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浑浊红球菌PD630对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阴佳璐 唐语谦 +1 位作者 任杰 杨继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2期39-46,共8页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食品和饲料中污染最为严重且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之一,对人和动物具有肝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严重危害健康,因此控制黄曲霉毒素B1污染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测定了浑浊红球菌PD630降解AFB1的能力,研究了菌株接种量...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食品和饲料中污染最为严重且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之一,对人和动物具有肝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严重危害健康,因此控制黄曲霉毒素B1污染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测定了浑浊红球菌PD630降解AFB1的能力,研究了菌株接种量及培养基初始AFB1浓度对降解的影响,同时对PD630菌株降解AFB1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实验表明,浑浊红球菌PD630在AFB1终浓度为0.4μg/mL的培养基培养72h后,AFB1的降解率可高达93.24%,AFB1对浑浊红球菌PD630菌株的生长无抑制作用。AFB1的降解效果与菌株接种量及培养基初始AFB1浓度密切相关。浑浊红球菌PD630培养上清液的降解率为81.67%,而细胞内提取物降解率仅为9.82%,说明降解活性成分是由菌株分泌到胞外的,并且上清液具有优秀的耐热性,热处理后仍然可以保持高降解活性。浑浊红球菌PD630易于适应各种生存环境,作为生物降解污染物和合成生物能源的潜力菌株,可以成为食品和饲料工业中AFB1解毒的优秀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浑浊红球菌 生物降解 生物脱毒
下载PDF
不透明红球菌生产谷氨酸氧化酶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佳 徐继嗣 +2 位作者 罗秋玲 陈修来 刘立明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4-820,共7页
优化了用不透明红球菌FMME1-41所产谷氨酸氧化酶(LGOX)转化L-谷氨酸产α-酮戊二酸(α-KG)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6 g/L,大豆蛋白胨2 g/L,(NH_4)_2SO_4 0.8 g/L,葡萄糖25 g/L,KH_2PO_4 3 g/L,MgSO_4 0.6 g/L,MnSO_4 ... 优化了用不透明红球菌FMME1-41所产谷氨酸氧化酶(LGOX)转化L-谷氨酸产α-酮戊二酸(α-KG)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6 g/L,大豆蛋白胨2 g/L,(NH_4)_2SO_4 0.8 g/L,葡萄糖25 g/L,KH_2PO_4 3 g/L,MgSO_4 0.6 g/L,MnSO_4 0.3g/L,L-谷氨酸2.5 g/L,在其中发酵30 h,LGOX酶活达6.12 U/mL;在7.5 L发酵罐中优化发酵放大和补料策略,发酵40 h后LGOX酶活达21.5 U/mL;在2 L发酵罐中转化L-谷氨酸生产α-KG,产量达92.0 g/L,摩尔转化率为92.6%,生产强度为9.2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氧化酶 不透明红球菌 Α-酮戊二酸 酶法优化
原文传递
谷氨酸氧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催化生产α-酮戊二酸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佳 徐继嗣 +2 位作者 罗秋玲 陈修来 刘立明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7年第3期18-24,共7页
采用简易的偶联终点显色反应(Trinder显色反应),从土壤中分离出高产谷氨酸氧化酶(LGOX)的菌株不透明红球菌Rhodococcus opacus FMME1-41,并对此菌株的产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LGOX主要分泌在发酵液中,对L-谷氨酸具有较强... 采用简易的偶联终点显色反应(Trinder显色反应),从土壤中分离出高产谷氨酸氧化酶(LGOX)的菌株不透明红球菌Rhodococcus opacus FMME1-41,并对此菌株的产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LGOX主要分泌在发酵液中,对L-谷氨酸具有较强的底物专一性,最适pH 6.5,最适温度为35℃,Mn^(2+)是该酶的激活剂。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培养30 h时LGOX活力达到6.4 U/m L。利用该酶转化L-谷氨酸生产α-酮戊二酸,在最佳转化条件下转化20 h,α-酮戊二酸产量达到91.2 g/L,转化率为91.8%,α-KG生产强度为4.56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氧化酶 不透明红球菌 Α-酮戊二酸 酶法转化
下载PDF
不透明红球菌转化合成α-酮异己酸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祝玉洪 刘龙 +4 位作者 周景文 房峻 李江华 堵国成 陈坚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10,共5页
利用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对不透明红球菌(Rhodococcus opacus)DSM 43250转化合成α-酮异己酸(KIC)的培养环境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获得对KIC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关键营养因子:(NH4)2SO4、麦芽膏和NaNO3。通过最陡爬坡... 利用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对不透明红球菌(Rhodococcus opacus)DSM 43250转化合成α-酮异己酸(KIC)的培养环境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获得对KIC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关键营养因子:(NH4)2SO4、麦芽膏和NaNO3。通过最陡爬坡实验、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SAS软件回归分析建立了KIC产量关于3个关键营养因子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并以模型求解确定最佳培养条件(g/L):(NH4)2SO4 0.23,麦芽膏2.42,NaNO3 1.43。在此培养条件下,KIC的理论最高产量为23.98 mg/L,在验证实验中KIC最高产量为23.93 mg/L,比优化前(3.72 mg/L)提高了6.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异己酸 优化 不透明红球菌 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浑浊红球菌对锡石的浮选性能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蓝丽红 马忻狄 +4 位作者 郑锡瀚 杨卓 杜慧聪 蓝平 柳春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研究了以浑浊红球菌为微生物浮选捕收剂时锡石、方解石和石英砂纯矿物的浮选回收率。结果表明,在pH=4、浑浊红球菌浓度1.24 g/L时,3种矿物的回收率分别为82.07%、45.42%和13.66%。通过表面电位和表面张力测定等手段探究了浑浊红球菌捕... 研究了以浑浊红球菌为微生物浮选捕收剂时锡石、方解石和石英砂纯矿物的浮选回收率。结果表明,在pH=4、浑浊红球菌浓度1.24 g/L时,3种矿物的回收率分别为82.07%、45.42%和13.66%。通过表面电位和表面张力测定等手段探究了浑浊红球菌捕收剂分子与锡石表面作用机理。并以浑浊红球菌为捕收剂、水玻璃为抑制剂,对实际锡矿进行了开路浮选实验,锡精矿锡品位由3.98%提高到了2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浑浊红球菌 捕收剂 生物选矿 微生物药剂
