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芯片对人乳头瘤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分型 被引量:50
1
作者 黄庆 府伟灵 +3 位作者 周玉 张雪 黄君富 陈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6-478,共3页
目的 针对HPV DNA亚型的异质性,建立HPV DNA亚型的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方法,为HPV感染病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18 种HPV DNA亚型(HPV6、16、18、31、33、35、39、11、45、51、52、53、56、58、42、59、66、68)特异性探针,固定于硝酸纤维... 目的 针对HPV DNA亚型的异质性,建立HPV DNA亚型的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方法,为HPV感染病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18 种HPV DNA亚型(HPV6、16、18、31、33、35、39、11、45、51、52、53、56、58、42、59、66、68)特异性探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制备成基因芯片,生物素标记引物经通用引物介导PCR(GD PCR)扩增HPV DNA, PCR产物与基因芯片经反向点杂交检测HPV亚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6、11、16 和18亚型。结果 31 例标本中,基因芯片的阳性检出率为74.2%,其中HPV6/18、HPV11/16、HPV33/58 和HPV6/11/33多重感染各1 例(3.2%);荧光定量PCR 阳性检出率为67.7%,与前种方法相比较,漏诊率为6.5%。结论 HPV分型基因芯片可1次检测HPV多种亚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有利于对HPV多重感染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基因芯片 GD-PCR 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广州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霞 江帆 +8 位作者 唐盈 陈跃琼 林佩萱 何聚莲 屈艳霞 唐林国 桂月娥 卢航 叶倩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7期17-18,57,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G6PD缺陷症的发病率,分析广州人群G6PD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探讨G6PD突变型的发生率。方法用G6PD酶定量检测法(速率法)筛查G6PD缺陷症,用反向斑点法来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的9个突变位点。结果 7686例当地居民中筛查发现268... 目的了解广州市G6PD缺陷症的发病率,分析广州人群G6PD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探讨G6PD突变型的发生率。方法用G6PD酶定量检测法(速率法)筛查G6PD缺陷症,用反向斑点法来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的9个突变位点。结果 7686例当地居民中筛查发现268例G6PD缺陷症者,男性177例,女性91例;用RDB-PCR法对随机抽取90例标本(G6PD活性:≤2000U/L)进行检测,74例阳性标本中,发现G1388A22例(29.7%)、G1376T25例(33.7%)及A95G11例(14.9%),为主要突变型,其它类型包括:G871A,C1024T,C592T。结论广州市G6PD缺陷症的发病率3.4%,男性为4.7%,女性为2.2%,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例为2.1∶1;广州G6PD缺陷症的基因突变以G1388A,G1376T,A95G为主,三者共占突变型的77.3%,其中以G1376T最多见,其次为G1388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PD缺乏症 基因突变 反向斑点杂交
原文传递
广东省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褚玉新 王晓春 胡朝晖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β-地中海贫血各基因型的频率和分布范围,为该病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广州市送检血样3247例和深圳市送检血样2984例,采用PCR和反向点杂交(RDB)方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目的了解广东省β-地中海贫血各基因型的频率和分布范围,为该病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广州市送检血样3247例和深圳市送检血样2984例,采用PCR和反向点杂交(RDB)方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广州市的血样中检测到751例带有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为23.13%(751/3247);包括10种不同的突变类型,分别为CD41—42(-TCTT)、IVS—Ⅱ-654(C→T)、-28(A→G)、CD17(A→T)、CD71—72(+A)、13E、IVS—Ⅰ—1(G→T)、CD43(G→T)、-29(A—G)、CD14—15(+G),突变频率分别为42.53%(336/790)、25.19%(199/790)、12.66%(100/790)、10.89%(86/790)、3.29%(26/790)、2.15%(17/790)、1.27%(10/790)、1.14%(9/790)、0.51%(4/790)、0.38%(3/790),其中最常见的是CD41-42(-TCTT),占广州市全部基因突变的42.53%(336/790)。深圳市的血样中检测到179例带有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为6.00%(179/2984);包括8种不同的突变类型,除CD43(G→T)和CD14-15(+G)未检测到之外,其他6种突变和广州市的突变类型相同,其中最常见的是IVS—Ⅱ-654(C→T),占深圳市全部基因突变的40.44%(74/183)。结论β-地中海贫血基因在广东省不仅突变频率高,而且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和地域差异。CD41-42(-TCTT)、IVS—Ⅱ-654(C→T)、-28(A—G)、CD17(A→T)是4种最主要的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点突变 反向点杂交
原文传递
