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相乳液聚合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春秀 章悦庭 《金山油化纤》 2003年第2期22-29,共8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反相乳液聚合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反相乳液聚合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概况,并指出了其应用领域。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应用 机理 油包水 水溶性单体 乳化剂
下载PDF
两性型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庄曦 刘明华 余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5年第3期39-41,49,共4页
首先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乳液,再进行Mannich改性,合成两性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并进行因素的优选实验和产品的絮凝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反应中,当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0%,... 首先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乳液,再进行Mannich改性,合成两性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并进行因素的优选实验和产品的絮凝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反应中,当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6%,反应体系pH的值为7.5时,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4.33×106;Mannich反应中,当PAM、HCHO和(CH3)2NH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1.1∶1.2,反应温度50℃时,胺化度可达25.8%,且产品絮凝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型聚丙烯酰胺 乳液 反相乳液聚合 MANNICH反应 絮凝性能 制备
下载PDF
以煤油为油相的淀粉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6
3
作者 邱莉 朱春山 袁艳丽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6,共5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煤油为油相,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司盘-80(Span8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交联淀粉微球,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球效果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形貌表征,观测到淀粉微球形态圆整,平均...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煤油为油相,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司盘-80(Span8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交联淀粉微球,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球效果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形貌表征,观测到淀粉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大约为20μm;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结构分析,证明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表征并与淀粉XRD的图谱比较分析,表明淀粉微球晶型发生了变化,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淀粉微球 交联 反相乳液聚合
原文传递
两种油相对淀粉微球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烨胤 吴琼珠 平其能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筛选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反相乳化交联法制备可降解淀粉微球的工艺。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微球平均粒径。比较了两种不同油相即混合油与大豆油对微球制备工艺和性状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考察... 目的:筛选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反相乳化交联法制备可降解淀粉微球的工艺。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微球平均粒径。比较了两种不同油相即混合油与大豆油对微球制备工艺和性状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考察了各因素对DSMs粒径的影响。结果:使用大豆油为油相时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并得到各因素对粒径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96.277+1.017^x X1-3.463×X2-0.047×X3—1.176xX5。其中油水比和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影响最大。结论:大豆油为油相制备淀粉微球的工艺,粒度适宜、分散性好、产量高,且无有机溶剂残留问题,不失为制备微球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乳化交联 油相 均匀设计
下载PDF
疏水改性微球的制备及其膨胀性能与应用研究
5
作者 马芹芹 赖小娟 +3 位作者 刘锦 赵静 刘贵茹 文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疏水改性P(AM-N)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镜(SEM)、流变及岩心驱替实验对所合成微球的结构、形貌、性能以及封堵效果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并考察了溶胀时长、温度和不同... 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疏水改性P(AM-N)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镜(SEM)、流变及岩心驱替实验对所合成微球的结构、形貌、性能以及封堵效果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并考察了溶胀时长、温度和不同盐溶液浓度对P(AM-N)微球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P(AM-N)微球的平均粒径为76.42 nm,溶胀5 d后P(AM-N)微球的膨胀率高达17.21倍;在70℃下,P(AM-N)微球老化2 d后溶胀率高达17.14倍,在20000 mg/L NaCl溶液和2000 mg/L CaCl_(2)溶液中分别溶胀3 d后膨胀率高达5.31倍和6.03倍,说明其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抗盐性;在注入量为0.5%的条件下,P(AM-N)微球封堵率可达到97.98%,与P(AM)微球相比具有更好的封堵性且弹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改性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 膨胀性能 封堵性
