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初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被引量:5
1
作者 欧阳跃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2-138,共7页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朱执信、廖仲恺等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与立宪派的梁启超等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中国人。他们除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社会主义学说的源流外,还涉及了阶级斗...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朱执信、廖仲恺等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与立宪派的梁启超等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中国人。他们除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社会主义学说的源流外,还涉及了阶级斗争学说、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十大纲领等,朱执信甚至首次在中国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尽管他们都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曾明确表示不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但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所起到的客观作用不应被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派 马君武 朱执信 社会主义学说
下载PDF
催化与嬗变:民族主义与晚清政府的衰亡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涤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2,共7页
晚清政府的衰亡是多种历史因素和多种历史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本文以新知识分子、士绅和革命党人三个社会群体为代表,通过分析民族主义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方式的影响,折射出民族主义在清政府衰亡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晚清政府 新知识分子 士绅 革命党人
原文传递
民间对政府的期望失落与拒俄运动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全有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拒俄运动中特别是初期,民众对政府充满期望;与此同时,民间舆论中亦存在另类的异动;随着清廷对俄外交的节节败退,到了1903年拒俄运动第二次高潮之时,...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拒俄运动中特别是初期,民众对政府充满期望;与此同时,民间舆论中亦存在另类的异动;随着清廷对俄外交的节节败退,到了1903年拒俄运动第二次高潮之时,民众对政府的态度由倚赖转而为批评;需要强调的是,1903年及之后的拒俄运动中出现了有组织排外的强音。总之,拒俄运动的民众中存在着由倚赖政府向反政府方向的转化,并日趋组织化,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俄运动 革命派 辛亥革命
下载PDF
白坚武与革命党人
4
作者 贾熟村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6-109,共4页
文章对白坚武与革命党人的交往活动做了整理,尤其详细记录了他在1916—1924年间的主要社会活动。指出了白坚武与李大钊、孙洪伊等人的关系密切、交往颇多,其对孙中山也有不少赞扬,但其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最终沦为汉奸,展示了其... 文章对白坚武与革命党人的交往活动做了整理,尤其详细记录了他在1916—1924年间的主要社会活动。指出了白坚武与李大钊、孙洪伊等人的关系密切、交往颇多,其对孙中山也有不少赞扬,但其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最终沦为汉奸,展示了其复杂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坚武 革命党人 交往
下载PDF
革命成功与共和“夭折”——以诗词中清末民初革命党人的心路历程为视角
5
作者 冯巧霞 《天中学刊》 2017年第5期127-130,共4页
诗、史结合,从诗词维度解读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推翻专制、驱除鞑虏的雄心壮志,革命成功后革命党人的欢欣,袁世凯夺权后革命党人痛楚、迷茫、反思与再起的心路历程,既能赋予革命以生命,又可赋予历史以灵性。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国 共和 诗词 革命党人
下载PDF
试析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社会主义大论战
6
作者 王占宇 李丽忠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7期113-116,共4页
20世纪初,分别以梁启超为首的君主立宪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就中国要不要、能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到底以何种方式来挽救中国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从严格意义说,这次论战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关于要改良还是要革命... 20世纪初,分别以梁启超为首的君主立宪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就中国要不要、能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到底以何种方式来挽救中国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从严格意义说,这次论战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关于要改良还是要革命的论争,其中社会主义论争只是为了佐证各自的政治立场服务的,而且论战双方对社会主义究竟为何物,都存在着明显的认知上的不足。但通过这次论战,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君主立宪派 革命派 论战
下载PDF
武汉革命党人之间的内部矛盾与所谓湖北“二次革命”
7
作者 张皓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3-47,共5页
蒋翊武、孙武、刘公三人之间争夺最高职位,是都督一职拱手让给黎元洪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昌军政府成立后,蒋翊武和孙武之间,孙武和共进会其他上层分子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的演变,导致了所谓湖北“二次革命”的爆发,湖... 蒋翊武、孙武、刘公三人之间争夺最高职位,是都督一职拱手让给黎元洪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昌军政府成立后,蒋翊武和孙武之间,孙武和共进会其他上层分子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的演变,导致了所谓湖北“二次革命”的爆发,湖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黎元洪夺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党人 内部矛盾 二次革命 蒋翊武 孙武 刘公 武昌起义
下载PDF
