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6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 被引量:240
1
作者 俞启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6-50,共5页
研究我国至1993年底动用的石油资源利用状况,指出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认为剩余油研究的对象应和不同的油层体积规模相对应,即分为四级(Micro,Macro,Mega,Giga)。总结了研究的方法和内容:①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②剩余油微观分... 研究我国至1993年底动用的石油资源利用状况,指出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认为剩余油研究的对象应和不同的油层体积规模相对应,即分为四级(Micro,Macro,Mega,Giga)。总结了研究的方法和内容:①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②剩余油微观分布研究;③剩余油饱和度研究。(特别总结了剩余油饱和度研究的11种方法。)指出这些研究所对应的油层体积规模。提出加强剩余油研究的7项建议:①对油藏剩余油开展全方位研究;②开展综合确定剩余油分布的方法研究;③研制和引进最新的仪器设备和工艺技术;④组织全国的研究力量,有侧重地解决剩余油研究中的关键问题;⑤剩余油研究应从目前以Mega规模为主逐渐转向以Macro和Micro规模为主;⑥开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⑦开展剩余油与剩余油开采方法的配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剩余油 分布 规模 饱和度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250
2
作者 杨晓萍 赵文智 +2 位作者 邹才能 陈孟晋 郭彦如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1,共5页
对几个典型的岩性油气藏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 对几个典型的岩性油气藏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层序界面、有利沉积相带、有机酸性水的溶蚀作用等因素的控制。一般来说,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中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或前缘多期分流河道叠置的部位。它们在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的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孔隙及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和胶结物,并产生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从而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低渗透储层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层序地层 优质储层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中国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化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220
3
作者 赵文智 沈安江 +4 位作者 胡素云 张宝民 潘文庆 周进高 汪泽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于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探区和层系300余口井的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地震、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系统分析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特征和规模化发育的地质条件,总结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集... 基于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探区和层系300余口井的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地震、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系统分析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特征和规模化发育的地质条件,总结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集层类型齐全,规模有效储集层主要有3类:沉积型礁/滩及白云岩储集层、后生溶蚀-溶滤型储集层与深层埋藏-热液改造型储集层。除沉积相、古气候和古地貌外,控制深层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层间及层内溶蚀-溶滤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与热液联合作用等。深层碳酸盐岩规模有效储集层具如下分布特征:沿不整合面和沉积间断面分布,后生溶蚀-溶滤型储集层从古隆起高部位一直延伸到斜坡低部位;平面上呈似层状大面积分布,垂向上受多期岩溶作用控制,呈多套叠置楼房式分布,非均质性明显;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受原始沉积相带约束,在深层形成条带状或似层状大面积分布的有效储集体;与热液作用相关的储集层多沿深大断裂分布,形成垂向上呈串珠状、平面上呈带状-栅状分布的有效储集体,分布不受埋深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大型化发育 地质条件 分布特征 深层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被引量:169
4
作者 陈景山 李忠 +3 位作者 王振宇 谭秀成 李凌 马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68,共11页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识别出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它们是控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颗粒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识别出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它们是控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颗粒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等,为储层提供了基质孔隙,储层分布受大气成岩透镜体控制,通常呈透镜体沿台地边缘高能相带断续分布。与风化壳岩溶作用有关的碳酸盐岩储层在区域上主要展布于奥陶系碳酸盐岩裸露的古潜山分布范围内,垂向上则局限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不整合面以下200 m深度范围内。根据风化壳岩溶的垂向与横向发育特征,指出其储层垂向上主要分布于地表岩溶带的覆盖角砾岩、垂直渗流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内,平面上主要发育于岩溶高地边缘、岩溶斜坡区、岩溶谷地上游区、岩溶残丘等古地貌单元。埋藏岩溶作用常与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伴生的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有关,往往沿原有的孔缝系统进行,具有期次多、规模不等的特点,是碳酸盐岩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生岩溶 风化壳岩溶 埋藏岩溶 储层分布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131
