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1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高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334,共2页
目的: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及再次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前次剖宫产133例)的患者资料。结果:136例中,阴道分娩9例,再次剖宫产127例,同时行绝育术33例。足月产128例,早产7例,过期产1例。前次剖宫产原因依次... 目的: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及再次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前次剖宫产133例)的患者资料。结果:136例中,阴道分娩9例,再次剖宫产127例,同时行绝育术33例。足月产128例,早产7例,过期产1例。前次剖宫产原因依次为:社会因素及原因不详,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和胎位异常,妊高征,巨大胎儿。术中发现较严重粘连者61例(48.03%)。产后出血8例(均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等严重并发症),子宫次全切除2例,其中1例并发膀胱破裂行修补术。结论:为降低剖宫产及再次剖宫产率,必须大力提倡自然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子宫 前次剖宫产 再次剖宫产 自然分娩
下载PDF
手术室专科护士术前干预对重复剖宫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惠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2220-2221,共2页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人性化的术前干预对重复剖宫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176例患者,按入院先后排序编号,分别将奇、偶数患者代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人性化的术前干预对重复剖宫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176例患者,按入院先后排序编号,分别将奇、偶数患者代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前S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重复剖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专科护士通过系统合理化、人性化的术前干预手段,可减轻孕妇对手术环境陌生或相关外源性条件引起的焦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干预 重复剖宫 焦虑状态
下载PDF
前鞘下负压引流装置用于预防二次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魏征 时慧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1期48-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前鞘下负压引流装置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2014年在重庆市东南医院行二次剖宫产术产妇4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但对观察组的手... 目的探讨前鞘下负压引流装置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2014年在重庆市东南医院行二次剖宫产术产妇4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但对观察组的手术方式做了进一步改进。比较2组患者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甲级愈合率、腹壁各层组织血肿发生率、皮下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98.50%,16.50%,1.00%;对照组为94.00%,56.50%,5.00%,观察组患者腹壁各层组织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鞘下负压引流装置能有效防止二次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各层组织血肿及皮下脂肪液化,从而降低二次盆腔手术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腹壁血肿 脂肪液化 负压引流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林珏莹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4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试产组,各90例,将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进行比较...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试产组,各90例,将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试产组90例产妇中试产成功71例(78.89%);阴道试产组产后24h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较再次剖宫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组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与再次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和再次剖宫产对瘢痕子宫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相似,但与再次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可减少术后24h出血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因此,阴道分娩是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产妇最好的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分娩方式 妊娠结局 阴道试产 再次剖宫产
下载PDF
再次剖宫产切口选择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禄平 张瑛 +1 位作者 李晓勤 姚晓燕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385-1386,共2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切口的选择。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再次剖宫产的79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式的不同分成两组。398例采用子宫下段原瘢痕处进入宫腔为A组;393例采用高于瘢痕处进入宫腔为B组。对术中...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切口的选择。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再次剖宫产的79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式的不同分成两组。398例采用子宫下段原瘢痕处进入宫腔为A组;393例采用高于瘢痕处进入宫腔为B组。对术中切口裂伤、产后出血以及晚期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和B组术中切口裂伤、产后出血、以及晚期产后出血三方面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的选择一般应选择高于原切口瘢痕处进入宫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切口 再次剖宫产
下载PDF
腹腔负压引流管在二次剖宫产中的应用
6
