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蓖麻、相思子毒素A链嵌合突变体的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韩艳辉 张弢 +3 位作者 康琳 高姗 辛文文 王景林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1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构建蓖麻毒素(RIC)、相思子毒素(ABR)A链突变体的嵌合体蛋白,实现嵌合体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抗原性分析。方法:采用柔性linker连接RIC A链突变体(mRICAD75AV76MY80A)和ABR A链突变体(mABRAE164AR167L),构建嵌合体基因mRICA/mA... 目的:构建蓖麻毒素(RIC)、相思子毒素(ABR)A链突变体的嵌合体蛋白,实现嵌合体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抗原性分析。方法:采用柔性linker连接RIC A链突变体(mRICAD75AV76MY80A)和ABR A链突变体(mABRAE164AR167L),构建嵌合体基因mRICA/mABRA,将该嵌合体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载体pQE80L构建表达质粒pQE80L-mRICA/mABRA,再转化至大肠杆菌M15获得表达工程菌株M15/pQE80L-mRICA/mABRA,工程菌在18℃经0.1 mmol/L的IPTG诱导14 h,表达的嵌合体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通过ELISA和Western印迹检测嵌合体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所获得的mRICA/mABRA嵌合体基因经一致性比对分析,与预计嵌合基因的序列一致性为100%,其开放读框全长1572 bp,编码524个氨基酸残基;重组表达质粒pQE80L-mRICA/mABRA经PCR及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嵌合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103,与预测相符,可溶性的嵌合体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纯度可达99%;间接ELISA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嵌合体蛋白能同时与抗RIC多克隆抗体和抗ABR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结论:得到的mRICA/mABRA嵌合体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研制新型RIC和ABR双价疫苗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相思子毒素 突变体 嵌合体 抗原性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和活性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欣虹 刘琼 詹金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GFP-RTA经PCR扩增,与T载体连接,用内切酶从T-GFP-RTA中切下GFP-RT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在BL21(DE3)中表达GFP-RTA融合蛋白,通过金属螯合和层析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毒性。结果:测序发现插入的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完全正确,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经诱导表达后,菌体产生绿色荧光,MTT法表明该融合蛋白呈现与RTA相似的细胞毒性。结论:从大肠杆菌表达的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具有蓖麻毒素A链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蛋白 蓖麻毒素A链 发光蛋白质类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代谢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蓖麻毒蛋白A链导向杀伤大肠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才力 郭敏 +2 位作者 孙去病 林辉祥 毕琼斯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本研究从湘西野生蓖麻籽中提取了两种植物毒蛋白ricin Ⅰ、ricin Ⅱ,其分子量分别为65、67KD,LD_(50)分别为0.20、0.24ug/小鼠。用本室制备的抗大肠癌单克隆抗体Hb_3作为导向载体,与蓖麻毒蛋白A肽链交联,制备杂交分子Hb_3—RTA。SDS—P... 本研究从湘西野生蓖麻籽中提取了两种植物毒蛋白ricin Ⅰ、ricin Ⅱ,其分子量分别为65、67KD,LD_(50)分别为0.20、0.24ug/小鼠。用本室制备的抗大肠癌单克隆抗体Hb_3作为导向载体,与蓖麻毒蛋白A肽链交联,制备杂交分子Hb_3—RTA。SDS—PAGE分析表明,每个Hb_3上平均结合4.9个RTA。初步细胞毒试验显示,交联物Hb_3—RTA对大肠癌细胞HRT-18具有较强杀伤作用,而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杀伤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大肠癌 蓖麻蛋白
下载PDF
溶酶体参与蓖麻毒素A链降解途径的研究
4
作者 陈春 詹金彪 +1 位作者 沈芬平 沈建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研究溶酶体在蓖麻毒素A链(RTA)细胞内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溶酶体的靶向信号肽KFERQ连接在RTA的羧基端;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KK223.3-RTA和pKK223.3-RTA-KFERQ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经IPTG诱导表达RTA和RTA...  目的:研究溶酶体在蓖麻毒素A链(RTA)细胞内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溶酶体的靶向信号肽KFERQ连接在RTA的羧基端;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KK223.3-RTA和pKK223.3-RTA-KFERQ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经IPTG诱导表达RTA和RTA-KFERQ蛋白;重组蛋白质用Blue-Sepharose6B亲和柱纯化,以MTT法分别测定纯化后的RTA与RTA-KFERQ蛋白对体外培养的HEPG2(人肝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3种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RTA和RTA-KFERQ。与RTA相比较,纯化的重组蛋白在体外有相似的蛋白质合成抑制活性,RTA-KFERQ对HEPG2、Hela和A549细胞的毒性分别减少了约49.87%、54.18%、88.68%。结论:RTA不能完全被溶酶体灭活,RTA可能存在溶酶体外的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蛋白 蓖麻毒素A链 溶酶体 重组 遗传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RTA和RTA-KEEL/KDEL基因的表达及细胞毒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廖鹏 马青原 +4 位作者 刘文森 万家余 邢丽杰 李吉平 高宏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5-478,共4页
