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及应对 被引量:61
1
作者 林伟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111,88,共8页
[研究目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实力比拼的重要新要素。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数据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使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风险,所以有必要探索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 [研究目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实力比拼的重要新要素。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数据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使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风险,所以有必要探索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方法,阐明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样态及其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研究结论]当前,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数据投毒、数据深度伪造、数据过度采集、数据滥用分析等方面的威胁,而法律规制的缺位、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多元主体利益难以调和则是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因此,应重点从完善法律法规、打造数据保障平台、创新可信AI技术着手,构建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多元主体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据资源 数据安全风险 数据安全治理 隐私权 算法 法律规制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15
2
作者 冯心明 戎魏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4,35,共6页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满足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体现其重要的价值,同时,滥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利用失控及其他侵权行为也屡屡发生,国际上部分国家相继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已提上立法议程之中,成为刻不容...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满足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体现其重要的价值,同时,滥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利用失控及其他侵权行为也屡屡发生,国际上部分国家相继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已提上立法议程之中,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个人信息 隐私 个人信息保护
下载PDF
机器学习的法律审视 被引量:22
3
作者 陶盈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3,共9页
机器学习是计算机程序通过学习数据,生成能够进行判断和推论的算法,从而模拟人类智能活动,改善系统自身性能。机器学习的应用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法制改革注入了活力。但是,技术先行对法律规范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尤其表现在安全、... 机器学习是计算机程序通过学习数据,生成能够进行判断和推论的算法,从而模拟人类智能活动,改善系统自身性能。机器学习的应用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法制改革注入了活力。但是,技术先行对法律规范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尤其表现在安全、伦理和隐私方面。对于算法的决策失误导致的安全危险和损害责任,构成设计缺陷的,适用产品责任相关规定。对于算法设计上的伦理困境、道德失范应当加强法律防范,尊重被侵权人的知情权、选择权、自我决定权等。对于机器学习过程中收集利用个人信息带来的隐私权忧虑,应当明确合理利用与侵害个人信息权、隐私权的法律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算法黑箱 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
原文传递
数据控制者的权利与限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震 蒋松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44,共11页
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数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资源并为越来越多的主体所重视与争夺,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数据泄露与侵犯个人隐私的事件。而数据控制者作为整个数据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权利的内容、边界与限制都没... 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数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资源并为越来越多的主体所重视与争夺,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数据泄露与侵犯个人隐私的事件。而数据控制者作为整个数据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权利的内容、边界与限制都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定。对数据控制者权利的设计与限制是实现数据安全与数据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数据控制者权利与限制的研究能够探讨数据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同时结合当前个人数据保护的形态研究在大数据时代下个人数据保护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数据权利 数据控制者 个人隐私 数据保护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同态加密和零知识证明的区块链隐私保护方案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瑞锦 唐榆程 +2 位作者 裴锡凯 郭上铜 张凤荔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47-551,共5页
