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凤眼莲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贡献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张志勇 郑建初 +3 位作者 刘海琴 常志州 陈留根 严少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7,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凤眼莲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06~20.08mg·L-1和0.14~1.43mg·L-1的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正常生长,近1年的试验中...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凤眼莲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06~20.08mg·L-1和0.14~1.43mg·L-1的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正常生长,近1年的试验中,凤眼莲总生物量累计增加41.03~47.12kg·m-2,平均生物量增长率为0.096~0.262kg·m-2·d-1。凤眼莲地上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24.16~34.15mg·g-1和3.46~6.90mg·g-1;地下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11.76~18.45mg·g-1和6.02~8.50mg·g-1。凤眼莲在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和P吸收量累计分别为43.06~71.16g·m-2和8.68~16.63g·m-2,且随水体初始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与自身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N、P负荷较低的水体(Ⅰ和Ⅱ)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均超过100%,表明凤眼莲吸收利用了底泥中部分N和P;而在N、P负荷较高的水体(Ⅲ和Ⅳ)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也均超过42.32%和83.79%。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凤眼莲吸收在水体N、P去除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富营养化水体 氮、磷吸收 去除贡献
下载PDF
微曝气生态浮床水芹吸收N P的特性及其对系统去除N P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海英 李文朝 +1 位作者 冯慕华 潘继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08-1913,共6页
针对污染河水黑臭缺氧、NH4+-N含量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漂浮载体悬挂弹性生物膜填料+水生植物并辅以人工微曝气系统"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以漂浮植物水芹为例研究了系统中水芹对N、P的吸收特性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 针对污染河水黑臭缺氧、NH4+-N含量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漂浮载体悬挂弹性生物膜填料+水生植物并辅以人工微曝气系统"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以漂浮植物水芹为例研究了系统中水芹对N、P的吸收特性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芹的生长其生物量干重显著增加,生长80d左右时总生物干重在2497.2~3144.4g·m-2之间,上、下部生物量比平均为13.4。不同部位水芹N、P的含量不同,总的趋势为含N量叶>根>茎,含P量茎>根>叶。不同生长时间水芹N、P含量及其吸收速率不同:随着水芹的生长,组织内N、P含量逐渐降低,N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60~80d>35~60d>1~35d,P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35~60d>1~35d>60~80d。而随着水芹的生长吸收N、P的总量却在逐渐增加,吸收N的总量从17.69g·m-2增加到61.66g·m-2,吸收P的总量从4.99g·m-2增加到13.55g·m-2,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物量和N、P的含量。水芹对N、P的积累主要集中在上部,分别占N、P吸收总量的92.2%~93.4%、92.5%~93.1%。水芹生长35、60、80d时,吸收N量占系统TN去除量的比率分别为4.50%、6.06%和6.87%,水芹对P的吸收量分别占系统去除P总量的18.53%、26.82%、22.00%。水芹对N、P的吸收仅是微曝气生态浮床净化系统去除N、P的一个途径,但水芹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曝气生态浮床 水芹 N P吸收量 吸收特性 去除贡献
下载PDF
大薸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猛 马旭洲 王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7-1142,共6页
通过大薸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培养试验,研究其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45~9.41mg/L和0.44~1.53mg/L的3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大薸均可正常生长。经过21d的生长,大薸... 通过大薸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培养试验,研究其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45~9.41mg/L和0.44~1.53mg/L的3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大薸均可正常生长。经过21d的生长,大薸鲜重达164.33~193.4g,干重达8.57~10.53g,大薸鲜重的特定生长率为0.44%~1.19%/d,大薸干重的特定生长率为0.46%~1.4%/d,大薸的分株速率为1.33%~3.62%/d。3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P去除量分别为69.20~318.60mg和15.60~66.00mg,大薸的N、P吸收量分别为35.20~208.21mg和8.99~48.37mg,且随水体初始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大薸吸收对水体N去除的贡献率为53.26%~65.24%,对水体P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9.58%~74.19%。由此可以看出,大薸对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种植大薸可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薸 富营养化水体 氮、磷吸收 去除贡献