目的构建蓖麻毒素A链(RTA)和RTA-KEEL/KDEL基因表达载体,并检测重组蛋白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用PCR法从蓖麻毒素基因组中扩增出RTA及RTA-KEEL/KDEL基因,连接T载体,测序正确后,定向插入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TA和pE... 目的构建蓖麻毒素A链(RTA)和RTA-KEEL/KDEL基因表达载体,并检测重组蛋白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用PCR法从蓖麻毒素基因组中扩增出RTA及RTA-KEEL/KDEL基因,连接T载体,测序正确后,定向插入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TA和pET-28a-RTA-KEEL/KDEL,转化感受态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所表达的RTA及RTA-KEEL/KDEL非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00,Westernblot分析具有反应原性,MTS法检测,RTA-KEEL/KDEL对CHO细胞具有比RTA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已成功构建RTA和RTA-KEEL/KDEL表达载体,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链 非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的结构模建
6
作者 陈永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1-44,63,共5页
蓖麻毒素A链(RTA)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可与单克隆抗体交联制备免疫毒素,用以治疗肿瘤顽症,但其免疫原性较强.天然RTA分子量大,不易渗透到肿瘤组织内部.因此,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RTA分子进行改造,构建RTA突变体(MRTA)... 蓖麻毒素A链(RTA)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可与单克隆抗体交联制备免疫毒素,用以治疗肿瘤顽症,但其免疫原性较强.天然RTA分子量大,不易渗透到肿瘤组织内部.因此,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RTA分子进行改造,构建RTA突变体(MRTA),以改善天然RTA缺陷成为必要.近年来,生物信息学飞速发展,各种蛋白质库日益完善,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以及各种软件的开发,为分子结构模建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链 蓖麻毒素A链突变体 结构模建
下载PDF
聚合物修饰的蓖麻毒蛋白A链在荷瘤大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7
作者 方凯 黎维勇 +3 位作者 郭文韬 舒柏华 崔武任 陈华庭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5,146,共4页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甲氧聚乙二醇(mono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mPEG)与蓖麻毒蛋白A链(ricinAchain,RTA)偶联后在荷瘤大鼠体内分布情况,探讨聚合物修饰的RTA靶向治疗肿瘤的可能性。方法荷瘤大鼠动物模型分3组,分别尾静...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甲氧聚乙二醇(mono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mPEG)与蓖麻毒蛋白A链(ricinAchain,RTA)偶联后在荷瘤大鼠体内分布情况,探讨聚合物修饰的RTA靶向治疗肿瘤的可能性。方法荷瘤大鼠动物模型分3组,分别尾静脉注射125I-RTA,125I-RTA-mPEG-MAL和125I-RTA-mPEG-OPSS后,在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行组织分布测定,并相互比较。结果RTA-mPEG偶联物的生物半衰期较RTA有明显延长,且随时间的延长RTA-mPEG偶联物的瘤/非瘤组织的放射性比值与RTA比显著增大。在肝、脾脏组织,注射后1h测得RTA摄取率大于RTA-mPEG偶联物。结论通过聚乙二醇的修饰,使RTA生物半衰期大大延长,且修饰后能避免肝脏、脾脏的摄取,并靶向到肿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蓖麻毒蛋白A链 体内分布
下载PDF
RTA-RA_3是B_(220)特异性的有潜力的抗自身免疫的免疫毒素
8
作者 吴敏 林美淳 +5 位作者 张育华 曾云 周维其 陈正芳 任德莲 能势真人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将抗B220单克隆抗体分泌克隆RA3注射至SCID小鼠腹腔以获取腹水,抗体经proteinA亲和层析柱提纯,再经SPDP双功能交联剂修饰后,与还原的去糖基蓖麻毒蛋白A链反应生成免疫毒素RTA-RA3.SephadexG150柱层析分离纯化此免疫毒素,在还原状... 将抗B220单克隆抗体分泌克隆RA3注射至SCID小鼠腹腔以获取腹水,抗体经proteinA亲和层析柱提纯,再经SPDP双功能交联剂修饰后,与还原的去糖基蓖麻毒蛋白A链反应生成免疫毒素RTA-RA3.SephadexG150柱层析分离纯化此免疫毒素,在还原状态下可见到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及另一条带RTA.免疫毒素体内注射,研究MRL/+和MRL/lpr小鼠脾细胞的淋巴细胞标志.实验表明:RTA-RA3对脾B220+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这一免疫毒素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蛋白A链 自身免疫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使重组ricin-A链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8
9
作者 裴武红 沈倍奋 +3 位作者 李伍举 胡美茹 黎燕 贺永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3-36,共4页
