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革命文化到红色文化:一项概念史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66
1
作者 魏本权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6-21,31,共7页
方兴未艾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从革命文化到红色文化的概念转换,这一概念转换以及与当下社会语境的关联,是当前文化研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学术现象,但学界对之探究甚少。这里尝试构建适应红色文化研究的概念逻辑,采用概... 方兴未艾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从革命文化到红色文化的概念转换,这一概念转换以及与当下社会语境的关联,是当前文化研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学术现象,但学界对之探究甚少。这里尝试构建适应红色文化研究的概念逻辑,采用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对革命文化向红色文化的概念转换加以研究。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都是以革命为主导理念的文化形态;但红色文化同时还是当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一概念转换是在重新认识革命与革命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发生的,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产业开发,是红色文化兴起的主要契机,凸显了当前社会对革命文化的资源属性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后革命时代境遇下革命话语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化 红色文化 概念史 概念转换
下载PDF
三十年“主旋律”的历史临界及其未来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佳山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79,共6页
"主旋律"电影经过30年的发展正在发生结构性嬗变,并演进到新一轮"新变"周期。伴随着新一代电影观众登上历史舞台,明星、观众甚至电影的本体概念,都在被具有清晰时代区隔特征的粉丝文化所改写。"主旋律"电... "主旋律"电影经过30年的发展正在发生结构性嬗变,并演进到新一轮"新变"周期。伴随着新一代电影观众登上历史舞台,明星、观众甚至电影的本体概念,都在被具有清晰时代区隔特征的粉丝文化所改写。"主旋律"电影"意外"地成为将新一代年轻电影观众转化为中国电影票房增量的最大文化公约数,重新梳理"主旋律"概念的历史生成、周期特征,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时代挑战,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将有着面向未来的重大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 现实题材 革命历史题材 献礼片 粉丝文化 类型片
原文传递
“红色资源”相关概念的辨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陶璐 胡松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前学术界,包括党和政府的红头文件中,出现了许多与"红色资源"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提出的共性都是为了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但它们使用的频率不同,存在混用甚至滥用的现象。这些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对其加... 目前学术界,包括党和政府的红头文件中,出现了许多与"红色资源"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提出的共性都是为了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但它们使用的频率不同,存在混用甚至滥用的现象。这些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对其加以辨析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从理论上进行对它们较为客观、全面地辨析,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研究"红色资源"提供启发、思路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红色文化 革命历史 概念的辨析
下载PDF
革命史体系与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逻辑缺失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福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8,共5页
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在历史的共名之下,可以包含有无数的个别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在历史与逻辑的关系辨析中,对学科的学科本体的重新确认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总结,将文学史写作纳入到人类思想史的分析之中... 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在历史的共名之下,可以包含有无数的个别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在历史与逻辑的关系辨析中,对学科的学科本体的重新确认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总结,将文学史写作纳入到人类思想史的分析之中,在一般思维逻辑上确立一种历史哲学观念,从而把文学史学上升为文学史哲学。革命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不一定能成为文学史和学术史的全部法则,应该在政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之内去寻找和确立人类性与个人性的尺度,以丰富人们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战争文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历史哲学 革命史 个人性 人类性
下载PDF
图像和革命史——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冠燕 《艺术探索》 2018年第4期23-32,共10页
关联着时代命脉和历史语境,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既是国家文艺方针的必然要求和客观反映,也是新中国美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诉求。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 关联着时代命脉和历史语境,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既是国家文艺方针的必然要求和客观反映,也是新中国美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诉求。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因配合政治导向和展览活动,曾于1951年、1958年、1965年、1970年四次大规模组织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由此而产生并保存下来的一大批作品,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独具特色的历史篇章。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重要美术机构如中国美协、中央美术学院、各地美协分会等也纷纷通过组织美展、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从理论到实践,共同推动着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走向高潮,创造了新中国美术事业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新中国美术 中国国家博物馆 探索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的问题、范式与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饶林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40,共14页
