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尘暴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46
1
作者 王式功 董光荣 +2 位作者 陈惠忠 李希良 金炯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9-356,共8页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发展既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 ,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本文从沙尘暴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沙尘暴形成原因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沙尘输送及沙尘暴灾害防灾减灾对策...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发展既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 ,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本文从沙尘暴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沙尘暴形成原因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沙尘输送及沙尘暴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等几方面 ,对沙尘暴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01
2
作者 陈联寿 罗哲贤 李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1-549,共9页
随着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已经成为热带气旋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探测技术能初步揭示出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发生的多种改变。近年来 ,国内外科学家实施了一系列外场科学试验 (Fieldscientificexperi ments) ,对登陆... 随着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已经成为热带气旋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探测技术能初步揭示出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发生的多种改变。近年来 ,国内外科学家实施了一系列外场科学试验 (Fieldscientificexperi ments) ,对登陆热带气旋进行探测和研究 ,旨在提高预报的准确率。登陆热带气旋研究内容包括 :海岸和内陆山脉地形影响 ,结构和强度变化 ,登陆热带气旋的暴雨强度和分布 ,大风强度和分布 ,风暴潮强度和范围 ,登陆热带气旋在陆上的维持机制 ,陆地涡旋的路径和入海加强 ,边界层结构 ,陆面过程和能量交换 ,变性过程等。研究采用外场科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或预报模式中使用同化资料尤其是卫星同化资料来构造初值场 ,取得较好结果。登陆热带气旋的研究目前正在展开 ,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结果。研究表明 ,潜热释放和斜压位能释放是近海或登陆热带气旋加强或维持的两种主要能源。这两种能量可分别从水汽输送和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另外 ,陆面饱和湿地或水面的潜热输送、热带气旋与中尺度涡旋或热带云团的合并以及高空流出气流强辐散也对其加强和维持有利。世界气象组织的热带气象研究计划 (TMRP)正在组织对这一领域的总结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登陆台风 大气探测技术 潜热释放 热带气象 中尺度涡旋 水汽输送 科学试验 分布 预报
下载PDF
茯苓多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8
3
作者 游昕 熊大国 +1 位作者 郭志斌 商友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茯苓是一种常用中药,在此将茯苓早期到近期特别是近3年来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发现,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三萜、脂肪酸、甾醇、酶等,其中,已知多糖类化合物有11种,已知三萜类化合物有42种;茯苓有多种药... 茯苓是一种常用中药,在此将茯苓早期到近期特别是近3年来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发现,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三萜、脂肪酸、甾醇、酶等,其中,已知多糖类化合物有11种,已知三萜类化合物有42种;茯苓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茯苓多糖和茯苓三萜类化合物,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保肝、利尿、抗衰老、抗炎、降血脂、增强免疫、催眠等作用,茯苓三萜具有抗肿瘤、保肝、抗衰老、抗炎、增强免疫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36
4
作者 王涛 赵哈林 肖洪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9-311,共13页
沙漠化研究伴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沙漠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40 a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景观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学、... 沙漠化研究伴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沙漠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40 a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景观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整治模式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中国沙漠化研究的重点领域是: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恢复生态学、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逆转及其整治模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漠科学 沙漠化 研究进展 土地沙漠化
下载PDF
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 被引量:143
5
作者 邓小泉 杜成宪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6,共5页
我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20年来,教育生态学的发展相当缓慢,至21世纪初才开始趋于兴盛。20年间,教育生态学研究主要呈现出由宏观走向微观、由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分析两个特点,并表现出四个不足:对教育生态系统... 我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20年来,教育生态学的发展相当缓慢,至21世纪初才开始趋于兴盛。20年间,教育生态学研究主要呈现出由宏观走向微观、由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分析两个特点,并表现出四个不足:对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对教育生态的层次和结构的研究不够平衡,对教育生态历史变迁的分析不够重视,对生态学原理的把握不够准确。教育生态学学科的建立仍要经过一段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研究进展 研究特点
下载PDF
地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3
6
作者 黄庆 李志武 +2 位作者 马志国 李荷 毛润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0-226,共7页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地龙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归纳了地龙的品种鉴定、药材质量控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地龙人工养殖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地龙包括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及栉盲环毛蚓...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地龙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归纳了地龙的品种鉴定、药材质量控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地龙人工养殖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地龙包括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及栉盲环毛蚓。目前的研究表明,已有很多学者以地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与16S r DNA基因作为DNA条形码进行地龙品种的鉴别,还运用了X射线衍射Fourier谱法及线粒体中12S 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来鉴定地龙品种,其鉴定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已建立起多种地龙药材质量的控制方法,包括地龙HPLC指纹图、高效毛细管电泳特征图谱、酶活性为指标评价地龙药材质量及以灰关联度模型评价地龙药材质量等方法。地龙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酶类、脂类、微量元素、核苷酸等化合物,其主要药理作用有平喘降压、解热镇痛、抗凝血、抗血栓、抗肿瘤、增强免疫等。地龙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地龙蛋白、酶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在有的药理作用中具体哪种成分发挥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地龙的人工养殖鲜有报道,其养殖技术尚未成熟,规范化人工养殖地龙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对地龙的研究还不足,使其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的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地龙的研究进展,为地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药理作用 药材质量控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与学科发展 被引量:82
