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盐油藏用调驱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何宏 王业飞 +2 位作者 王国瑞 齐自远 阚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综述了聚合物冻胶、无机凝胶、无机盐沉淀、预交联冻胶颗粒、聚合物微球、柔性体6种耐温抗盐调驱体系,分析了各种调驱体系的特点、作用机理和现场应用情况,提出了今后耐温抗盐调驱体系的研究方向,即研制新型的耐温抗盐聚合物、加强对无... 综述了聚合物冻胶、无机凝胶、无机盐沉淀、预交联冻胶颗粒、聚合物微球、柔性体6种耐温抗盐调驱体系,分析了各种调驱体系的特点、作用机理和现场应用情况,提出了今后耐温抗盐调驱体系的研究方向,即研制新型的耐温抗盐聚合物、加强对无机体系的研究和研制有机-无机复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驱体系 耐温 抗盐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抗高温耐盐型钻井液用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26
2
作者 全红平 吴洋 +1 位作者 黄志宇 张太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7-1432,共6页
选用对苯乙烯磺酸钠(SS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利用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得到一种抗高温耐盐聚合物降滤失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合成产物结构与设计结构相符。当降滤失剂加量为1.8%... 选用对苯乙烯磺酸钠(SS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利用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得到一种抗高温耐盐聚合物降滤失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合成产物结构与设计结构相符。当降滤失剂加量为1.8%时,室温下和210℃下淡水基浆的滤失量分别为7.9m L和13.5m L;在25%Na Cl和3%Ca Cl2的盐水泥浆中,钻井液的滤失量分别为14.8m L和11.0m L。通过扫描电镜(SEM)可以分析钻井液形成的滤饼的微观结构,由此得到降滤失剂作用的机理是:当降滤失剂吸附在黏土表面时,降滤失剂可以使黏土颗粒在钻井液中分散,从而形成致密的滤饼来减少滤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滤失剂 阴离子聚合物 抗高温 抗盐 抗钙
下载PDF
青绿苔草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季节动态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学军 武菊英 +1 位作者 滕文军 袁小环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研究了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在5、8、10月的光合日变化和光合-光强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青绿苔草光合特性受季节影响较大。5月光合作用特性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参数日变化均为双峰...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研究了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在5、8、10月的光合日变化和光合-光强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青绿苔草光合特性受季节影响较大。5月光合作用特性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参数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而8、10月均为单峰型曲线。不同季节光合特性的变化与环境有密切关系,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土壤含水量、气温相关性较高。青绿苔草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低,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表明青绿苔草较耐旱节水。不同月份青绿苔草净光合速率较低,5、8月份光补偿点小于20μmol·m-2·s-1,光饱和点也小于1 000μmol·m-2·s-1,10月光补偿点也仅为3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047μmol·m-2·s-1,为典型的耐阴植物特征,表明青绿苔草具有较强的耐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绿苔草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耐旱 耐阴
下载PDF
抗温耐盐型钻井液降粘剂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光平 吴洋 +1 位作者 刘大海 段春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7-1900,1904,共5页
木质素磺酸钙、抗温耐盐型单体NS-1、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原料,硝酸铈铵作为引发剂,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出接枝改性木质素磺酸钙钻井液降粘剂。其最优合成条件为:NS-1∶AA∶AM=3∶2∶2,木质素磺酸钙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50%,引... 木质素磺酸钙、抗温耐盐型单体NS-1、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原料,硝酸铈铵作为引发剂,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出接枝改性木质素磺酸钙钻井液降粘剂。其最优合成条件为:NS-1∶AA∶AM=3∶2∶2,木质素磺酸钙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50%,引发剂的用量占反应单体总质量的0.6%,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 h,单体的浓度为15%。当降粘剂的加量为1.5%,降粘率可达81.83%;在120℃的条件下,降粘率为61%;在Na Cl含量为10%的钻井液中,降粘率为60%;在Ca Cl2为1.5%的钻井液中,降粘率为6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降粘剂 抗高温 抗盐
下载PDF
高温高盐钻井液用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东 王翟 +3 位作者 赵英杰 陈亮 全红平 吴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7-192,共6页
选取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含非离子基团抗盐单体(KYD)、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4种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得到聚合物,并将其作为水基钻井液用降滤失剂;通过单因素法对聚合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选取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含非离子基团抗盐单体(KYD)、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4种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得到聚合物,并将其作为水基钻井液用降滤失剂;通过单因素法对聚合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对聚合物的降滤失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淡水基浆中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2%时,API滤失量为9.6 m L;在35%的盐水基浆中,API滤失量为9.5 m L;在180℃条件下老化16 h,API滤失量为13.5 m L;通过对基浆中膨润土粒径分布和滤饼微观形貌的分析,确定了聚合物是通过提升滤饼的致密性来降低API滤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降滤失剂 抗温 抗盐