福建省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海龙 徐两蒲 +7 位作者 林娜 王林铄 何德钦 许金榜 李英 李丽英 刘合焜 林元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为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2301份送检血样来自于福建省的9个地市,送检时间为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CR和反向点杂交(RDB)方法检测血样中β-地中海... 目的分析福建省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为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2301份送检血样来自于福建省的9个地市,送检时间为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CR和反向点杂交(RDB)方法检测血样中β-地中海贫血基因17个常见位点突变类型,计算基因突变频率;对未知突变型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B株蛋白测序。结果在送检的2301份血样中,共检测出359例带有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为15.60%(359/2301)。在突变基因中,存在12种不同的突变类型,分别为IVS-2-654(C→+T)、CD41-42(-TCTT)、CD17(A→T)、-28(A→G)、CD27-28(+C)、CD26(G→A)、CD71-72(+A)、IVS-1-1(G→T)、CD43(G→T)、-29(A→G)、起始密码子ATG→AGG、CD36(-C),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46.54%(175/376)、33.24%(125/376)、9.31%(35/376)、5.05%(19/376)、2.13%(8/376)、1.33%(5/376)、0.80%(3/376)、0.27%(1/376)、0.27%(1/376)、0.27%(1/376)、O.53%(2/376)、0.27%(1/376)。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是IVS-2-654(C→T)、CD41-42(-TCTr),占全部基因突变的79.78%(300/376)。在对B珠蛋白基因测序中,新发现了1种基因突变类型CD36(-C),表现在B基因外显子2的36位编码的氨基酸上缺失了一个碱基C,导致蛋白质翻译在第60位终止。结论福建省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复杂,而且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同时还新发现了1种目前尚未报道的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类型CD36(-C)。研究结果为在福建省开展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参考借鉴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反向点杂交
原文传递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海旺 何虎翼 +5 位作者 谭冠宁 刘义明 何新民 唐洲萍 李丽淑 王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保障。【方法】根据已公布的侵染甘薯的SPFMV和SPVG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以RT-PCR法从染病的甘薯叶片扩增SPFMV和SPVG的两个片段,并以克隆到的两个病毒片段及内参基因Actin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结果】分别克隆出长度约310和500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所获得的310 bp片段为SPFM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7%,500 bp片段为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分别用带有SPFMV和SPVG片段的重组质粒pUC-SPFMV和pUC-SPVG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发现不同病毒能获得单一信号,无交叉现象。以染病甘薯和脱毒甘薯苗为样品,用该种病毒的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染病植株样品中能获得单一信号,而脱毒苗甘薯样品未见任何信号,杂交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能有效检测甘薯中的SPFMV和SPVG,无交叉信号,可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的前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G病毒毒 病毒检测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下载PDF
贵州三都水族β-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艳 谢渊 +9 位作者 单可人 何燕 吴昌学 修谨 齐晓岚 李毅 马骄 张小蕾 吴晓黎 任锡麟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三都水族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特点,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β-地中海贫血多态性。方法 采用"红细胞休克一管定量法"测定红细胞脆性,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测定HbA2,一分钟碱变性法测定Hb...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三都水族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特点,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β-地中海贫血多态性。方法 采用"红细胞休克一管定量法"测定红细胞脆性,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测定HbA2,一分钟碱变性法测定HbF。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1 090例当地水族居民,进行β-地中海贫血血液学筛查。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DNA,经PCR-反向点杂交法对β珠蛋白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在受检的1 090人中,共检出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49例,检出率为4.50%,男性26例,女性23例,男女比值为1.1:1。经基因分析该地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CD41-42(TCTT)移码突变(20例,40.82%)和CD17(A→T)无义突变(20例,40.82%),尚有9例(18.36%)不在中国人常见的16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范围内,待测序。结论 贵州省三都地区水族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其基因突变类型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显著的民族特点,是我国一个较为特殊的β-地中海贫血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 水族 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渝东北区地中海贫血常见基因类型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良琼 熊见 +2 位作者 王长本 周正 陈丙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753-754,757,共3页