原文传递
植物吸收对模拟污水净化系统去除氮、磷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志勇 王建国 +1 位作者 杨林章 冯明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2-419,共8页
采用炉渣、沸石和土壤为基质,黑麦草(Lolium mutliflorum)、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植被模拟了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和无基质的浮床植物净化系统,研究了3种植物在4种净化系统内对生活污水N、P的吸收和去... 采用炉渣、沸石和土壤为基质,黑麦草(Lolium mutliflorum)、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植被模拟了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和无基质的浮床植物净化系统,研究了3种植物在4种净化系统内对生活污水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各净化系统中均能正常生长,总生物量干重在121.8~557.4g/m^2之间,均以黑麦草最高。4种净化系统中,黑麦草、水芹和香根草的地上部N、P平均含量分别为26.33、3.33 mg/g,24.08、2.64 mg/g和12.39、1.41 mg/g:地下部N、P平均含量分别为8.92、1.52 mg/g,19.39、2.55 mg/g和10.85、1.33 mg/g。浮床系统因承受的N、P负荷较高且不存在基质,3种植物的地上部、地下部N、P平均含量几乎均高于各基质人工湿地。4种净化系统中,黑麦草对N、P的吸收能力均明显高于水芹和香根草,3种植物的N、P总吸收量分别为:(黑麦草)5.26~11.73、0.72~1.31g/m^2,(水芹)1.88~8.08、0.18~1.83g/m^2,(香根草)0.86~2.44、0.07~0.79g/m^2,各植物的N、P吸收量均以浮床系统最高。植物对N、P的吸收量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物量和N、P含量。黑麦草吸收的N、P量分别占4种净化系统N、P去除总量的39.3%~59.4%和88.9%~96.3%,其对N、P的吸收己成为各净化系统去除N、P的主要机制。水芹和香根草对N的吸收仅是各净化系统去N的一个途径,其贡献率分别为:10.2%~37.6%和4.8%~17.7%;水芹和香根草对P的吸收量占浮床系统去P总量的96.4%和83.2%,是系统除P的主要机制,但其对3种基质湿地的去P贡献则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浮床系统 生活污水 磷吸收量 去除贡献
下载PDF
Remov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by sequential ultraviolet and ozonation process in a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被引量:6
5
作者 Qian SU Jun HUANG +5 位作者 Shuguang LU Shubo DENG Bin WANG Wentao ZHAO Zhaofu QIU Gang Y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2-68,共7页
The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advanced treat- ment process in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considering the elimination of emerging contaminants, such as pharma- ce... The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advanced treat- ment process in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considering the elimination of emerging contaminants, such as pharma- 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removal of 13 PPCP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therapeutic classes by the sequential ultraviolet (UV) and ozonation process in a full-scale WWTP in Beijing was investigated over the course of ten months. Most of the target PPCPs were effectively removed, and the median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individual PPCPs, ranging from -13% to 89%, were dependent on their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with molecular ozone. Noticeable fluctuation in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he same PPCPs was observed in different sampling campaigns. Nevertheless, the sequential UV and ozonation process still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elimination of most PPCPs in the full-scale WWTP, by compensating for the poor or fluctuant removal performance of PPCPs by biologic treatmen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CPS advanced treatment ozone fluctua-tion removal contribution
原文传递