下载PDF
耐温耐盐低度交联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宁 王中华 +4 位作者 孙举 冯俊生 史康玲 苏雪霞 张世同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共3页
利用 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 (AMPS)二元共聚物和有机 无机复合交联剂制得了耐温耐盐低度交联AMPS共聚物驱油体系 ,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交联体系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交联体系的最佳配方 ,即AMPS二元共聚物含量为 10 0 0~ 2 0 0 0mg ... 利用 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 (AMPS)二元共聚物和有机 无机复合交联剂制得了耐温耐盐低度交联AMPS共聚物驱油体系 ,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交联体系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交联体系的最佳配方 ,即AMPS二元共聚物含量为 10 0 0~ 2 0 0 0mg L、交联剂含量为 (无机组分 15 0mg L +有机树脂 40 0mg L)、稳定剂含量为 15 0~ 2 5 0mg L。实验表明 ,该交联体系在 90℃、矿化度 1.5× 10 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 耐盐 低度交联 聚合物驱油体系 研究 AMPS共聚物 驱油剂 交联剂
下载PDF
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HiII-NGc-1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洋 刘相国 +6 位作者 汪洋洲 赵方方 张艳 肖国红 冯树丹 韩四平 尹悦佳 《生物技术进展》 2016年第6期428-434,J0001,共8页
目的基因和目标性状遗传稳定性是转基因植物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以进入农业部环境释放的抗虫抗除草剂双价转基因玉米Hi II-NGc-1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T-PCR和免疫试纸条技术检测转基因玉米连续3代目的基因cry NGc和bar整合... 目的基因和目标性状遗传稳定性是转基因植物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以进入农业部环境释放的抗虫抗除草剂双价转基因玉米Hi II-NGc-1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T-PCR和免疫试纸条技术检测转基因玉米连续3代目的基因cry NGc和bar整合及表达的遗传稳定性,采用心叶期除草剂草铵膦抗性鉴定和心叶期/穗期亚洲玉米螟抗性鉴定实验详细分析了目标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Cry NGc和PAT蛋白在Hi II-NGc-1中连续3代遗传稳定,高世代稳定耐受正常5倍大田除草剂草铵膦使用浓度,心叶期和穗期高抗亚洲玉米螟性状稳定,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转基因玉米Hi II-NGc-1目的基因和目标性状遗传稳定性的明确为开展下一步生物安全评价奠定了基础,对复合性状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 抗除草剂 转基因玉米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武祥玉 崔新仪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16-119,共4页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际共生的促生真菌。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流,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际共生的促生真菌。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流,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果实营养、风味等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果实 抗病 耐盐 耐旱 营养 品质
下载PDF
一种含β-环糊精和孪尾疏水结构的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与溶液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何杨 苟绍华 +3 位作者 盛翠翠 马永涛 张勤 周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7-1002,共6页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含大位阻和孪尾疏水基团的新型共聚物驱油剂。该驱油剂表现出较好的增粘(2000 mg·L-1的驱油剂溶液表观粘度可达670.1 m...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含大位阻和孪尾疏水基团的新型共聚物驱油剂。该驱油剂表现出较好的增粘(2000 mg·L-1的驱油剂溶液表观粘度可达670.1 m Pa·s)、耐温(80℃下粘度保留率为93.70%)、抗盐(20000 mg·L-1的Na Cl、2000 mg·L-1的Ca Cl2或2000 mg·L-1的Mg Cl2下,溶液的粘度保留率分别为37.80%、35.14%或33.69%)及抗剪切(1000 s-1时,粘度保留率为7.69%)性能。在总矿化度为9964 mg·L-1、温度为70℃时,2000 mg·L-1的共聚物溶液能建立RF和RRF分别为14.39和5.58,可提高模拟原油的采收率达1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 丙烯酰胺共聚物 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 耐温 抗盐 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
下载PDF
一种抗温耐盐降滤失剂的研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全红平 明显森 +4 位作者 黄志宇 张太亮 钟尚伦 刘大海 段春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476-1479,1484,共5页
采用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为原料,合成出聚合物降滤失剂,评价了该聚合物的抗温性能和抗盐钙能力。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防膨性能较好,2.0%该聚合物溶液的防膨率达到了89.9%;在200℃中仍具有较好的抗温... 采用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为原料,合成出聚合物降滤失剂,评价了该聚合物的抗温性能和抗盐钙能力。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防膨性能较好,2.0%该聚合物溶液的防膨率达到了89.9%;在200℃中仍具有较好的抗温能力,在NaCl浓度为30%和CaCl2浓度为10%的盐水泥浆中,钻井液的滤失量分别为5.5 mL和6.2 mL,抗盐钙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滤失剂 滤失量 抗温 抗盐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大球盖菇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暴增海 邱传庆 +2 位作者 王增池 马桂珍 周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7-219,共3页
