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kV架空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暂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思明 尹慧 +1 位作者 唐军 陈小平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6,共7页
研究架空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特性对分析配网雷击风险有重要意义。基于传输线模型和电磁场理论,计算了回击过程产生的空间电磁场,先导发展过程产生的静电感应影响了线路上的过电压波形。采用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D... 研究架空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特性对分析配网雷击风险有重要意义。基于传输线模型和电磁场理论,计算了回击过程产生的空间电磁场,先导发展过程产生的静电感应影响了线路上的过电压波形。采用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求得导线上产生的散射电压。通过与文献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典型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分析了先导发展速度、雷击点与导线间的水平距离、导线高度和雷电流幅值不同时的感应过电压波形特性。结果表明:先导发展速度越快,感应雷过电压波前时间越短,过电压幅值越大,越容易造成线路绝缘闪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导 回击 垂直电场 水平电场 横向磁场 先导发展速度 感应雷过电压
原文传递
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调研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周海宾 丁京涛 +8 位作者 孟海波 沈玉君 王健 张曦 程红胜 宋立秋 徐鹏翔 张朋月 王鑫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7-246,共10页
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的选择和应用情况底数不清,缺乏系统研究。该研究采用问卷调研与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190个县(市区)2 589个养殖场进行调研,并从畜禽粪污收集方式、粪污处理方式、粪肥还田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 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的选择和应用情况底数不清,缺乏系统研究。该研究采用问卷调研与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190个县(市区)2 589个养殖场进行调研,并从畜禽粪污收集方式、粪污处理方式、粪肥还田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畜禽规模养殖场清粪方式以干清粪为主,占养殖场总数的89.40%;固体粪便处理普遍采用堆(沤)肥处理,占养殖场总数的89.44%,液体粪污处理主要采用厌氧发酵和贮存发酵等技术,分别占41.59%和39.09%,目前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符合规范要求,但部分养殖场设施水平不高;粪污处理后还田是主要利用方向,利用粪肥的作物以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占比可达61.83%。总结分析了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提出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亟需提升处理设施标准化水平,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同时还需引导养殖场按照种养平衡要求配套足够消纳土地,提高粪肥还田利用机械化水平。该研究可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提供基础支撑,对于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污 还田 资源化利用 技术路径
下载PDF
动定刀同轴水稻秸秆切碎还田装置结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2
3
作者 邱进 吴明亮 +2 位作者 官春云 方友祥 李小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9,共9页
针对中国南方稻田留茬高、土壤黏重,油菜栽种复式作业机耕整地作业部件易缠草、壅泥,影响作业质量和油菜出苗的难题,提出了将田间稻秸秆收集切碎并绕过耕作部件后均匀覆盖于播种行行间的种植方法,研发了多功能油菜覆草直播播种机,围绕... 针对中国南方稻田留茬高、土壤黏重,油菜栽种复式作业机耕整地作业部件易缠草、壅泥,影响作业质量和油菜出苗的难题,提出了将田间稻秸秆收集切碎并绕过耕作部件后均匀覆盖于播种行行间的种植方法,研发了多功能油菜覆草直播播种机,围绕该机器设计了一种动刀与定刀及风送叶片同轴安装的稻秸秆切碎装置,并分别对稻秸秆的"站秆"和"残茬"进行切碎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喂入压辊转速、动刀转轴转速、动定刀间隙3个影响因素对切碎长度合格率、功耗影响显著;对"站秆"和"残茬"切碎的各因素取值为:喂入压辊转速399.2、401.64 r/min,动刀转轴转速968.12、977.23 r/min,动定刀间隙0.52、0.49 mm时,稻秸秆切碎合格长度率为95.78%、96.98%,功率损耗为3.09、2.68 k W。经整机田间试验,该装置的秸秆田间覆盖效果达到油菜种植农艺要求。该研究为多功能油菜覆草直播播种机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机械化 设计 稻秸秆 切碎 秸秆还田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新华 朱振林 +2 位作者 董红云 杨丽萍 郭洪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28-2235,共8页