基于对螺旋区随机堆积的RNA二级结构的预测和密码子偏性计算,建立了pBV220载体中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判别模型。该模型认为,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5′端3039区域,以及3′端3039区域的二级结构自由能具有显... 基于对螺旋区随机堆积的RNA二级结构的预测和密码子偏性计算,建立了pBV220载体中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判别模型。该模型认为,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5′端3039区域,以及3′端3039区域的二级结构自由能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次与3′端9bp的局部密码子偏性相关。据此模型,我们设计了用于克隆表达ricinA链的引物。将PCR扩增的基因克隆入pBV220载体中,在DH5α宿主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水平在20%以上),而且在pExSecI载体系统中亦获得了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ricin-A链 RNA 二级结构 CAD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蛋白的表达、活性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SPC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乔生军 莫忠根 林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研究构建重组单链免疫毒素 ,对人体肿瘤进行导向治疗。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克隆化载体中拉出蓖麻毒素A链 (ricinA)基因 ,装入经过改建的pTSA 18F表达载体 ,进行目的基因DNA序列分析后导入E .coliBL2 1(DE3)中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进... 目的 :研究构建重组单链免疫毒素 ,对人体肿瘤进行导向治疗。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克隆化载体中拉出蓖麻毒素A链 (ricinA)基因 ,装入经过改建的pTSA 18F表达载体 ,进行目的基因DNA序列分析后导入E .coliBL2 1(DE3)中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lot检查 ,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通过RNAN 糖苷酶活性检查、无细胞体系中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以及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来分析。结果 :SDS PAGE检查表明 ,转化子E .coliBL2 1(DE3) (pTSRA)中出现 1条Mr约 30× 10 3 大小、较空载体对照E .coliBL2 1(DE3) (pTS)明显浓黑的条带 ;Westernblot检查表明 ,转化子E .coliBL2 1(DE3) (pTSRA)中有杂交条带出现 ,而E .coliBL2 1(DE3) (pTS)中没有 ;表达蓖麻毒素A链蛋白能够特异地作用于大鼠肝 2 8S核糖体RNA ,使其产生约 45 0nt大小的核酸片段 ;对无细胞体系中蛋白质生物合成的IC50 为 3 7× 10 -9mol/L ,略高于天然蓖麻毒蛋白 ;具有与天然蓖麻毒蛋白相近的肿瘤细胞毒性。结论 :蓖麻毒素A链基因在转化子E .coliBL2 1(DE3) (pTSRA)中获得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与天然蓖麻毒蛋白相近的RNAN 糖苷酶活性 ,在无细胞体系中对蛋白质生物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链 肺腺癌 SPC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蓖麻毒素及其A、B链的提取分离纯化的研究
11
作者 许金熀 王雄莉 +4 位作者 任建人 鲁纯素 谢蜀生 马大龙 龙振洲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47-149,共3页
本文研究蓖麻毒素及其A、B链的提取、分离、纯化,根据B链能与Sepharose-6 B上的半乳糖结合,而A链不具有这一性质,用β-巯基乙醇使蓖麻毒素直接在Sepharose-6B柱上断链,然后分别用Tris-HCl和Tris-HCl-半乳糖溶液洗脱,首次把蓖麻毒素的制... 本文研究蓖麻毒素及其A、B链的提取、分离、纯化,根据B链能与Sepharose-6 B上的半乳糖结合,而A链不具有这一性质,用β-巯基乙醇使蓖麻毒素直接在Sepharose-6B柱上断链,然后分别用Tris-HCl和Tris-HCl-半乳糖溶液洗脱,首次把蓖麻毒素的制备、纯化以及A、B链的断链、分离结合起来,大大简化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提取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蝶酸对天然蓖麻毒素及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曦元 赵青 +4 位作者 黎燕 沈倍奋 王玉霞 冯健男 彭晖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蝶酸(pterinacid,PTA)对天然蓖麻毒素(ricin)及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rRTA)的拮抗作用。方法用无细胞体系中荧光素酶合成抑制实验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评价PTA对全分子ricin和rRTA的拮抗效果。结果PTA在两种体系中均显示出了对rici... 目的研究蝶酸(pterinacid,PTA)对天然蓖麻毒素(ricin)及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rRTA)的拮抗作用。方法用无细胞体系中荧光素酶合成抑制实验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评价PTA对全分子ricin和rRTA的拮抗效果。结果PTA在两种体系中均显示出了对ricin和rRTA的拮抗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利用PTA作为小分子探针,建立了针对ricin/RTA小分子抑制剂的体外生物学评价系统,为以后用于拮抗ricin/RTA的全新小分子化合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酸 蓖麻毒素 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 无细胞体系 抑制剂
原文传递
家蚕微孢子虫蓖麻毒蛋白B链基因RBL463-4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能章 潘国庆 +3 位作者 李田 贾立丽 邓远洪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7-961,共5页
