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不佳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7
1
作者 杨俊松 陈浩 +8 位作者 刘鹏 刘团江 赵元廷 邹鹏 张正平 贺宝荣 闫亮 拓源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行PVP治疗的1974例TOVCF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合并症等相关信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年时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4分视为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将其归为疼痛缓解不佳组,并从疼痛缓解满意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有术后1个月胸腰椎MRI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974例TOVCF患者中,共有81例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4分,占患者总数的4.1%。疼痛缓解不佳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纳入的各项观察指标中,两组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椎体数、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或术后1个月胸腰筋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抑郁症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BMD低(OR=3.475,P=0.025)、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OR=3.952,P=0.003)、骨折椎体数多(OR=3.640,P<0.0001)、骨水泥分布不佳(OR=3.216,P=0.016)、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OR=0.081,P<0.0001)、合并抑郁症(OR=3.616,P=0.014)是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BMD、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及分布不佳、合并抑郁症是TOVCF患者行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背部疼痛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马力 温晓红 +2 位作者 杨海波 黄金华 陈楠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1-475,共5页
目的 分析早产儿不同类型脑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3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产前、产时、产后因素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结果 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为25.5%,其中出血性脑损伤占10.5%,缺血性脑损伤... 目的 分析早产儿不同类型脑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3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产前、产时、产后因素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结果 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为25.5%,其中出血性脑损伤占10.5%,缺血性脑损伤占10.5%,出血+缺血性脑损伤占4.6%。胎龄越小,出血性脑损伤及总脑损伤发生率越高(P〈0.01),缺血性脑损伤及出血+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与胎龄无关(P〉0.05)。出血性、缺血性及总脑损伤发生率均与出生体重无关(P〉0.05)。胎龄〈34周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因素是经产(OR=0.292,95%CI:0.088~0.972)和剖宫产(OR=0.075,95%CI:0.015~0.368);胎龄≥34周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因素是剖宫产(OR=0.296,95%CI:0.131~0.672),危险因素是严重感染(OR=8.176,95%CI:1.202~55.617)。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延长早产儿的胎龄、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有效地预防及治疗感染,以期预防或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早产儿
原文传递
肝癌切除术后早/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治疗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育连 苏昆仑 +2 位作者 董鑫 于俊秀 彭淑牖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晚期复发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复发后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顺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HCC)根治性切除的病例,经随访2年以上,选择18项临床、病...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晚期复发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复发后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顺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HCC)根治性切除的病例,经随访2年以上,选择18项临床、病理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对早/晚复发的影响。结果全组有76例复发,复发率44.6%,早期复发(≤12个月)49例,晚期复发(>12个月)27例。AFP 和血管侵犯是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肝硬化则是晚期复发的惟一危险因素。早期复发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和14.3%;晚期复发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100%和29.6%。尽管复发后的治疗方式大致相同,但复发病例中经再次切除和肝移植治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7%和52.6%,而非手术治疗组的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71.9%和7.1%。结论辨别病例存在的危险因素对于选择手术病例与术后辅助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复发的病例,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将明显延长生存期,取得较好的疗效。肝移植对于肝癌复发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复发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治疗 肝癌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4
作者 贾钦尧 宋珊 +1 位作者 程耀 王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3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5岁)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就诊的...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3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5岁)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就诊的183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法收集可能引起COPD合并肺结核的因素,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综合作用,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950,95%CI:1.242~3.062)、结核病史(OR=2.605,95%CI:1.171~5.796)、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OR=1.967,95%CI:1.213~3.190)、有粉尘接触史(OR=2.038,95%CI:1.180~3.519)及营养不良(OR=2.709,95%CI:1.637~4.482)为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卡介苗接种史(OR=0.583,95%CI:0.373~0.911)为保护性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模型曲线拟合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019。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720,95%CI:0.668~0.772。结论 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主要受吸烟史、卡介苗接种史、结核病史、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的影响,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风险并可用作指导制订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结核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列线图