目的了解渝东北区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13年1~12月来该院就诊及体检共计28 633例样本进行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电泳过筛,表型阳性的标本再用Gap-PCR和反向斑点杂交(RDB)基因检测... 目的了解渝东北区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13年1~12月来该院就诊及体检共计28 633例样本进行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电泳过筛,表型阳性的标本再用Gap-PCR和反向斑点杂交(RDB)基因检测方法确诊地贫类型。结果 28 633例样本中,检出α和β地贫共1 358例,地贫总携带率为4.74%。其中589例(2.06%)α地贫以αα/--SEA(1.38%)型最常见,其次为-αα/-α3.7(0.37%)和αα/-α4.2(0.20%);741例(2.59%)β地贫中检出14种基因突变类型,以CD41-42(1.27%)型构成比最高,其次为IVS-2-654(0.69%)和CD17(0.30%);α地贫复合β地贫双重杂合子28例。结论渝东北区是地贫发生率较高且遗传较复杂的地区,该研究为该区预防地贫、遗传咨询、诊断等提供了参考借鉴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 反向斑点杂交
下载PDF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乙胺丁醇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建琴 吴雪琼 +2 位作者 曹立雪 李洪敏 张俊仙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乙胺丁醇 (EMB)耐药性。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EMB基因embB的寡核苷酸探针 ,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与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乙胺丁醇 (EMB)耐药性。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EMB基因embB的寡核苷酸探针 ,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与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 ,并与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和PCR 直接测序 (PCR DS)结果比较。对 81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析 ,31株EMB敏感株中 ,2 6株embB基因的SSCP图谱、膜反向斑点杂交结果与标准株 (H37Rv)完全相同 ;其余 5株SSCP图谱出现泳动变位 ,其中 3株E1b杂交阳性 ,PCR DS分析为embB基因 30 6位密码子ATG→GTG突变 ;2株E1d杂交阳性 ,PCR DS分析为embB基因 30 6位密码子ATG→ATA突变。 5 0株耐EMB菌株中 ,2 4株PCR SSCP图谱与标准菌株相同 ,E1杂交阳性 ;2 6株PCR SSCP图谱出现泳动变位 ,其中 18株E1b杂交阳性 ,2株E1c杂交阳性 ,5株E1d杂交阳性 ,1株E1e杂交阳性 ,未发现E1f杂交阳性 ,与PCR SSCP、PCR DS分析结果一致。突变检出率为 5 2 %。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可能成为检测部分结核分支杆菌乙胺丁醇耐药基因型简便、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反向斑点杂交 结核分支杆菌 乙胺丁醇 EMBB基因 药物耐受性 结核病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陷患者的血液学特点及G6PD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霞 江帆 +6 位作者 何聚莲 唐盈 唐林国 陈跃琼 屈艳霞 卢航 林佩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地贫)合并G6PD缺陷症的检出率,明确地贫合并G6PD缺陷症的G6PD活性及血液学改变特点。方法用GAP-PCR法检测α-THAL基因;反向斑点杂交(RDB)法检测β-THAL基因来验证用HPLC法发现的各种地贫;用G6PD活性定量检测...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地贫)合并G6PD缺陷症的检出率,明确地贫合并G6PD缺陷症的G6PD活性及血液学改变特点。方法用GAP-PCR法检测α-THAL基因;反向斑点杂交(RDB)法检测β-THAL基因来验证用HPLC法发现的各种地贫;用G6PD活性定量检测(速率法)来检测G6PD缺陷症,用血常规进行血液学分析。结果(1)566例地贫患者中检测出G6PD缺陷症者46例(8.13%)(2)地贫合并G6PD缺陷症患者红细胞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明显高于同型未合并G6PD缺陷地贫患者;(3)女性地贫合并G6PD缺陷症患者其G6PD活性明显高于单纯G6PD缺陷症患者,男性地贫合并G6PD缺陷症患者其G6PD活性与单纯G6PD缺陷症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广东地区地贫合并G6PD缺陷症发病率高,各型地贫合并G6PD缺陷症的血液学结果与单纯地贫者有显著性差别,对于女性地贫者G6PD活性在临界范围应做基因检测或家系分析,以防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G6PD缺陷症 GAP-PCR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原文传递
由HbH病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引起的一个罕见中间型地中海贫血病例及其产前诊断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强 李莉艳 +2 位作者 莫秋华 冯晓勤 徐湘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1例中间型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探索进行重症β地贫复合血红蛋白H病这类复杂基因型组合方式的产前诊断临床实践。方法表型检测采用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技术测量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组分。采用反向点杂交技... 目的分析1例中间型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探索进行重症β地贫复合血红蛋白H病这类复杂基因型组合方式的产前诊断临床实践。方法表型检测采用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技术测量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组分。采用反向点杂交技术诊断β地贫基因突变,采用缺口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α地贫缺失突变。