下载PDF
浑浊红球菌LPD06283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学婧 白静 +5 位作者 韩靖轩 柏潇萌 韩然 李泊颖 郝雅如 张兆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浑浊红球菌PD630 (Rhodococcus opacus PD630) LPD06283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PD06283蛋白的理化性质、亲水性、疏水性、双性α螺旋、同源性、信号肽、跨膜区、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磷酸化修饰... 试验旨在探究浑浊红球菌PD630 (Rhodococcus opacus PD630) LPD06283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PD06283蛋白的理化性质、亲水性、疏水性、双性α螺旋、同源性、信号肽、跨膜区、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磷酸化修饰位点、相互作用蛋白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LPD06283蛋白是一种稳定酸性亲水蛋白,N端疏水区形成双性α螺旋,与红球菌RHA1 (Rhodococcus jostii RHA1) MLDS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无信号肽和跨膜区;LPD06283蛋白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81.88%)、β转角(3.62%)和无规则卷曲(14.49%)构成,N端存在一个载脂蛋白结构域,三级结构采用综合法预测得到且质量较高;LPD06283蛋白含有19个磷酸化位点,相互作用最强的蛋白质是XRE家族DNA结合蛋白。研究表明,LPD06283蛋白可能参与浑浊红球菌的脂质代谢,可作为微生物油脂研发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D06283蛋白 浑浊红球菌PD630 微生物油脂 蛋白结构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不透明红球菌转化合成α-酮异己酸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祝玉洪 刘龙 +4 位作者 周景文 房峻 李江华 堵国成 陈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3-557,共5页
利用基于非完全平衡块原理的Plackett-Burman法和响应面法对不透明红球菌(Rhodococcus opacus DSM 43250)转化合成α-酮异己酸(KIC)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KIC的产量.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KIC产量的6个因素的效应... 利用基于非完全平衡块原理的Plackett-Burman法和响应面法对不透明红球菌(Rhodococcus opacus DSM 43250)转化合成α-酮异己酸(KIC)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KIC的产量.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KIC产量的6个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接种量、装液量和初始pH,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并利用SAS软件回归分析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模型,通过模型求解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93%,装液量33.38 mL,初始pH 7.6.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KIC的理论最高产量为31.08 mg/L,在验证实验中KIC最高产量为30.97 mg/L,比初始产量23.93 mg/L提高了29.42%,为进一步的发酵放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异己酸 不透明红球菌 Plackett-Burman法 响应面法 统计学分析 条件优化
原文传递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在产油细菌浑浊红球菌PD630脂质积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冬冬 赵利娜 +2 位作者 昝新艺 唐鑫 宋元达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68,共8页
产油微生物脂质合成的过程已基本清晰:乙酰辅酶A和还原力NADPH在脂肪酸合酶(FAS)的作用下合成脂肪酸。产油微生物菌体内主要有苹果酸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为其脂质... 产油微生物脂质合成的过程已基本清晰:乙酰辅酶A和还原力NADPH在脂肪酸合酶(FAS)的作用下合成脂肪酸。产油微生物菌体内主要有苹果酸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为其脂质合成提供所需还原力NADPH。为了研究6PGDH在浑浊红球菌PD630(Rhodococcus opacus PD630)脂质积累中的作用,作者将编码氧化磷酸戊糖路径(oxPPP)中6PGDH的基因gnd在R. opacus PD630中过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菌株相比较,过表达gnd的重组菌株总脂肪酸含量提高了20%~30%,且6PGDH酶活力和gnd的转录水平也显著提高。由此可见,6PGDH在R. opacus PD630脂质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为其提供所需的还原力NADPH,以促进其脂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脂质生物合成 NADPH 产油微生物 浑浊红球菌PD630
下载PDF
正丙醇对浑浊红球菌PD630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楚美云 张林尚 +4 位作者 娄文勇 宗敏华 唐语谦 徐晓飞 杨继国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nple-TOF/MS)对正丙醇存在条件下浑浊红球菌PD630体内的代谢物进行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识别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显示,在48 h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代...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nple-TOF/MS)对正丙醇存在条件下浑浊红球菌PD630体内的代谢物进行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识别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显示,在48 h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代谢物共有54种,在72 h差异代谢物有61种,主要体现在短肽减少和鳞脂的不饱和度增加。同时丙酰;辅酶A(CoA)显著性增加(P<0.001),且通过气相色谱测脂肪酸组成时发现奇数碳脂肪酸的含量从32.91%提高到79.66%,提升了2.4倍。说明正丙醇对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丙醇 浑浊红球菌PD630 代谢组学 代谢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