下载PDF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伟丽 李奇峰 +2 位作者 秦文 玄超 周晓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结合区域临床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以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别、执业类别、损伤发生类别、发生地点、暴露特点、操作环节、医疗器具等多因素... 目的结合区域临床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以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别、执业类别、损伤发生类别、发生地点、暴露特点、操作环节、医疗器具等多因素设计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表,对2012-2017年医院报告登记的2246例次锐器伤进行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医务人员锐器伤主要发生于动静脉拔针(24.31%)、针头入锐器盒(18.57%)、手术缝针(13.40%)、药物配制(9.17%)、静脉注射(7.79%)等操作过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31,P<0.001);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主要是普通病房、急诊室、静配中心和输液室;输液器钢针(44.84%)、手术缝针(10.51%)、静脉留置针(8.59%)、真空采血针(8.33%)和玻璃碎片(2.54%)等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16,P<0.001);锐器致伤以轻度为主,大部分病例(2141例,占95.33%)经治疗或观察后治愈。结论防控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危害,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务人员认知和锐器伤处理流程,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实施标准预防,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锐器伤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玉华 许予明 +1 位作者 贺维亚 于东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18,1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神经内科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0例VD住院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神经内科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0例VD住院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是VD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是VD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D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住院时间、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对上述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孟晓彬 王佐荣 +1 位作者 王彦贞 胡希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637-4639,共3页
目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该类患者的预后进行探讨,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60例发生急性脑卒中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应用回归分析对发生肺... 目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该类患者的预后进行探讨,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60例发生急性脑卒中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应用回归分析对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其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16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4例,感染率为15.0%;感染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吞咽困难、侵入性操作合并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2.5%、58.3%、62.5%、58.3%、58.3%、62.5、58.3%,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36.8%、36.8%、36.0%、33.8%、33.8%、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长期卧床、存在吞咽困难是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结果显示,未感染组患者NIHSS评分(3.2±0.7)分明显低于感染组患者(5.6±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长期卧床、存在吞咽困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心脏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立芹 李树彦 高春枝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3-122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120例入住医院心脏外科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全部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其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120例入住医院心脏外科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全部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其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ICU患者中有2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昏迷、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史、白蛋白水平及住院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蛋白水平低下及住院时间延长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白蛋白水平的低下及住院时间的较长,其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对该类危险因素需进行必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付菊芳 王丹丹 +6 位作者 于方方 王悦 刘冰 边冬梅 马瑛 刘云锦 柴艳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患者皮肤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查阅病历结合电话询问获取相关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32例扩张器置入患者,其中发... 目的分析影响患者皮肤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查阅病历结合电话询问获取相关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32例扩张器置入患者,其中发生术后感染22例,感染率为4.14%,病例组共纳入14例感染患者。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扩张器置入个数(OR=1.58,95%CI:1.20~2.32)、埋置部位(OR=1.75,95%CI:1.30~2.32)、患者居住环境(OR=1.87,95%CI:1.84~2.65)、是否常规消毒(OR=2.66,95%CI:1.76~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居住环境(OR=1.55,95%CI:1.15~2.25)、是否常规消毒(OR=3.66,95%CI:2.86~3.22)是进入回归方程的2个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患者居住环境以及是否常规消毒是影响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点加强对围手术期患者及主要照顾者预防感染知识教育,建立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扩张器置入 感染 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结肠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俊仕 黄民主 +1 位作者 吴心音 贺小卫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索结肠癌发病危险因素,为结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中南大学三所附属医院选择病例和对照,按照性别和年龄配对,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研究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处于坐位... 目的探索结肠癌发病危险因素,为结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中南大学三所附属医院选择病例和对照,按照性别和年龄配对,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研究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处于坐位状态、食用油以动物油为主、胆囊疾病史、阑尾炎史以及一级亲属癌症史等为结肠癌危险因素,常吃蔬菜为结肠癌的保护因素。结论结肠癌发病受生活饮食习惯、消化系统疾病史和家族癌症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乾年 江虹 张璇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9期152-154,共3页