通过基于家系调查的表型与基因型分析探讨该病例的发病机制。利用羊水细胞DNA对该家系1例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诊断为β0/β+地贫(βCD17A>T/βIVS2-654C>T)双重杂合子复合血红蛋白H病(--SEA/-α4.2)的偏重的中间型地贫患儿,其父母分别为β地贫杂合子合并轻型α地贫和β地贫杂合子合并静止型α地贫个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家庭的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显示胎儿的基因型为重症β地贫合并静止型α地贫,通过遗传咨询实施了中止妊娠。结论首次报道罕见中间型地贫案例,为国内外产前诊断提供可借鉴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型地中海贫血 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斑点杂交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广东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几种常见HCV基因型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文志 杨永强 +2 位作者 胡斌 黄小燕 谭星蓉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快速准确检测广东地区广泛分布的主要HCV基因型,为HCV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3例HCV-RNA阳性血清标本,选取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保守序列为扩增靶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型别探针(1,2,3,6型),通过逆转录将RNA逆转... 目的快速准确检测广东地区广泛分布的主要HCV基因型,为HCV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3例HCV-RNA阳性血清标本,选取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保守序列为扩增靶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型别探针(1,2,3,6型),通过逆转录将RNA逆转录为cDNA后,利用通用引物对c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利用反向点杂交(RDB)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CV-RNA阳性血清53例,共检出标本52例,4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1b型32例占60.38%,2a型4例占7.55%,3b型8例占15.09%,6a型8例占15.09%。结论所测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布以1b为主,6a和3b次之,2a相对较低;反向点杂交技术能对其进行快速分型,符合率高达9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反向点杂交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东莞地区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秋林 郭义红 刘彦慧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3期15-16,共2页
目的分析东莞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各年龄段感染概况以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HPV亚型,将对象分为≤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岁5个年龄段,分别统计阳性率,分析阳性率与年龄段的关系,以... 目的分析东莞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各年龄段感染概况以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HPV亚型,将对象分为≤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岁5个年龄段,分别统计阳性率,分析阳性率与年龄段的关系,以及19个亚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1193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296例,阳性检出率为24.8%,对上述5个年龄组亚型统计发现排在前5位的亚型分别为16、52、58、11、51,而且各年龄组亚型分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类感染HPV具有年龄差异,开展HPV分型检测,对临床治疗与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点杂交 年龄 亚型
下载PDF
佛山地区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淑芬 峗淑莉 +4 位作者 宋春林 郑芬 刘鼎 李凯 李相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3期17-17,22,共2页
目的了解广东佛山地区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构成比,以及其在临床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受检对象应用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三种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突变。结果 3225例标本中有113例检测到携带突变基因,其中ααQS/αα29例、α... 目的了解广东佛山地区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构成比,以及其在临床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受检对象应用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三种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突变。结果 3225例标本中有113例检测到携带突变基因,其中ααQS/αα29例、ααWS/αα45例、ααCS/αα25例、ααQS/--SEA1例、ααCS/--SEA7例、ααw S/--SEA6例,大约3.5%受检者能确诊为非缺失型α-地贫携带。结论初步阐明佛山地区非缺失型α-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和构成比,提高了α-地贫检出率,为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检测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失型α-地贫 基因 突变 反向斑点杂交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及基因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麦光兴 严泽浩 +3 位作者 熊礼宽 肖克林 罗茗月 夏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878-1879,共2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宝安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 HPV 阳性率和各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者(2627例)进... 