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语、湘语主元音链变类型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建国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461,共8页
一些学者认为吴语和湘语在果、假、遇、蟹、流等摄中存在元音高化链移的演变共性。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重新探讨后认为,吴语和湘语的元音高化链移式音变只涉及果、假、蟹三摄,不涉及遇、流两摄。两大方言在元音高化链移上既有共性,也... 一些学者认为吴语和湘语在果、假、遇、蟹、流等摄中存在元音高化链移的演变共性。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重新探讨后认为,吴语和湘语的元音高化链移式音变只涉及果、假、蟹三摄,不涉及遇、流两摄。两大方言在元音高化链移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种演变上的共性是一种音变的类型学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 湘语 韵摄 元音高化链移
原文传递
再论西夏文献中的通假现象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颖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20,共8页
此前通过对西夏文献异译本的对勘,明确了西夏文献中通假现象的存在。通假字的使用是造成西夏文献难以通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判断出哪些字是通假字并回溯其本字,对准确解读西夏文献至关重要。西夏文通假字可分为同音通假和近音通假两大类,... 此前通过对西夏文献异译本的对勘,明确了西夏文献中通假现象的存在。通假字的使用是造成西夏文献难以通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判断出哪些字是通假字并回溯其本字,对准确解读西夏文献至关重要。西夏文通假字可分为同音通假和近音通假两大类,近音通假的对音规律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平上对应"、"同一韵摄”、"松紧喉”和"平卷舌"四种。此外,西夏文献中还有"两两通假”和"隐性通假”等较为特殊的通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通假 本字 韵摄 平上
原文传递
关于汉语上古韵部“一部一元音”与“一部多元音”问题的我见
3
作者 施向东 《语言历史论丛》 2017年第1期1-23,共23页
上古汉语“一部一元音”和“一部多元音”的分歧由来已久,本文从关于押韵的几个理论问题入手,揭示了押韵的本质,指出押韵是上古韵部分析的基础,但不是其唯一标准;不管是音素分析还是音位分析都不能支持“一部一元音”的论点。文章揭示... 上古汉语“一部一元音”和“一部多元音”的分歧由来已久,本文从关于押韵的几个理论问题入手,揭示了押韵的本质,指出押韵是上古韵部分析的基础,但不是其唯一标准;不管是音素分析还是音位分析都不能支持“一部一元音”的论点。文章揭示了古今中外的诗歌押韵都存在不同元音相押的事实,并确认上古音韵部一部一元音和一部多元音都是实际存在的,坚持一个韵部只能有一元音将导致理论上的困难和实践上的矛盾,因此坚决反对古音研究和押韵研究中的绝对化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韵 韵部 一部一元音 一部多元音
原文传递
初唐-盛唐叶音今音韵部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汪业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8-162,共5页
以叶音考求今音韵部是叶音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察初唐-盛唐叶韵,得出其叶音今音韵部二十个。叶韵比较能够反映自然语言的真相。
关键词 初唐 盛唐 叶音 韵部
原文传递
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赛红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0-74,共5页
考察明代莞籍诗人用韵,并与《广韵》对照分析韵部之间的分合,归纳出22个韵部: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系统既不同于历代诗人奉为圭臬的《广韵》音系,也不同于代表当时官话音系的《洪武正韵》,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 明代 莞籍诗人 用韵研究 韵部
下载PDF
古汉语“叠韵”韵母、韵同说驳议及韵部相同说申诉
6