目的 分析在医疗机构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我院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914例,其中发生院内感染99例(感染组),未发生院内感染815例(非感染组),分析院内感染的相关发生因素... 目的 分析在医疗机构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我院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914例,其中发生院内感染99例(感染组),未发生院内感染815例(非感染组),分析院内感染的相关发生因素.结果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长期卧床、吞咽困难、有创性操作等临床各因素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长期卧床、吞咽困难、有创性操作是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与长期卧床、有创性操作及吞咽困难存在相关性,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危险因素要积极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海英 张志强 +3 位作者 段长虹 李岩 杨艳荣 臧树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共调查175例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两组,其中感染组为85例,男55例,女30例,平均(60±5)岁;非感染组为90例,男57例,女性33例,...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共调查175例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两组,其中感染组为85例,男55例,女30例,平均(60±5)岁;非感染组为90例,男57例,女性33例,平均(61±4)岁;收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感染组年龄≥65岁占33.0%,病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24.7%、高血压占31.8%、糖尿病占63.5%、吸烟占33.0%,长期卧床占61.2%、侵入性操作占34.1%、抗菌药物滥用占63.5%及住院时间(12.9±3.8)d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有COPD及糖尿病病史、长期卧床、滥用抗菌药物均可以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功能与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患者NY-HA等级的升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亦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1(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需重视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疾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操作,并积极给予必要的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胆道手术的风险预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严宏立 范新 +3 位作者 鞠兴唐 高乃荣 杨德同 汤文浩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09-813,共5页
目的寻找影响肝内外胆管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本院实施的肝内外胆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遴选出31个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先对其进行单因素筛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57例(次... 目的寻找影响肝内外胆管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本院实施的肝内外胆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遴选出31个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先对其进行单因素筛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57例(次)病人发生并发症74例(16.16%),死亡18例(3.94%)。与死亡有关的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7个影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因素:①男性;②恶性病;③手术时间>4 h;④年龄>60岁;⑤低蛋白血症;⑥低钠血症;⑦高胆红素血症。当影响因素≤2个时(低危病人),并发症率为13.02%,病死率为0.55%;当影响因素>2个时(高危病人),并发症率为28.13%,病死率为16.67%;低危病人与高危病人之间比较并发症率、病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且随影响因素个数的增多而升高。感染性并发症、梗阻性黄疸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较高。提示加强围手术期的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合理纠正低钠血症,积极防治急性肾衰竭可能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胆道手术 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 高胆红素血症 低钠血症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稳利 刘志华 缪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9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然后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初步筛选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9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然后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初步筛选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9个,分别为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总入量、术中液体总平衡、术中无肝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前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术中血小板计数。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4个,按危险性大小依次为术前胆红素水平(OR 3.25),术中液体总平衡(OR 2.87),机械通气时间(OR 1.69),ICU滞留时间(OR 1.52)。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术前肝功能水平、术中液体平衡是主要危险因素。另外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和ICU滞留时间,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肺感染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梅珍 胡瑞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纳入12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病史,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手术部位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纳入12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病史,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手术部位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术中及术后输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2.0±1.2)h,未感染组手术时间(1.2±0.6)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延长、糖尿病史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给予降糖治疗措施,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手术的时间,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孟令威 蔡云强 +1 位作者 李永彬 彭兵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355-36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术前及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上锦南府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157例行LPD的患者相关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术前及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上锦南府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157例行LPD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临床胰瘘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中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P<0.05)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40.76%,其中临床胰瘘(B、C级胰瘘)发生率为20.38%(32例)。