为了解决区块链隐私保护及随之所带来的效率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同态加密和零知识证明的版权区块链隐私保护方案。该方案改进了同态加密算法来降低密钥生成和加密时间,同时引入零知识证明,避免无效的同态运算,经过轻量级同态... 为了解决区块链隐私保护及随之所带来的效率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同态加密和零知识证明的版权区块链隐私保护方案。该方案改进了同态加密算法来降低密钥生成和加密时间,同时引入零知识证明,避免无效的同态运算,经过轻量级同态加密处理后的隐私数据将以密文的形式写入区块,并由获得记账权的节点上传到区块链网络。该方案弥补了区块链网络中全部数据公开的不足,同时使效率问题得到改善。通过对该方案的安全性的分析,证明了此方案具有不可伪造、隐私数据安全等特性。通过性能仿真实验和理论推导证明,实现隐私数据以密文状态分发、共享和计算的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得以改善,所提方案比传统数字版权模型能更有效地保护客户隐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轻量级同态加密 数字版权 零知识证明 隐私保护
下载PDF
从隐私权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看新兴权利保护的综合方式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建文 高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我国隐私权的立法与司法保护实践,存在着新兴权利保护的综合方式。这种综合方式意味着:在保护方法上,隐私权曾先后被附属于名誉权、作为法院承认的新型权利、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法律值得保护的利益("隐私利益")、作为法定权利... 我国隐私权的立法与司法保护实践,存在着新兴权利保护的综合方式。这种综合方式意味着:在保护方法上,隐私权曾先后被附属于名誉权、作为法院承认的新型权利、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法律值得保护的利益("隐私利益")、作为法定权利("隐私权")等多种方式予以保护;在保护领域中,隐私权不仅在民法(私法)领域中,而且也逐渐在行政法领域和宪法(公法)领域中被保护;在保护内容上,不仅存在着对古典的隐私权("生活安宁权")的保护,也逐渐扩大到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否保护被遗忘权的问题尽管有争议,但不排除将来可能会被纳入保护之列。隐私权已经成为我国使用保护方法最具多样性、保护对象最具发展性的新兴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 隐私权 个人利益 被遗忘权
下载PDF
大数据流动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挑战与对策——基于比较法的视角 被引量:14
7
作者 沈红雨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1年第2期1-13,共13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的跨境流动是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数据流动利益与个人信息保护利益之间冲突难以平衡、传统法律框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调整滞后、数据传输规则不统一等一系列挑战。比较法上,各国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的...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的跨境流动是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数据流动利益与个人信息保护利益之间冲突难以平衡、传统法律框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调整滞后、数据传输规则不统一等一系列挑战。比较法上,各国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亦不尽相同。应当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为契机,通过区分普通信息和敏感信息,以加大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自律为手段,构建开放安全的数据流通体系,使之与国际数据跨境规则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个人信息保护法 数据跨境流动 隐私权 数据权益
下载PDF
算法逻辑下平台从业者权利保护的危机及应对 被引量:14
8
作者 徐智华 解彩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随着算法技术在平台经济的应用与推广,搭载算法的平台能够快速精准地匹配劳动力的供求双方,催生出新的就业方式,推动用工模式向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变。在平台用工的过程中,用工方运用算法逻辑对用工决策、从业者筛选与管理进行隐... 随着算法技术在平台经济的应用与推广,搭载算法的平台能够快速精准地匹配劳动力的供求双方,催生出新的就业方式,推动用工模式向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变。在平台用工的过程中,用工方运用算法逻辑对用工决策、从业者筛选与管理进行隐蔽性支配与控制,而裹挟在算法系统中的从业者遭受隐私权、平等就业权、工作自主权、休息权等权利被侵犯的危机。面对算法在平台用工领域所引发的从业者权利危机,建议采取构建合理的算法用工框架、设置特殊的算法用工责任以及算法用工监管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平台用工方算法行为的规制,从而维护平台从业者的合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平台用工 平台从业者 算法逻辑 权利危机 算法用工 隐私权
下载PDF
新媒体涉私内容传播与隐私权理念审视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堂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21,共9页
大众传媒对私领域侵蚀的风险伴随传媒技术的时代进展而加剧。新媒体技术逻辑强化了传播内容的涉私性,导致隐私侵权的可救济性弱化。均衡鼓励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隐私人格利益保护之间关系,隐私权保护规则应确立如下原则,即以人格尊严与... 大众传媒对私领域侵蚀的风险伴随传媒技术的时代进展而加剧。新媒体技术逻辑强化了传播内容的涉私性,导致隐私侵权的可救济性弱化。均衡鼓励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隐私人格利益保护之间关系,隐私权保护规则应确立如下原则,即以人格尊严与伦理价值作为要件庇讳隐私,以主体不同身份角色与所处境遇确立隐私外延差异,以社会对涉私的违德行为可容忍度为依据判别隐私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涉私内容 隐私权理念 隐私保护规则
原文传递
刑事司法领域信息自决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玫 陈慧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31-40,共10页