作者 李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凡大型辞书及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叠韵"时,或主两个字韵母相同说,或主两个字的"韵"相同说,《辞海》主"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说。本文通过对叠韵词的剖析,指出了前两种说法同语言事实的矛盾,并进... 凡大型辞书及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叠韵"时,或主两个字韵母相同说,或主两个字的"韵"相同说,《辞海》主"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说。本文通过对叠韵词的剖析,指出了前两种说法同语言事实的矛盾,并进而阐明了"叠韵"为韵部相同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辞书 古代汉语 叠韵 韵母 韵部
下载PDF
检验自由押韵的统计方法
7
作者 王志浩 《语言学论丛》 2020年第2期72-89,共18页
押韵材料是研究汉语历史音韵的重要材料.然而,合韵现象的存在给传统的研究带来了困难.通过引入“自由押韵”的概念,我们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三种判断两组字是否自由押韵的统计方法,分别见于白一平(Baxter 1986)、... 押韵材料是研究汉语历史音韵的重要材料.然而,合韵现象的存在给传统的研究带来了困难.通过引入“自由押韵”的概念,我们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三种判断两组字是否自由押韵的统计方法,分别见于白一平(Baxter 1986)、朱晓农(1989)和白一平(Baxter 1992).通过评估与比较,我们认为仅有第一种方法是可靠的,其他两种方法不可靠的原因主要在于对“自由押韵”这一概念的误解.因此目前通过后两种统计方法得到的结论还应当谨慎对待.使用统计方法观察押韵材料,不仅可以更准确地区分自由押韵与非自由押韵,还可以发现更多问题,推动汉语历史音韵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方法 自由押韵 韵部 韵辙 《诗经》
原文传递
文同古体诗用韵研究
8
作者 王杰立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4-97,共4页
穷尽考察了文同古体诗作的用韵,基于其用韵分部与《广韵》分部的异同,可分文同古体诗为21部。文同古体诗基本上按照宋代通语押韵,但多少显得有些保守。
关键词 文同 古体诗 韵部 押韵
原文传递
四百多年前的潮州话韵母系统——明代潮调剧本韵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守治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1-125,共5页
明代潮调剧本《荔枝记》、《金花女》、《苏六娘》依据明代潮州话声韵唱念。从曲文的押韵情况看,它们的韵母系统和今天的潮汕话音系是基本一致的。
关键词 潮调 剧本 韵部 潮汕方言
下载PDF
日本汉诗集《怀风藻》用韵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继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6,共5页
根据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汉诗的韵部可系联为16部,其独用同用情况大致符合《广韵》的独用同用例,且不同韵部的押韵限制在同摄之内;三等与四等相押;元韵与臻摄魂、痕韵同用。《怀风藻》的用韵基本在《... 根据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汉诗的韵部可系联为16部,其独用同用情况大致符合《广韵》的独用同用例,且不同韵部的押韵限制在同摄之内;三等与四等相押;元韵与臻摄魂、痕韵同用。《怀风藻》的用韵基本在《王三》音系的框架内,与隋初唐诗文有着共同的用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风藻》 日本汉诗 韵部
原文传递
从殷墟卜辞的“王占曰”说到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 被引量:11
11
作者 裘锡圭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6,共7页
殷墟卜辞的占辞的开端,往往作"王(囗占)曰"。有些卜辞借"(囗卜)"为"(囗占)",可知二字音近。旧多释"(囗占)"为"占"而释"(囗卜)"为"禍",字音远隔,必有问题。&quo... 殷墟卜辞的占辞的开端,往往作"王(囗占)曰"。有些卜辞借"(囗卜)"为"(囗占)",可知二字音近。旧多释"(囗占)"为"占"而释"(囗卜)"为"禍",字音远隔,必有问题。"(囗卜)"实为卜兆之"兆"本字。依古音学之宵谈对转说,"兆"与"占"有阴阳对转关系。"占"且应为"兆"之派生词。故卜辞或以"(囗卜)"(兆)为"(囗占)"(占)。西周金文"姚"字与楚文字"逃"字及借为"兆"之"(艹兆)"字、借为"盗"之"(兆見)"字,其声旁皆作"涉"之简体。"兆"与葉部(谈部之入声)的"涉"有阴入对转关系。周穆王八骏中之"盗驪",《荀子》作"纖離"。"盗"与"纖"一属宵部、一属谈部。凡此皆是支持宵谈对转说之文字现象。文末附带讨论"(囗卜)"(兆)与 "憂"之音韵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卜辞 “王占曰” 上古汉语 宵谈对转 音韵关系 楚文字