目的:研究深圳市宝安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 HPV 阳性率和各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者(2627例)进行23种 HPV 基因分型检测。结果2627例样本中 HPV 阳性率为23.94%(629例)。其中单一低危型感染占15.10%,以 HPV43型为主;单一高危型感染占55.17%,以 HPV52、HPV16、HPV58型为主;混合感染占29.73%。15~<21岁、21~<31岁、31~<41岁、41~50岁与>50岁年龄组 HPV 感染率分别为50.0%、24.7%、20.8%、25.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圳市宝安地区 HPV 感染率为23.94%,基因型分布以 HPV 52、16、58、43型为主,15~2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反向斑点杂交
下载PDF
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基因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建琴 吴雪琼 +2 位作者 曹立雪 张俊仙 李洪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 (SM)的耐药性。方法 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SM基因rpsL和rrs的寡核苷酸探针 ,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与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 目的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 (SM)的耐药性。方法 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SM基因rpsL和rrs的寡核苷酸探针 ,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与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 ,并与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和PCR -直接测序 (PCR -DS)结果比较。结果  5 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 ,三种检测方法符合率为 10 0 %。 9株敏感株rpsL和rrs基因的SSCP图谱、膜杂交结果与标准株完全相同 ;44株耐SM菌株中 ,3 3株存在rpsL基因 43位密码子AAG→AGG突变 ,6株有rrs基因 5 13位A→C突变 ,1株有rrs基因 5 13位A→T突变 ,突变检出率为 90 .9%,40株耐SM菌株和 9株敏感株可用膜杂交方法检测出来 ,与传统药敏试验方法检测符合率为 49/5 3。结论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SM基因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便、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斑点杂交 快速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 链霉素 基因型 耐药性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高压毛细电泳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基铎 肖明锋 +2 位作者 袁晴 刘光平 吴芝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应用高压毛细电泳技术准确、快速检测β-地中海贫血,分析基因确证β-地中海贫血患者用Sebia公司的Capil-larys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情况。方法选择经反向斑点杂交方法证实为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131例(患病组)及非β-地中海贫血人... 目的应用高压毛细电泳技术准确、快速检测β-地中海贫血,分析基因确证β-地中海贫血患者用Sebia公司的Capil-larys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情况。方法选择经反向斑点杂交方法证实为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131例(患病组)及非β-地中海贫血人群50例(对照组)用高压毛细电泳技术测定Hb A2和Hb F。结果β-地中海贫血131例,其中杂合子118例(90.07%),双重杂合子11例(8.40%),纯合子2例(1.53%);以CD41-42(35.88%)、IVS-II-654(19.85%)、CD17(17.28%)、-28(10.69%)4种为主。应用高压毛细电泳方法检测HbA2升高121例,占92.37%,其中有2例合并异常HbE,1例合并异常HbS;10例正常HbA2中有9例HbF增高,其中有1例合并异常HbS;高压毛细电泳法用于β-地中海贫血诊断的灵敏度(Se)为97.71%,特异度(Sp)为94.00%,准确度(Ac)为96.69%,阳性预测值(PPV)为97.71%,阴性预测值(NPV)为94.00%。结论高压毛细电泳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β-地中海贫血的理想实验工具,能为β-地中海贫血提供快速而又准确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高压毛细电泳 Β地中海贫血 反向斑点杂交
下载PDF
佛山地区8985例HPV感染亚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淑芬 峗淑莉 +3 位作者 宋春林 霍淑文 陈培培 李相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8 985例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情况,了解本地区HPV感染特点以及年龄构成分布。方法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8 985例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低危型:HPV6、11、42、43、44、81和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 目的通过分析8 985例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情况,了解本地区HPV感染特点以及年龄构成分布。方法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8 985例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低危型:HPV6、11、42、43、44、81和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并对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 8 985例样本中,检查HPV阳性者2 261例,阳性率25.16%;共检测出23种HPV亚型,感染高危型占72.61%,低危型占27.39%;二型或二型以上混合感染占30.08%。