为了探讨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生长季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和碳固定量,结果表明: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不同,在玉米生长季,CO... 为了探讨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生长季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和碳固定量,结果表明: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不同,在玉米生长季,CO2和N2O累计排放量表现为秸秆过腹还田(CGS)>秸秆直接还田(CS)>秸秆不还田(CK)>秸秆-菌渣还田(CMS),CH4的累计吸收量表现为CGS>CK>CMS>CS,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也影响土壤和植物的碳储量,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CGS>CMS>CS>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植株、籽粒的固碳量表现为CGS>CS>CMS>CK,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和CK相比,在CS、CGS和CMS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均增加,但增加量不同,表现为CGS>CMS>CS>CK,既秸秆过腹还田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最大,其次是秸秆-菌渣还田模式,之后是秸秆直接还田模式。在秸秆过腹还田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为22 493.83 kg CO2·hm-2,分别比CK、CS和CMS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增加24.2%、18.7%和1.6%。从减缓全球变暖的角度,推荐秸秆过腹还田模式,该模式也有利于形成粮食-秸秆-饲料-牲畜-肥料-粮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田的固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玉米田 温室气体排放 碳固定
下载PDF
回归水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新 崔远来 董斌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2,共6页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并以Vensim软件包为工具,建立了稻田田间尺度水平衡转化过程的模拟模型,同时将此模型应用于稻田回归水量的模拟分析。通过对漳河灌区稻田田间尺度水量平衡转化过程的检验表明,模拟的地表出流...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并以Vensim软件包为工具,建立了稻田田间尺度水平衡转化过程的模拟模型,同时将此模型应用于稻田回归水量的模拟分析。通过对漳河灌区稻田田间尺度水量平衡转化过程的检验表明,模拟的地表出流过程与实测值吻合;模拟的田面水位的涨落趋势也与实测过程一致,田间水位动态模拟峰值最大误差为10%;模型能反映稻田水量平衡转化过程。对田间尺度回归水量的动态模拟表明:地表回归水与来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地下回归水变化比较平稳,逐日回归水量动态变化随着来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同样累积回归水量随累积来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转化过程 田间 来水量 漳河灌区 水量平衡原理 尺度 水位 模拟模型 水平衡
下载PDF
棉花长期连作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颗粒有机碳及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常汉达 王晶 张凤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8-1226,共9页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长期连作棉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不同连作年限[0(对照)、5、10、15和20年]棉田土壤红外光谱特征,分析连作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有机...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长期连作棉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不同连作年限[0(对照)、5、10、15和20年]棉田土壤红外光谱特征,分析连作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中多糖和芳香族基团相对峰强度下降,脂肪族和醇酚相对峰强度上升,脂肪族-CH/芳香族C=C逐年升高.连作5年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最高,比对照土壤高5.11倍,之后随连作年限增加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连作10年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最高,比对照高1.84倍,连作5年土壤颗粒有机碳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之比(ω(POC)/ω(MOC))最高,之后随连作年限增加开始下降.综上,棉田长期连作结合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结构趋于脂肪化,土壤矿物结合对有机质保护性升高,有机质稳定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连作 秸秆还田 红外光谱 颗粒有机碳 棉田
原文传递
地面电导率对地闪回击辐射场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其林 郄秀书 +3 位作者 王振会 杨仲江 李霞 施广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36-2040,共5页