基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基因组中发现的蓖麻毒素B链(ricin B chain)序列数据设计引物,提取感染Nb第8天的家蚕幼虫中肠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RBL463-4基因,并将其克隆进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重组酵... 基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基因组中发现的蓖麻毒素B链(ricin B chain)序列数据设计引物,提取感染Nb第8天的家蚕幼虫中肠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RBL463-4基因,并将其克隆进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R4。重组质粒pPIC-R4经SacⅠ线性化后,电击导入毕赤酵母X33中,利用博莱霉素(zeocin)筛选获得重组酵母X33/RBL463-4。以2%甲醇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出现25kD和20kD2种蛋白,其中25kD蛋白与预测融合蛋白大小一致,表明获得了RBL463-4的融合蛋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RBL463-4蛋白在家蚕微孢子虫侵染宿主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蓖麻毒素B链蛋白 RBL463-4基因 毕赤酵母表达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蓖麻毒素B链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14
作者 邢丽杰 罗小玲 +1 位作者 马青原 刘文森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采用PCR法扩增出蓖麻毒素B链基因,并将其与PMD18-T克隆载体相连接,经序列分析正确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TB,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感受态中,经IPTG于37℃诱导表达后,得到的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经... 采用PCR法扩增出蓖麻毒素B链基因,并将其与PMD18-T克隆载体相连接,经序列分析正确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TB,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感受态中,经IPTG于37℃诱导表达后,得到的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 000,利用Western与间接ELISA鉴定证明,其具有抗原性,为制备RTB单克隆抗体及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B链 融合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的蓖麻毒蛋白A链的免疫原性和在小鼠体内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燕彪 侯黎伟 +1 位作者 丁敏敏 张慧娥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12A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单甲氧聚乙二醇(mPEG)与蓖麻毒蛋白A链(RA)偶联后RA免疫原性和毒性的改变。方法从天然蓖麻籽中提取纯化的RA,经与含活性马来酰亚胺基团的mPEG反应偶联,得到纯化的mPEG偶联RA。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比较RA修饰前后的免疫原性,通过测... 目的研究单甲氧聚乙二醇(mPEG)与蓖麻毒蛋白A链(RA)偶联后RA免疫原性和毒性的改变。方法从天然蓖麻籽中提取纯化的RA,经与含活性马来酰亚胺基团的mPEG反应偶联,得到纯化的mPEG偶联RA。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比较RA修饰前后的免疫原性,通过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比较RA修饰前后的毒性。结果mPEG偶联RA后免疫原性和毒性均明显下降。偶联前RA链的LD50为2.37 mg.kg-1,经mPEG修饰后RA的LD50为6.15mg.kg-1。结论聚乙二醇能遮蔽RA,降低其免疫原性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蛋白A链 免疫原性 急性毒性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的基因克隆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文香 汲言山 沈倍奋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5期518-521,共4页
作为导向药物蓖麻毒素A(Ricin-A)链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不含糖基侧链,在体内半衰期长,可提高共作为导向药物的疗效。我们根据Rici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Ricin-A的上、下游引物,通过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方法,扩增出Ricin-A链基因。与pUC_(... 作为导向药物蓖麻毒素A(Ricin-A)链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不含糖基侧链,在体内半衰期长,可提高共作为导向药物的疗效。我们根据Rici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Ricin-A的上、下游引物,通过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方法,扩增出Ricin-A链基因。与pUC_(19)载体连接,转化到JM103大肠杆菌中,得到重组克隆。对其进行几种酶切鉴定,证明酶切位点正确,又经序列分析,读出与文献发表的Ricin-A序列只有两个碱基不同,但无氨基酸残基的改变。有关Ricin-A的表达工作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A
下载PDF
ANTIBODY TO ONCOGENE PROTEIN PRODUCT AND ITS CONJUGATE WITH RICIN A-CHAIN
17
作者 刘辉 隋文作 刘连瑞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51-54,共4页
The proteins encoded by oncogene were thought to be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he protein P110 in MGC803, a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was purified as immunogen. The IgY to the gastric cancer was extracted from e... The proteins encoded by oncogene were thought to be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he protein P110 in MGC803, a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was purified as immunogen. The IgY to the gastric cancer was extracted from eggs laid by immunized hen. The IgY could react immunohistochemically with gastric cancers. Positive staining rates of PAF were 80% in gastric cancers and markedly higher than in cancers of other organs and normal gastric tissue. The IgY-Ricin A was synthesized by the IgY conjugated with Ricin A- chain. TCID50 of MGC803 treated by the IgY-Ricin A was 0. 