对大球盖菇对黑曲霉菌、青霉菌、木霉菌和粘帚霉菌的抗耐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对黑曲霉菌、木霉菌、粘帚霉菌抗性较强,形成了拮抗线,对青霉菌的忍耐性较强。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矿质元素和葛藤粉对大球盖菇菌丝产量的... 对大球盖菇对黑曲霉菌、青霉菌、木霉菌和粘帚霉菌的抗耐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对黑曲霉菌、木霉菌、粘帚霉菌抗性较强,形成了拮抗线,对青霉菌的忍耐性较强。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矿质元素和葛藤粉对大球盖菇菌丝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表明矿质元素铁、铜、钼、锌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钴、钒对菌丝的生长作用较少;不同的浓度的葛藤粉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的生长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其中培养基中葛藤粉浓度为80 g/L时,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的生长促进作用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霉菌 抗耐性 液体发酵 菌丝体 矿质元素
下载PDF
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阻力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右心功能及活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洪文 潘裕佳 +6 位作者 杜发旺 张萍 罗依然 张长海 刘兴会 王纪人 刘晓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327-1332,共6页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阻力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右心功能及活动耐量的影响。方法84例阻力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动脉高压(PAH-CHD)患者均分为西地那非组(口服西地那非)和对照组(口服贝前列素钠),比较2组患者服药前、服药后...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阻力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右心功能及活动耐量的影响。方法84例阻力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动脉高压(PAH-CHD)患者均分为西地那非组(口服西地那非)和对照组(口服贝前列素钠),比较2组患者服药前、服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反流速度、右室游离壁厚度、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分级Ⅲ-Ⅳ级、脑钠肽、6 min步行距离(6MWT)及指脉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服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西地那非组肺动脉压力及三尖瓣反流速度下降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西地那非组患者服药前、服药后6个月及服药后12个月时的WHO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的例数减少、BNP水平下降,6MWT逐步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地那非可改善阻力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右心功能及活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阻力型 右心功能 活动耐量
下载PDF
抗性淀粉对益生菌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树兴 侯敏 +2 位作者 徐晨 晁思萌 杨琦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以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为对照,分别研究了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3种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生长过程及模拟胃肠道逆环境中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抗性淀粉和葡萄糖浓度为1%时,双歧杆菌OD_(600 nm)值最大分别... 以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为对照,分别研究了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3种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生长过程及模拟胃肠道逆环境中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抗性淀粉和葡萄糖浓度为1%时,双歧杆菌OD_(600 nm)值最大分别为1.921±0.021、1.716±0.014;当可溶性淀粉浓度为0.5%时,双歧杆菌OD600nm值最大为0.993±0.013。当抗性淀粉和葡萄糖浓度为2%时,嗜酸乳杆菌OD_(600 nm)值最大为1.993±0.012、1.736±0.018;当可溶性淀粉浓度为0.5%时,嗜酸乳杆菌OD_(600 nm)值最大为0.985±0.015。当抗性淀粉、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浓度为1%时,保加利亚乳杆菌OD_(600 nm)值最大分别为1.766±0.014、1.524±0.02、0.914±0.015。抗性淀粉可显著促进3种菌的生长且增殖效果高于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3种菌在抗性淀粉培养基中对胆汁酸盐、低pH、模拟胃肠液的耐受性显著高于葡萄糖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益生菌 增殖 耐受性
原文传递
耐温抗盐AM/AA/AMC_(12)S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召鹏 蒲万芬 +4 位作者 金发扬 侯军伟 刘锐 李奇 谢金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53-1456,1460,共5页
以1-十二烯、丙烯腈和发烟硫酸为原料制备了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AMC12S),在此基础上又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AMC12S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三元共聚物AM/AA/AMC12S。设计了一组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总质量分数、AMC12S含量、引发... 以1-十二烯、丙烯腈和发烟硫酸为原料制备了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AMC12S),在此基础上又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AMC12S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三元共聚物AM/AA/AMC12S。设计了一组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总质量分数、AMC12S含量、引发剂含量、AM∶AA值以及温度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三元共聚物AM/AA/AMC12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总单体质量分数为24%、AMC12S质量分数为0.04%、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AM∶AA=7.0∶3.0、反应温度为40℃。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三元共聚物AM/AA/AMC12S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共聚物的黏浓关系、耐温、抗盐等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增粘性远大于HPAM;90℃条件下共聚物的黏度保留率为45.0%,高于HPAM;氯化钠浓度为80 000 mg/L时,黏度保留率为14.6%,氯化镁或氯化钙浓度为2 000 mg/L时,粘度保留率分别为14.4%,12.5%。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相比,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耐温 抗盐
