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剩余压力分布及油气运聚条件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小琦 邓宏文 +1 位作者 李青斌 任国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利用平衡深度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的流体剩余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各井下均有剩余压力,其中长7幅度最大,其次为长6和长4+5及长8,剩余压力的分布与已知含油情况分布关系密切,大多数油田在平面上均分布在相应油组剩... 利用平衡深度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的流体剩余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各井下均有剩余压力,其中长7幅度最大,其次为长6和长4+5及长8,剩余压力的分布与已知含油情况分布关系密切,大多数油田在平面上均分布在相应油组剩余压力低值带,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异常压力段中的相对低值带,其次为正常压力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力生油层长7油组油气运移及聚集条件,指出安塞和盐池两地区是长2油层聚集区,陇东、白宝、靖边一线以东是长6油层运移富集指向区,而陇东、白宝、靖边一带是长8油层运移富集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剩余压力 油气运聚 声波测井
下载PDF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余压开门爆炸危害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韩树新 盛水平 +2 位作者 刘延雷 陈海云 何承代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4,共5页
在数值分析研究压力、容积等对爆炸危害影响的基础上,搭建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危害测试平台,试验研究了两种容积的立式快开门容器带压开门时的爆炸后果。研究结果表明:容器内压力、容积对快开门的爆炸能量呈线性影响;容积和压力的乘... 在数值分析研究压力、容积等对爆炸危害影响的基础上,搭建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危害测试平台,试验研究了两种容积的立式快开门容器带压开门时的爆炸后果。研究结果表明:容器内压力、容积对快开门的爆炸能量呈线性影响;容积和压力的乘积(P0V值)与爆炸能量无直接影响关系;快开门容器开门时所允许的最高余压与容器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余压 爆炸危害 试验
下载PDF
盖层微渗漏及其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延防 于润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6,共3页
储层中的油气呈连续介质状态通过盖层微孔隙渗滤的现象称之为盖层的微渗漏。不同孔径的盖层,油气发生渗漏的临界高度差异极大,常温常压下具有毛细管孔隙的盖层天然气发生渗漏的最大临界高度比具有超毛细管孔隙的盖层大2508倍。只要盖层... 储层中的油气呈连续介质状态通过盖层微孔隙渗滤的现象称之为盖层的微渗漏。不同孔径的盖层,油气发生渗漏的临界高度差异极大,常温常压下具有毛细管孔隙的盖层天然气发生渗漏的最大临界高度比具有超毛细管孔隙的盖层大2508倍。只要盖层孔隙属于毛细管孔隙,盖层就具一定的封闭能力,盖层孔隙越小,封闭能力越强。当圈闭内油气柱高度大于盖层封闭能力时,盖层开始发生微渗漏,直到油气柱高度减小到与盖层封闭能力达到平衡时为止。可用盖层排替压力与油气藏的剩余压力的比较来判断盖层是否发生微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封闭能力 油气藏 气柱 圈闭 排替压力 孔隙 储层 天然气 常温常压
下载PDF
金属丝网过滤器过滤初期阶段压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代广平 张博松 +1 位作者 罗晓兰 魏耀东 《过滤与分离》 CAS 2009年第4期1-4,16,共5页
对5μm刚性金属丝网滤筒过滤初期阶段的压力特性,选用高密度聚乙烯粉料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过滤速度和入口浓度对滤袋筒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滤初期阶段滤筒的过滤压降上升趋势很明显,这种压降的增大主要来自于残余压降。... 对5μm刚性金属丝网滤筒过滤初期阶段的压力特性,选用高密度聚乙烯粉料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过滤速度和入口浓度对滤袋筒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滤初期阶段滤筒的过滤压降上升趋势很明显,这种压降的增大主要来自于残余压降。滞留在滤筒内的粉尘改变了丝网内部的流道结构,从而导致了滤筒残余压降的不断升高。过滤速度和入口浓度的增加均可使残余压降增大。最后通过压降组成的分析,提出了滤筒总压降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丝网滤筒 过滤初期阶段 压力降 残余压降
下载PDF
卧式快开门压力容器带压开启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骁 李静媛 +1 位作者 花争立 赵永志 《轻工机械》 CAS 2014年第5期12-16,共5页
针对卧式快开门压力容器,采用Eulerian/Lagrangian混合方法,利用Fluent的可压缩、动网格流场分析功能,对快开门容器带压开门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门盖受力及速度变化情况,以及门盖飞出500 mm之后具有的破坏力。结果表明:带压开启初期,门... 针对卧式快开门压力容器,采用Eulerian/Lagrangian混合方法,利用Fluent的可压缩、动网格流场分析功能,对快开门容器带压开门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门盖受力及速度变化情况,以及门盖飞出500 mm之后具有的破坏力。结果表明:带压开启初期,门盖所受压力缓慢减小,门盖速度迅速增大;完全开启后,门盖受力迅速减小;最终容器内外压力平衡。快开门盖在飞出500 mm处的动能随开启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数值模拟 余压 爆炸
