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中药制剂Ams-11、Fw-13、Tul-17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大成 屈艺 +4 位作者 刘柏林 唐心曜 张泰怀 欧阳雪松 刘菽秋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寻找能有效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药物,作者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从32个中药制剂中筛选出的Ams-11、Fw-13、Tul-17三种中药制剂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无细胞毒性的剂量范围内,该... 为寻找能有效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药物,作者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从32个中药制剂中筛选出的Ams-11、Fw-13、Tul-17三种中药制剂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无细胞毒性的剂量范围内,该三种中药制剂均能明显增强多药耐药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而且其逆转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由此提示,该三种中药制剂有可能成为能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多药耐药逆转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多药耐药性 中药 逆转剂
下载PDF
粉防己碱逆转骨肉瘤细胞系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进 沈靖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骨肉瘤耐药细胞系U2OS/DOX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粉防己碱逆转多药耐药性的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粉防己碱对染料Rh123在细胞内积聚和外排的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定量检测逆转剂对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骨肉瘤耐药细胞系U2OS/DOX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粉防己碱逆转多药耐药性的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粉防己碱对染料Rh123在细胞内积聚和外排的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定量检测逆转剂对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粉防己碱能显著增加阿霉素对耐药系U2OS/DOX的细胞毒性作用,逆转效果明显强于维拉帕米和环孢霉素A,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对敏感系U2OS则无明显作用;粉防己碱能使耐药系细胞内Rh123外排减少、积聚增加,而对Pgp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粉防己碱能逆转骨肉瘤细胞系的多药耐药性,其效果明显优于维拉帕米和环孢霉素A,逆转的机理在于抑制耐药系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功能,而对其表达水平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多药耐药性 逆转剂 罗丹明123 骨肉瘤
下载PDF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剂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文霞 黄才国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95-399,共5页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生是临床上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MDR逆转剂已成为肿瘤药物开发领域的热点。MDR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肺耐...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生是临床上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MDR逆转剂已成为肿瘤药物开发领域的热点。MDR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肺耐药相关蛋白等等。多药耐药逆转剂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及其衍生物等等。本文主要介绍了MDR的作用机制以及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机制 逆转剂
原文传递
抗肿瘤药物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钱钧强 孙蓓 何景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4-687,共4页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中,化疗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联合化疗虽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多药耐药性。研究证明,MDR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从细胞膜、细...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中,化疗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联合化疗虽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多药耐药性。研究证明,MDR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多种途径,包括细胞信号传导、能量转换、解毒系统、DNA合成等多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制非常复杂。MDR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提出几种可能的机制。根据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机制,人们先后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蛋白激酶抑制剂以及中药等药物作为逆转剂,取得了不同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 肿瘤多药耐药性 逆转剂 机理 中药
下载PDF
润湿性反转剂在低渗透和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任向海 刘波 李扬帆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5期72-74,共3页
低渗透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难度大,有很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很大的注入压力,造成驱替液注入困难,而且油藏压力难以保持平衡;底水油藏极易产生底水锥进,见水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水措施,油井就有可能被水... 低渗透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难度大,有很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很大的注入压力,造成驱替液注入困难,而且油藏压力难以保持平衡;底水油藏极易产生底水锥进,见水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水措施,油井就有可能被水淹而导致油产量大幅度下降。润湿性反转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堵水剂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2个方面来证实特定润湿性反转剂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过程时,能实现降水增油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底水油藏 润湿性反转 反转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多药耐药肿瘤的联合用药 被引量:5
6
作者 岑娟 李运曼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9年第5期224-228,235,共6页
现就近2年的文献报道,总结了基于逆转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联合用药的相关信息,主要从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联合用药的规则方案、药物互相作用的主要靶点、当今研究的联合用药临床研究进展和此类联合用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 多药耐药 逆转剂 肿瘤联合用药 药物互相作用
