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性领导与中国外交转型 被引量:24
1
作者 赵可金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57,157,共16页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外交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其核心是从屈辱外交向革命外交转型,目的是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外交的第二次转型,中国外交从...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外交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其核心是从屈辱外交向革命外交转型,目的是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外交的第二次转型,中国外交从革命外交向发展外交转型,目的是为中国现代化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随着中国日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作者认为,中国外交需启动第三次转型,其核心是从发展外交向领导外交转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成为扮演建设性领导者角色,但中国不会挑战或者取代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而是从中国国情和能力出发,在全球经济和社会问题上努力做一个建设性领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外交 发展外交 建设性领导 外交转型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试论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建军 彭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7,117,共7页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进行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内涵和价值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的社会革命事业需要革命文化。但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的变化,革命文化日益面临着“失语”境地,...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进行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内涵和价值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的社会革命事业需要革命文化。但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的变化,革命文化日益面临着“失语”境地,革命文化“过时论”等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因此,我们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去审视革命文化的时代境遇问题。实际上,革命文化已经成为继古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后的又一近代文化传统,即革命文化传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处理文化发展过程中传统与当代问题的一般性指导原则,因而也适用于革命文化。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现实要求,对革命文化的不同层面进行再创造,将革命文化的精神文化标识提炼出来,进行革命文化宣传教育的话语转化,借助新媒体对革命文化进行立体呈现,以激活革命文化的生命力、提升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
下载PDF
从“革命”到“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转换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爱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内在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运用两种话语体系,解决中国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着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 马克思主义内在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运用两种话语体系,解决中国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着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话语体系转换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建设话语 话语体系转换
下载PDF
论马克思历史必然性的本真意蕴 被引量:5
4
作者 朱静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马克思消除了对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关系的误解、实现了历史必然性观念上的革命性变革、揭示了历史必然性同人的实践及其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他认为,整个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历史是... 马克思消除了对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关系的误解、实现了历史必然性观念上的革命性变革、揭示了历史必然性同人的实践及其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他认为,整个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历史是客观条件限制和主体选择活动相互作用构成的分叉与合流的运动,历史发展的一般方向、逻辑进程和终极境界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的必然性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的规律性。社会主义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必然性 革命性变革 实践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西欧服饰时尚发展与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的“革命性”转换
5
作者 杨秋华 龚建培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革命性”转换的主要外因与内因,以及我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转换的主要途径、特征和相关影响,为中国现代丝绸设计史研究提供了典型的线索和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西欧服饰时尚 外销印花绸 设计范式 “革命性”转换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的基本路径
6
作者 陈亚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8-36,共9页
革命精神是立党兴党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表现出延展性。新时代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既要知晓过往,又要眺望前方,从守护、弘扬、创新、转化四个方面传承革命精神。守护是基础,... 革命精神是立党兴党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表现出延展性。新时代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既要知晓过往,又要眺望前方,从守护、弘扬、创新、转化四个方面传承革命精神。守护是基础,突出守正笃实,坚守思想高地;弘扬是关键,兼顾整体与个体,构建保障体系;创新是动力,利用新媒体手段,强化资源整合;转化是应然,赋能时代需求,探索多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精神 守护 弘扬 创新 转化
下载PDF
西方哲学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社会历史背景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放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71,共7页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和西方哲学家实现的现代转型有着原则区别,但都是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根本性超越。这两种变更各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但又处于同一社会历史时代。历史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决定了19世纪是西方哲学酝酿并发生具有...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和西方哲学家实现的现代转型有着原则区别,但都是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根本性超越。这两种变更各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但又处于同一社会历史时代。历史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决定了19世纪是西方哲学酝酿并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变更的世纪。这种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都是在这一基本趋势下发生的,因而它们在某些方面必然相通,即存在共同之处,但它们又是在不同的阶级背景下发生的:西方近现代历史时代变更的基本背景,决定了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变更的基本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西方社会变更的不同要求,决定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家进行的现代哲学转型具有不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革命变更 现代转型 特殊社会历史背景 共同社会历史背景