下载PDF
抗温抗盐乳液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春芝 向欢 +2 位作者 章楚君 王怡迪 刘冲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3-102,共10页
针对水基钻井液钻遇高温高矿化度地层时滤失量大、流变性控制难等问题,开展了抗温抗盐降滤失剂的研究。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乙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 针对水基钻井液钻遇高温高矿化度地层时滤失量大、流变性控制难等问题,开展了抗温抗盐降滤失剂的研究。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乙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抗温抗盐乳液聚合物降滤失剂。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为n(AM)∶n(AA)∶n(AMPS)∶n(NVP)=3∶2∶0.5∶0.4,HLB=4.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 h。在该条件下合成出降滤失剂LX-28。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4种单体均参与反应,热重分析显示其功能性基团开始降解温度为345℃。在淡水浆和复合盐水浆中评价了LX-28与同类产品的抗温抗盐降滤失性。结果显示,LX-28在淡水浆中抗温达220℃,抗盐至饱和,且滤失量降低率远高于同类产品;在复合盐水浆中抗温达200℃,滤失量降低率80.6%以上,优于同类产品。电镜扫描滤饼分析其微观形貌,揭示了LX-28的降滤失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滤失剂 水钻井液 抗温抗盐 抗钙 反相乳液聚合
下载PDF
环保型高性能增稠剂CTF的合成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德英 刘菁 +1 位作者 刘钢 孙萍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9,共3页
采用丙烯酸为主要原料 ,引入高分散乳化稳定剂 ,非水溶剂代替火油的反相乳液乳聚合工艺 ,能获得含固量大于65%、易增稠、不加氨水、稳定性好 ,适用于真丝及各种纤维织物的涂料印花增稠剂。
关键词 丙烯酸 增稠剂 反相乳液聚合 真丝织物 合成 印花助剂
下载PDF
高分子乳化剂GR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克强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5-40,共6页
乳化剂GR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反相乳液聚合物和非水乳液聚合物的制造。本文简要探讨了乳化剂GR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和用量以及体系的pH值等对单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乳化剂 GR 高分子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阳离子型涂料印花用增稠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原 秦培勇 胡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69,共4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氢异丙苯-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对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增稠性能好,耐盐性能高,使用方便的...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氢异丙苯-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对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增稠性能好,耐盐性能高,使用方便的阳离子型印花涂料用增稠剂。通过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影响增稠性的显著性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含增稠剂3%白浆的表观黏度可达47 Pa.s,0.05%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黏度保留率为32.9%,黏度指数为23.6%,使用时白浆达到最大黏度时间为1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阳离子单体 正交实验 耐盐性 黏度指数
下载PDF
双引发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巩冠群 张英杰 +3 位作者 王子良 谢广元 吴国光 陶秀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2-65,共4页
通过对反相乳液淀粉接枝聚合理论的分析,以OP-10作乳化剂,Span-80强化乳化,复配协同制浆,无水亚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作双联引发剂,分步恒温引发,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高分子共聚物,研究分析了引发剂... 通过对反相乳液淀粉接枝聚合理论的分析,以OP-10作乳化剂,Span-80强化乳化,复配协同制浆,无水亚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作双联引发剂,分步恒温引发,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高分子共聚物,研究分析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作用机制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用制得的共聚物对细精煤进行絮凝沉降及过滤脱水试验和对城市难处理混合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5%,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5 h。红外光谱表明该共聚物为接枝产物,具有理想的助滤、脱色及絮凝沉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引发 反相乳液聚合 絮凝剂 细精煤 污水
下载PDF
聚壳聚糖-丙烯酸磁性微球的研究
11
作者 程艳玲 李若慧 马榴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93-2795,共3页
目的研究聚壳聚糖-丙烯酸磁性微球的制备过程以及性能测试。方法实验运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环已烷为油相,壳聚糖-丙烯酸溶液为水相,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分散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司班80为乳化剂,并加入磁流体,在60... 目的研究聚壳聚糖-丙烯酸磁性微球的制备过程以及性能测试。方法实验运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环已烷为油相,壳聚糖-丙烯酸溶液为水相,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分散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司班80为乳化剂,并加入磁流体,在60℃水浴下,机械搅拌,反应数小时,抽滤,洗涤,干燥,制得微球。结果当壳聚糖用量为2g,质量浓度为50mg/ml的丙烯酸用量为100ml时反应效果最好,溶液最为均匀,反应效果最佳。最后用扫描电镜对磁性微球进行形态观察和结构表征测试。微球外表呈较均匀的圆球状,粒径大约在55~100nm之间。结论基本属于纳米磁性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壳聚糖-丙烯酸 磁性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