5
作者 徐安娜 穆龙新 裘怿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44,共4页
研究中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了解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是储集层精细描述和不同类型储集层剩余油挖潜的基础。按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滩坝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和基岩... 研究中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了解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是储集层精细描述和不同类型储集层剩余油挖潜的基础。按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滩坝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和基岩(包括变质岩、火山岩和岩浆岩)七大类储集层,研究了中国15个主要油区71个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水驱标定采收率、水驱油效率和可动剩余油储量等油藏参数在各类储集层中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已探明和投入开发储量的92%赋存于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各类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原始地质储量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2.6%,三角洲相30%,扇三角洲相5.4%,滩坝相1.4%,湖底扇(浊积)相6.3%,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4%,基岩8%。各类碎屑岩储集层中可动剩余油储量的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8.6%,三角洲相27.6%,扇三角洲相5.5%,滩坝相1.8%,湖底扇(浊积)相9.6%,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9%。此外还分析对比了各类碎屑岩储集层的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平均水驱油效率。结果表明,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三大类储集层是中国今后储集层研究的重点及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图1表3参4(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沉积类型 储量 剩余油分布 油气藏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灯影组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展布 被引量:133
6
作者 罗冰 杨跃明 +3 位作者 罗文军 文龙 王文之 陈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6-426,共11页
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区深层最古老的震旦系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宏观、微观特征观察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的深入研究,表明灯影组储层为"丘滩相+岩溶"复合成因类型,储层发育受丘滩相的控制,岩溶叠加改造扩溶或新增孔隙... 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区深层最古老的震旦系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宏观、微观特征观察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的深入研究,表明灯影组储层为"丘滩相+岩溶"复合成因类型,储层发育受丘滩相的控制,岩溶叠加改造扩溶或新增孔隙(洞)是现今储集空间的主体。同时提出桐湾期灯影组岩溶为早成岩期层控(受丘滩相约束)型风化壳岩溶,川中古隆起区丘滩相与区域性岩溶作用的大面积叠合是灯影组储层大规模连片发育的关键。受丘滩相发育程度和岩溶改造强度差异的影响,古隆起区不同区带储层发育程度存在差异,高石梯构造—磨溪构造西侧南北向带状区为储层发育"甜点"区。灯影组储层预测的关键在于丘滩体的有效识别和岩溶地貌的精细刻画,寻找与磨溪—高石梯类似的丘滩体和岩溶残丘—岩溶陡坡叠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灯影组 古岩溶 储层 控制因素 分布预测
下载PDF
层序地层体制中的陆相储层发育规律 被引量:82
7
作者 樊太亮 吕延仓 丁明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5-321,共7页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 ,并为预测陆相储层的发育与展布提供了一个参照格架。在纵向上 ,基准面旋回通过控制物源区的扩大与收缩、河流地貌的改造与变迁、沉积物的供给型式等 ,控制着储层形成条件与发育规律...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 ,并为预测陆相储层的发育与展布提供了一个参照格架。在纵向上 ,基准面旋回通过控制物源区的扩大与收缩、河流地貌的改造与变迁、沉积物的供给型式等 ,控制着储层形成条件与发育规律。基准面低位期是形成各类储集砂体和岩性圈闭的有利时期 ;在平面展布上 ,储层沉积作用受到古构造和古地理格局的制约 ,盆地内局部高地影响着水系的具体分布格局 ,古山口、侵蚀沟谷、古河道等决定着物源的搬运通道 ,古断层、古斜坡和坡折带等决定着沉积物卸载场所。因此 ,沟谷、河道等负向地貌单元与古断层、坡折带等地势梯度变化带相匹配的地理空间 ,是储集岩分布的有利所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陆相层序 古地貌 储层展布
下载PDF
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成因 被引量:99
8
作者 欧阳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7,共4页
用毛细管理论与岩电实验理论对各油田大量油藏进行实例统计 ,分析了较好储集层中油藏的饱和度 电阻率分布规律 ,得知其控制因素为油、水密度差、自由水平面之上高度和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据此深入分析了渤海湾地区中、浅层形成低电阻油... 用毛细管理论与岩电实验理论对各油田大量油藏进行实例统计 ,分析了较好储集层中油藏的饱和度 电阻率分布规律 ,得知其控制因素为油、水密度差、自由水平面之上高度和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据此深入分析了渤海湾地区中、浅层形成低电阻油层的主要背景条件。近些年该区所复查与勘探的低电阻油层大多属于油、水密度差较小 ( 0 .1~ 0 .15g/cm3 )、幅度较低 ( 10~ 2 0m ,甚至小于 10m )的油藏 ;其含油饱和度较低 ( 5 0 %~ 6 0 % ) ,好砂岩油层电阻率比值 (与相邻水层比较 )为 4~ 6 .3;此时 ,由于钻井液侵入、孔隙结构差、粘土附加导电等因素 ,就会形成低电阻油层 ,在淡水钻井液条件下如果用侧向测井 ,将使油、水层差别更小。这一研究将为低电阻油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图 2表 3参 10 (欧阳健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 研究 低电阻油层 成因 渤海湾盆地 低电阻率 毛细管压力理论 油层分布 测井
下载PDF
北京官厅水库-永定河水系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污染 被引量:67
9