原文传递
支持美国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技术——基于《2012-2017科学教育技术前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睿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3期30-36,共7页
《2012-2017科学教育技术前瞻》是NMC继发布《基础教育系列地平线报告》和《博物馆系列地平线报告》之后的又一新突破。新突破是指NMC清楚地预见新技术将会对科学教育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且在科学教育中暗示,持续地、创新地运用新技术将... 《2012-2017科学教育技术前瞻》是NMC继发布《基础教育系列地平线报告》和《博物馆系列地平线报告》之后的又一新突破。新突破是指NMC清楚地预见新技术将会对科学教育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且在科学教育中暗示,持续地、创新地运用新技术将根本改变科学教育的现状。同时,NMC在该报告中第一次对不同研究报告中的新技术、前沿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该报告,不仅可以密切地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向,还可以从中把握新技术的应用,促使科学教育的研究取向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技术前瞻 新技术 根本性转变 研究取向
下载PDF
论西南联大红色资源的当代转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德强 保跃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105,共10页
西南联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创造的辉煌与中国共产党在西南联大传播爱国进步、救国救民思想密不可分。然而当前有关西南联大的研究,对中国共产党在西南联大传播爱国进步思想,领导爱国民主运动,团结爱国进步人士,培养、历练爱国进步青年... 西南联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创造的辉煌与中国共产党在西南联大传播爱国进步、救国救民思想密不可分。然而当前有关西南联大的研究,对中国共产党在西南联大传播爱国进步思想,领导爱国民主运动,团结爱国进步人士,培养、历练爱国进步青年这一红色资源的挖掘、梳理及阐释付之阙如。因此,新时代的西南联大研究,应以爱国进步为主线,讲好西南联大故事,挖掘西南联大校史中的红色资源,丰富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素材,拓展西南联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西南联大红色资源的当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红色资源 当代转化
下载PDF
从革命青年到新闻记者:对王芸生早期经历的考察(1919-1929)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润泽 王雪驹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8,118,共13页
基于现有叙述,王芸生投身《大公报》之前的早期经历显得模糊不清,新闻史学界对此段经历的研究也较为不足。事实上,王芸生1919—1929年的早期经历颇为复杂。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政治态度和职业认同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1919—1929年间,... 基于现有叙述,王芸生投身《大公报》之前的早期经历显得模糊不清,新闻史学界对此段经历的研究也较为不足。事实上,王芸生1919—1929年的早期经历颇为复杂。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政治态度和职业认同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1919—1929年间,王芸生置身于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等政治潮流中,历经了国共跨党、脱党事件,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中,他最终选择了在他早期经历中呈"断裂而连续"特点的新闻职业,继而完成了从"五四"新青年到革命青年,最后至新闻记者的职业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芸生 革命青年 新闻记者 职业转变
原文传递
从革命理论到执政理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型的理论基础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新山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前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在执政的理论形态上加快完成"从革命理论到执政理论"的转变,从而为党的转型发展指明方向。"执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处理好党与人民的权力关系,党的"权力认同"模式要从过去的通... 目前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在执政的理论形态上加快完成"从革命理论到执政理论"的转变,从而为党的转型发展指明方向。"执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处理好党与人民的权力关系,党的"权力认同"模式要从过去的通过革命转向通过不断改革赢得认同与支持;党的"权力基础"则应向整个社会大力拓展;党的"权力运行"模式要实现由集中到民主与法治的转型。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建构,要以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为执政主基调,将"以人为本"由重要概念发展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选择法治作为推动执政转型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理论 执政理论 执政转型
下载PDF
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与毛泽东“革命话语”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中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4,共8页
毛泽东对于五四时期由"个人解放"进至"社会改造"有着独特的认知,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语境中所构建的"革命话语",内含着"主义"信仰话语、民众本位话语、阶级斗争话语、政党领导话... 毛泽东对于五四时期由"个人解放"进至"社会改造"有着独特的认知,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语境中所构建的"革命话语",内含着"主义"信仰话语、民众本位话语、阶级斗争话语、政党领导话语等几个重要部分;同时,亦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唯物史观的指导、时代需要的把握、社会实践的体悟等方面表征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进路。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路线所构建的"革命话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革命话语 社会改造 五四时期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性思维及其翻译转换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春让 李稳敏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35-42,156,共9页
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征之一是富含革命性思维,翻译时有必要将其转换到译语中。对比分析我国两位诗词翻译名家许渊冲和辜正坤的三个译例,发现两位译者对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性思维都有深刻的认识,译文也各有千秋,对今后毛泽东诗词中革命性... 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征之一是富含革命性思维,翻译时有必要将其转换到译语中。对比分析我国两位诗词翻译名家许渊冲和辜正坤的三个译例,发现两位译者对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性思维都有深刻的认识,译文也各有千秋,对今后毛泽东诗词中革命性思维的翻译转换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革命性思维 翻译转换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革命和建设中的文化自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7-154,共8页
毛泽东革命和建设中的文化自觉通过他自身的文化实践和文化思想表现出来,可以概括为较早投身文化实践活动,准确把握文化概念特征,充分运用文化功能作用,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发展等四个方面。他的这种自觉意识对推动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现代化... 毛泽东革命和建设中的文化自觉通过他自身的文化实践和文化思想表现出来,可以概括为较早投身文化实践活动,准确把握文化概念特征,充分运用文化功能作用,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发展等四个方面。他的这种自觉意识对推动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现代化即文化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整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当前系统回顾毛泽东的文化自觉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自觉 革命文化 文化转型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英国对中国政体态度的转变