下载PDF
瓦他拉尼对乳腺癌耐药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志强 魏寅祥 +5 位作者 赵青 任志广 彭晖 李鹏 夏笠 许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4-782,共9页
目的观察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瓦他拉尼(vatalanib)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效果,研究其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或SRB法检测瓦他拉尼对耐药细胞... 目的观察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瓦他拉尼(vatalanib)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效果,研究其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或SRB法检测瓦他拉尼对耐药细胞与敏感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逆转MDR的效果;分别以罗丹明(Rh-123)、米托蒽醌(MX)、阿霉素(ADR)为P-gp、BCRP、MRP1的荧光底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药对P-gp、BCRP、MRP1外排功能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该药对耐药细胞中BCR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细胞增殖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应用qRT-PCR检测其对耐药细胞中BCR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超速离心法制备BCRP转运蛋白的粗膜,检测瓦他拉尼对BCRP的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无毒剂量的瓦他拉尼(5μmol·L-1)可有效逆转BCRP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HEK293/ABCG2对MX、ADR和托泊替康(TOPT)的耐药,而对P-gp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K562/A02和MRP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HEK293/ABCC1的耐药无逆转作用。该药能够下调耐药肿瘤细胞的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但对BCRP外排MX的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该药可以激活BCRP的ATPase活性,但并不改变BCRP的构象,对耐药和敏感细胞中AKT和ERK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也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瓦他拉尼可有效、特异地逆转BCRP介导的肿瘤MDR,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耐药肿瘤细胞中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来达到逆转MDR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剂 瓦他拉尼 多药耐药 ABC转运蛋白 乳腺癌耐药蛋白 逆转剂
下载PDF
红霉素逆转人肝癌细胞BEL-7402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春梅 石晓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 研究红霉素 (ERY)对BEL 740 2细胞 (人肝癌细胞 )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BEL 740 2细胞连续培养在含阿霉素 (ADM )的培养液中诱导耐药细胞株BEL 740 2 /ADM ,用cell ELASA法检测细胞膜表面P gp的表达 ,细胞毒试验采用MTT... 目的 研究红霉素 (ERY)对BEL 740 2细胞 (人肝癌细胞 )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BEL 740 2细胞连续培养在含阿霉素 (ADM )的培养液中诱导耐药细胞株BEL 740 2 /ADM ,用cell ELASA法检测细胞膜表面P gp的表达 ,细胞毒试验采用MTT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ADM浓度。结果 BEL 740 2 /ADM细胞表面P gp高度表达 ,除对ADM耐药外 ,对长春新碱 (VCR)和丝裂霉素(MMC)也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 ;ERY可增强ADM、VCR、MMC对BEL 740 2 /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可增加BEL 740 2 /ADM细胞内ADM的浓度而对细胞膜表面P gp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ERY通过竞争性地饱和BEL 740 2 /ADM细胞表面P gp通道 ,使细胞内药物外排减少、浓度增加 ,从而发挥对BEL 74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人肝癌细胞株 多药耐药 逆转剂 抗生素
下载PDF
人类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DM、HL60/ADM的耐药性及耐药逆转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素霞 乔振华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研究 K5 6 2 / ADM、HL6 0 / ADM的耐药性及 Cs A对其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耐药性及 Cs A对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 Pgp、MRP的表达及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的浓度。结果 :K5 6 2 / ADM、HL6 0 / ADM... 目的 :研究 K5 6 2 / ADM、HL6 0 / ADM的耐药性及 Cs A对其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耐药性及 Cs A对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 Pgp、MRP的表达及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的浓度。结果 :K5 6 2 / ADM、HL6 0 / ADM对 DNR、ADM、VCR、Har、VP1 6 、MIT交叉耐药 ,对 Acla和 Ara- C基本不耐药。 K5 6 2 / ADM细胞 Pgp过度表达 ,HL6 0 / ADM细胞的 MRP过度表达。 Cs A使 K5 6 2 / ADM、HL6 0 / ADM细胞内药物浓度增加 ,逆转了 K5 6 2 / ADM、HL6 0 / ADM的耐药性 ,而对 K5 6 2、HL6 0的耐药性基本无影响。结论 :两种不同耐药机制的细胞株对 8种常用化疗药物的耐药谱相似 ,对 Acla基本不产生耐药性 ,故在防止和克服多药耐药的基础上 ,Acla可能取代DNR、ADM。环孢菌素 A(Cs A)对两种不同耐药机制的细胞株的耐药性均有逆转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DM HL60/ADM 耐药性 环孢菌素A 耐药逆转剂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逆转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玉楷 史敏 +1 位作者 秦永亮 李永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白藜芦醇(Res)作为一种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毒性极低。近年研究表明Res可通过ATP结合盒(ABC)跨膜转运蛋白家族、信号传导通路、SIRT1、诱导凋亡等机制增强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显著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的作用,为有效解决肿... 白藜芦醇(Res)作为一种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毒性极低。近年研究表明Res可通过ATP结合盒(ABC)跨膜转运蛋白家族、信号传导通路、SIRT1、诱导凋亡等机制增强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显著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的作用,为有效解决肿瘤MDR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Res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耐药逆转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肿瘤 多药耐药 逆转剂