下载PDF
高含水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动用动态物理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徐轩 胡勇 +3 位作者 万玉金 徐依 田姗姗 甘忠海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52-2359,共8页
气藏剩余压力分布能够直接反映其储量动用情况,采用长岩心多点测压实验装置,选择渗透率分布区间分别为(1.38~1.71)×10^(-3)μm^2、(0.41~0.73)×10^(-3)μm^2、(0.049~0.084)×10^(-3)μm^2的多块砂岩岩心组合形成长度超过... 气藏剩余压力分布能够直接反映其储量动用情况,采用长岩心多点测压实验装置,选择渗透率分布区间分别为(1.38~1.71)×10^(-3)μm^2、(0.41~0.73)×10^(-3)μm^2、(0.049~0.084)×10^(-3)μm^2的多块砂岩岩心组合形成长度超过50cm的3组长岩心,模拟含水砂岩气藏衰竭开采。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气藏边界至气井不同位置处压力剖面变化,研究含水气藏储量动用特征。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产气特征、压力剖面形态、压降过程、废弃时剩余压力分布均与渗透率较高的储层(Ⅰ类)差异显著,明显受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控制。含水相同(约35%),生产至废弃条件时,Ⅰ类储层的压力剖面整体几乎降为0,而致密砂岩、剩余压力仍维持在原始压力的50%以上,且压力梯度大,表明含水气藏,渗透率越低储量动用越困难,动用均衡性越差;考虑含水,随含水饱和度增加,Ⅰ类储层压力剖面形态及下降过程变化不大;渗透率更低的储层(Ⅱ类)尤其是致密储层(Ⅲ类),其压力剖面形态变化极为显著,含水较高时,压力难以向外波及,储量难以有效动用,且非均衡性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气藏 致密砂岩 长岩心实验装置 剩余压力剖面 储量动用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
7
作者 钟张起 焦涛 +2 位作者 李军建 侯读杰 高彦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28-31,146,共4页
姬塬地区长7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含量、总烃含量、热解烃产量等指标达到好烃源岩标准,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影响姬塬地区成藏的主控因素有4个,即烃源岩、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剩余压力,优质烃源岩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水下分流河道... 姬塬地区长7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含量、总烃含量、热解烃产量等指标达到好烃源岩标准,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影响姬塬地区成藏的主控因素有4个,即烃源岩、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剩余压力,优质烃源岩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溶蚀孔隙为油气储集提供空间,剩余压力为油气运移提供主要动力。成藏主控因素对不同层系油藏的控制作用是不同的。从长2油层组到长9油层组,沉积和成岩的控制作用逐渐增强,构造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弱。研究区主要存在2种成藏模式:成岩-沉积-近源成藏模式主要分布在长4+5、长6、长8、长9油层组;构造-沉积-远源成藏模式主要分布在长2油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剩余压力
下载PDF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余压开门爆炸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顾荣利 韩树新 +2 位作者 盛水平 赵永志 刘延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6期48-52,共5页
据统计,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约占压力容器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且带压开门是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其安全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建立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余压爆炸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 据统计,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约占压力容器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且带压开门是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其安全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建立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余压爆炸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包括压力分布、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等)能直观显示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过程。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以有效的预测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开门余压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开门压力容器 余压 爆炸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冲击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福乐 林兰天 +2 位作者 薛亚静 蒋瑾 高琮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7,共4页
