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2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 被引量:564
1
作者 靳英辉 蔡林 +45 位作者 程真顺 程虹 邓通 范逸品 方程 黄笛 黄璐琦 黄桥 韩勇 胡波 胡芬 李柄辉 李一荣 梁科 林丽开 罗丽莎 马晶 马琳璐 彭志勇 潘运宝 潘振宇 任学群 孙慧敏 王莹 王云云 翁鸿 韦超洁 吴东方 夏剑 熊勇 徐海波 姚晓梅 叶太生 袁玉峰 张笑春 张莹雯 张银高 张华敏 赵剡 赵明娟 訾豪 曾宪涛 王永炎 王行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共20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1个月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1个月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中国甚至其他国家传播,造成了数以千计病例的出现,同时也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本指南的制订希望能够从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给临床医师、社区居民等提供医疗护理及居家照护的相关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呼吸疾病 肺炎 感染性疾病 快速建议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
下载PDF
A rapid adv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 infected pneumonia(standard version) 被引量:158
2
作者 Ying-Hui Jin Lin Cai +44 位作者 Zhen-Shun Cheng Hong Cheng Tong Deng Yi-Pin Fan Cheng Fang Di Huang Lu-Qi Huang Qiao Huang Yong Han Bo Hu Fen Hu Bing-Hui Li Yi-Rong Li Ke Liang Li-Kai Lin Li-Sha Luo Jing Ma Lin-Lu Ma Zhi-Yong Peng Yun-Bao Pan Zhen-Yu Pan Xue-Qun Ren Hui-Min Sun Ying Wang Yun-Yun Wang Hong Weng Chao-Jie Wei Dong-Fang Wu Jian Xia Yong Xiong Hai-Bo Xu Xiao-Mei Yao Yu-Feng Yuan Tai-Sheng Ye Xiao-Chun Zhang Ying-Wen Zhang Yin-Gao Zhang Hua-Min Zhang Yan Zhao Ming-Juan Zhao Hao Zi Xian-Tao Zeng Yong-Yan Wang Xing-Huan Wa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22,共22页
In December 2019, a new type viral pneumonia cases occurred in Wuhan, Hubei Province;and then named "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on 12 January 2020. For it is a n... In December 2019, a new type viral pneumonia cases occurred in Wuhan, Hubei Province;and then named "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on 12 January 2020. For it is a never been experienced respiratory disease before and with infection ability widely and quickly, it attracted the world’s attention but without treatment and control manual. For the request from frontline clinicians and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of 2019-nCoV infected pneumonia management, an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urgently needs to be developed. Therefore, we drafted this guideline according to the rapid advice guidelines methodology and general rules of WHO guideline development;we also added the first-hand management data of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This guideline includes the guideline methodology,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ease screening and population pre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control(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disease nursing of the 2019-nCoV. Moreover, we also provide a whole process of a successful treatment case of the severe 2019-nCoV infected pneumonia and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hospital rescue for 2019-nCoV infections. This rapid advice guideline is suitable for the first frontline doctors and nurses, managers of hospitals and healthcare sections, community residents, public health persons, relevant researchers, and all person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2019-nC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respiratory disease PNEUMONIA Infectious diseases Rapid advice guidelin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下载PDF
陈皮药理作用 被引量:111
3
作者 宋保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8期132-133,160,共3页
陈皮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药食两用佳品,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陈皮苷、陈皮多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挥发油(柠檬烯)、生物碱类(辛弗林)。陈皮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肝保护及肿瘤抑制作用,... 陈皮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药食两用佳品,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陈皮苷、陈皮多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挥发油(柠檬烯)、生物碱类(辛弗林)。陈皮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肝保护及肿瘤抑制作用,陈皮挥发油及生物碱类成分则在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全面认识陈皮药理作用,对促进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药理作用 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肺纤维化 肺炎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81
4