作者 廖菁 徐丹 +1 位作者 李家福 杨桂芬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970-972,共3页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患者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促进术后恢复及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178例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对照组96例,研究组在关闭腹腔前留置腹腔负压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2 d,...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患者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促进术后恢复及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178例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对照组96例,研究组在关闭腹腔前留置腹腔负压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2 d,对照组不置腹腔引流管。对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情况及术后随访B超检查盆腔粘连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术后感染指标异常及术后随访发现盆腔粘连的患者比例明显减低(P<0.05;P<0.05)。结论:瘢痕子宫患者进行二次剖宫产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可以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剖宫产术后感染及盆腔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 二次剖宫产 排气 感染 盆腔粘连
原文传递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赖晓岚 陈茜 林碧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5期10-11,共2页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相关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有一次剖宫产史的瘢痕子宫孕妇122例,再次妊娠分娩,其中剖宫产者69例,经阴道顺产者53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瘢痕子宫经阴道顺产或再次剖宫...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相关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有一次剖宫产史的瘢痕子宫孕妇122例,再次妊娠分娩,其中剖宫产者69例,经阴道顺产者53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瘢痕子宫经阴道顺产或再次剖宫产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伤口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再次剖宫产组者产后贫血发生率较阴道顺产组升高(P<0.05)。结论一次剖宫产术后,经充分评估后确定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应予阴道试产,引产时注意引产方式的选择、缩宫素的合理应用及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的密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再次剖宫产
下载PDF
马来酸麦角新碱三针法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8
8
作者 徐京晶 刘玉凌 +3 位作者 查莹 乔福元 邓东锐 刘海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为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时产后出血的发生,探索合理的宫缩剂给药方案。方法将100例瘢痕子宫足月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马来酸麦角新碱组(Ergometrine Maleate,E组)和卡贝缩宫素组(Carbetocin,C组),每组50例,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 目的为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时产后出血的发生,探索合理的宫缩剂给药方案。方法将100例瘢痕子宫足月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马来酸麦角新碱组(Ergometrine Maleate,E组)和卡贝缩宫素组(Carbetocin,C组),每组50例,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分别于术中开始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肌肉注射(E组)或卡贝缩宫素持续静脉滴注(C组),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24h的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所有产妇无一人发生严重的产后大出血。E组和C组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69.7±147.1)mL和(487.8±163.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E组术后出血量及总出血量(198.3±95.7)/(668.0±207.0)mL均明显低于C组(280.2±145.7)/(768.0±223.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第2天E组Hb[(109.1±10.8)g/L]明显高于C组[(103.9±12.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发生。与卡贝缩宫素比较,马来酸麦角新碱肌肉注射分次给药方案在减少术中出血方面无明显优势,但在预防术后出血方面优于持续静脉滴注卡贝缩宫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麦角新碱 再次剖宫产 产后出血 卡贝缩宫素
下载PDF
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催产疗效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秋香 刘燕燕 +1 位作者 陈茜 周洁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中催产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2016年至2019年我院足月有引产指征且只有1次剖宫产史的孕妇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人工破膜分破膜组和非破膜组,其中使用催产素首日为单数者实施人工破膜,双...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中催产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2016年至2019年我院足月有引产指征且只有1次剖宫产史的孕妇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人工破膜分破膜组和非破膜组,其中使用催产素首日为单数者实施人工破膜,双数者不破膜,如催产前已自行破膜者归入破膜组。根据宫颈评分不同分成两类,其中宫颈评分<6分者99例,45例选COOK球囊+催产素引产,51例采用COOK球囊+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3例人工破膜后因羊水粪染转剖宫产;宫颈评分≥6分者87例,其中46例为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2例破膜后羊水粪染转剖宫产,39例使用催产素引产。分别从年龄、体质量指数、孕周、距首次手术时间、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感染率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催产方法的特点。结果重复性剖宫产占据总剖宫产中的65.39%;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患者仅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1.53%,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81.72%。当孕妇宫颈评分<6分时,破膜组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缩短,VBAC比率提高且产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宫颈评分≥6分时,破膜组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短于非破膜组,但两组患者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产褥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例孕妇发现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无一例患者出现完全性子宫破裂。结论目前VBAC比率仍很低,重复性剖宫产患者占据了剖宫产率的大部分;人工破膜可明显缩短催产及第一产程时间,提高VBAC成功率,是可用于剖宫产后阴道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选择性重复剖宫产 人工破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