单因素分析发现,饮酒史、十二指肠病变、未保留幽门、手术时间长、软胰可能是L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软胰(OR=4.146,P=0.003)和手术时间长(OR=1.008,P=0.002)是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胰瘘患者腹部出血和脓毒血症发生率更高及更高的再手术率和死亡率,同时住院时间更长。结论软胰和手术时间长是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软胰及手术时间长的行LPD患者,术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LPD术后临床胰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临床胰瘘 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志刚 秦瑞英 +2 位作者 席鸿霞 姚红波 桑文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54-3356,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内科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根据其是否并发血管栓塞分为栓塞组...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内科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根据其是否并发血管栓塞分为栓塞组与未栓塞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20例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率为16.7%,其中14例患者存在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患者患高血压15例占75.0%、糖尿病14例占70.0%、血培养阳性14例占70.0%、赘生物培养阳性14例占70.0%,赘生物≥10mm 10例占50.0%;未并发血管栓塞组患者高血压50例占50.0%,糖尿病50例占50.0%、血培养阳性45例占45.0%、赘生物培养阳性40例占40.0%,赘生物≥10mm 25例占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mm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亦并发血管栓塞的发生,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mm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感染活动期应积极控制感染,能更好地预防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管栓塞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与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蓝景生 陆克兴 +1 位作者 潘兴寿 黄显南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探讨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现率、类型及其与高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1995 .6~ 2 0 0 1.3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 12 16例 ,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 ,测定血压、血脂、血糖、纤维... 目的 探讨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现率、类型及其与高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1995 .6~ 2 0 0 1.3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 12 16例 ,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 ,测定血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血尿酸等指标 ,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统计结果。结果  5 1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4 2 .3% ,2 6 8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2 2 .0 4 % ,370例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30 4 % ,6 8例出现传导阻滞及其他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5 .6 %。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血压级别的增高而增高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总胆固醇脂、甘油三脂、血糖、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呈正相关 (r =0 4 3,0 2 4 ,0 36 ,0 5 1,0 37)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总胆固醇脂、甘油三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 (r =0 2 8,0 32 ,0 34,0 4 4 )。传导阻滞及其他心律失常与血尿酸呈正相关 (r =0 4 1)。结论 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高血压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控制高血压 ,消除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防治心律失常发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血管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 EH 血脂 血糖 纤维蛋白原 血尿酸
下载PDF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桂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8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儿童支气管患儿176例纳入哮喘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儿童176例纳入正常组。首先采用SPSS17.0作单因素分析可能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17项,筛选出P<0.05的单因素作Lo...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儿童支气管患儿176例纳入哮喘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儿童176例纳入正常组。首先采用SPSS17.0作单因素分析可能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17项,筛选出P<0.05的单因素作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作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单因素共有10项,且P<0.05,与正常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为呼吸道感染、家族哮喘史、未补充鱼肝油、家人吸烟,且母乳喂养是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预防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提高保护意识,对于预防和控制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支气管哮喘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多因素分析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刚 沈玉祥 +2 位作者 袁建军 翟亚萍 商保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以探讨其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5 4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 :血栓阳性组 (2 6例 )和血栓阴性组 (2 8例 ) ;另选 3 5例无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非房颤组。用... 目的 :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以探讨其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5 4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 :血栓阳性组 (2 6例 )和血栓阴性组 (2 8例 ) ;另选 3 5例无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非房颤组。用心脏彩超测定其LA内径 ,用ELISA法测定其TAT、GMP_14 0、vWF、D_D水平 ,对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A内径增大 (OR =1.3 74,P =0 .0 42 )、vWF(OR =1.0 3 1,P =0 .0 3 0 )和D_D浓度增高 (OR =7.5 65P =0 .0 15 )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单个危险因素中 ,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灵敏度较高的是LA内径 ,特异度较高的是D_D。随着独立危险因素的增多 ,诊断血栓栓塞的特异度增高 ,但灵敏度下降。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是LA内径增大、vWF和D_D浓度增高 ,且D_D浓度增高的评估价值优于其他因素。结合多个危险因素 ,可提高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特异性 ,更可靠地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患者 D-D 诊断 持续性房颤 多因素分析 独立危险因素 浓度 内径 特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