作者 武良权 杨健 +2 位作者 仝春冉 余玉盛 张秀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4-71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呼吸ICU(RICU)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呼吸ICU(RICU)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并进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患者64例,以7d内再插管、死亡或自动出院为研究终点,比较成功组(43例)与失败组(21例)患者的入住RICU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慢阻肺ABCD分组、胸部CT中肺动脉干/升主动脉直径比值(N/升比值)、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入住RICU及有创机械通气拔管时的PaCO2、PaO2、白细胞总数及降钙素原水平,分析两组之间各变量差异,并寻找差异变量的Cut-off值。结果两组在单变量分析中入住RICU时的APACHEⅡ评分(成功组为23±4,失败组为27±6)、肺/升比值(成功组为0.88±0.09,失败组为1.03±0.10)、NT-proBNP、人住RICU时的白细胞总数及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变量回归分析中,则只有人住RICU时的APACHEⅡ评分(P=0.02)及N/升比值(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肺/升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Cut-off值为0.98。结论APACHEⅡ评分、CT中肺动脉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N/升比值〉0.98的患者失败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呼吸功能不全 肺疾病 阻塞性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2020第一版) 被引量:79
5
作者 李宏军 徐海波 《医学新知》 CAS 2020年第1期22-34,共13页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试行第二版和试行第三、四版。其中均提到2019-nCoV肺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胸部影像学表现:早...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试行第二版和试行第三、四版。其中均提到2019-nCoV肺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胸部影像学表现: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毛玻璃样密度影(GGO)、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本指南由我国传染病影像学专委会专家制定,推荐2019-nCoV肺炎的首选和主要的成像技术是高分辨率CT(HRCT),根据病变范围与类型将CT表现分为早期、进展期、转归期与重症期。早期影像学表现为局限在胸膜下分布的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GGO,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进展期影像学表现为病灶进展,范围增大,病灶增多,累及多个肺叶;转归期影像学表现:病变吸收或纤维化;重症期影像学表现:双肺弥漫性实变或GGO,呈“白肺”表现。胸部X线检查早期多无异常表现;进展期可呈支气管炎伴局限性斑片影;或重症期X线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多发实变。胸部X线检查漏诊率高,不推荐使用。2019-nCoV肺炎与其它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非典型肺炎(SARS)冠状病毒等引起的肺炎影像学表现上重叠,需结合接触史、旅游史,实验室检查,才能得出准确诊断,也需要与机化性肺炎、嗜酸性肺炎等非感染性病变鉴别。为增进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传染病放射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宏军教授牵头组织全国各定点收治医院的医学影像学专家共同紧急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第一版,试用版)”。以应对抗击目前疫情亟需。全文内容分为:影像学诊断标准、推荐成像方法及影像学表现、病毒性肺炎各期影像学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肺炎 呼吸道疾病 影像诊断 指南
原文传递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分布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分析 被引量:70
6
作者 杨维 赵文吉 +2 位作者 宫兆宁 赵文慧 唐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7-243,共7页
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成为北京市首要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健康.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市2008~2009年非采暖期与采暖期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粒径(0.3、0.5、3.0和5.0μm)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同... 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成为北京市首要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健康.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市2008~2009年非采暖期与采暖期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粒径(0.3、0.5、3.0和5.0μm)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同时收集同期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再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可吸入颗粒物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细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相异,而粗颗粒物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呼吸系统疾病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一定的关联,采暖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可吸入颗粒物在采暖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影响相对较高.无论在采暖期还是非采暖期,细颗粒物的浓度均高于粗颗粒物,且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呼吸系统疾病 空间分析 采暖期与非采暖期 KRIGING 灰色关联
原文传递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彭博 张鹏俊 +6 位作者 吴司南 张勇 谭玲玲 许扬 杨汀 杨国儒 王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513-1520,共8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山东省潍坊市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413家。由纳入机构的负责人填写网络问卷,内容包括该机构对慢性呼吸...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山东省潍坊市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413家。由纳入机构的负责人填写网络问卷,内容包括该机构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本研究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糖尿病、高血压的筛查、健康档案建立(建档)、随访、健康教育、医务人员管理培训情况。计算不同类型慢性病在各管理环节中的开展机构比例,并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情况与糖尿病、高血压进行比较。结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开展COPD筛查的机构比例为27.1%(13/48),开展COPD、AS建档的机构比例分别为2.1%(1/48)、4.2%(2/48),开展COPD、AS随访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2.5%(6/48)、14.6%(7/48),开展COPD、AS、OSAHS健康教育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4.6%(7/48)、16.7%(8/48)、0,开展COPD、AS、OSAHS医务人员管理培训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2.5%(6/48)、12.5%(6/48)、4.2%(2/48),均低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相应管理环节的机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开展COPD筛查的机构比例为11.4%(47/413),开展COPD、AS建档的机构比例分别为3.9%(16/413)、3.6%(15/413),开展COPD、AS随访的机构比例分别为6.8%(28/413)、4.1%(17/413),开展COPD、AS、OSAHS健康教育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1.4%(47/413)、10.9%(45/413)、5.8%(24/413),开展COPD、AS、OSAHS医务人员管理培训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5.3%(63/413)、10.9%(45/413)、3.1%(13/413),亦均低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相应管理环节的机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相比,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管理开展范围较小。建议全面开展基层医生专业教育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呼吸系统 疾病管理