为了探讨地闪回击辐射场沿有限电导率σ地表面的传播特性,用表面波理论,结合地闪回击过程的推迟势效应,分析讨论了时域和频域地闪回击辐射场沿不同σ地表面的传播特性(如湿地、干地、湖泊和沙漠)。结果表明,远距离地表面附近的辐射场主... 为了探讨地闪回击辐射场沿有限电导率σ地表面的传播特性,用表面波理论,结合地闪回击过程的推迟势效应,分析讨论了时域和频域地闪回击辐射场沿不同σ地表面的传播特性(如湿地、干地、湖泊和沙漠)。结果表明,远距离地表面附近的辐射场主要是表面波,表面波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面σ对地闪回击辐射场传输存在较大的影响,σ越小,影响越大,回击辐射场沿不同σ地表面的传播并不是按照距离反比关系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电导率 辐射场 表面波 回击 电场 影响
下载PDF
风机回击电磁场波形特征及辐射增强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怀飞 王宇 +3 位作者 孙通 张石 向念文 何天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2-2130,共9页
雷电对风电机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基于雷电回击工程模型,结合偶极子辐射理论,建立了风机回击电磁场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风机回击电磁场波形特征及电场强度变化规律。相比平地雷击,风机雷击的回击电磁场波形明显不同:存在明显的初... 雷电对风电机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基于雷电回击工程模型,结合偶极子辐射理论,建立了风机回击电磁场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风机回击电磁场波形特征及电场强度变化规律。相比平地雷击,风机雷击的回击电磁场波形明显不同:存在明显的初始尖峰,且达到初始峰值后迅速衰减,波形存在震荡。目前雷电定位系统不能正确识别此类波形,将高估回击电流峰值,以50 km处垂直电场为例,预计雷电定位系统反演的回击电流可能为实际的3倍以上。计算不同距离处的静电场、感应场和辐射场分量后,发现电场增强的原因在于辐射场分量的明显增强;对电场增强效应的细致分析表明此效应对回击工程模型不敏感,说明辐射增强主要是由于回击电流波在风机本体上传播和反射叠加导致的;电磁场增强效应随观察点距离增加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在目前我国风机普遍100~200 m高度情况下,电磁场增强可能达到3倍。此研究结论对指导风电机组的雷击防护,提升风电场区域地闪监测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 回击 工程模型 雷电流 电磁场 雷电监测
下载PDF
固体废弃物堆肥还田对制种玉米田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闫治斌 秦嘉海 +1 位作者 张红菊 赵怀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4-1318,共5页
在河西走廊的制种玉米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将几种农业固体废弃物按比例混合,经发酵处理后,施入土壤,研究了固体废弃物对制种玉米田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废弃物糠醛渣、牛粪、玉米秸秆、羊粪,各物料容... 在河西走廊的制种玉米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将几种农业固体废弃物按比例混合,经发酵处理后,施入土壤,研究了固体废弃物对制种玉米田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废弃物糠醛渣、牛粪、玉米秸秆、羊粪,各物料容积比为0.500:.20:0.20:0.10,施用量为45.00 t hm-2,改土培肥效应最佳,与ck(对照)比较,土壤总孔隙度、团粒结构、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CEC分别增加了8.31%、8.73%、3.86 g kg-1、21.42 mg kg-1、7.47 mg kg-1、42.67 mg kg-1、13.07 cmol kg-1;自然含水量、贮水量分别增加了84.71 gkg-18、9.54 m3 hm-2;玉米增产量、增产值、利润分别增加了2.03万元hm-20、.51万元hm-2、和0.32万元hm-2;而土壤容重降低了0.22 g cm-3。土壤长期施用粉煤灰和生活垃圾将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富集;而长期施用锯末和糠醛渣不会引起土壤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堆肥 还田 制种玉米 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水平多层土壤对雷电定量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明霞 崔翔 +1 位作者 陈家宏 赵志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37-2943,共7页
基于电偶极子在水平多层土壤上方的频域辐射磁场计算公式,得出了任意水平多层土壤上方雷电流辐射磁场的时域计算公式。以水平两层土壤为例,考虑上层土壤的不同厚度和上、下层土壤电导率的变化,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分析了水平分层土壤模... 基于电偶极子在水平多层土壤上方的频域辐射磁场计算公式,得出了任意水平多层土壤上方雷电流辐射磁场的时域计算公式。以水平两层土壤为例,考虑上层土壤的不同厚度和上、下层土壤电导率的变化,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分析了水平分层土壤模型对雷电辐射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层土壤电导率大于下层土壤电导率的情况下,上升时间内的雷电辐射磁场强度均小于同时刻土壤参数全部为上层土壤时的结果,并且大于土壤参数全部为下层土壤时的结果;当上层土壤电导率小于下层土壤电导率时,上层土壤厚度较小时其结果接近全部为下层土壤时的相应结果;但是随着上层土壤厚度的增加,雷电辐射磁场最大值将大于全部为上层土壤或全部为下层土壤时的计算结果,且随着上层土壤厚度的增加而最终接近全部为上层土壤时的计算结果。最后对雨季这一典型气候条件下的雷电辐射场做了特别分析,由于降雨的影响,地表土壤电导率增加,使得测点的雷电辐射磁场上升时间减小,但是相应峰值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在实际的雷电监测中,由雷电辐射磁场强度反演雷电流峰值时可以不考虑降雨造成的土壤电导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回击 辐射磁场 水平多层土壤 频域 时域
下载PDF