为研究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的冲击防护性能,结合冲击试验分析了厚度、基体含量、冲击能量变化对其材料冲击防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材料厚度增加,其冲击防护性能先是有所提升,而后变化趋于平缓;材料的基体含量对冲击防护能... 为研究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的冲击防护性能,结合冲击试验分析了厚度、基体含量、冲击能量变化对其材料冲击防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材料厚度增加,其冲击防护性能先是有所提升,而后变化趋于平缓;材料的基体含量对冲击防护能力影响明显,在较低冲击能量下,低基体含量就有较高的冲击防护性能,而在较高冲击能量下,只有高基体含量才具有高的冲击防护性能。将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应用于冲击防护领域时,应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设计合理的制作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中空 复合材料 冲击防护 剩余压力 加速度
原文传递
两段式脱臭塔特性及油脂脱臭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振岚 陈晓慧 +2 位作者 江维 张立国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39-143,共5页
对板式脱臭塔进行改造,采用外部加热的方式,进行两段式脱臭,将脱色油通过双螺旋加热器加热到170℃,使其进入上段板式塔,经初步汽提后的油引出脱臭塔,进入残压2Torr的双螺旋加热器加热到248℃,然后进入下段板式塔蒸馏。脱臭过程中上段脱... 对板式脱臭塔进行改造,采用外部加热的方式,进行两段式脱臭,将脱色油通过双螺旋加热器加热到170℃,使其进入上段板式塔,经初步汽提后的油引出脱臭塔,进入残压2Torr的双螺旋加热器加热到248℃,然后进入下段板式塔蒸馏。脱臭过程中上段脱臭塔中蒸汽用量为油质量的1%,下段脱臭塔中蒸汽用量为油质量的2%,脱臭时间45min,油在脱臭塔中滞留的时间大大缩短,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相对含量仅为1.15%,是一种绿色、节能的新型脱臭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两段式脱臭 残压 反式脂肪酸
下载PDF
计算二维自由面势流的“残压反馈”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华胜 许唯临 吴持恭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14-19,共6页
本文对研究有自由面的势流问题,根据速度能头和自由面高度能头对自由面上迭代残压的贡献比重不同,将其按一定规律反馈回残压中,从而使残压与自由面高度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由此,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迭代程序简明的自由面迭代法... 本文对研究有自由面的势流问题,根据速度能头和自由面高度能头对自由面上迭代残压的贡献比重不同,将其按一定规律反馈回残压中,从而使残压与自由面高度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由此,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迭代程序简明的自由面迭代法——残压反馈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平板闸闸下出流,WES溢流坝过流,半圆形突体过流,单圆弧反弧段及自由挑流等进行了计算。将所得计算结果与其它方法的计算结果或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都颇为满意,该方法具有迭代过程简单,算法明了,收敛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面 势流 残压反馈 挑流 迭代法 水动力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压力演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欢 马立元 +4 位作者 罗清清 陈纯芳 韩波 李超 郑晓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6-1180,共15页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压力演化特征及异常压力形成机理,基于现今储层压力状态分析,结合泥岩压实研究及包裹体测试古压力恢复结果,采用盆地数值模拟系统,定量分析了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异常压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杭...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压力演化特征及异常压力形成机理,基于现今储层压力状态分析,结合泥岩压实研究及包裹体测试古压力恢复结果,采用盆地数值模拟系统,定量分析了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异常压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杭锦旗地区储层现今处于异常低压状态,目的层在早白垩世末达到最大埋深,泥岩剩余压力最大值集中在上石盒子组中下部—下石盒子组盒3段,不同区带最大剩余压力大小有所差异,西部区带剩余压力最大(15~20 MPa),东部区带剩余压力居中(10~15 MPa),北部区带剩余压力最小(5~10 MPa)。