7
作者 董石麟 罗尧治 赵阳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0,15,共9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与学科发展的进展、趋势及新的科学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空间结构形体的优化、深化、改进与创新;空间结构节点的破坏机理、弹塑性分析与极限承载力;空间结构向超大跨度结构发展;从较重的屋盖...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与学科发展的进展、趋势及新的科学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空间结构形体的优化、深化、改进与创新;空间结构节点的破坏机理、弹塑性分析与极限承载力;空间结构向超大跨度结构发展;从较重的屋盖结构体系向轻型的屋盖结构体系发展,从刚性结构体系向柔性结构体系发展;索穹顶结构的研究与开发;大型空间结构施工全过程模拟与施工方法创新;从固定屋盖结构向可开启结构发展;空间结构从单一的设计技术向制造信息化集成技术发展;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发展;空间结构的健康监测和加固技术开发应用.最后提出了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发展而应当研究、深化和开发的学科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综述 工程实践 学科发展
下载PDF
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7
8
作者 康红梅 张启翔 唐菁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园艺业与植物容器栽培的发展,基质市场迅速壮大,栽培基质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基质材料的开发与再利用,基质的性质,基质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及基质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栽培基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9
作者 李海防 夏汉平 +1 位作者 熊燕梅 张杏锋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81-1788,共8页
土壤是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源,土壤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全球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很多,土壤理化性质如... 土壤是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源,土壤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全球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很多,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质地等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土壤温度,湿度、有机质含量是关键性因素。此外,地域气候、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覆盖变化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呼吸底物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文章重点论述了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排放影响因素以及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土壤微环境碳氮循环机制,土壤呼吸模型在尺度上的推延,以及注重中国陆地与近海生态系统碳固定及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和应用技术研究,特别在人工林碳固定及农业固碳减排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温室气体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国际水文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84
10
作者 夏军 左其亭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6-261,共6页
在介绍第七届国际水文科学大会关注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近4年来国际水文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测,不确定性、非线性和尺度问题,生态水文学,水文模型及资料获取与参数识别,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介绍第七届国际水文科学大会关注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近4年来国际水文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测,不确定性、非线性和尺度问题,生态水文学,水文模型及资料获取与参数识别,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城市水文水资源,同位素技术和遥感技术在水文学中应用;提出未来水文学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科学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1
作者 杨海君 肖启明 刘安元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1-26,31,共7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N、C、P等)转化和循环的主要动力,它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等生化过程.另外,又是土壤养分的储备库和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土壤肥力水平的活性指标...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N、C、P等)转化和循环的主要动力,它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等生化过程.另外,又是土壤养分的储备库和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土壤肥力水平的活性指标,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来阐述目前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82
12
作者 师江澜 刘建忠 吴发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5-212,共8页
概括总结了近六十多年来保护性耕作在关键技术、配套机具、技术效益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所取得进展,评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今后我国应把保护性耕作区划、不同生态经济区的农机与农艺技术体系、发展模式及其技术规程作为研究的重... 概括总结了近六十多年来保护性耕作在关键技术、配套机具、技术效益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所取得进展,评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今后我国应把保护性耕作区划、不同生态经济区的农机与农艺技术体系、发展模式及其技术规程作为研究的重点与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研究进展 评价 关键技术 配套机具 技术效益
下载PDF
铝及其合金材料表面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3
作者 旷亚非 许岩 李国希 《电镀与精饰》 CAS 2000年第1期16-20,共5页
较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铝及其合金材料在表面处理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阳极氧化方面主要介绍了硬质阳极氧化和复合阳极氧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面转化膜方面主要介绍了稀土转化膜以及无机非金属转化膜等在该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文... 较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铝及其合金材料在表面处理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阳极氧化方面主要介绍了硬质阳极氧化和复合阳极氧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面转化膜方面主要介绍了稀土转化膜以及无机非金属转化膜等在该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文中还较详细地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以及电化学陶瓷成膜技术在铝及其合金材料表面强化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表面处理 研究进展 合金
下载PDF
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14
作者 毕江涛 贺达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4-250,共7页