沼液还田对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累积的影响: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奇志 杨志敏 +3 位作者 孔凡靖 熊海灵 朱康文 陈玉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91-4099,共9页
为探讨沼液还田方式、还田时长和重金属带入量等对土壤-作物重金属累积的影响,明确重金属累积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对41篇文献和1972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单施沼液使土壤As、Cd、Cr、Cu、Zn和作物As、Cr的累积显著提高20.5%、15.2%... 为探讨沼液还田方式、还田时长和重金属带入量等对土壤-作物重金属累积的影响,明确重金属累积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对41篇文献和1972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单施沼液使土壤As、Cd、Cr、Cu、Zn和作物As、Cr的累积显著提高20.5%、15.2%、25.6%、18.7%、26.3%和14.6%、39.5%,对作物其它重金属累积作用不明显.沼液与化肥混施可显著提高8.05%和4.70%的土壤Cr和Zn的累积且降低作物对As的累积.相关分析表明,土壤As、Cd和Cr的累积速率与沼液还田时长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15、0.13和0.22、0.27、0.22,而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13和0.11.沼液还田带入的重金属会促进土壤As、Cd、Cr和作物As、Cd、Cr、Zn的累积,而土壤Cd、Cu和Zn的累积又会促进作物Cd、Cu和Zn的累积,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58和0.42.因子重要性分析表明,沼液还田对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因素是还田时长、SOM和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还田 土壤 作物 重金属
原文传递
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忱 高奉 +6 位作者 钱驿 果森 思虹 胥皞 郝悦 杨京伦 周敬滨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0-507,共8页
目的探讨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年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收治的13例ACL损伤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 目的探讨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年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收治的13例ACL损伤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6~27岁[(18.5±3.0)岁]。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术中行膝关节纯侧位透视,联合四格法精确定位股骨隧道。比较术前(或伤前)和术后3,6,12,24个月膝关节KT1000患健侧差值(KT1000‑ssd)、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Marx活动量表评分及患健侧伸屈膝最大抗阻力比值。每次随访时记录运动员是否重返赛场、重返赛场时间及再损伤情况。评估术后24个月患膝MRI中ACL移植物的信号强度比(SIR)。结果13例运动员均获随访24~33个月[(25.8±2.7)个月]。术前膝关节KT1000‑ssdⅠ度7例,Ⅱ度5例,Ⅲ度1例;术后3,6个月膝关节KT1000‑ssd 0度12例,Ⅰ度1例;术后12,24个月膝关节KT1000‑ssd 0度13例。术前患膝轴移试验Ⅰ度8例,Ⅱ度5例;术后3个月患膝轴移试验0度11例,Ⅰ度2例;术后6,12,24个月患膝轴移试验0度12例,Ⅰ度1例。术后3,6,12,24个月IKDC主观评分分别为(68.0±4.3)分、(84.7±7.9)分、(94.6±3.3)分、(96.5±1.8)分;术后6个月开始,IKDC主观评分较术前的(48.3±25.0)分显著提高(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63.4±6.6)分、(80.1±6.5)分、(93.8±4.6)分、(96.5±2.4)分;术后6个月开始,Lysholm评分较术前的(47.5±29.4)分显著提高(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Marx活动量表评分分别为(7.4±0.5)分、(13.8±0.7)分、(14.6±0.8)分、(15.0±0.7)分,均较伤前的(16.0±0.0)分显著降低(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患健侧伸膝最大抗阻力比值分别为0.60±0.10、0.85±0.08、0.91±0.06、0.97±0.04。术后6个月开始,患健侧伸膝最大抗阻力比值较术前的0.57±0.18显著提高(P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雪上运动 运动员 重返运动
原文传递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钾素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湛玉曼 郝小雨 肖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为探究常见有机物料对于土壤钾素形态有效性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本文基于常用有机物料种类及施用方式,对当下有机物料包括秸秆、畜禽粪便、草木灰、生物炭、绿肥等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钾素的影响及肥效发挥情况进行综述... 为探究常见有机物料对于土壤钾素形态有效性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本文基于常用有机物料种类及施用方式,对当下有机物料包括秸秆、畜禽粪便、草木灰、生物炭、绿肥等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钾素的影响及肥效发挥情况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有机物料在不同地区及土壤间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还田应用。有机物料还田时需综合考虑土壤、作物的承载力,施用效果和还田成本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还田 肥效 土壤钾素