下载PDF
一种聚合物Mannich碱驱油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苟绍华 周利华 +3 位作者 叶仲斌 蒋文超 马永涛 罗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32-1638,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N-羟甲基丙烯酰胺(AM/HMAM)、甲醛和二甲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聚合物Mannich碱驱油剂。通过红外以及特性粘数对该Mannich碱进行了结构表征。该Mannich碱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能力:105℃时,粘度保留率为60.42%;ρ(NaCl)... 以丙烯酰胺(AM)、N-羟甲基丙烯酰胺(AM/HMAM)、甲醛和二甲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聚合物Mannich碱驱油剂。通过红外以及特性粘数对该Mannich碱进行了结构表征。该Mannich碱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能力:105℃时,粘度保留率为60.42%;ρ(NaCl)=8 000 mg·L-1时,粘度保留率为50.07%。岩芯驱替实验表明该Mannich碱能建立较好的阻力系数(16.0)和残余阻力系数(4.2),并能提高模拟原油采收率1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聚合物Mannich碱 抗盐 耐温
下载PDF
果园转型生态公益林防控薇甘菊的生态改造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志军 黄少勇 +3 位作者 官东清 徐加通 周胜 李鸣光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背景】深圳大面积果园已转型为生态公益林,但果树被入侵的薇甘菊攀爬覆盖,严重地段已导致群落退行性演替,问题亟待解决。【方法】选取有多种生境的转型果园,分片区开展以植树为核心的生态改造试验,树种以种植后不进行人工除草抚育的... 【背景】深圳大面积果园已转型为生态公益林,但果树被入侵的薇甘菊攀爬覆盖,严重地段已导致群落退行性演替,问题亟待解决。【方法】选取有多种生境的转型果园,分片区开展以植树为核心的生态改造试验,树种以种植后不进行人工除草抚育的血桐、幌伞枫、阴香为主,辅以提高物种多样性为目标的演替中后期树种,均采用袋装大苗于2011年5月种植。【结果】在树冠连续、郁闭的果林片区,所植苗木死亡,林下草本稀少,始终无薇甘菊。在其他非郁闭片区,血桐与幌伞枫生长良好且从未被覆盖;阴香虽于秋冬季被全覆盖但不死亡,次年春新枝穿透覆盖层正常生长;其余种苗木对薇甘菊处于劣势。【结论与意义】郁闭度高的果林片区林下光照弱,能阻止薇甘菊定居,无需人工干预;血桐和幌伞枫分别具抗/耐受薇甘菊覆盖的特性,种后均无需抚育;其余树种则需抚育。因此,掌握各个树种的特性,适地种植、按需精准定株抚育是转型果园低成本、技术简单、一劳永逸地防控薇甘菊生态改造的精髓。在应对有害藤本危害时,勿忽略筛选出不惧该藤本的植物种的可能,在不使用农药、无有效动物或微生物天敌的情况下,它们有可能成为生态安全的防控改造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生态改造 藤本危害 抗覆盖 耐覆盖
下载PDF
小麦对麦长管蚜的耐害性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想顺 李广阔 +2 位作者 张战凤 赵惠燕 刘同先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3-993,共11页
为更有效地将耐害性用于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该文就小麦对麦长管蚜的耐蚜性及其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具有耐蚜性的小麦受到一定数量蚜虫为害时,田间产量损失不明显,或能够通过生理生态途径补偿产量损失。耐蚜性不影响蚜虫的取食及生物... 为更有效地将耐害性用于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该文就小麦对麦长管蚜的耐蚜性及其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具有耐蚜性的小麦受到一定数量蚜虫为害时,田间产量损失不明显,或能够通过生理生态途径补偿产量损失。耐蚜性不影响蚜虫的取食及生物学参数,对蚜虫进化压力小,因此田间表现更稳定。耐蚜小麦可以允许田间存在一定数量的蚜虫,这不仅可以减轻防治压力,还可以为天敌提供食物,有利于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更符合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理念的核心。然而,目前抗麦长管蚜的小麦抗源鉴选主要是以蚜量为基础的抗生性和不选择性,耐害性被忽视。鉴于麦长管蚜田间蚜量与小麦产量(千粒重)损失率正相关,且峰值蚜量和小麦千粒重受损敏感期在小麦灌浆期重合,因此提出了以耐蚜值(千粒重损失率和灌浆期蚜情指标的比值)为依据计算耐蚜指数来评估小麦耐害性的方法,该方法可弥补抗源鉴选中忽视耐害性的不足,也能克服以田间千粒重损失率为依据评估耐害性时很难实现蚜量统一的不足,同时消除抗生性和不选择性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抗性表型 耐害(蚜)性 评估方法 耐蚜值 耐蚜指数
原文传递
Achieving robust synthetic tolerance in industrial E.coli through negative auto-regulation of a DsrA-Hfq module
18
作者 Xiaofeng Yang Jingduan Yang +3 位作者 Haozheng Huang Xiaofang Yan Xiaofan Li Zhanglin Lin 《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462-469,共8页
In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processes,microorganisms often encounter acid stress,which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ir productivity.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acid-resistant module composed of small RNA(sRNA)DsrA and the sRN... In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processes,microorganisms often encounter acid stress,which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ir productivity.