不同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的表观贡献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志勇 郑建初 +2 位作者 刘海琴 陈留根 严少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8-294,共7页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凤眼莲(E ichhornia crassipes)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14~1.00 m3/(m2·d),进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4.85 mg/L和0.50 mg/L时...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凤眼莲(E ichhornia crassipes)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14~1.00 m3/(m2·d),进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4.85 mg/L和0.50 mg/L时,凤眼莲的生物量累积增加31.56~42.89 kg/m2,平均生物量增长率为0.27~0.38kg/(m2·d);凤眼莲组织中氮含量遵循地上部〉地下部的规律,而磷含量则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整株的氮、磷平均含量分别在18.87~28.17 mg/g和4.20~6.69 mg/g。凤眼莲对氮、磷的吸收总量随水力负荷的提高而增加,分别为29.65~57.82 g/m2和6.53~13.51 g/m2。在低水力负荷[0.14~0.33 m3/(m2·d)]下,凤眼莲吸收对水体氮、磷去除起主要作用,表观贡献率分别为42.33%~46.44%和68.10%~95.26%;当水力负荷提高至1.00m3/(m2·d)时,凤眼莲吸收对水体氮、磷去除的表观贡献率分别降至34.29%和50.03%,但仍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富营养化水体 水力负荷 氮磷吸收 去除贡献
下载PDF
循环流廊道湿地中氮归趋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剑峰 宋永会 +2 位作者 袁鹏 张雪妍 胡小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1-1317,共7页
针对新型高效脱氮循环流廊道(CFC)湿地,构建了涵盖6种氮形态、3类介质、10种代谢途径的N循环模型,探索了湿地内N迁移转化模式.结果表明,沸石吸附(53.3%)、植物吸收NH+4-N(27.6%)、NO-3-N反硝化(10.2%)、植物吸收NO-3-N(2.9%)和NO-2-N短... 针对新型高效脱氮循环流廊道(CFC)湿地,构建了涵盖6种氮形态、3类介质、10种代谢途径的N循环模型,探索了湿地内N迁移转化模式.结果表明,沸石吸附(53.3%)、植物吸收NH+4-N(27.6%)、NO-3-N反硝化(10.2%)、植物吸收NO-3-N(2.9%)和NO-2-N短程反硝化(1.5%)对TN去除贡献依次降低.NH+4-N去除机制存在季节差异,其中1月NH+4-N主要通过沸石吸附去除(84.5%);4~6月通过植物吸收去除(76.4%~85.3%);7月通过沸石吸附(36.1%)、亚硝化(45.8%)及植物吸收(21.4%)共同去除.此外,定期收获植物、按期再生沸石及种植水生植物可分别提升TN去除率1.7%~7.7%、43.1%~72.2%和19.8%~36.2%.综之,CFC湿地去除途径多样性保障了TN的长期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廊道湿地 迁移转化模型 沸石吸附 去除贡献
原文传递
不同水力负荷下薄荷去除养殖水氮磷研究
8
作者 陈检锋 王志远 +6 位作者 尹梅 陈华 苏帆 卫坚强 高朝双 洪丽芳 付利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22-27,共6页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薄荷(Mentha arvensis)对鱼塘养殖循环水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35~1.40 m^3/(m^2·d)时,薄荷的生物量累积增加1.40~1.95 kg/m^2,产量为11 098~15 177 kg/h...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薄荷(Mentha arvensis)对鱼塘养殖循环水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35~1.40 m^3/(m^2·d)时,薄荷的生物量累积增加1.40~1.95 kg/m^2,产量为11 098~15 177 kg/hm^2;在水力负荷0.35 m^3/(m^2·d)时,薄荷组织中氮含量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根冠比(地上部/地下部)为1.05;而磷含量在4种水力负荷下均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随水力负荷的增大,根冠比分别为0.93、0.86、0.69、0.71。整株的氮、磷平均含量在4种水力负荷下分别在14.43~17.23和3.09~3.35 mg/g;薄荷对氮、磷的吸收总量在水力负荷1.05 m^3/(m^2·d)时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6.20和7.53kg/hm^2;在水力负荷0.35 m^3/(m^2·d)时,薄荷吸收作用对系统去除水体氮、磷的贡献率达最大,分别为15.95%和2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鱼塘养殖水 水力负荷 氮磷吸收 去除贡献
下载PDF
休耕田对水产养殖废水抗生素去除及风险评估
9
作者 聂正鑫 蒋芷榆 +2 位作者 刘燕青 曹羡 李先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1-460,共10页
根据水产养殖废水集中于冬季排放和休耕田需在冬季引水调质的现实需求,提出将水产养殖废水回用休耕田的技术方案,并对废水中典型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在休耕田中的降解途径和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对水产养殖废水回用示范区休耕田进行健康... 根据水产养殖废水集中于冬季排放和休耕田需在冬季引水调质的现实需求,提出将水产养殖废水回用休耕田的技术方案,并对废水中典型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在休耕田中的降解途径和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对水产养殖废水回用示范区休耕田进行健康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废水中SMX的主要途径,去除贡献率为65%~78%,土壤固定和植物吸收对SMX的去除贡献较低。在微生物群落属水平上检测到Arthrobacter(节杆菌属)、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和Bacillus(芽孢杆菌属)3类降解SMX的优势菌属。TN、NO_(3)^(-)-N、TP和CODCr的去除效果均随SMX浓度升高而降低。在消纳水产养殖废水的休耕田中,残留的抗生素对人体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的风险商值小于0.01,其潜在风险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磺胺甲恶唑 去除贡献率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城镇污水厂各工序段对微塑料去除率差异特性分析
10
作者 米家辉 卢俊平 +4 位作者 刘廷玺 刘禹 张琦 石震宇 刘莹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22-3131,共10页
