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的纵向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轶昕 孙乐平 +6 位作者 洪青标 高原 张联恒 徐国堃 张科 侯宁 陈世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评价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方法选择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的通江河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现场,对通江河道砼护坡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内河道、灌区及通江口外江滩进行钉螺消长的纵向观察,评价护坡工程控制钉螺效果;同时对河... 目的评价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方法选择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的通江河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现场,对通江河道砼护坡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内河道、灌区及通江口外江滩进行钉螺消长的纵向观察,评价护坡工程控制钉螺效果;同时对河道内潮位变化、钉螺扩散、滩地淤积等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实施通江河道砼护坡3年,河道钉螺面积下降74.68%,有螺框出现率下降61.15%,活螺密度下降85.65%,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面积降至0.但其后钉螺面积则徘徊不下,有螺框出现率上升,并再次出现感染性钉螺;内陆灌区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河道内水体持续保持血吸虫感染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通江河道内潮位变幅大,月平均潮位差在3.45~5.57 m;河道内由于工程原因和泥沙淤积,存在大量孳生钉螺的淤积滩地;汛期河道漂浮物平均携带钉螺18.10只/kg;通江口外存在大面积江滩钉螺,钉螺密度呈增长趋势;同时河道沿线涵闸均缺乏防螺措施.结论在水位未控制的通江河道单纯进行砼护坡不能防止钉螺扩散,也不能完全消除水体血吸虫感染性.建议此类通江河道应优先考虑控制水位,增加防螺措施,同时最大限度控制和杀灭通江口外江滩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钉螺 尾蚴 血吸虫病 通江河道 砼护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