下载PDF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魏复盛 胡伟 +1 位作者 滕恩江 吴国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0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简要评述了室内、室外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健康及儿童肺功能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空气颗粒物 (PM10 、PM2 .5)、气体污染物 (SO2 、NO2 、O3)及挥发性有机物是主要污染因子。空气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水平 ,且经过较... 本文简要评述了室内、室外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健康及儿童肺功能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空气颗粒物 (PM10 、PM2 .5)、气体污染物 (SO2 、NO2 、O3)及挥发性有机物是主要污染因子。空气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水平 ,且经过较长时期的暴露就能显现出人体呼吸健康的有害影响 ,使人们感冒时咳嗽、感冒时咳痰、感冒时气喘、支气管炎、哮喘及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率明显上升 ;对儿童肺功能发育也有不利影响 ,使儿童肺功能指标异常数增加。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 %明显下降。影响最大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 、PM2 .5;影响较大居第二位的是SO2 ;NOx 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人体健康 呼吸疾病 儿童肺功能 危害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污染与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张江华 郭常义 +6 位作者 许慧慧 李源培 张莉君 东春阳 施烨闻 钱海雷 金奇昂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量统计资料和同期上海市大气及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 [目的]探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量统计资料和同期上海市大气及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假期效应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大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为76~382人次。单污染模型中,二氧化硫(SO2)滞后4 d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最明显,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滞后6 d的影响最明显;SO2、NO2、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上升0.69%(RR=1.006 9,95%CI:1.003 5~1.010 3)、0.54%(RR=1.005 4,95%CI:1.002 8~1.007 9)和0.20%(RR=1.002 0,95%CI:1.001 1~1.002 8)。多污染模型中,调整其他污染物后,所有污染物健康效应估计值均较单污染模型降低,并不改变各污染物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门诊量 时间序列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不同的通气模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2
10
作者 戴月梅 李超 +1 位作者 刘晓鹏 王在义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不同的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I生随机对照研究,入选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别进入不同通气组,观察血气指标变化、通气效果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不同的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I生随机对照研究,入选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别进入不同通气组,观察血气指标变化、通气效果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呼吸机治疗6~8h、24h、3d和7d时,观察组患者PH值上升和PaCO2降低较对照组有所改变,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RVC观察组通气参数VT、TA和TB显著升高,VE、RR、Lleak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所致胃肠胀气PRVC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8.33%、16.67%),其余各种并发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减少呼吸肌做功,人机协调性好,较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 呼吸衰竭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下载PDF
济南市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1
作者 谷少华 贾红英 +5 位作者 李萌萌 杨军 司春峰 张瑞 刘小波 刘起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对济南市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短期影响及在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济南市某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资料、同期气象及空气污染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温度分层等方法研究空气污染的...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对济南市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短期影响及在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济南市某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资料、同期气象及空气污染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温度分层等方法研究空气污染的滞后效应及其与气温的交互作用。结果空气污染当日即可引起呼吸系统门诊量升高,且效应可持续18 d;空气污染指数每升高10时,14 d累积效应可使呼吸系统门诊量增加4.26%(95%CI:1.89%~6.69%);将日最高气温按照P10和P90分为低、中、高3个水平后,空气污染指数每升高10可使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分别增加0.24%(95%CI:-4.65%~5.39%),2.54%(95%CI:0.55%~4.57%)和11.24%(95%CI:4.69%~18.20%),其中高温与空气污染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0~14岁人群中效应更明显。结论空气污染加重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与高温有交互作用。提示高温天气时更应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护,尤其应关注儿童等脆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气温 交互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空气污染物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急性效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刘昌景 黄飞 +9 位作者 杨志洲 孙兆瑞 黄昌保 刘红梅 邵旦兵 张炜 任艺 唐文杰 韩小琴 聂时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895,共7页