作者 康跃惠 刘培斌 +2 位作者 王子健 吕怡兵 李其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5-132,共8页
报道了官厅水库-永定河水系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水平,研究发现在水体中存在六六六(HCHs), 滴滴涕(DDTs), 七氯等在内的有机氯污染物,在所有13个采样点的水样中,18种有机氯农药的浓度为4.2-96.9 ng/L,其中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分别... 报道了官厅水库-永定河水系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水平,研究发现在水体中存在六六六(HCHs), 滴滴涕(DDTs), 七氯等在内的有机氯污染物,在所有13个采样点的水样中,18种有机氯农药的浓度为4.2-96.9 ng/L,其中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分别为0.09-53.5ng/L和nd-46.8 ng/L.对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发现除了主要是源于历史上农田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外,近期可能有新的农药污染源进入水环境,如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可能造成了新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和国内主要河流相比,官厅水库-永定河水系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属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官厅水库 永定河 有机氯农药 六六六 滴滴涕 农田 水环境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57
10
作者 刘震 赵政璋 +2 位作者 赵阳 赵贤正 肖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3,共7页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分布特征,与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岩性圈闭形成较早,形成期次比较多,有利于更多地捕集油气;②油气仅靠初次运移和短距离的二次运移就可以成藏,...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分布特征,与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岩性圈闭形成较早,形成期次比较多,有利于更多地捕集油气;②油气仅靠初次运移和短距离的二次运移就可以成藏,不一定需要长距离二次运移;③岩性油气藏烃类充注相对较早;④岩性油气藏保存条件更为优越;⑤岩性油气藏可以分布在低势区,也可以分布在高势区;⑥岩性油气藏可以富集在低水位体系域,也可以富集在高水位体系域。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岩性油气藏具有更优越的形成条件和更大的勘探潜力,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岩性油气藏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保存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7
11
作者 罗燕 秦延文 +2 位作者 张雷 郑丙辉 贾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7-995,共9页
辽河流域大伙房水库是抚顺、沈阳两市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因其汇水区内的矿山开采活动而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为了解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Pb、Zn、Cd的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 辽河流域大伙房水库是抚顺、沈阳两市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因其汇水区内的矿山开采活动而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为了解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Pb、Zn、Cd的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基于多方的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水库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r、Cu、Pb、Zn、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1.87、65.20、36.69、137.49、2.38mg·kg-1;与辽宁省土壤元素背景值、辽河水系沉积物平均值及全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相比,5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富集最为严重;元素Cu、Pb、Zn、Cd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化特征,从浑河入库口到抚顺取水口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也显示这4种重金属元素两两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推断浑河上游工矿废水的排放是这4种重金属共同的污染源;综合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d为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Cu为偏中度-中度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危害,Zn、Pb、Cr污染程度较低,生态危害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大伙房水库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生态危害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53
12
作者 周进高 席胜利 +5 位作者 邓红婴 于洲 刘新社 丁振纯 李维岭 唐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53,共13页
多年来,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部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有的沉积相图难以满足该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发展的需求。为此,在分析该盆地古地貌背景的基础... 多年来,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部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有的沉积相图难以满足该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发展的需求。为此,在分析该盆地古地貌背景的基础上,运用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岩相识别技术,通过编制深层中寒武统张夏组和下奥陶统马家沟组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分析了张夏期和马家沟期的古地理特征,建立了两期沉积模式,研究了古地理对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张夏组沉积期具有“三隆四坳”古地理背景,隆坳背景受前震旦系裂陷的影响,呈北东向展布,坳陷区演化为深水海湾或台内洼地,隆起区演化为碳酸盐岩台地,隆坳转折带和古隆起周围发育鲕粒滩,构成张夏组有利的储集相带;(2)马家沟组沉积期具有“三隆两凹一凸”的古地理格局,主要呈南北向展布,古隆具有重要的障壁作用,海侵期沿古隆发育滩和坪、坳陷发育成潟湖,海退期古隆暴露、坳陷则演化为膏盐湖,膏云坪是有利的储集相带,潟湖成为盖层发育的重要场所;(3)构造—岩相古地理控制了储层沉积背景和物质基础,对早期白云石化和岩溶作用改造的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影响,从而控制有利储层宏观分布;(4)张夏组镶边台地沉积模式和马家沟组障壁台地沉积模式揭示张夏组存在着3种潜在的油气成藏组合、马家沟组存在着2种油气成藏组合。结论认为,张夏组风化壳,以及马家沟组上组合风化壳、中下组合颗粒滩是该盆地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寒武纪 奥陶纪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 构造—岩相古地理 沉积模式 储集层分布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成因及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53
