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消费、投资、净出口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86
1
作者 李占风 袁知英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2,共4页
消费、投资与出口通常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也影响着它们的规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经济1978-2006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我国改革... 消费、投资与出口通常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也影响着它们的规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经济1978-2006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 投资 联立方程
下载PDF
居民消费的规模效应及其演变机制 被引量:63
2
作者 欧阳峣 傅元海 王松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8,共13页
消费规模特别是居民消费规模是大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目前,需求结构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深层矛盾,只有将扩大消费规模与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使规模庞大的居民消费主要通过国内市场来满足,才能使大国优... 消费规模特别是居民消费规模是大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目前,需求结构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深层矛盾,只有将扩大消费规模与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使规模庞大的居民消费主要通过国内市场来满足,才能使大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本文采用阈值协整模型对1955—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随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而变化,这证明中国居民消费存在规模效应,且该效应在不同的消费规模下形成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不同的影响效应。具体地说,当居民消费规模低于0.539时,居民消费率上升0.1,第2年经济增长率仅上升0.077;居民消费率高于0.539时,居民消费规模上升0.1,第2年经济增长率则上升0.121。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入驱动。因此,中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入驱动向需求拉动转变,关键是要扩大居民消费相对规模,并通过供给侧改革使国内市场能够有效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规模效应 演变机制
原文传递
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探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肖焕禹 申亮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5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未来上海将出现一个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但社会各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投资趋向表现不同;上海市居民的体育消费将...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未来上海将出现一个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但社会各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投资趋向表现不同;上海市居民的体育消费将出现明显的分层特点;实物型体育消费在未来上海体育消费市场上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但参与性体育消费支出增长明显加快,且将表现出随社会阶层地位升高消费投资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社会分层 不同社会阶层 居民 体育消费 趋向
下载PDF
非农就业如何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基于总量与结构视角 被引量:53
4
作者 文洪星 韩青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109,共19页
本文从增收效应、预期效应、示范效应、挤出效应四个方面构建非农就业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虑农村居民参与非农就业的自选择特征和家庭异质性特征,采用倾向分值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消费总... 本文从增收效应、预期效应、示范效应、挤出效应四个方面构建非农就业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虑农村居民参与非农就业的自选择特征和家庭异质性特征,采用倾向分值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两个层面检验非农就业如何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研究发现,非农就业通过改善家庭收入增长性、弱化收入不确定性、强化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示范性,促进了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增长,但也会增加教育和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家庭消费造成挤出效应。上述四种效应叠加后,非农就业能促使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平均提高13.09%,但这一促进作用随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提高而逐渐减弱;非农就业对不同类型产品消费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对家庭设备、居住类受流动性约束较强的耐用品消费的促进作用强于对食物、衣着、交通通讯消费的促进作用,对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类"软性"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农就业对家庭收入为中上水平、存在流动性约束、没有购买商业保险及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这一经验判断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非农就业 消费结构 流动性约束 预防性储蓄动机
原文传递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2
5
作者 储德银 经庭如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105,共7页
本文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但二者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却... 本文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但二者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正向挤入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产生负向挤出效应;尽管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差距都呈负向变动关系,但农村居民消费对收入分配差距弹性系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收入分配 政府支出 积极财政政策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消费差距:扩大或缩小? 被引量:44
6
作者 魏君英 胡润哲 陈银娥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51,共12页
数字经济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途径和消费内容。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得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呈负相关关系的基本命题;并利用熵值法和泰尔指数测算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 数字经济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途径和消费内容。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得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呈负相关关系的基本命题;并利用熵值法和泰尔指数测算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消费差距;同时,采用固定效应、系统GMM、分位数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模型的基本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效果较中、西部地区显著,且处于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存在“弱势群体”和“数字鸿沟”等问题导致其无法享受数字红利,进而产生数字经济发展反而会拉大城乡消费差距的情况;(3)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水平越低的地区收敛作用越强;(4)提高消费信贷便利性是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传导路径。因此,为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对消费扩容的赋能作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地区差异化发展并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农村市场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居民消费 消费差距
原文传递
满足消费最大化的最优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杨天宇 柳晓霞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5,共9页