目的回顾我国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定量分析空气污染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gm的细颗粒物(PM2.5)和〈10gm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的... 目的回顾我国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定量分析空气污染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gm的细颗粒物(PM2.5)和〈10gm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1989--2014年在PubMed、SpringerLink、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文献,总结该类研究在我国各省份的覆盖情况;并依据Meta分析法分别对PM10、PM2.5、NO2、SO2和O3,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关系的定量研究进行分析,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利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并检验发表偏倚。结果共收集到有关空气污染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文献157篇,覆盖我国79.4%的省份。Meta分析结果显示,PM10、PM2.5、NO2、SO2和O3浓度每上升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50%(95%CI:0—0.90%)、0.50%(95%Ch0.30%~0.70%)、1.39%(95%CI:0.90%~1.78%)、1.00%(95%CI:0.40%-1.59%)和0.10%(95%CI:-1.21%~1.39%),各研究均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我国PM10、PM2.5、NO2、SO2浓度的上升均会导致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呼吸系统疾病 死亡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近波 张丽红 +3 位作者 朱金强 吴仙丹 洪金晶 潘佩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比较分别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3、15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急诊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比较分别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3、15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急诊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B组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IMV),分别在改良GCS评分≥13、15分稳定3 h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INV)。分别于拔管前及NIV后3 h记录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记录两组IMV时间、再次插管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住院时间。结果A组与B组拔管前、INV后3 h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Pa O_2、Pa 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拔管前与NIV后3 h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Pa O_2、Pa 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B组,VAP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以改良GCS评分≥13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缩短IMV时间、住院总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通气 机械 撤机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下载PD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Role of bifidobacteria in gut homeostasis 被引量:33
14
作者 Rafael Tojo Adolfo Suárez +4 位作者 Marta G Clemente Clara G de los Reyes-Gavilán Abelardo Margolles Miguel Gueimonde Patricia Ruas-Madied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1期15163-15176,共14页
The pool of microbes inhabiting our body is known as &#x0201c;microbiota&#x0201d; and their collective genomes as &#x0201c;microbiome&#x0201d;. The colon is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organ in the huma... The pool of microbes inhabiting our body is known as &#x0201c;microbiota&#x0201d; and their collective genomes as &#x0201c;microbiome&#x0201d;. The colon is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organ in the human body, although other parts, such as the skin, vaginal mucosa, or respiratory tract, also harbour specific microbiota. This microbial community regulates some important metabolic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host, and drives the matur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early life, contributing to its homeostasis during life. Alteration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can occur by changes in composition (dysbiosis), function, or microbiota-host interactions and they can be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several diseases. The only disease in which a clear causal role of a dysbiotic microbiota has been demonstrated is the case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s. Nonetheless, alterations in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microbiota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lorectal cancer, 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s well as extra-intestinal pathologies, such as those affecting the liver, or the respiratory tract (e.g., allergy, bronchial asthma, and cystic fibrosis), among others. Species of Bifidobacterium genus are the normal inhabitants of a healthy human gut and alterations in number and composition of their popula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features