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acid-resistant module composed of small RNA(sRNA)DsrA and the sRNA chaperone Hfq.Our previous study had shown that this module improved the cell growth of Escherichia coli MG1655 at low pH,but failed to obtain this desired phenotype in industrial strains.Here,we performed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srA-Hfq module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expression mode.We then assessed the po-tential of the CymR-based negative auto-regulation(NAR)circuit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under different media,strains and pH levels.Growth assay at pH 4.5 revealed that NAR-05D04H circuit was the best acid-resistant circuit to improve the cell growth of E.coli MG1655.This circuit was robust and worked well in the industrial lysine-producing strain E.coli SCEcL3 at a starting pH of 6.8 and without pH control,resulting in a 250%increase in lysine titer and comparable biomass in shaking flask fermentation compared to the parent strain.This study show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NAR circuit in regulating DsrA-Hfq module,effectively and robustly improving the acid tolerance of industrial strains,which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breeding in-dustrial strains with tolerance ph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resistant Synthetic tolerance DsrA-Hfq Negative auto-regulation Robustness
原文传递
The cytochrome P4501A1(CYP1A1)inhibitor bergamottin enhances host tolerance to multidrug-resistant Vibrio vulnificus infection
19
作者 Ruo-Bai Qiao Wei-Hong Dai +8 位作者 Wei Li Xue Yang Dong-Mei He Rui Gao Yin-Qin Cui Ri-Xing Wang Xiao-Yuan Ma Fang-Jie Wang Hua-Ping Liang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95-304,共10页
Purpose:Vibrio vulnificus (V. Vulnificus) inf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onset, aggressive progression, and challenging treatment. Bacterial resistance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clinical anti-infection tr... Purpose:Vibrio vulnificus (V. Vulnificus) inf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onset, aggressive progression, and challenging treatment. Bacterial resistance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clinical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and is thus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Enhancing host infection tolerance represents a novel infection prevention strategy to improve patient survival. Our team initially identified cytochrome P4501A1 (CYP1A1) as an important target owing to its negative modulation of the body''s infection toleranc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uperior effects of the CYP1A1 inhibitor bergamottin compared to antibiotic combination therapy on the survival of mice infected with multidrug-resistantV. Vulnificu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vital organs.Methods:A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gradient method was used to induce multidrug-resistantV. Vulnificus development. We established a lethal infection model in C57BL/6J male mice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bergamottin on mouse survival. A mild infe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C57BL/6J male mice,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creatinine, urea nitrogen,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were determin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ergamottin on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bergamottin in mouse organs were evaluat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of liver and kidney tissues. The bacterial growth curve and organ load determin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whether bergamottin has a direct antibacterial effect on multidrug-resistantV. Vulnificus. Quantificat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serum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liver and kidney tissues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ergamottin on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IκBα, phosphorylated IκBα, p65, and phosphorylated p65 protein expression in liver and kidney tissues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rug-resistant Vibrio vulnificus Bergamottin CYP1A1 inhibitors Infection tolerance
原文传递
战创伤后耐药菌感染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华平 黄祺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感染已被证实为战创伤后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菌感染的防治成为难点。笔者指出战创伤后感染防控原则的不足,重点从抗菌药物应用、新药研发、噬菌体、免疫疗法以及增强机体感染"耐受"能... 感染已被证实为战创伤后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菌感染的防治成为难点。笔者指出战创伤后感染防控原则的不足,重点从抗菌药物应用、新药研发、噬菌体、免疫疗法以及增强机体感染"耐受"能力方面阐述了MDR菌感染的防治措施,并介绍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耐药菌 感染 耐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