下载PDF
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嘉俊 才硕 陈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0,共7页
为明确紫云英和秸秆联合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还田+不施肥(S0N0)、不还田+全量氮肥(S0N3)、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不施肥(S1N0)、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1)和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2)... 为明确紫云英和秸秆联合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还田+不施肥(S0N0)、不还田+全量氮肥(S0N3)、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不施肥(S1N0)、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1)和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2),测定各处理不同生育期双季稻的植株氮素含量及积累量,并对水氮利用效率、双季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情况下,与S0N0处理相比,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处理S1N0双季稻植株氮素含量及积累量、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均有所提升。S1N2处理在抽穗期、黄熟期双季稻氮素含量和氮素吸收均最高。在早稻时期,以常规施氮S0N3处理产量最高,减氮处理S1N1和S1N2早稻产量分别降低了7.43%和1.68%,而晚稻产量虽分别提高了0.68%和2.35%,但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施氮(S0N3)对比,在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S1N1、S1N2)处理均能减少双季稻灌水量、排水量和田间耗水量,在晚稻时期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升了5.24%和25.86%,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升了6.23%和13.74%。因此,从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综合考虑分析,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方式下早、晚稻分别减少15%和10%的氮肥用量是较为合适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秸秆 还田 减施氮肥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雷电回击模型在雷电电磁场计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宝忠 滕欢 《四川电力技术》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雷电回击模型是研究分析雷电产生电磁场特性的重要环节,介绍了雷电回击模型的假设条件、分类方法以及常用模型构建的物理思想和数学表达式,分析了两类模型的内在联系、几种雷电回击电流波形曲线和DU模型中部分参数对电磁场计算的影响,... 雷电回击模型是研究分析雷电产生电磁场特性的重要环节,介绍了雷电回击模型的假设条件、分类方法以及常用模型构建的物理思想和数学表达式,分析了两类模型的内在联系、几种雷电回击电流波形曲线和DU模型中部分参数对电磁场计算的影响,并为今后雷电回击模型的研究建立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回击 模型 通道 电磁场
下载PDF
火箭引雷至架空线路与地面近距离磁场对比分析
16
作者 蔡力 杜懿阳 +2 位作者 胡强 周蜜 王建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798-6806,共9页
2019年夏季在广东开展了引雷至架空线路和引雷至地面两种工况下的人工引雷试验。分别对两种不同试验工况雷电产生的不同距离磁场波形数据进行测量。分析了不同距离的总磁感应强度峰值、先导磁感应强度峰值、回击磁感应强度峰值、10%~90... 2019年夏季在广东开展了引雷至架空线路和引雷至地面两种工况下的人工引雷试验。分别对两种不同试验工况雷电产生的不同距离磁场波形数据进行测量。分析了不同距离的总磁感应强度峰值、先导磁感应强度峰值、回击磁感应强度峰值、10%~90%上升时间和半宽时间等磁场波形参数,对比了两种引雷情况下不同距离回击磁场波形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引雷至架空线路情况下磁场幅值更低,约低12%,引雷至线路情况下磁场10%~90%上升时间和半宽时间更大,分别高出约60%和70%。总磁感应强度峰值随着距离的增大呈幂函数衰减,引雷至地面情况下总磁感应强度峰值衰减得更快。回击磁感应强度峰值同样呈现出相似的规律,而先导磁感应强度峰值与距离之间不存在明显单调变化的关系。两种引雷情况下,不同距离的总磁感应强度峰值与回击电流峰值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引雷 回击 架空线路 磁场 回击电流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根际土壤及秸秆残体中Cry1Ab蛋白含量动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凡 王敏 +2 位作者 孙红炜 杨淑珂 路兴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07-1913,共7页