地层压力演化与构造运动具有同步性,三叠纪末印支运动时期,剩余压力开始形成,中侏罗世早期燕山运动时期,剩余压力略微下降,白垩纪晚燕山运动时期,剩余压力达到最大,随后发生大规模构造抬升剥蚀,剩余压力迅速下降,形成现今储层异常低压和盖层残余不同程度剩余压力的状态。杭锦旗地区现今储层异常低压形成主要原因是天然气扩散,其次为构造抬升引起的温度降低和剥蚀卸载。烃源岩层、盖层及储层古异常高压成因有所差异,烃源岩层以生烃作用为主,盖层以泥岩欠压实作用为主,储层古异常高压形成与砂泥岩配置关系有关,盒3段以泥包砂沉积为主,受泥岩欠压实作用影响较大,下部以砂泥互层或砂包泥为主,泥岩欠压实作用影响减弱甚至消失,以构造挤压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欠压实 剩余压力 盆地数值模拟 异常压力演化 上古生界
下载PDF
基于HYDSIM对柴油机油管压力波形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成峰 陆辰 +1 位作者 刘庆雷 侯传森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3年第5期22-26,共5页
在一台12V190型柴油机上测量了高压油管泵端和嘴端压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实测压力波形,利用AVL公司的HYDSIM软件对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实测的压力波形特征点的变化、泵端与嘴端压力的关系及残余压力等。结果表明:嘴... 在一台12V190型柴油机上测量了高压油管泵端和嘴端压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实测压力波形,利用AVL公司的HYDSIM软件对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实测的压力波形特征点的变化、泵端与嘴端压力的关系及残余压力等。结果表明:嘴端压力曲线上升部分波动点是喷油开始引起的,其位置和相应的压力值随转速而变化,泵端和嘴端压力的关系受喷油系统结构参数的影响,根据嘴端压力特征点确定的残余压力与实际值可能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喷射系统 柴油机 压力波形 残余压力
下载PDF
基于雷电冲击试验的压敏电阻前后级能量配合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扬 赵永亮 +2 位作者 刘仁磊 刘晓晨 张春龙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8年第3期9-13,共5页
雷电是极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电磁感应在配电线路上产生感应电流。实际中往往采用前后多级电涌保护器并联配合来吸收雷电电涌能量,但前后级起动盲点的存在,容易导致前后级不能很好地配合。为改善电涌保护器并联时... 雷电是极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电磁感应在配电线路上产生感应电流。实际中往往采用前后多级电涌保护器并联配合来吸收雷电电涌能量,但前后级起动盲点的存在,容易导致前后级不能很好地配合。为改善电涌保护器并联时前后级起动盲点的问题,对不同类型的电涌保护器组合进行脉冲试验,测出各自的残压以及通流量等电气参数。对不同组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采用导线作为前后级退耦材料时要好于采用电感时的情况,采用10 m导线的连接要好于采用5 m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冲击 电涌保护器 前后级能量配合 防雷耦合 退耦 残压
下载PDF
配电网避雷器运行故障原因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德银 邹宇 +2 位作者 苏一峰 陈恒龙 宋殷冠 《电工材料》 CAS 2023年第4期36-39,共4页
着重研究了氧化锌避雷器故障类型及原因。避雷器雷电冲击耐受寿命与其内部氧化锌电阻片的参数性能和整体制作工艺密切相关,避雷器整体密封性不良受潮,氧化锌电阻片额定电压过低,承受的较大暂时过电能量过载,避雷器整体耐受雷电冲击能力... 着重研究了氧化锌避雷器故障类型及原因。避雷器雷电冲击耐受寿命与其内部氧化锌电阻片的参数性能和整体制作工艺密切相关,避雷器整体密封性不良受潮,氧化锌电阻片额定电压过低,承受的较大暂时过电能量过载,避雷器整体耐受雷电冲击能力较差都是造成入网避雷器抗雷击能力和应对外部受潮和系统过电压等外界因素抵抗力不足,频发故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避雷器故障 大电流耐受 残压
下载PDF
600 MW纯凝改供热空冷机组余压余热联合利用改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秋升 袁珍亮 +3 位作者 安江涛 周明君 李永良 李琼 《发电设备》 2022年第4期287-292,共6页
以某600 MW纯凝改供热空冷机组为例,提出采用低压汽轮机和蒸汽喷射器余压余热联合利用方案,并且对该机组进行节能分析。将供热期分为4个阶段,分析讨论不同供热阶段热耗率的变化,同时计算改变机组背压、热网循环水流量时蒸汽喷射器回收... 以某600 MW纯凝改供热空冷机组为例,提出采用低压汽轮机和蒸汽喷射器余压余热联合利用方案,并且对该机组进行节能分析。将供热期分为4个阶段,分析讨论不同供热阶段热耗率的变化,同时计算改变机组背压、热网循环水流量时蒸汽喷射器回收乏汽量和低压汽轮机发电功率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机组收益最优运行方式为30 kPa机组背压、最大热网循环水流量;在该运行方式下,回收乏汽量最大,低压汽轮机发电功率最高,节能收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机组 余压 余热 蒸汽喷射器 节能降耗
下载PDF
余压发电贯流式水轮机飞逸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鹏 高嘉伟 +3 位作者 罗兴锜 卢金玲 薛起耀 朱国俊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134,共13页