13
作者 包洪平 杨帆 +2 位作者 蔡郑红 王前平 武春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45,共14页
白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最重要的有效储集岩类,由于岩石结构及产状特征复杂多变,对其成因认识尚存在争议。为此,综合宏观区域地质背景、微观岩石结构、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分析研究成果,将该区奥陶系白云岩划分为泥—细粉晶、粗... 白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最重要的有效储集岩类,由于岩石结构及产状特征复杂多变,对其成因认识尚存在争议。为此,综合宏观区域地质背景、微观岩石结构、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分析研究成果,将该区奥陶系白云岩划分为泥—细粉晶、粗粉晶、细(中)晶3种类型,指出其分别形成于"蒸发泵吸准同生云化""淡水与富镁卤水混合水云化""回流—渗透云化"3种不同的白云岩化成岩作用环境,并在层位及空间展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控性"及"区位性"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白云岩的成因,结果认为:① 3种白云岩化作用在时空演化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即均与蒸发背景下的膏盐矿物沉淀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②白云岩中所发育的溶孔、白云石晶间孔及生物格架孔等主要孔隙类型分别形成于3种白云岩类型中,对白云岩类型表现出一定的"专属性",表明孔隙成因与白云岩化成岩作用环境密切相关;③白云岩有效储层的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原始沉积相带、大区白云岩化的成岩作用环境、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层序界面等3类要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白云岩成因 地球化学 储集层 白云岩分布 层控性 区位性
下载PDF
上扬子北缘震旦纪-早古生代沉积演化与储层分布特征 被引量:53
14
作者 余谦 牟传龙 +3 位作者 张海全 谭钦银 许效松 闫剑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2-680,共9页
上扬子北缘地层沉积演化既受北部南秦岭构造、西部龙门山构造、同时也受北部汉南古陆的长期继承性隆起影响。震旦纪-早古生代,其北部为秦岭洋、西部为巴颜喀拉洋,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有别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在铁船山组-西乡组火山-沉积... 上扬子北缘地层沉积演化既受北部南秦岭构造、西部龙门山构造、同时也受北部汉南古陆的长期继承性隆起影响。震旦纪-早古生代,其北部为秦岭洋、西部为巴颜喀拉洋,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有别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在铁船山组-西乡组火山-沉积岩系和南华系冰碛岩之上,主要经历了震旦纪初始碳酸盐台地、早中寒武世陆棚、晚末寒武世-早奥陶世碳酸盐台地及克拉通边缘隆升、中晚奥陶世台地淹没、晚奥陶-早志留世滞留陆棚沉积等阶段。沉积演化过程中,上扬子北缘地区形成了多套区域性烃源岩,也形成了多套有利的储层,主要包括灯影组藻礁-白云岩储层、仙女洞组鲕粒灰岩储层、沧浪铺组砂体储层、石龙洞组白云岩储层。储层分布广泛,尽管总体以低孔低渗为主,但部分地区白云岩、灰岩储层溶蚀作用发育,储集性较好,灯影组与石龙洞组是主要的储层与潜在勘探目的层,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北缘 震旦纪 早古生代 沉积演化 储层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初探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孟晋 刘锐娥 +2 位作者 孙粉锦 拜文华 黄月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9-643,共5页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次生孔隙发育的特殊性更增加了研究难度。本文从微观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上古生界碎屑岩盒 8、山 1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组合、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对...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次生孔隙发育的特殊性更增加了研究难度。本文从微观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上古生界碎屑岩盒 8、山 1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组合、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对于孔隙分布、孔隙成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提出次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 ,次生孔隙发育区也是天然气的高产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碎屑岩 储层 分布 成因 次生孔隙
下载PDF
大港探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分布控制因素 被引量:46
16
作者 金振奎 邹元荣 +1 位作者 蒋春雷 由伟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0-535,共6页
大港探区奥陶系厚 6 0 0~ 80 0m ,主要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本区奥陶系的储层主要为岩溶储层。控制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有 :岩性及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古地形因素、断裂与裂缝发育情况和风化淋滤时间等。白云岩和石膏发育的地层有... 大港探区奥陶系厚 6 0 0~ 80 0m ,主要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本区奥陶系的储层主要为岩溶储层。控制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有 :岩性及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古地形因素、断裂与裂缝发育情况和风化淋滤时间等。白云岩和石膏发育的地层有利于岩溶储层发育 ;潮坪环境是有利的储集岩发育相带。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距不整合面 2 0~2 0 0m范围内。加里东期古地形为南西高、北东低 ,水流方向是自南西向北东的 ;岩溶斜坡和不长期积水的岩溶洼地是有利的岩溶储层发育部位 ,尤其是岩溶斜坡。裂缝和断层发育的部位是岩溶储层有利的发育部位 ,裂缝和断层的走向控制岩溶带的走向。风化剥蚀时间越长 ,越有利于岩溶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探区 奥陶系 岩溶储层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沉积环境 风化淋滤时间 裂缝 断层