本文运用中国20年来的数据,估算了使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实际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不仅高于最优路径,而且偏离最优路径的程度正在扩大。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超过了城乡收入... 本文运用中国20年来的数据,估算了使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实际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不仅高于最优路径,而且偏离最优路径的程度正在扩大。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超过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而且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偏离最优路径,这说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的强度更大。要扩张居民消费,就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缩小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本文的实证分析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方向和力度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可操作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最优路径 居民消费
下载PDF
县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分析 被引量:44
8
作者 林文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6,共8页
本文利用福建省县域居民消费样本调查数据,基于空间相关性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我国县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支配(纯)收入对居民的各类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八类消费的作用强度不同;旨在提高居民收... 本文利用福建省县域居民消费样本调查数据,基于空间相关性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我国县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支配(纯)收入对居民的各类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八类消费的作用强度不同;旨在提高居民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消费需求,针对不同边际消费倾向的政策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居民消费。本文的分析不同于以往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在于:一是直接使用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微观数据进行ELES模型的参数估计,改变了仅使用七类收入群体数据的局限;二是在ELES模型中引入空间因素,考虑了因地理相邻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更为客观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 消费结构 ELES模型 空间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数据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森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8年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反映人口老龄化的老少比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均GDP、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人均消费...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8年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反映人口老龄化的老少比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均GDP、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人均消费、人均收入和老少比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呈现出正负交错的影响效应,人口老龄化对人均收入呈现出正的影响效应,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远远小于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居民消费 VAR模型 协整
下载PDF
提振国内居民消费、 促进“双循环”的税收政策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计金标 应涛 刘建梅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10,共6页
提振居民消费,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础。税收政策可从供需两端刺激居民消费。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政策在提振居民消费、促进“双循环”方面还存在税制的整体累退性对居民部门的消费产生约束.税收对刚需物... 提振居民消费,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础。税收政策可从供需两端刺激居民消费。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政策在提振居民消费、促进“双循环”方面还存在税制的整体累退性对居民部门的消费产生约束.税收对刚需物品减免力度不足不利于消费"升级".财产税"缺位"不利于引导居民收入流入消费.高端消费外流严重、税收对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旅游等服务业帮扶措施缺乏等不足。为此,为促进居民消费健康发展.保障"双循环"顺畅推进,应深入推进减税降费和加强收入再分配调控,夯实国内居民消费基本盘,促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调整增值税税率,降低税制累退性;动态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和税率,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并为进一步减税降费赢得空间;优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发挥其再分配调节作用;尽快开征房地产税,完善财产税体系;进一步放开免税品市场和降低进口商品税负,引导消费回流;尽快推出旅游等服务业税收优惠措施;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扩大内需 居民消费 税收政策 减税降费
原文传递
如何解除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束缚 被引量:37
11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在经历两个重要转折点时,经济增长会受到结构性冲击。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供给侧,导致供给侧潜在增长率降低;总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需求侧,可能导致需求侧潜在增长率降低。后一转折...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在经历两个重要转折点时,经济增长会受到结构性冲击。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供给侧,导致供给侧潜在增长率降低;总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需求侧,可能导致需求侧潜在增长率降低。后一转折点主要通过人口总量效应、年龄结构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对消费需求的扩大产生不利影响。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由于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低,其获得的劳动收入下降十分迅速,因此,消费水平将随年龄增长而趋于萎缩。而且,由于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家庭养老均具有现收现付的性质,劳动年龄人口社保缴费负担重,消费有后顾之忧,在退休之前的年龄段上就出现消费减少的现象。扩大居民消费以保持总需求水平与供给侧潜在增长能力相适应,要求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加大再分配力度,以及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普惠性和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潜在增长率 居民消费 基本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习惯形成效应的演进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翟天昶 胡冰川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74,共14页
本文基于2003~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家庭调查微观面板数据,依据现实对传统习惯形成效应模型进行改进得到经验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家庭不同类别食品消费中的习惯形成效应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采取递进的... 本文基于2003~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家庭调查微观面板数据,依据现实对传统习惯形成效应模型进行改进得到经验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家庭不同类别食品消费中的习惯形成效应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采取递进的方法估计出了不同年份的习惯形成系数以观察习惯形成效应强度的跨年变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食品消费存在着习惯形成效应;不同类别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强度随年份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习惯形成系数随年份呈波动性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食品消费 习惯形成 系统广义矩估计
原文传递
陕西省居民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法伟 蔡军 +1 位作者 杨涛 羿翠霞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53,共8页
在大量阅读和梳理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个居民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吸取了专家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对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因子分析进一步检验了指标体系,并最终确立了包括体育消费... 在大量阅读和梳理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个居民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吸取了专家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对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因子分析进一步检验了指标体系,并最终确立了包括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及体育消费相关指标体系在内的一整套统计体系,前者包括体育健身活动支出、观赏体育竞赛表演支出、体育用品及体育信息支出、体育消费时间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以及众多三级指标。后者包括9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其中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已经被国家统计局陕西省调查总队以《关于开展陕西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的通知》(陕调字[2007]134号)的形式将该项工作布置到各(市、县)区调查队开展调查。目前,这套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已经在陕西省10个市区50个县、区4 100户城乡居民家庭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记账统计调查。通过近一年的调查汇总结果来看,这套方法指标设置直观、易于实施、便于操作,适合我国体育消费统计。调查结果对推动陕西经济及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掌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居民心理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引导企业生产体育消费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体育消费 指标体系 陕西省