新民学会与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形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华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研究群体成长规律,不能不研究其成长历程,尤其是把握其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起点是新民学会。新民学会为这一群体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领袖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萌芽的重要标... 研究群体成长规律,不能不研究其成长历程,尤其是把握其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起点是新民学会。新民学会为这一群体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领袖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萌芽的重要标志。以新民学会作为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萌芽的标志,达到了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学会 湘籍革命家群体 形成 标志
下载PDF
革命的想象:《红色娘子军》中女革命者形象叙事规范的生成及更新(1956-1976)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小蕾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6,共13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成员们以群体身份展现了女性在革命中的自觉能动性。1956-1976年,这一女革命者群体形象在以"红色娘子军"命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反复塑造与摹写,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现实...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成员们以群体身份展现了女性在革命中的自觉能动性。1956-1976年,这一女革命者群体形象在以"红色娘子军"命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反复塑造与摹写,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和社会氛围形成了相应的叙事规范,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革命想象提供了话语资源。在"红色娘子军"的形象被改编和艺术重构的过程中,创作者们诠释了革命对女性成长乃至无产阶级解放的意义,还将革命历史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使之具有了不同的叙事侧重和表达方式。虽然其中难免存在性别与阶级两个叙述角度之间的渗透和转换,但二者皆有助于激活受众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想象 女革命者 形象叙事 红色娘子军
原文传递
论“常州三杰”的初心与初步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成山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20,共11页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被其家乡人民亲切地称为“常州三杰”。笔者认为,常州三杰的初心是“三确立三成为”。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成为最早的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确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认同并加入,成为中共最早的一批优秀党员...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被其家乡人民亲切地称为“常州三杰”。笔者认为,常州三杰的初心是“三确立三成为”。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成为最早的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确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认同并加入,成为中共最早的一批优秀党员;确立为“大多数人”谋“光明的路”、谋“利益”、谋“幸福”,成为最早具有共产主义理想、抱负和政治觉悟的中共领导人。常州三杰有五个方面的“初步”和伟大实践:一是参与建党建团,在组织中国革命的先锋队和后备军上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二是建立统一战线,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上坚定执着、贡献突出;三是重视宣传教育,在探索动员民众、启迪民智、团结壮大革命队伍上呕心沥血、堪称表率;四是走近工农群众,在中国革命的生力军和依靠力量上亲力亲为、找准新路;五是提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在制定挽救革命挽救党的策略上敢于斗争、勇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三杰 初心 初步 伟大实践
下载PDF
再论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形成——关于近代湖南人才群的思想影响
11
作者 陶用舒 《益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31-37,共7页
近代湖南人才群对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 :爱国主义思想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忧国忧民、彻底革命 ;坚毅刚直、实干苦干 ;重视军事和武装斗争。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近代湖南人才的思想理论中吸取了... 近代湖南人才群对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 :爱国主义思想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忧国忧民、彻底革命 ;坚毅刚直、实干苦干 ;重视军事和武装斗争。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近代湖南人才的思想理论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 ,加以改造 ,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成长为中国现代最出色、最有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人才群 形成 毛泽东 近代
下载PDF
老一代革命家与天津早期工人运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缪志明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1-43,共3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批立志于改造社会的革命家,曾以不同方式参与天津工人启蒙教育与工运组织工作,他们各为天津工运事业的发展做出过不同的贡献。厘清这些老一辈革命家所遗下的工运印记,无疑应是一件有意义之事。
关键词 老一代革命家 天津早期工人运动
下载PDF
苏联干部制度的历史变迁
13
作者 冯佩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7-23,共7页
苏联干部制度是苏联政治制度的核心,干部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苏联政治进程重要的内容之一。布尔什维克党建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奠定了苏联干部制度的雏形,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干部任命制原则取代民主选举制原则,权力高度集中... 苏联干部制度是苏联政治制度的核心,干部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苏联政治进程重要的内容之一。布尔什维克党建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奠定了苏联干部制度的雏形,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干部任命制原则取代民主选举制原则,权力高度集中的干部任命机关建立起来,高度集中的干部任命方式逐渐定型,党和国家高度集中的干部任命制度——官职等级名录制得以建立。苏联干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最终导致产生了官僚特权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制度 职业革命家组织 官职等级名录制 官僚特权阶层
下载PDF