下载PDF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气藏硫化氢分布特征 被引量:47
17
作者 江兴福 徐人芬 黄建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是一套区域性含气层 ,目前已成为继石炭系后的重要天然气勘探接替层。该含气层完全有别于其它二叠系、三叠系及石炭系气藏 ,依硫化氢含量可分为低含硫气藏、中含硫气藏、高—特高含硫气藏。分布上从南到北可分为...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是一套区域性含气层 ,目前已成为继石炭系后的重要天然气勘探接替层。该含气层完全有别于其它二叠系、三叠系及石炭系气藏 ,依硫化氢含量可分为低含硫气藏、中含硫气藏、高—特高含硫气藏。分布上从南到北可分为硫化氢含量两高两低的 4个区 ,即渡口河等构造为代表的高含硫北区和龙门等构造高含硫南区 ;铁山、雷沙罐坪等构造低含硫北区和新市等构造低含硫南区。其硫化氢分布规律与区域沉积相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该区气藏高含硫的原因以矿物成因为主 ,高含硫分布区与含石膏地层分布是基本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飞仙关组 气藏 硫化氢 分布特征 早三叠世 含硫化合物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边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岩相特征及对页岩气选区意义 被引量:49
18
作者 王玉满 董大忠 +2 位作者 黄金亮 李新景 王淑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50,共9页
以钻井和露头资料为基础,依据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和测井数据,对四川盆地及周边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地层分布和岩相特征开展研究。观音桥段地层分布总体受海平面变化控制,与上下围岩接触关系区域变化大,在盆地内呈整合接触,在盆地外... 以钻井和露头资料为基础,依据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和测井数据,对四川盆地及周边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地层分布和岩相特征开展研究。观音桥段地层分布总体受海平面变化控制,与上下围岩接触关系区域变化大,在盆地内呈整合接触,在盆地外存在整合接触区和缺失区;在盆地内一般为深水硅质页岩相和钙质硅质页岩相,岩性与上下围岩基本相似,在盆地外主体为浅水泥灰岩相或缺失区,且在盆地外泥灰岩相整合接触区,岩性与围岩差异大。研究证实:观音桥段岩相是判断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集层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页岩气选区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川南—川东—川东北坳陷区为优质储集层发育区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观音桥段缺失区为"甜点"层缺失和页岩气勘探风险区,观音桥段泥灰岩相区的储集层质量和勘探前景则界于前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储集层 上奥陶统五峰组 地层分布 岩相特征 沉积环境 页岩气勘探选区
下载PDF
全球基岩油气藏分布及成藏规律 被引量:47
19
作者 杨飞 徐守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11,135,共5页
基岩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主要是指储存于结晶基岩中的油气藏。基岩油气田总储量几乎相当于世界已知储量的15%。通过调研大量文献,发现基岩油气田目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北非、北美等地区,年代较古老,以寒武系产油为主,储集层... 基岩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主要是指储存于结晶基岩中的油气藏。基岩油气田总储量几乎相当于世界已知储量的15%。通过调研大量文献,发现基岩油气田目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北非、北美等地区,年代较古老,以寒武系产油为主,储集层包括花岗岩、变质岩、火成岩、风化底砾岩等。一般认为基岩油气藏油气来源于上覆烃源岩、旁侧生油系、附近已形成的油气藏,也有学者认为是无机成因。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构造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孔缝洞。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发现基岩油气藏是寻找大油气田的主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油气藏 储集层 分布 圈闭类型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46
20
作者 周心怀 高顺莉 +1 位作者 高伟中 李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勘探技术手段的进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的勘探领域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沉积体系的层序构成样式、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出平北斜坡带存... 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勘探技术手段的进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的勘探领域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沉积体系的层序构成样式、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出平北斜坡带存在断裂陡坡型、对向断阶型、反向断阶型和同向断阶型4种层序地层发育样式,对应发育断裂陡坡型潮控三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对向断阶型潮控三角洲前缘潮滩砂岩油气藏、反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和同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4种类型。结合砂体展布规律和油气藏成藏模式预测,对平北斜坡带不同区带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指出团结亭区断裂陡坡型潮控三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和孔雀亭区同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是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重点领域。在该岩性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导下,近期针对宝云亭低隆与反向断阶带控制下的宁波19区岩性圈闭钻探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北斜坡带 海陆过渡型 岩性油气藏 形成条件 分布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