原文传递
也谈“無”、“毋”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丹 《语言科学》 2007年第3期42-49,共8页
文章讨论了"無"、"毋"在公元前4世纪至2世纪左右的文献相通或混用的现象。"無"、"毋"相通只表明它们在历史上曾同时存在过一个时期,反映出古汉语后期"鱼部"和"侯部"某些... 文章讨论了"無"、"毋"在公元前4世纪至2世纪左右的文献相通或混用的现象。"無"、"毋"相通只表明它们在历史上曾同时存在过一个时期,反映出古汉语后期"鱼部"和"侯部"某些字合韵的情况。"無"、"毋"的语法分工是合韵以后的事情。"毋"当从"母",由"母"得声的字在传世文献《诗经》及不同出土文献里都反映出两读现象,即又与"侯"部相关,又与"之"部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否定词 毋/燕混用 鱼/侯合韵
下载PDF
林语堂“歌戈鱼虞模”古读研究的贡献及局限
13
作者 薛宝怡 魏鸿钧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2-86,94,共6页
林语堂根据印欧语系的音读演变以及中国古音的阴阳对转情况,提出“歌戈读长ɑ,麻读短ɑ”的观点。他还根据历史语言学原则、古韵部之间的音转关系、梵汉对音的证据,提出“周秦汉魏时,鱼虞模读开o(或合o)”的见解。虽然在论述的过程中还... 林语堂根据印欧语系的音读演变以及中国古音的阴阳对转情况,提出“歌戈读长ɑ,麻读短ɑ”的观点。他还根据历史语言学原则、古韵部之间的音转关系、梵汉对音的证据,提出“周秦汉魏时,鱼虞模读开o(或合o)”的见解。虽然在论述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他于研究材料、方法、结论皆有个人创见,为后来学者更深入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上古音 歌戈韵 鱼虞模韵
下载PDF
甘肃秦安(郭嘉镇)方言韵母特点研究
14
作者 李小洁 敏春芳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甘肃省秦安(郭嘉镇)方言复杂、难懂,在语音上呈现出存古与创新兼具的特点。如秦安(郭嘉镇)方言中高元音[i]发生舌尖化音变,元音[u]在不断高化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擦化、舌尖化和前显裂化的音变形式;流摄来母字今读音混入遇摄,“剖”“嗽”... 甘肃省秦安(郭嘉镇)方言复杂、难懂,在语音上呈现出存古与创新兼具的特点。如秦安(郭嘉镇)方言中高元音[i]发生舌尖化音变,元音[u]在不断高化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擦化、舌尖化和前显裂化的音变形式;流摄来母字今读音混入遇摄,“剖”“嗽”“谬”三字读音混入效摄;宕开三端见系、江开二见系入声与咸山摄开口三四等入声、果摄开口三等合并读[i?]韵母;德陌麦韵与蟹摄一二等、止摄三等唇音字合并5种现象。这些语音现象中既有古音遗存的迹象,也有韵母在不断演变过程中产生音变的读音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安(郭嘉镇)方言 高顶出位 流摄 宕江摄入声 德陌麦
原文传递
上古韵部小类次序研究——以出土古文字通假例为依据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兆鹏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7,127,共14页
王力多次改变上古韵部十一小类的次序,说明这个问题在上古音研究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王力的古韵排序基本以先秦韵文为据,我们运用出土文献中的通假材料,逐类考察王力上古韵部间的对转和旁转关系,结论是:王力的对转、通转说无懈可击,小... 王力多次改变上古韵部十一小类的次序,说明这个问题在上古音研究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王力的古韵排序基本以先秦韵文为据,我们运用出土文献中的通假材料,逐类考察王力上古韵部间的对转和旁转关系,结论是:王力的对转、通转说无懈可击,小类划分完全正确;其小类之间的次序需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韵部次序 出土文献 通假字
原文传递
曾梗摄腭音尾的构拟与中古音节结构
16
作者 倪博洋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9,共12页
部分学者提出中古曾梗摄或梗摄的鼻韵尾是-■。从中古音系结构看,-?韵尾不是独立的音位。通过树立严格的对音比较原则可以发现,中古对音材料均不能反映出-■韵尾。朝鲜汉字音反映的是中古后期重纽对立,日译汉音反映的是日语自身元音和... 部分学者提出中古曾梗摄或梗摄的鼻韵尾是-■。从中古音系结构看,-?韵尾不是独立的音位。通过树立严格的对音比较原则可以发现,中古对音材料均不能反映出-■韵尾。朝鲜汉字音反映的是中古后期重纽对立,日译汉音反映的是日语自身元音和谐机制,越南汉字音反映了中古只有梗摄主元音具有[+front]特征,藏汉对音反映了中古西北方言宕、梗摄韵尾脱落的演变过程。朝鲜汉字音、藏汉对音与当代方言共同反映出汉语允许出现VniCo型音节形式,但这类音节分布受限,并不常见,其演变规律值得结合当代入声韵演变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音系 中古音 曾梗摄 鼻音尾 音节结构
