著影响,实验结束时,T3处理幼苗的RGR和N AR显著地小于其它3个处理。上述结果表明,部分沙埋(T1、T2)对沙生灌木中间锦鸡儿幼苗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全部沙埋(T3)对其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抑制,中间锦鸡儿是一个比较耐沙埋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根冠比 相对生长速率 净同化速率 中间锦鸡儿幼苗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14种常见灌木生物量模型及生物量分配 被引量:41
18
作者 罗永开 方精云 胡会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而灌木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是其适应周围环境的重要体现。基于对山西芦芽山地区14种常见灌木的各器官(根、茎和叶)、地上和总生物量,以及基径、树高、冠幅的测定,建立了各器官、地上及总...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而灌木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是其适应周围环境的重要体现。基于对山西芦芽山地区14种常见灌木的各器官(根、茎和叶)、地上和总生物量,以及基径、树高、冠幅的测定,建立了各器官、地上及总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探究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如叶质比、茎质比及根质比)及地上-地下生物量(根冠比)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幂函数和线性函数对这些灌木生物量的估测效果较好。(2)生长低矮、分枝数多的灌木种采用冠幅面积估测生物量效果较好;生长直立或分枝数少的灌木种采用总基径的平方与茎干高度乘积估测生物量效果较好;其他介于两者之间的灌木种采用冠幅体积估测生物量效果较好。(3)14种灌木的平均根冠比是0.61,叶质比0.17,茎质比0.48,根质比0.35;此外,带刺灌木种除叶质比显著大于不带刺灌木种外,茎质比、根质比和根冠比都显著小于不带刺灌木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生物量 芦芽山 叶质比 根冠比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冬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动态变化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柴丽娜 路苹 王金淑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9-23,共5页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动态变化能反映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强弱。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冠比值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增加,不同品种的小麦根冠比变化不同,持续干旱胁迫根冠比值()越大、动态变异系数(CV_A)越小,同时...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动态变化能反映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强弱。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冠比值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增加,不同品种的小麦根冠比变化不同,持续干旱胁迫根冠比值()越大、动态变异系数(CV_A)越小,同时处理与对照差值()越小和差值的动态变异系数(CV_(A-B))越小的品种抗旱性就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幼苗 干旱胁迫 根冠比 抗旱性
下载PDF
Carbon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six Chinese temperate forests 被引量:37
20
作者 ZHANG QuanZhi WANG ChuanKuan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7期831-840,共10页
Quantifying forest carbon(C)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is important for forest C cycling studies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ing.Forest inventory and allometric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measure C density and allocati... Quantifying forest carbon(C)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is important for forest C cycling studies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ing.Forest inventory and allometric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measure C density and allocation in six representative temperate forests of similar stand age(42-59 years old) and growing under the same climate in northeastern China.The forests were an aspen-birch forest,a hardwood forest,a Korean pine plantation,a Dahurian larch plantation,a mixed deciduous forest,and a Mongolian oak fores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 densities of ecosystem components(except for detritus) although the six forests had varying vegetation compositions and site conditions.However,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when the C pools were normalized against stand basal area.The total ecosystem C density varied from 186.9 tC hm-2 to 349.2 tC hm-2 across the forests.The C densities of vegetation,detritus,and soil ranged from 86.3-122.7 tC hm-2,6.5-10.5 tC hm-2,and 93.7-220.1 tC hm-2,respectively,which accounted for 39.7% ± 7.1%(mean ± SD),3.3% ± 1.1%,and 57.0% ± 7.9% of the total C densities,respectively.The overstory C pool accounted for 】 99% of the total vegetation C pool.The foliage biomass,small root(diameter 【 5mm) biomass,root-shoot ratio,and small root to foliage biomass ratio varied from 2.08-4.72 tC hm-2,0.95-3.24 tC hm-2,22.0%-28.3%,and 34.5%-122.2%,respectively.The Korean pine plantation had the lowest foliage production efficiency(total biomass/foliage biomass:22.6 g g-1) among the six forests,while the Dahurian larch plantation had the highest small root production efficiency(total biomass/small root biomass:124.7 g g-1).The small root C density decreased with soil depth for all forests except for the Mongolian oak forest,in which the small roots tended to be vertically distributed downwards.The C density of coarse woody debri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two plantations than in the four naturally regenerated forests.The variability of C allocation patterns in a specific f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carbon storage carbon pool carbon allocation root-shoot rati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