下载PDF
城市房价上涨促进还是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颜 周建军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6,共8页
家庭消费是价格不确定性传导到国民经济行为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但国内消费始终低迷。既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也鲜少涉及城市发展特征对住房财富与... 家庭消费是价格不确定性传导到国民经济行为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但国内消费始终低迷。既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也鲜少涉及城市发展特征对住房财富与消费两者关系的影响。本文采用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在非线性框架下实证检验了城市房价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房价水平上涨虽然增加了家庭财富,但同时也提升了住房服务的消费成本,正向的财富效应被负向的替代效应所抵消,导致其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体上呈现抑制作用。在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和房价增长率下,城市房价水平对居民消费呈现出非线性影响特征。要缓解房地产市场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关键是要促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将房价控制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未来要继续采取措施稳定房价,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从而扩大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城镇居民消费 金融发展 房价增长率 面板门槛
原文传递
城市居民出行时耗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陆建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出行时耗是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居民一次出行时耗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分析居民全日出行总时耗以及分方式的居民全日出行总时耗。相应的分析结果有助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订和交通... 出行时耗是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居民一次出行时耗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分析居民全日出行总时耗以及分方式的居民全日出行总时耗。相应的分析结果有助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订和交通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居民 出行 时耗
下载PDF
是何因素制约着中国居民消费 被引量:27
16
作者 沈坤荣 刘东皇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4,共10页
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挑战,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分别从不确定性、收入分配和公共支出三个视角系... 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挑战,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分别从不确定性、收入分配和公共支出三个视角系统地研究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研究分析表明,居民谨慎的消费行为、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公共支出转型滞后等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预防性动机 收入分配 公共支出
原文传递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赵东喜 刘永涓 《旅游论坛》 CSSCI 2010年第1期23-27,43,共6页
在考察旅游需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选择1994-2008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不仅受自身收入、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 在考察旅游需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选择1994-2008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不仅受自身收入、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收入弹性大,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其旅游消费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显著的不可逆性,"棘轮效应"明显;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有显著的"示范效应"。此外,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对旅游消费有"挤出效应"。因此,在继续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旅游消费的同时,可通过培养其良好的消费习惯、建立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正面示范机制,发展农村旅游休闲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旅游消费 影响因素 误差修正机制
下载PDF
扩大消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被引量:26
18
作者 许永兵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2,共7页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将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经济增长正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推动型,消费是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扩大消费也面临一些短板。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需要...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将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经济增长正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推动型,消费是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扩大消费也面临一些短板。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需要强化需求侧管理,补齐消费需求的短板,打通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堵点。一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部门的收入;二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三是增加社保投入,改善居民预期;四是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降低居民杠杆率;五是增加有效供给,助推消费升级;六是改善消费环境,激活新的消费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需求侧管理 居民消费
下载PDF
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环境需求探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贵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2,共3页
从理论角度分析论述了体育消费环境的概念、特征、层次,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环境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体育消费环境需求意识、综合改造环境的力度、体育消费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城市体育消费环境的途径。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体育消费 消费环境需求
下载PDF
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熊爱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131,共6页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方面,进入2008年经济增长变缓迹象开始显现;另一方面,对经济增长拉动弹性作用很大的居民消费拉动作用在逐年下降,远远低于我国投资和进出口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当前居民消费低下,一旦外...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方面,进入2008年经济增长变缓迹象开始显现;另一方面,对经济增长拉动弹性作用很大的居民消费拉动作用在逐年下降,远远低于我国投资和进出口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当前居民消费低下,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必然放缓。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以及消费失衡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低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率 GD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