污水处理厂被认为是微塑料的主要排放与储存场所.为探究城镇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工序段对污水中微塑料的去除效率差异特性,以内蒙古某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并借助LAS X软件统计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污... 污水处理厂被认为是微塑料的主要排放与储存场所.为探究城镇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工序段对污水中微塑料的去除效率差异特性,以内蒙古某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并借助LAS X软件统计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厂中微塑料的主要存在形态以纤维状为主(61.8%),其次为碎片状与薄膜状,微塑料的尺寸主要集中在0.25-0.50mm(32.9%).一级处理工序中对微塑料去除效果最好的构筑物分别是:粗格栅、细格栅和初沉池,尤其对尺寸小于0.25mm微塑料颗粒的去除效果最好.旋流沉砂池对纤维、碎片和薄膜状微塑料均没有起到积极的去除效果,二级处理工序中的二沉池对微塑料的去除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次为纤维生物转盘,其对尺寸介于0.50~1.00mm的微塑料去除效率最高.一级处理工序对3种形状微塑料的去除效率均为正值,且去除效率与微塑料尺寸呈负相关关系.一级处理工序中的构筑物对小尺寸微塑料的去除效率比较稳定,而对大尺寸微塑料的去除效率波动较大,对不同形状微塑料的去除率随污水在各处理构筑物流动方向沿程呈下降趋势.二级处理工序对3种形状微塑料的去除率均呈现为负值,而仅对尺寸小于0.50mm的微塑料去除率为正值.本研究旨在为污水厂提升微塑料去除率的运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污水处理厂 去除效果 赋存形态 去除贡献率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外源氮负荷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永强 郑永红 +5 位作者 张治国 陈永春 胡友彪 张磊 陈芳玲 马程楠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36-44,共9页
针对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现状,选取6种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试验,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通过人工模拟受污染水体水质,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对富营养化指标氮的测定研究六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模拟污水中不同... 针对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现状,选取6种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试验,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通过人工模拟受污染水体水质,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对富营养化指标氮的测定研究六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模拟污水中不同浓度氮的净化效果,六种水生植物包括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ca)、大薸(Pistia stratiote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单一水生植物试验中,菖蒲在高、中浓度氮水体中TN去除率和去除贡献率均最大,去除率依次为99.80%、97.82%,去除贡献率依次为82.34%、97.56%;美人蕉在低浓度氮水体中TN去除率和去除贡献率均最大,依次为96.60%、95.23%。组合水生植物试验中,高浓度氮水体中金鱼藻+菖蒲+大薸组合水生植物对水体中TN的去除率和去除贡献率均最大,依次为97.20%、81.86%。中浓度氮水体中穗花狐尾藻+菖蒲+大薸水生植物组合水生植物对水体中TN去除率最大为99.19%,金鱼藻+菖蒲+凤眼莲组合水生植物对水体中TN去除贡献率最大为97.75%。低浓度氮水体中穗花狐尾藻+美人蕉+凤眼莲水生植物组合水生植物对水体中TN的去除率和去除贡献率均最大,依次为98.67%、95.33%。净化效果最好的植物类型为挺水植物,其次为浮水植物、沉水植物。选择的6种水生植物对TN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治理含氮污水时可结合实际考虑采用,为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水质净化 富营养化水体 氮负荷 去除贡献率
下载PDF
Lipid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in neurological injury: shifting the balance toward resolution
12
作者 Jordan L.Harrison Rachel K.Rowe Jonathan Lifshitz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7-78,共2页
Acquired neurological injuries initiate a pathological cascade of secondary injury processes,including inflammation,which continue for days to weeks following injury.Injury-induced neuroinflammation acts as a host def... Acquired neurological injuries initiate a pathological cascade of secondary injury processes,including inflammation,which continue for days to weeks following injury.Injury-induced neuroinflammation acts as a host defense mechanism contributing to the neutralization of the insult(removing offending factors)and restoring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rain(establish homeostasis).The timing of these protective function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is vital,since chronic 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ion neurological homeostasis initiate protective removing vital toward contributing cascad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