原文传递
甘肃秦安(吴川村)方言韵母的特点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蓝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6,共9页
本文介绍秦安方言韵母的一些特点。一,果摄分开合;二,蟹止合口三等主元音相同;三,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的读音;四,“支微入鱼”问题;五,深臻曾梗通五摄阳声韵的读音;六,秦安方言的促声韵;七,舌尖元音的发音、记音及音系处理;八,高元音的... 本文介绍秦安方言韵母的一些特点。一,果摄分开合;二,蟹止合口三等主元音相同;三,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的读音;四,“支微入鱼”问题;五,深臻曾梗通五摄阳声韵的读音;六,秦安方言的促声韵;七,舌尖元音的发音、记音及音系处理;八,高元音的发音、记音及音系处理;九,秦安的清化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秦安方言 中原官话 韵母特点 支微入鱼 促声韵 清化韵母
原文传递
北方方言咸山摄一等韵演变的阶段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倪志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37,383,共20页
北方方言(官话和晋语)古咸山摄一等韵的今读,根据并入二等韵的不同情况,可分为八型十一类。排比五种主要类型,不难发现咸山摄一等韵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是由其内部的端见、舒入和开合的差别造成的,可从语音学上加以解释。文章还... 北方方言(官话和晋语)古咸山摄一等韵的今读,根据并入二等韵的不同情况,可分为八型十一类。排比五种主要类型,不难发现咸山摄一等韵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是由其内部的端见、舒入和开合的差别造成的,可从语音学上加以解释。文章还结合历史文献考察了部分音变大致发生的时间,并指出:就咸山摄一等韵的演变而言,晋语虽有保守之处,但并无超出官话的表现,二者实际同出一源且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方言 官话 晋语 咸山摄 一等韵 阶段性
原文传递
方块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韵图的内外转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4,共10页
绝大多数方块壮字都包含汉字借音声旁,其壮语对音是了解晚期中古音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借音声旁的壮语对音的考察,厘清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音韵层次,指出唐宋韵图中所划分的内、外转各摄中分别对应于壮语的长、短元音,同时也跟元音的舌... 绝大多数方块壮字都包含汉字借音声旁,其壮语对音是了解晚期中古音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借音声旁的壮语对音的考察,厘清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音韵层次,指出唐宋韵图中所划分的内、外转各摄中分别对应于壮语的长、短元音,同时也跟元音的舌位高低相关。所谓"例外对应",都能在汉语音韵史、音变类型学等层面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壮字 晚期中古音 十六摄 对音 内外转
原文传递
析徐州方言入声字的文白异读格局——以曾摄开一、梗摄开二入声字为例
20
作者 王仁法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1-66,共6页
徐州方言入声字存在着年龄层面上新老两派文白异读系统,老派音文读和白读之间,韵母不存在对立,大都是[e],而声调上对立整齐,凸显了文白异读中声调手段的强表达功能;文读的阴平调值向44靠拢。新派音则显示了普通话对方言的覆盖作用。探... 徐州方言入声字存在着年龄层面上新老两派文白异读系统,老派音文读和白读之间,韵母不存在对立,大都是[e],而声调上对立整齐,凸显了文白异读中声调手段的强表达功能;文读的阴平调值向44靠拢。新派音则显示了普通话对方言的覆盖作用。探讨了移民因素对徐州方言文白异读格局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方言 入声字 文白异读 曾摄 梗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