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革命文化到红色文化:一项概念史的研究与分析 |
魏本权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66
|
|
2
|
三十年“主旋律”的历史临界及其未来 |
孙佳山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3
|
“红色资源”相关概念的辨析 |
陶璐
胡松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
2012 |
13
|
|
4
|
革命史体系与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逻辑缺失 |
张福贵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5
|
图像和革命史——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 |
李冠燕
|
《艺术探索》
|
2018 |
6
|
|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的问题、范式与展望 |
饶林峰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7
|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以《乳娘》为例 |
杨倩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19 |
5
|
|
8
|
红色歌曲在声乐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邱思晖
翟晓寒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4 |
0 |
|
9
|
浅论教会中学的学生爱国运动 |
胡小君
曹宝春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0
|
落潮中的探索与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革命历史战争小说论 |
徐亚东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1
|
再论梁斌的意义--以革命历史建构中的“个人经验”为中心 |
刘卫东
|
《文学与文化》
CSSCI
|
2024 |
0 |
|
12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期红色文艺的传承与创新 |
王明娟
叶兴华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3
|
从展陈、表演到体验——革命史纪念方式的传承与创新 |
李莹
李玉
|
《苏区研究》
CSSCI
|
2021 |
4
|
|
14
|
历史的哗变与圣者的遁逸——论新历史小说的革命叙事 |
雷鸣
马景文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5
|
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的历史地位 |
侯云灏
|
《河北学刊》
|
2001 |
0 |
|
16
|
邓子恢的曲折革命经历及其民本思想与求实精神 |
杨玉凤
|
《龙岩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7
|
1980年以来国内革命根据地金融史研究综述 |
黄正林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8
|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的三维向度 |
闫莉莉
杨溪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3
|
|
19
|
宏大叙事中的情感表达——21世纪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创排的方法与策略 |
宋宇
杨一森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20
|
分野与统一:中共话语中“苏维埃区域”的出现——一个概念史视角的解释 |
袁超乘
|
《苏区研究》
|
201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