present in these diseases. The use of probiotics, including bifidobacteria strain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to maintain a healthy intestinal function is well documented. Probiotics are also proposed as therapeutic agents for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other pathologies. The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recently published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several probiotic formulations, in which species of lactobacilli are predominant. This review is focused on probiotic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bacteria, which have been tested in human clin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microbiota BIFIDOBACTERIUM PROBIOTICS DYSBIOSI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Functional foods
下载PDF
哈尔滨市PM 2.5污染水平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崔国权 康真 +6 位作者 吕嵩 李泓冰 李韶梅 刘晓波 朱琳 杨超 袁慧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气中PM 2.5的污染水平及其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2009—2011年在哈尔滨市城区人口相对密集的道里、道外区设点监测PM 2.5浓度,收集气象资料、城区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气中PM 2.5的污染水平及其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2009—2011年在哈尔滨市城区人口相对密集的道里、道外区设点监测PM 2.5浓度,收集气象资料、城区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PM 2.5的污染水平描述及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危险度评估。结果监测数据表明,2009—2011年哈尔滨市PM 2.5污染水平逐年加重,采暖期(每年的1—4月和11—12月)PM 2.5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每年的5—1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采暖期PM 2.5浓度与平均温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总量、日照时数均呈负相关(P<0.05);2009—2011年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采暖期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率均高于非采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9、2010、2011年PM 2.5日均浓度分别增加44、35、60μg/m3时,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分别增加11.6%、18.9%、35.8%。结论哈尔滨市PM 2.5污染严重,每年的采暖期是预防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污染 采暖期 呼吸系统疾病 影响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 被引量:32
16
作者 靳英辉 蔡林 +45 位作者 程真顺 程虹 邓通 范逸品 方程 黄笛 黄璐琦 黄桥 韩勇 胡波 胡芬 李柄辉 李一荣 梁科 林丽开 罗丽莎 马晶 马琳璐 彭志勇 潘运宝 潘振宇 任学群 孙慧敏 王莹 王云云 翁鸿 韦超洁 吴东方 夏剑 熊勇 徐海波 姚晓梅 袁玉峰 叶太生 张笑春 张莹雯 张银高 张华敏 赵剡 赵明娟 訾豪 曾宪涛 王永炎 王行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 《医学新知》 CAS 2020年第1期35-64,共30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的肺炎,因2019年12月发生在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内,2019-nCoV在...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的肺炎,因2019年12月发生在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外甚至其他国家传播造成了数以千计的病例出现,同时也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本指南的制订希望能够从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给临床医生、社区居民等提供医疗护理及居家照护相关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呼吸疾病 肺炎 感染性疾病 快速建议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Sequential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llowing short-term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OPD induced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辰 商鸣宇 +6 位作者 黄克武 童朝晖 孔维民 姜超美 代华平 张洪玉 翁心植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9-43,共5页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icacy of early extubation and sequential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with exacerbated hypercapnic respira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icacy of early extubation and sequential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with exacerbated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 Twenty-two intubated COPD patients with severe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pulmonary infection (pneumonia or purulent bronchiti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At the tim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PIC window) appeared, when pulmonary infection had been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resolution of fever and decrease in purulent sputum, radiographic infiltrations, and leukocytosis) after the antibiotic and the comprehensive therapy, the early extubation was conducted and followed by non-invasive MV via facial mask immediately in 11 cases (study group). Other 11 COPD cases with simila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ho continuously received invasive MV after PIC window were recruited as control group.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simila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as exchange before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initiating time and all indices at the time of the PIC window. For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duration of invasive MV was (7.1±2.9) vs (23.0±14.0) days, respectively, P<0.01. The total duration of ventilatory support was (13±7) vs (23±14) days, respectively, P<0.05.