15
作者 张新志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武昌起义爆发后,中国政局一片混乱。清王朝摇摇欲坠,陷入生死存亡之中;袁世凯东山再起,并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革命党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关于未来中国的政体,拥有最多在华利益的英国的态度至关重要,其态度经历... 武昌起义爆发后,中国政局一片混乱。清王朝摇摇欲坠,陷入生死存亡之中;袁世凯东山再起,并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革命党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关于未来中国的政体,拥有最多在华利益的英国的态度至关重要,其态度经历了从支持君主立宪制到赞同民主共和制的过程。分析当时英国政府对中国未来政体态度转变的原因,探究这一转变对中国尤其是当时中国各政治力量的影响,对揭示英国对华政策的实质,进一步剖析当时的中英关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英国 政体 革命派 转变
下载PDF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转型
16
作者 姜亦炜 陈旸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7-51,共5页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历经95年风雨,其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的品格,给人印象深刻。从五四以来各类思潮的涌入到中国人最终的选择,中共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汤武革命"的远古想象,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中共又迅速从革命党转型...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历经95年风雨,其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的品格,给人印象深刻。从五四以来各类思潮的涌入到中国人最终的选择,中共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汤武革命"的远古想象,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中共又迅速从革命党转型为统治党,克服了社会低组织化状态和国家权力分散化的状态,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权威基础。改革开放后,面对时代与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共再一次转型,从统治党向执政党转变,回答了国家建设中的合法性问题,并厘清了"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为新时期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政治发展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党 统治党 执政党 伟大转变
下载PDF
数字科技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菊娥 陈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核心要素为中间承载,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以数字科技为支撑赋能,建构“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专精特新—科技赋能”逻辑关系。首先,从宏观层面解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指出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要素。其次,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点,阐释三大核心要素引领、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专注深挖、精益求精、别具一格和引领创新指标的承载作用。最后,基于数字科技的持续性创新、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数字人才培育维度,揭示出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更高效地推动技术创新,更灵活地配置资源,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科技 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 革命性技术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下载PDF
闽浙赣苏区文化动员的动因、策略及其积极成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丽群 肖宗志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8-34,共7页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两种革命深入”,各大苏区分别开展文化动员的初次实践。闽浙赣苏区作为“苏维埃模范省”,根据其苏区概况和群众特点,抓住文化这一重要因素,开展以政治教育、革命文艺、社会教育和良风美俗为主旨的文化动...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两种革命深入”,各大苏区分别开展文化动员的初次实践。闽浙赣苏区作为“苏维埃模范省”,根据其苏区概况和群众特点,抓住文化这一重要因素,开展以政治教育、革命文艺、社会教育和良风美俗为主旨的文化动员;采用文化动员与伦理联结、文化动员与情感并置、文化动员与革命互动、文化动员与组织保障等动员策略,使苏区文化动员取得显著效果。文化动员促进了普通民众的知识和革命意识的提升,实现苏区陋习改造和风貌重塑,推进苏区干部培养和执政水平提升;通过文化动员,揭露敌军黑暗本质,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苏区 文化动员 革命意识 陋习改造
下载PDF
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活”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佳浩 王丽红 《湖南包装》 2023年第2期80-82,共3页
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通常以实物形态或文字形式存在于博物馆中。文章从革命文物数字“活”化的角度,运用动态视觉设计手段,探寻传承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展现红色基因。从设计角度而言,从革命文物中提取元素符... 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通常以实物形态或文字形式存在于博物馆中。文章从革命文物数字“活”化的角度,运用动态视觉设计手段,探寻传承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展现红色基因。从设计角度而言,从革命文物中提取元素符号并且结合文物的特性,探讨了文物动态化表达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也运用提取出来的革命元素符号为动态视觉设计语言增添文化含义。从传播方式的角度,通过新形式展现红色革命文物,调动大众兴趣,激发爱国情怀,使得观众进一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并最终起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汇聚精神力量厚植文明沃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遗址 革命文物 创新转化 动态图形
下载PDF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现实基础与转化路径
20
作者 何义珠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5期20-28,共9页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丽水及周边地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创造的战斗精神和胜利精神,虽然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一员,但也有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从时代价值看,“植根人民”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不竭动力;“丽水之赞”是...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丽水及周边地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创造的战斗精神和胜利精神,虽然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一员,但也有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从时代价值看,“植根人民”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不竭动力;“丽水之赞”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科学实践;“丽水之干”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现实行动。与此同时,浙西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正在显现的挖掘、利用成效,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转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有鉴于此,本研究从空间转化、内容转化和学术转化等视角探讨了浙西南革命精神转化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南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 时代价值 革命精神转化 实践运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