从研究问题和研究范式两方面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近代体育史研究状况。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近代体育史研究的问题意识随社会环境变化而改变,关注的问题逐渐多样,体育文化问题是关注的焦点;运用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革命史范式、... 从研究问题和研究范式两方面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近代体育史研究状况。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近代体育史研究的问题意识随社会环境变化而改变,关注的问题逐渐多样,体育文化问题是关注的焦点;运用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等,虽然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研究范式的运用也存在同质化、移植化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加强自身理论范式建设,深化已有研究范式,恪守学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体育史 问题意识 研究范式 体育文化 革命史 现代化 社会史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以《乳娘》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倩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11,共5页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艺术生产系统中的中心地位,这无疑为艺术研究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也理所当然地为舞剧的阐释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资源。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作为我国当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发挥其基本的艺术价值功用,还肩负弘扬社会...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艺术生产系统中的中心地位,这无疑为艺术研究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也理所当然地为舞剧的阐释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资源。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作为我国当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发挥其基本的艺术价值功用,还肩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主旋律的重要使命。因此,结合时代环境,以观众接受为中心思考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编创,进一步拓展接受研究、观众研究、影响研究,既是舞蹈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所提出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革命历史题材 舞剧 《乳娘》
下载PDF
红色歌曲在声乐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8
作者 邱思晖 翟晓寒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1期181-184,共4页
在声乐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歌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传承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声乐课堂中引入红色歌曲,能使学生在学习革命历史和民族音乐文化精髓的耳... 在声乐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歌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传承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声乐课堂中引入红色歌曲,能使学生在学习革命历史和民族音乐文化精髓的耳濡目染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个培养学生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与声乐课堂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继承发扬优秀艺术文化,书写我们时代的隽永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歌曲 革命历史 民族精神 声乐课堂 思政教育
下载PDF
浅论教会中学的学生爱国运动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小君 曹宝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0-43,共4页
教会中学的学生爱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非基运动、抗日救亡、反内战运动五次革 命高潮。教会中学的学生爱国运动有着自身的原因与特点,对教会中学的进步及近代中国社 会... 教会中学的学生爱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非基运动、抗日救亡、反内战运动五次革 命高潮。教会中学的学生爱国运动有着自身的原因与特点,对教会中学的进步及近代中国社 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史 教会中学 学生爱国运动
下载PDF
落潮中的探索与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革命历史战争小说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亚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2 0世纪 90年代军事文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落潮态势 ,但是 ,作为它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并没停滞。一些作家在英雄性、战争与人道主义及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表现为 :英雄性表现方式和显现场所的转换 ;英雄的世... 2 0世纪 90年代军事文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落潮态势 ,但是 ,作为它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并没停滞。一些作家在英雄性、战争与人道主义及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表现为 :英雄性表现方式和显现场所的转换 ;英雄的世俗性因素的开掘 ;承载人道主义思索对象的变化及哲学意味的探索 ;纪实性的强化等。最终使此类创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从而推动了当代军事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 战争 英雄 人性 纪实性
下载PDF
再论梁斌的意义--以革命历史建构中的“个人经验”为中心
11
作者 刘卫东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3期17-25,共9页
梁斌是把革命史构架与“个人经验”紧密结合的。梁斌对经验(不单是他自己)的回顾,因为有了“革命”的正当性,演化为一种宏伟想象,为“过去”建构了“叙事”“革命历史”来自梁斌的“个人经验”,具有相当的真实性。梁斌追求“个人经验”... 梁斌是把革命史构架与“个人经验”紧密结合的。梁斌对经验(不单是他自己)的回顾,因为有了“革命”的正当性,演化为一种宏伟想象,为“过去”建构了“叙事”“革命历史”来自梁斌的“个人经验”,具有相当的真实性。梁斌追求“个人经验”的“不受束缚”,是出现“两个朱老忠”的原因。《红旗谱》构架是革命史,但大量细节来自作家乡土生活经验,这是留给文学家的空间,也是作品的“根”。《红旗谱》独特的“气魄”追求,同样与梁斌“个人经验”密不可分。他把生命投入到革命中,并以当事人的身份为其中的沉默者发出了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斌 革命历史 “个人经验” 《红旗谱》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期红色文艺的传承与创新
12
作者 王明娟 叶兴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律动,脱贫攻坚、反腐倡廉、抗击疫情等主题拓展了传统“红色文艺”的革命题材边界。形象塑造上既有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式英雄,也涌现出大量的平民化英雄。表达方式上从“个人记忆”的前设视角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后设视角,使作品具有更宏阔的视野和理论审视的色彩。风格呈现上更具有娱乐性和亲和力,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尽管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在经典传承中有了诸多创新,但仍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如红色内涵与人性规律、审美规律的契合问题,市场化与艺术化调和的问题等,这是在新的历史考验中需要直面回答的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革命历史 平民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新时期
下载PDF
从展陈、表演到体验——革命史纪念方式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莹 李玉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76-87,共12页