23种HPV亚型中,HPV52亚型阳性率最高(6.05%),其次为HPV16(3.86%)。各年龄段中以<2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59.64%),不同年龄段的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1,P<0.01)。女性标本中以<2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61.25%),各年龄段女性样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4,P<0.01)。结论佛山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年龄分布具有异质性,应大力加强年轻女性群体HPV感染的宣传和筛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 反向斑点杂交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亚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岩 谢建生 +3 位作者 徐湘民 蔡筠 李晴 龙峰 《罕少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HPV各基因亚型感染情况,探讨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 Ⅱ,HC Ⅱ)对我院宫颈疾病专科门诊病例进行高危型HPV筛查,从中随机抽取213例阳性标本应用PCR结合反向寡核苷酸探针... 目的分析HPV各基因亚型感染情况,探讨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 Ⅱ,HC Ⅱ)对我院宫颈疾病专科门诊病例进行高危型HPV筛查,从中随机抽取213例阳性标本应用PCR结合反向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 dot blot,RDB)进行HPV基因亚型分析。结果213例HCⅡ法检测为高危型HPV阳性的标本中被PCR/RDB法检测出具体HPV高危型别的有195例。共检测出17种HPV型别(包括高危型13种和低危型4种)。具体HPV亚型检出率分别是16型(32.3%)、52型(23.1%)、58型(18.0%)、31型(11.8%)、68型(10.3%)、33型(9.7%)、53型(8.2%)、18型(8.2%)、66型(6.2%)、CP8304型(4.6%)、6型(3.6%)、59型(3.1%)、45型(2.1%)、39型(2.1%)、11型(2.1%)、56型(1.5%)、51型(1.0%)。单一HPV亚型感染及2种、3种和4种HPV亚型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59.5%、30.8%、8.6%和1.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检出率最高的HPV亚型为HPV16型(32.3%),其次为HPV52型(23.1%),检出率最低的两种亚型分别是HPV56型(1.5%)和HPV51型(1.0%)。HPV58型这种世界范围内少见的一种高危型HPV在中国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中检出率(18.0%)却并不低。单一高危型HPV亚型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而多种HPV亚型混合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多聚酶链式反应 反向斑点杂交
下载PDF
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基因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阳 吴雪琼 +1 位作者 张俊仙 梁建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EMB)耐药性。方法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EMB基因embB的寡核苷酸探针,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反向... 目的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EMB)耐药性。方法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EMB基因embB的寡核苷酸探针,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并与PCR-直接测序(PCR-DS)结果比较。结果2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14株敏感株膜反向斑点杂交结果与标准株完全相同;13株耐乙胺丁醇临床分离株检测到embB基因突变,均为306位密码子ATG→GTG、ATG→CTG、ATG→ATA、ATG→ATT和ATG→ATC突变,该突变与直接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可能成为检测部分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基因型简便、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反向斑点杂交 乙胺丁醇 EMBB基因 耐药性 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红辉 唐曙明 +1 位作者 李芳芳 杨自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建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自行设计针对rpoB、katG、inhA、rpsL和embB基因中常见耐药... 目的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建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自行设计针对rpoB、katG、inhA、rpsL和embB基因中常见耐药突变区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成膜芯片,并对64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36株RFP耐药菌中,有32株被检出在rpoB基因上发生突变,突变检出率为88.89%(32/36);在39株INH耐药菌中,有30株被检出在katG或inhA基因上发生基因突变或缺失,检出率为76.92%(30/39),;在34株SM耐药菌中,有25株被检出在rpsL基因分析部位发生突变,检出率为73.5%(25/34);在32株EMB耐药菌中,有19株在embB基因分析部位发生突变,检出率为59.4%(19/32)。膜芯片检出的突变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用膜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四种主要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常规药敏方法的补充,用于指导开展早期、有效的临床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反向斑点杂交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