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were 0/11 vs 6/11, respectively, P<0.01. The duration of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ay was (13±7) vs (26±14) days,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s In COPD patients requiring intubation and MV for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early extubation followed by non-invasive MV initiated at the point of PIC window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invasive and total durations of ventilatory support, the risk of VAP, and the duration of ICU st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disease obstruc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原文传递
热浪与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玲 张金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5次热浪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慢性... 目的探讨北京市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5次热浪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的影响。采用1∶1单向回顾性对照,选择死亡发生前第7天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计算不同长度的危险期时的OR值,以最高的OR值及其对应的危险期来反映每次热浪过程对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滞后天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5次热浪。第1次持续9d,最高气温为38.8℃,平均湿度为46.7%,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COPD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42(95%CI:1.310~1.588),2.667(95%CI:1.893~3.756)和1.778(95%CI:1.182~2.674);第2次热浪持续3d,最高气温为36.8℃,平均湿度为61.0%,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200(95%CI:0.973~1.480),3.000(95%CI:1.090~8.254)和3.333(95%CI:0.917~12.112);第3次热浪持续7d,最高气温为41.5℃,平均湿度为58.5%,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2.135(95%CI:1.925~2.368),3.360(95%CI:2.450~4.608)和2.897(95%CI:1.899~4.418);第4次持续3d,最高气温为39.6℃,平均湿度为31.9%,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64(95%CI:1.042~2.057),1.000(95%CI:0.375~2.664)和1.000(95%CI:0.290~3.454);第5次热浪持续4d,最高气温为37.4℃,平均湿度为42.0%,3种死因每日死亡OR值分别为和1.525(95%CI:1.099~2.118),2.000(95%CI:0.500~7.997)和2.000(95%CI:0.603~5.371)。结论热浪对居民死亡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非意外死亡影响的滞后期一般为2~3d,呼吸系统疾病包括COPD死亡的滞后期为2~5d;热浪过程中气温越高,湿度越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非意外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 病例交叉研究 每日死亡人数
原文传递
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特征及其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民 丁瑞强 +1 位作者 王式功 尚可政 《干旱气象》 2005年第1期54-57,67,共5页
根据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尺度谱分布及其年、月、日变化规律,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了大气气溶胶浓度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1... 根据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尺度谱分布及其年、月、日变化规律,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了大气气溶胶浓度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10月均浓度与同期呼吸道疾病月发病人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呈显著性正相关;当PM10日均浓度明显升高后1~2 d,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也随之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呼吸道疾病 兰州市 人体舒适度 TSP污染
下载PDF
济南市1300例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昕婷 张俊英 曹爱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 分析济南市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济南市齐鲁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1 300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整理临床资料,对呼吸道疾病种类、分布以及病原菌进行数据统计分... 目的 分析济南市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济南市齐鲁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1 300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整理临床资料,对呼吸道疾病种类、分布以及病原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 300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中肺炎373例(28.7%)、肺结核3例(0.2%)、急性支气管炎467例(35.9%)、哮喘102例(7.8%)和上呼吸道感染355例(27.3%);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扁桃体炎(168例,12.9%)、咽炎(91例,7.0%)、喉炎(52例,4.0%)和咽喉炎(44例,3.4%).患儿年龄分布为<1岁组71例(5.5%)、1 ~岁组385例(29.6%)、3~岁组534例(41.1%)、7~岁组258例(19.8%)和>13岁组52例(4.0%);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春季为364例(28.0%)、夏季为163例(12.5%)、秋季为315例(24.2%)和冬季为458例(35.2%);患儿地区分布明显,其中城区516例(39.7%)、城郊225例(17.3%)、乡镇376例(28.9%)和农村183例(14.1%).共分离鉴定725株病原菌,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多(349株,48.1%),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136株,18.8%)、肺炎链球菌(103株,14.2%)、肺炎克雷伯菌(82株,11.3%)、鲍曼不动杆菌(38株,5.2%)、阴沟肠杆菌(35株,4.8%)、化脓链球菌(22株,3.0%)、产碱菌属(17株,2.3%)、白色假丝酵母菌(16株,2.2%)和产吲哚黄杆菌(9株,1.2%).临床治愈1 288例,治愈率为99.1%.结论 济南市儿童呼吸道疾病以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发病多集中在3~6岁学龄前儿童,多发于春冬两季,且多见于城镇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流行病学 上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