革命史纪念是强化社会历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革命史纪念以纪念馆的实物展陈为主,内容多为配有文字说明的文物、照片等相对静态之物,观众仅以眼观耳听的方式接受教育。其后,革命史纪念融入舞蹈、歌唱、情景剧等... 革命史纪念是强化社会历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革命史纪念以纪念馆的实物展陈为主,内容多为配有文字说明的文物、照片等相对静态之物,观众仅以眼观耳听的方式接受教育。其后,革命史纪念融入舞蹈、歌唱、情景剧等诸多表演元素,更为动态化,但观众的参与度依旧有限。新近开展的体验性纪念,提倡将表演与体验相结合,使观众得以亲身参与到“革命”当中,切实体会革命前辈的经历与情感,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纪念馆的交互性,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纪念方式。通过塑造情境,引入沉浸式表演手法,以及对新技术的运用,表演与体验可实现有机结合,充分提升大众对革命的认识和理解,领悟革命精神文化内核,进而促成纪念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陈 表演 体验 革命史 纪念方式
下载PDF
历史的哗变与圣者的遁逸——论新历史小说的革命叙事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鸣 马景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4-157,共4页
时代的差异、西方当代文学与史学观念的介绍与引进,以及作家自身独特的境遇,促使新历史小说作家彻底抛弃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文学观,颠覆了既往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革命叙事在新历史小说中呈现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 时代的差异、西方当代文学与史学观念的介绍与引进,以及作家自身独特的境遇,促使新历史小说作家彻底抛弃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文学观,颠覆了既往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革命叙事在新历史小说中呈现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的沉落等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拓展历史生活扇面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幻想,其颠覆性破坏给以后的小说创作以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革命叙事 历史 英雄
下载PDF
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的历史地位
15
作者 侯云灏 《河北学刊》 2001年第6期105-110,共6页
通过对新旧史学的对比分析 ,文章认为 ,2 0世纪初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新史学思潮 ,有其特定的综合价值和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但是 ,作为一种系统的史学主张 ,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关键词 新史学思潮 史界革命 历史地位 20世纪初 史学 梁启超 中国
下载PDF
邓子恢的曲折革命经历及其民本思想与求实精神
16
作者 杨玉凤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7,共4页
邓子恢的一生曲折多难,曾先后五次遭受“左”倾错误的批判。但是他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与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创造、群众的利益成为他的正确主张的源泉,成为他敢于坚持真理... 邓子恢的一生曲折多难,曾先后五次遭受“左”倾错误的批判。但是他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与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创造、群众的利益成为他的正确主张的源泉,成为他敢于坚持真理的力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子恢 革命经历 民本思想 求实精神
下载PDF
1980年以来国内革命根据地金融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正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8-174,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革命根据地金融史研究取得的成就包括对根据地金融机构的建立、金融政策、货币发行、银行的业务、货币斗争、金融的作用、通货膨胀和物价问题、根据地人物与金融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金融史 综述
下载PDF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莉莉 杨溪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8-123,共6页
红色资源是优质、鲜活、生动的教育资源,高校学生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二者在理论依据、价值取向和教育内容上存在耦合,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 红色资源是优质、鲜活、生动的教育资源,高校学生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二者在理论依据、价值取向和教育内容上存在耦合,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打造新时代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品牌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就要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社会实践、新媒体空间、专业地域等锲而不舍地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高校学生党建 耦合 价值
下载PDF
宏大叙事中的情感表达——21世纪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创排的方法与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宇 杨一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4,共9页
21世纪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宏大叙事”仍然以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演绎为主,先后出现了多部以纪念革命历史、重温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为题旨的舞台精品剧目。剧作者/导演普遍以“情感表达”作为切入革命历史题材的方法... 21世纪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宏大叙事”仍然以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演绎为主,先后出现了多部以纪念革命历史、重温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为题旨的舞台精品剧目。剧作者/导演普遍以“情感表达”作为切入革命历史题材的方法与策略,凭借对革命历史的“在场性”叙述与革命英雄的“人性化”塑造,完成了对先前剧目题旨内容趋同现象与排演模式固化问题的突破。这些基于“人文立场”与“微观视角”的创新对今后同类题材话剧的创排提供了以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话剧创作 宏大叙事 革命历史 情感表达
下载PDF
分野与统一:中共话语中“苏维埃区域”的出现——一个概念史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超乘 《苏区研究》 2018年第3期63-74,共12页
作为中共历史中重要的研究对象,苏维埃区域的历史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了展现历史解释的多重面相,可以引入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苏维埃区域"的概念历史为"窗口",观察这一视野中的新"画面"。概念化的苏... 作为中共历史中重要的研究对象,苏维埃区域的历史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了展现历史解释的多重面相,可以引入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苏维埃区域"的概念历史为"窗口",观察这一视野中的新"画面"。概念化的苏维埃区域,其产生与中共不断推进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过程有关。中共党内从最初使用"革命地域"和"割据局面"来指涉进行革命实践的区域,到最终将"苏维埃区域"固定为对实施割据和建立苏维埃政权地域的特定指称,这是一个分野到统一的过程,是中共革命认识和策略不断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区域” “革命地域” “割据局面” 概念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