绘现代历史画卷 抒革命志士情怀——读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
14
作者 刘济远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8-89,92,共3页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斗争的风雨中创作了大量诗歌 ,它们生动地记录了中国现代革命斗争的历史 ,抒发了革命志士的壮志豪情 ,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堪称我国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关键词 毛泽东 革命家 诗词 历史画卷 志士情怀
下载PDF
辛亥时期革命派内部伦理思想的分歧——兼论其时传统道德的历史命运
15
作者 贾新奇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6期19-23,共5页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相同政治立场的革命派人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大致说来有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些人对传统道德基本认同,而另一些人则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两种观点各有得失,因为,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综...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相同政治立场的革命派人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大致说来有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些人对传统道德基本认同,而另一些人则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两种观点各有得失,因为,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综合体,而这两种观点都抓住且只抓住了这一综合体的某种要素,揭示了该综合体与近代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通过对革命派内部的这一分歧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道德的价值与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章太炎 革命派 传统道德 多元综合体
下载PDF
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正聿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4,共10页
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的马克思,创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实质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人类解... 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的马克思,创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实质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人类解放指明了现实道路,为当代人类文明形态变革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是最为"有理"的理论、最为"讲理"的理论、最为"彻底"的理论,因而是最为"说服人"的理论。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奋勇前行,是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革命家 思想家 真理力量
原文传递
一个革命者的忠诚危机及其“化解”——重读王蒙的《布礼》 被引量:6
17
作者 陶东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6-163,共8页
《布礼》是一部表现革命者钟亦成忠诚危机的小说。忠诚危机的可怕之处在于:作为革命者的钟亦成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是依附于革命的。革命者的身份、对党的忠诚,是钟亦成之所以是钟亦成的唯一根据,与革命的血肉关系是钟亦成生活的唯一... 《布礼》是一部表现革命者钟亦成忠诚危机的小说。忠诚危机的可怕之处在于:作为革命者的钟亦成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是依附于革命的。革命者的身份、对党的忠诚,是钟亦成之所以是钟亦成的唯一根据,与革命的血肉关系是钟亦成生活的唯一意义,是他之所以成为"人"的全部保证。钟亦成只能是革命者,否则就什么都不是。为了克服这种危机,钟亦成反复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尤其是亲自参加的解放初期的第一次党员大会,以便重新确认自己和革命的同源关系。在农村接受改造时又重建起与劳动、劳动人民的血肉联系,"人民"的支持和信任又成为钟亦成坚持忠诚的另一个支点。而本文力图表明的是:这与其说是忠诚危机的真正解决,不如说是危机的转移或疑似"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布礼》 钟亦成 忠诚危机 革命者
下载PDF
恩格斯怎样评价马克思:一个历史的考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建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在不同场合多次对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卓越才华、杰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给以高度评价。梳理和阐释恩格斯的这些评价性论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去世之际,恩格斯在给友人的信中和在马克思墓前讲话...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在不同场合多次对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卓越才华、杰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给以高度评价。梳理和阐释恩格斯的这些评价性论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去世之际,恩格斯在给友人的信中和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对马克思的地位和贡献作了总体性评价。马克思去世之后,恩格斯也在多个场合通过澄清他和马克思的关系,明确了马克思是科学理论的主要创始人,并从学术思想和实践活动两个基本维度对马克思的著作、思想、活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评价。恩格斯的评价鲜明、准确并富有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 科学家 革命家 评价
下载PDF
探寻青年陈毅赴法国勤工俭学投身革命的足迹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寿明 王庆跃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探寻青年陈毅卧薪尝胆考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远赴法国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引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成为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人生轨迹。
关键词 青年陈毅 法国 勤工俭学 革命家
下载PDF
清末妇女运动中的政府作用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娟 段塔丽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文章从分析晚近妇女运动中兴女学与不缠足两大中心任务的兴起和发展入手,详细剖析了政府官方所起的作用,窥视清末妇女运动在发轫期所带有的一种特殊历史时代的烙印,为妇女运动的政府运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评价。
关键词 兴女学 不缠足运动 妇女解放 维新派 官方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