下载PDF
吩噻嗪类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及蛋白激酶C活性的三维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晖 杨纯正 +3 位作者 梁巍 齐静 黄牛 郭宗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利用本室诱导建立的耐药细胞株K562/A02,研究在体外条件下吩噻嗪类衍生物(PTZs)逆转多药耐药(MDR)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与结果:利用已知PKCCys2功能区晶体结构,结合计算化学和分子图形学手段对PK... 目的:利用本室诱导建立的耐药细胞株K562/A02,研究在体外条件下吩噻嗪类衍生物(PTZs)逆转多药耐药(MDR)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与结果:利用已知PKCCys2功能区晶体结构,结合计算化学和分子图形学手段对PKC抑制剂与PKC蛋白分子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位取代各种基团逆转MDR作用强度依次为:COC3H7>CF3>COCH3>H。边链哌嗪环4′位取代基作用强度为:CH3>COOC2H5>C2H4OH。结论:选出代表性化合物测定对鼠脑的抑制活性,初步三维构效关系研究表明,PTZs抑制PKC活性确实与特定的立体结构特征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TZ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吩噻唪类衍生物 多药耐药性 蛋白激酶C 肿瘤
下载PDF
以P-糖蛋白为靶点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婷 冯璐璐 +1 位作者 刘瑞媛 李发荣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9-703,共5页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MDR逆转剂已成为肿瘤药物开发领域的热点。P-糖蛋白是引起多药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最重要的药物靶点。本文...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MDR逆转剂已成为肿瘤药物开发领域的热点。P-糖蛋白是引起多药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最重要的药物靶点。本文介绍了P-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以P-糖蛋白为靶标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开发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逆转剂
原文传递
水平井润湿反转堵水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欧阳传湘 左晨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133,共3页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针对水平井特点的成熟堵水方法较少。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实际油藏中水平井底水的突进规律,包括润湿性、渗透率、井底压力以及完井位置等因素对含水率上升速度与...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针对水平井特点的成熟堵水方法较少。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实际油藏中水平井底水的突进规律,包括润湿性、渗透率、井底压力以及完井位置等因素对含水率上升速度与采收率的影响。利用所建立的可视水平井堵水物理模型,进行了润湿反转剂使用前后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气润湿反转剂能有效减少底水向产层的突进、延缓见水时间、提高无水期采收率降、低含水率并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润湿反转 堵水 化学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剂治疗患者的临床管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亮 胡豫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s)是抗凝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传统疗法,但是该疗法的效果个体差异大,容易受食物和药物影响,需要凝血监测。因此,VKAs逐渐被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所代替。目前主要有两类NOACs,它们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Ⅹa(F... 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s)是抗凝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传统疗法,但是该疗法的效果个体差异大,容易受食物和药物影响,需要凝血监测。因此,VKAs逐渐被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所代替。目前主要有两类NOACs,它们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Ⅹa(FⅩa)或凝血酶发挥作用[1]。NOACs和VKAs同样有效,且出血并发症发病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剂 逆转制剂 急诊手术 出血 血栓性疾病
原文传递
抗胃癌多药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春丽 彭芳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9期3523-3526,共4页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胃癌多药耐药性(MDR)的产生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后,同时对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亦产生交叉耐药现象。近年...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胃癌多药耐药性(MDR)的产生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后,同时对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亦产生交叉耐药现象。近年来,为提高化疗的有效性,许多科研人员从多种途径、多个靶点、多种方式深入研究MDR的发生机制,以寻求高效、低毒的逆转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药耐药性 逆转剂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相关出血的应对策略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广求 张美祥 王树平 《药品评价》 CAS 2018年第22期17-19,28,共4页
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在国内外最新的抗凝指南中地位逐渐上升。与华法林相比,NOACs药代动力学可预测,抗凝疗效确切,引起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的风险较低。大多数患者仅需观察或对症支持治疗,随着药物的清除,... 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在国内外最新的抗凝指南中地位逐渐上升。与华法林相比,NOACs药代动力学可预测,抗凝疗效确切,引起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的风险较低。大多数患者仅需观察或对症支持治疗,随着药物的清除,出血即可停止。但在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或需要紧急手术时,应迅速采取应对策略,结合最新的专家共识及指南,逆转NOACs的抗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出血 逆转剂 应对策略 专家共识
下载PDF
MET inhibitor tepotinib antagonizes multidrug resistance mediated by ABCG2 transporter: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y 被引量:1
17
作者 Zhuo-Xun Wu Qiu-Xu Teng +7 位作者 Yuqi Yang Nikita Acharekar Jing-Quan Wang Min He Sabesan Yoganathan Jun Lin Jian Wang Zhe-Sheng Che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2609-2618,共10页