采用ELISA法研究了田间种植条件下转Bt基因玉米MON810生育期根际土壤及还田秸秆中Cry1Ab蛋白的田间残留降解动态,并分别用移动对数模型、指数模型和双指数模型对秸秆分解释放Cry1Ab蛋白的田间降解动态进行拟合,估算了DT50和DT90值.结果... 采用ELISA法研究了田间种植条件下转Bt基因玉米MON810生育期根际土壤及还田秸秆中Cry1Ab蛋白的田间残留降解动态,并分别用移动对数模型、指数模型和双指数模型对秸秆分解释放Cry1Ab蛋白的田间降解动态进行拟合,估算了DT50和DT90值.结果表明:Bt玉米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中Cry1Ab蛋白含量差异较大,但总体随生育期的延长而显著降低.收获后地表覆盖和埋入土壤两种秸秆还田方式下,秸秆中Cry1Ab蛋白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前期大量快速降解,中后期极少量稳定降解两个阶段.秸秆还田7 d内,地表覆盖处理的Cry1Ab蛋白降解率均极显著高于埋入土壤处理;10 d时两处理的降解率基本一致,分别为88.8%和88.6%;20 d后,两处理秸秆中Cry1Ab蛋白的降解日趋缓慢;至180 d时仍能检测到少量的Cry1Ab蛋白.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秸秆中Cry1Ab蛋白的田间降解规律,从相关系数(R)及DT90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来看,双指数模型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玉米 Cry1Ab蛋白 根际土壤 秸秆还田 田间降解 拟合模型
原文传递
联合收割机配套稻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卫东 李军政 +1 位作者 廖育林 王林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5期11-14,共4页
针对稻秸秆粉碎装置对含水率较高的青秸秆工作时会出现粉碎不充分、机具堵塞、还田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在联合收割机后面的新型稻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该装置采用滚刀式的切割方式,设置有输送绞龙和专门的还田装置,采用结构设计... 针对稻秸秆粉碎装置对含水率较高的青秸秆工作时会出现粉碎不充分、机具堵塞、还田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在联合收割机后面的新型稻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该装置采用滚刀式的切割方式,设置有输送绞龙和专门的还田装置,采用结构设计的方式提高秸秆还田机具的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降低秸秆还田不均匀度,对装置完成研制并对其进行了台架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青秸秆 粉碎 还田
下载PDF
生土砌体砌筑泥浆生态改性配方研究
19
作者 刘江 袁康 +1 位作者 张松林 陈楠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6-508,共13页
针对在地震作用下生土砌体墙因砌筑泥浆强度低而沿灰缝处发生剪切破坏的问题,在考虑不破坏生土归田性的前提下,提出了生土泥浆生态改性配方以提高砌体抗剪强度。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糯米胶、丙烯酸乳液、速溶胶粉、纤维素等掺量... 针对在地震作用下生土砌体墙因砌筑泥浆强度低而沿灰缝处发生剪切破坏的问题,在考虑不破坏生土归田性的前提下,提出了生土泥浆生态改性配方以提高砌体抗剪强度。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糯米胶、丙烯酸乳液、速溶胶粉、纤维素等掺量对生土泥浆的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到改性泥浆最优配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性生土材料归田性分析及生土砌体抗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浆经改性后,较传统非改性泥浆抗剪强度提高了50.55%,抗压强度提高了33.14%,抗折强度提高了23.48%;改性后的生土材料能使农作物正常生长,土壤成分分析符合植物种植标准,归田性没有被破坏;采用改性泥浆的生土砌体相较于未改性生土砌体抗剪强度提升了3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结构 砌筑泥浆 生态改性 最优配比 抗剪强度 归田性
下载PDF
基于还田视角的人粪尿处理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天昕 翁锐 +4 位作者 徐新朋 程世昆 杨朕 李勇 李子富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8-1399,共12页
人粪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N、P、K等矿质营养物质,还田利用不仅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系统污染负荷,而且可代替部分化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然而人粪尿直接还田存在环境风险,且尚未形成标准化处理模式。本文基于还田视角,归纳总结了国... 人粪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N、P、K等矿质营养物质,还田利用不仅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系统污染负荷,而且可代替部分化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然而人粪尿直接还田存在环境风险,且尚未形成标准化处理模式。本文基于还田视角,归纳总结了国内外人粪尿还田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人粪尿的特性,阐述了人粪尿主要处理技术的还田效应以及安全性,并且对各种技术进行了安全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好氧堆肥技术在无标准规范下处理人粪不能保证还田的安全性,制备生物炭基肥还田具有安全可靠、减少农业碳排放等环境效益,水热炭化技术处理含水率较高的人粪具有独特的优势。尿液经储存还田仍存在微污染物风险,鸟粪石沉淀技术具有很好替代潜力,其他技术均停留在微污染物去除和营养物质回收的研究阶段。本文提出了人粪尿还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人粪尿还田技术的合理选择和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粪尿 还田 绿色农业 堆肥 生物炭 水热炭化 鸟粪石沉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