随着贯流式水轮机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其回收循环水系统余压能的工业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将一维特征线(MOC)方法与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相结合,开发了一维管网和三维贯流式水轮机耦合模拟方法,模拟了真实系统中贯流式水轮机飞... 随着贯流式水轮机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其回收循环水系统余压能的工业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将一维特征线(MOC)方法与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相结合,开发了一维管网和三维贯流式水轮机耦合模拟方法,模拟了真实系统中贯流式水轮机飞逸过程,探究了该过程中故障水轮机流动特性及转轮受力特性。主要结果表明:由稳态工况到飞逸状态所需的时间随着转动惯量减小而变短;转轮和尾水管域的监测点压力脉动振幅高值均发生在转轮叶频及其高次谐波;飞逸过程中,转轮所受轴向力大幅下降,而径向力表现出大幅增加且剧烈振荡特性;转轮叶片表面压力出现明显的交变规律,负压区位于进水侧叶缘处;尾水管内逐渐形成较大旋涡,并沿着流动方向逐渐向管道壁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流式水轮机 余压 耦合模拟方法 飞逸 流动特性 转轮受力
下载PDF
电涌保护器级间导线长度及电感对能量配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平平 朱运晓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5,共5页
采用8/20μs模拟雷电流冲击试验,在限压型电压保护器两级间分别串联3 m、5 m、7 m、的线缆以及与线缆自身分布电感等值加磁环导线,进行级间能量配合试验,研究分析开关型与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级间能量配合效果最佳电感值。得出结论:冲击电... 采用8/20μs模拟雷电流冲击试验,在限压型电压保护器两级间分别串联3 m、5 m、7 m、的线缆以及与线缆自身分布电感等值加磁环导线,进行级间能量配合试验,研究分析开关型与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级间能量配合效果最佳电感值。得出结论:冲击电压相同,串联线缆越长,第二级保护器压敏电阻电流分流比越小;当串联导线与其电感值相等的空心电感时,各级压敏电阻的级间通流、残压以及吸收能量的分配效果相似,两者可视为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涌保护器 冲击试验 能量配合 残压 通流
原文传递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地震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建宁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3期257-260,共4页
利用东营凹陷的地震资料,探讨了在缺少钻井、测井资料地区岩性油气藏的预测方法,其核心是影响成藏条件主要因素的预测和定量计算,以及最终成藏指数的求取。①岩性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当烃源岩与砂岩体之间的剩余压力大于砂体本身的渗透... 利用东营凹陷的地震资料,探讨了在缺少钻井、测井资料地区岩性油气藏的预测方法,其核心是影响成藏条件主要因素的预测和定量计算,以及最终成藏指数的求取。①岩性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当烃源岩与砂岩体之间的剩余压力大于砂体本身的渗透性(等效排烃压力)时,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②烃源岩剩余围岩压力可以通过利用地震速度谱计算砂岩体内的孔隙压力来得到;③利用砂岩透镜体的地震反射振幅和频率估算砂体厚度,从而预测砂体孔隙度,然后用实验中进汞50%时的排替压力与孔隙度的经验关系式求得等效排烃压力;④成藏指数可以通过计算烃源岩剩余围岩压力与等效排烃压力的比值来获得。本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显示了较高的吻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岩性油气藏 层速度 反射振幅 孔隙度 剩余压力 排烃压力 成藏指数
下载PDF
8×8越野车储气筒匹配计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健国 《机械》 2015年第7期64-66,共3页
储气筒作为气制动车辆制动能量的来源,匹配设计的合理性是影响车辆制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以8×8越野车的储气筒匹配设计为例,在综合考虑管路容量、制动气室容量、储气筒容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储气筒容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连续制动... 储气筒作为气制动车辆制动能量的来源,匹配设计的合理性是影响车辆制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以8×8越野车的储气筒匹配设计为例,在综合考虑管路容量、制动气室容量、储气筒容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储气筒容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连续制动次数、第n次制动压力消耗以及n次制动后剩余压力的计算公式。同时进行了针对性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方法所得出的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较为接近,证明计算方法可以作为指导气制动车辆储气筒匹配设计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筒 计算方法 剩余压力 压力消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