Overexpression of ABCG2 transporter in cancer cells has been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ce(MDR), an obstacle to cancer therapy. Our recent study uncovered that the MET inhibitor,tepotinib, is a pot... Overexpression of ABCG2 transporter in cancer cells has been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ce(MDR), an obstacle to cancer therapy. Our recent study uncovered that the MET inhibitor,tepotinib, is a potent reversal agent for ABCB1-mediated MD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MET inhibitor tepotinib can also reverse ABCG2-mediated MDR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directly binding to the drug-binding site of ABCG2 and reversibly inhibiting ABCG2 drug efflux activity, therefore enhancing the cytotoxicity of substrate drugs in drug-resistant cancer cells. Furthermore, the ABCB1/ABCG2 double-transfected cell model and ABCG2 gene knockout cell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tepotinib specifically inhibits the two MDR transporters. In mice bearing drug-resistant tumors, tepotinib increased the intratumoral accumulation of ABCG2 substrate drug topotecan and enhanced its antitumor effect. Therefore, our study provides a new potential of repositioning tepotinib as an ABCG2 inhibitor and combining tepotinib with substrate drugs to antagonize ABCG2-mediated M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 inhibitor Tepotinib Multidrug resistance ABCG2 transporter reversal agent Combination treatment CHEMOTHERAPY In vivo study
原文传递
PSC833逆转人骨肉瘤细胞系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靖南 王晋 +3 位作者 黄纲 梁永钜 杨小平 王进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2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 探讨PSC833对骨肉瘤耐药细胞系U2OS/DOX和SaOS/DOX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测定PSC833逆转MDR的活性;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SC833对细胞内Rh123积聚和外排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技术定量检测逆转剂对P-gp表达水平的... 目的 探讨PSC833对骨肉瘤耐药细胞系U2OS/DOX和SaOS/DOX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测定PSC833逆转MDR的活性;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SC833对细胞内Rh123积聚和外排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技术定量检测逆转剂对P-g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PSC833对DOX敏感系U2OS和SaOS无明显作用。PSC833能显著增加DOX对U2OS/DOX和SaOS/DOX的细胞毒性作用,逆转效果明显强于VPL和CSA,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SC833能减少耐药细胞系内Rh123的外排,增加Rh123的积聚,而对P-gp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PSC833能逆转U2OS/DOX和SaOS/DOX的MDR,其效果明显优于VPL和CSA,逆转机理在于抑制耐药系细胞膜上P-gp的功能,而对P-gp的表达水平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抗癌药 PSC833 罗丹明123 骨肉瘤
下载PDF
环孢素 A 体内外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性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建辉 艾辉胜 +4 位作者 刘广贤 张 婧 王丹红 余长林 郭 梅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环孢素 A ( C S A)体内外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性的机理,阐明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白血病患者体内 C S A 的血药浓度,并同时在体外采用溴化四氮唑蓝( M T T)法比较 C S A 的逆转... 目的:进一步了解环孢素 A ( C S A)体内外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性的机理,阐明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白血病患者体内 C S A 的血药浓度,并同时在体外采用溴化四氮唑蓝( M T T)法比较 C S A 的逆转作用。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C S A 的逆转作用与其浓度成正相关,但 C S A 大于 1 m g/ L 时,本身对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结论:提示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大 C S A 的用量,同时密切注意 C S A 加重化疗引起的严重的骨髓抑制及其他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白血病 多药耐药 逆转剂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抗血栓药物逆转策略概述
20
作者 杜佳芮 程小育 +2 位作者 侯雪芹 祁永军 张银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抗血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和溶栓3种类型,在临床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然而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长期使用势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出血风险。因此,相应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逆转剂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 抗血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和溶栓3种类型,在临床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然而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长期使用势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出血风险。因此,相应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逆转剂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抗凝药物逆转剂主要包括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硫酸鱼精蛋白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逆转剂依达赛珠单抗、Andexanet alfa和Ciraparantag等。临床上现有抗血小板药物逆转策略主要包括血小板输注和去氨加压素。此外,针对替格瑞洛的特异性逆转剂Bentracimab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系统总结现阶段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逆转策略的作用机制、疗效、给药剂量和不良反应等。最后重点阐述本课题组开发的一种基于仿生纳米海绵的广谱抗血小板药物逆转剂,并对纳米逆转策略的优势及发展前景进行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出血风险 逆转剂 纳米海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