信息自决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利,其与个人隐私权、通信秘密权等传统的隐私性权利不同。我国《民法典》确定了独立的个人信息权利,《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我国刑事司法领域规定对个人信息的保密与保护义务,但缺少对干预信... 信息自决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利,其与个人隐私权、通信秘密权等传统的隐私性权利不同。我国《民法典》确定了独立的个人信息权利,《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我国刑事司法领域规定对个人信息的保密与保护义务,但缺少对干预信息自决权的前提和违法干预后法律后果的明确规范,不仅有侵害被追诉人权利的风险,而且可能导致司法实践对违法干预所获得证据的证据能力意见不一。公安司法机关在侦查犯罪过程中需要干预信息自决权时,应当遵循合法性、比例性、最后手段性与安全性原则,并采取外部审批程序、履行通知义务、促进权利人实现其信息查询权利等保障措施,同时,违法干预的侦查行为还应当受到程序性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信息自决权 刑事司法 人格性权利 隐私性权利 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
原文传递
大数据开放时代的隐私信息保护:核心议题与前沿热点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利平 曾润喜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123,共9页
[目的/意义]大数据隐私信息开放使用与保护控制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科学挖掘和揭示该领域的知识结构与前沿趋势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对文献时序、知识基础、知识主体与知识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 [目的/意义]大数据隐私信息开放使用与保护控制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科学挖掘和揭示该领域的知识结构与前沿趋势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对文献时序、知识基础、知识主体与知识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与内容述评。[结果/结论]国内大数据隐私信息保护研究经历了初创、演进与深化等阶段,形成了计算机科学、法学、信息管理等为主体的“3+N”学科群网络体系且知识系网络呈现出集聚趋势,涵盖法益危机、技术框架、理论内涵、场景应用与规制模式五个方面,涉及隐私数据权属、隐私信息自决、合法利益豁免、隐私数据财产、隐私法益平衡、隐私数据治理、隐私信息风险等前沿热点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信息 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 大数据 数据开放 知识图谱
下载PDF
论“场景理论”不是私密信息判断的合理标准 被引量:9
12
作者 谷兆阳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4期83-93,104,共12页
对于《民法典》第1034条第3款规定的私密信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通行做法是利用“场景理论”对其进行判断与保护。然而,“场景理论”无论是处于学说中还是司法实践中,均未发展出一般性的方法论以及操作规则,并且囿于其与现行法律制度不... 对于《民法典》第1034条第3款规定的私密信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通行做法是利用“场景理论”对其进行判断与保护。然而,“场景理论”无论是处于学说中还是司法实践中,均未发展出一般性的方法论以及操作规则,并且囿于其与现行法律制度不相融、忽视了个人信息的聚合性特征及易于造成人格法益保护的“真空地带”等多重因素,不宜作为司法实践中识别私密信息的主流标准。应当在“场景理论”尚未取得进一步发展前限缩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并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实施的背景下,在隐私与个人信息法益的整体性视角下构建民法典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相互协同的保护机制,实现私密信息的妥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隐私权 个人信息 民法典 个人信息保护法
下载PDF
个性化服务下的读者隐私权保护 被引量:8
13
作者 颉艳萍 《晋图学刊》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随着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与之相关的读者隐私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介绍了读者隐私权问题及个性化服务下读者隐私权保护的特殊性,分析了读者隐私权被侵犯或泄露的隐患,指出了图书馆在个性化服务下加强读者隐私权保... 随着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与之相关的读者隐私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介绍了读者隐私权问题及个性化服务下读者隐私权保护的特殊性,分析了读者隐私权被侵犯或泄露的隐患,指出了图书馆在个性化服务下加强读者隐私权保护的策略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个性化服务 隐私信息 权利保护意识
下载PDF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4
14
作者 洪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1-54,共4页
隐私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新类型 ,在我国 ,民法基本法没有规定隐私权。鉴此 ,本文考察了隐私权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分析了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其缺陷 ,并对如何完善我国隐私权的立法提出了一点建议。
关键词 隐私权 法律保护 民事权利 人格权 发展趋势 立法工作 民法
下载PDF
谈RFID应用与图书馆读者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基于美国的做法和经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尹玲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7,共4页
RFID技术系统存在着隐私风险,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可能使读者的隐私权受到新的威胁,美国政府、图书馆和社会各界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包括图书馆本身的自律机制建设、制定图书馆行业性的隐私政策指南,以及对RFID在图书馆应... RFID技术系统存在着隐私风险,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可能使读者的隐私权受到新的威胁,美国政府、图书馆和社会各界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包括图书馆本身的自律机制建设、制定图书馆行业性的隐私政策指南,以及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涉及的隐私权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立法等。美国的做法与经验对我国图书馆的RFID实践具有指导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图书馆 读者隐私 隐私权 美国图书馆