01 mg/ml and markedly lower than other cell. These results showed the IgY-Ricin A were able to react with gastric cancers sel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cogene protein product ricin A-chain antibody.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的蓖麻毒蛋白A链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维勇 方凯 +3 位作者 郭文韬 戴垚 谌辉 陈华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5-918,共4页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r)的单甲氧聚乙二醇(Mono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与蓖麻毒蛋白A链(ricin A-chain,RTA)偶联后三者的免疫原性和毒性的不同。方法:从天然蓖麻籽中提取纯化的RTA,并分别与相对分子质量为5KD和1...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r)的单甲氧聚乙二醇(Mono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与蓖麻毒蛋白A链(ricin A-chain,RTA)偶联后三者的免疫原性和毒性的不同。方法:从天然蓖麻籽中提取纯化的RTA,并分别与相对分子质量为5KD和10KD的mPEG反应偶联,得到两种不同的RTA-mPEG偶联物。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比较RTA和不同的RTA-mPEG偶联物之间的免疫原性的变化,此外通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对RTA及不同偶联物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体内毒性。结果:经聚乙二醇修饰后的RTA,其毒性有明显的下降。此外,对其免疫原性的研究表明,RTA的PEG化也能降低RTA的免疫原性。结论:聚乙二醇能遮蔽RTA,使其免疫原性和毒性有很大的降低。且下降的程度同与RTA偶联的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量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蛋白A链 聚乙二醇 免疫原性 毒性
下载PDF
蓖麻蛋白A链与单抗3G11偶联物的制备及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波 戴垚 +2 位作者 黎维勇 金文闻 陈华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Ⅳ型胶原酶在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多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抗Ⅳ型胶原酶单克隆抗体3G11与蓖麻毒素A链(RA)偶联形成免疫毒素(ITs),并评价了该偶联物的体外生物活性。方法:从蓖麻籽中提取纯RA,与N-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基)丙酸... 目的:Ⅳ型胶原酶在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多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抗Ⅳ型胶原酶单克隆抗体3G11与蓖麻毒素A链(RA)偶联形成免疫毒素(ITs),并评价了该偶联物的体外生物活性。方法:从蓖麻籽中提取纯RA,与N-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基)丙酸酯(SPDP)修饰的单抗3G11偶联,进一步纯化后得到3G11-RA。以ELISA实验测定ITs的免疫反应性,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对其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ITs基本保持了单抗3G11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免疫反应性,其对BEL-7402的细胞毒性比RA显著增强近50倍,而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与RA相似。结论:3G11-RA免疫毒素对BEL-7402肝癌细胞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和体外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蓖麻毒素A链 免疫毒素 体外细胞毒性 肿瘤生长
下载PDF
蓖麻毒蛋白A链与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的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申苏建 吴金明 +2 位作者 金思思 黄智铭 吴建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234-1239,共6页
目的:将蓖麻毒蛋白(ricin)A链(RTA)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ab偶联形成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并评价该偶联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从蓖麻籽中提纯RTA,采用N-琥珀酰胺-3-(2-吡啶二硫)丙酸酯[N... 目的:将蓖麻毒蛋白(ricin)A链(RTA)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ab偶联形成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并评价该偶联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从蓖麻籽中提纯RTA,采用N-琥珀酰胺-3-(2-吡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为偶联剂制备ITEGFR mab-RTA,以SDS-PAGE检测RTA的提取及IT的偶联,以DAB显色法检测IT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结合能力,以间接ELISA方法测定IT的免疫反应性,以CCK-8法测定IT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RTA从蓖麻籽中提取后,与EGFR mab成功偶联。IT基本保留了EGFR mab对HepG2细胞的结合能力和免疫反应性,及对HepG2细胞和LO2细胞表现了不同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结论:EGFR mab-RTA具有特异性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有望成为新型的抗肝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蛋白A链 单克隆抗体 免疫毒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