土壤微生物是植物-土壤系统中比较活跃的组成成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类型、植物多样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植物不同基因型、植物根系分泌物... 土壤微生物是植物-土壤系统中比较活跃的组成成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类型、植物多样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植物不同基因型、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探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影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9
15
作者 吴传万 杜小凤 +1 位作者 徐建明 王伟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1-88,共8页
评述了近年来源于植物中的具有抑(杀)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涉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皂甙、醌类、香豆素、木脂素、芪类、胺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甾类、有机酸及精油类等化合物,分析了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中存... 评述了近年来源于植物中的具有抑(杀)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涉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皂甙、醌类、香豆素、木脂素、芪类、胺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甾类、有机酸及精油类等化合物,分析了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与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 结构类型 植物源杀菌剂 开发
下载PDF
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初步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70
16
作者 刘昌明 夏军 +4 位作者 郭生练 郑红星 王中根 吴险峰 郝芳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00,共6页
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的研究,综述了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和基本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水文学基础、... 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的研究,综述了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和基本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水文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在分布式水文模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未来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提出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黄河流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源降水数据融合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2
17
作者 潘旸 谷军霞 +3 位作者 徐宾 沈艳 韩帅 师春香 《气象科技进展》 2018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融合降水产品结合了不同来源降水资料的优势,在天气气候监测、气候变化研究、模式检验及水文预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国际主流融合降水产品,从产品应用的角度介绍了融合技术发展。重点介绍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 融合降水产品结合了不同来源降水资料的优势,在天气气候监测、气候变化研究、模式检验及水文预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国际主流融合降水产品,从产品应用的角度介绍了融合技术发展。重点介绍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降水数据融合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如基于"PDF(概率密度函数)+BMA(贝叶斯模式平均)+OI(最优插值)"和降尺度技术研制的高分辨率的地面-雷达-卫星三源降水融合产品,采用红外冷云外推技术研制的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EMSIP)产品,采用多重网格三维变分(STMAS)方法制作的1 km陆面数据同化分析系统(HRCLDASv1.0)的降水驱动,以及引进美国CFSR/Land降水驱动融合技术研制的全球融合降水产品等。其中,基于中国多源降水融合分析业务化系统(CMPAS-Hourly V2.1)的高分辨率三源融合降水产品在智能网格预报、GPAPES检验评估等业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计划未来还将在融合算法优化、分钟级降水产品研制、机器学习新方法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产品 偏差订正 融合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18
作者 饶良懿 崔建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岸生态系统的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河岸植被缓冲带列为河岸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一些国家被作为控制农业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河岸...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岸生态系统的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河岸植被缓冲带列为河岸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一些国家被作为控制农业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生态水文功能体现在控制河岸侵蚀、截留地表径流泥沙和养分、保护河溪水质、调节水温、为水陆动植物提供生境、维护河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提高河岸景观质量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一些研究中提出的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功能发挥所需要的宽度,同时指出由于河岸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侧重的功能,研究区域土壤、地形、植被、排水特征等因素各异,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发挥所要求的实际宽度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 生态水文功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土壤镉生物毒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9
作者 夏运生 王凯荣 张格丽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2-275,共4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三废排放和污水污泥农用的增多,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土壤中过量的镉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尤其是在可食部分的残留将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为此,国内外专家对镉污染毒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对... 近年来,随着工业三废排放和污水污泥农用的增多,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土壤中过量的镉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尤其是在可食部分的残留将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为此,国内外专家对镉污染毒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毒性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土壤污染化学
下载PDF
紫甘薯花色苷色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20
作者 杨朝霞 王亦军 高磊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4年第2期32-36,共5页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紫甘薯花色苷色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生理活性、色素提取和纯化方法、含量测定以及组分分析,为该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紫甘薯花色苷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突变、减轻肝功能障碍等生理功能。该色素主...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紫甘薯花色苷色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生理活性、色素提取和纯化方法、含量测定以及组分分析,为该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紫甘薯花色苷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突变、减轻肝功能障碍等生理功能。该色素主要采用酸性水溶液或醇溶液直接浸提,利用不同类型的树脂进一步去除杂质,得到色素产品。目前,多采用色价法或产率法进行花色苷含量的测定。其花色苷的主要类型为芳香酸酰化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花色苷 色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