下载PDF
从人权的高度看读者的权利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尧力 《当代图书馆》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维护读者权利,是法律精神、法律效力在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正当切入,也是现代人权观在读者权利中的体现。读者权利主要包括平等权、自由选择知识权、知情权、隐私权。
关键词 人权观 正当 平等权 法律精神 法律效力 读者权利 隐私权 图书馆服务 知识 自由选择
下载PDF
《民法典》第1032条(隐私权)评注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建刚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民法典》第1032条将隐私权规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并明确了隐私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引导司法实践强化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对隐私(权)的认可及保护,是法律文明进步的结果,体现《民法典》对人格权的尊重与保护。隐私的核心特征在于自然人对... 《民法典》第1032条将隐私权规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并明确了隐私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引导司法实践强化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对隐私(权)的认可及保护,是法律文明进步的结果,体现《民法典》对人格权的尊重与保护。隐私的核心特征在于自然人对于涉及自身内容的非公开性意愿,保护的是自然人的自主决定自由。对于隐私具体内容的列举,仅具有说明性作用,各类型之间存在交叉、重叠之处。隐私权的保护受言论自由、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众人物抗辩以及他人合法利益等因素的限制。侵害隐私权可能引发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在责任内容上体现为停止侵害请求权及损害赔偿请求权,后者以精神损害赔偿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隐私权 具体人格权 损害赔偿
下载PDF
论私密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磊 《财经法学》 CSSCI 2023年第2期36-50,共15页
《民法典》第1034条第3款确立的私密信息隐私权保护优先规则导致私密信息应有的合理使用空间被不当限缩,有必要引入《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规则。在将私密信息划分为非敏感私密信息和敏感私密信息的基础上,前者可通过... 《民法典》第1034条第3款确立的私密信息隐私权保护优先规则导致私密信息应有的合理使用空间被不当限缩,有必要引入《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规则。在将私密信息划分为非敏感私密信息和敏感私密信息的基础上,前者可通过《民法典》第1034条第3款后半句“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直接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第1款第2项至第7项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情形,后者则可基于敏感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应优先于隐私权保护规则适用的解释思路,在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第2款“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前提下,再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第1款第2项至第7项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个人信息 私密信息 敏感信息 合理使用
下载PDF
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婧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33-37,共5页
新闻要"广为人知",隐私要"不为人知",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新闻自由权的一般理论入手,在分析比较美国新闻立法经验和理论学说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新闻自由的界限划分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合理保护,以期化解二者的... 新闻要"广为人知",隐私要"不为人知",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新闻自由权的一般理论入手,在分析比较美国新闻立法经验和理论学说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新闻自由的界限划分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合理保护,以期化解二者的矛盾冲突,做到新闻媒体在工作中有法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自由 隐私权 公众人物
下载PDF
配偶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分析与解决途径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菊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12,共8页
配偶权与隐私权的冲突是婚姻家庭领域配偶权保护的一大难题,立法途径和司法途径是解决法律冲突的两种方式。传统的解决方法更多的是依据法律价值位阶的高低进行比较,优先保护隐私权。这种一刀切的解决方法单一武断,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 配偶权与隐私权的冲突是婚姻家庭领域配偶权保护的一大难题,立法途径和司法途径是解决法律冲突的两种方式。传统的解决方法更多的是依据法律价值位阶的高低进行比较,优先保护隐私权。这种一刀切的解决方法单一武断,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不能有效维护配偶的权利。虽然现在制定《人格权法》的呼声很高,但是通过立法途径解决配偶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并不现实,所以通过司法途径,由裁判者在具体案例中行使自由裁量权来进行利益平衡,无疑是更为合适和经济的解决方式,但是要注意避免隐私权扩大保护的倾向。只有合理解决配偶权与隐私权的冲突,才能有效保护配偶间合法的权利,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偶权 隐私权 忠实 冲突 利益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