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 被引量:184
1
作者 杨文钰 雍太文 +3 位作者 任万军 樊高琼 牟锦毅 卢学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大豆供求失衡,振兴大豆产业势在必行。北方大豆正面临单位土地产出率低带来的比较效益低下、产销分离引起的成本增加、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带来的减产严重、油酯和蛋白质含量不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套作大豆作为南方新型旱... 中国大豆供求失衡,振兴大豆产业势在必行。北方大豆正面临单位土地产出率低带来的比较效益低下、产销分离引起的成本增加、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带来的减产严重、油酯和蛋白质含量不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套作大豆作为南方新型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的主体作物,具有与主要粮食作物和谐共存,蛋白质含量高、利于食用和加工业的发展,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实现抗旱增收等优点,发展潜力巨大。作者认为稳定北方大豆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南方套作大豆是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必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大豆产业 振兴 南方大豆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套作大豆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含彬 任万军 +3 位作者 杨文钰 伍晓燕 王竹 杨继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利用挖掘法研究了施氮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一些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5时期,根干重、根瘤数、一级侧根长、伤流量均以低氮(纯氮45、90kghm^-2)处理最优;在R7...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利用挖掘法研究了施氮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一些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5时期,根干重、根瘤数、一级侧根长、伤流量均以低氮(纯氮45、90kghm^-2)处理最优;在R7时期。高氮(纯氮180、225kghm^-2)处理能够延缓大豆根系衰老,根干重、伤流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根冠比与施氮量在V3-R5时期呈二次曲线关系。在生育末期呈直线递增关系。伤流量冠比(y)与三节期后天数(x)呈极显著负指数函数关系y=ae^bx。伤流液氮素内含物中NO3^-高于NH4^+,并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套作大豆整个生育时期中根系活力呈单峰曲线,低氮处理的套作大豆根系活力明显增强,高氮处理促使根系活力的峰值推迟至R3出现,并在生育末期(R7)保持高水平(〉116.00μgg^-1 FW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施氮量 形态与生理特性
下载PDF
氮肥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含彬 伍晓燕 杨文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409,共6页
在麦/玉米/豆种植模式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大豆LAI增大,叶片衰老延缓,在盛荚期保持更大的叶面积,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适宜的施氮量(≤135kg/hm^2)在大豆结荚期后... 在麦/玉米/豆种植模式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大豆LAI增大,叶片衰老延缓,在盛荚期保持更大的叶面积,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适宜的施氮量(≤135kg/hm^2)在大豆结荚期后能协调植株各部分干物质的输出率,对套作大豆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高氮处理(180.225kg/hm^2)促使植株茎、叶干物质量在始熟期积累过多,而干物质的输出率降低,导致源/库比例不协调,对豆荚的贡献率降低,产量降低。就不同器官而言,叶片对籽粒的贡献率大于茎秆对籽粒的贡献率。干物质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明显相关,在套作大豆苗期,根、茎干物质量与充实度、产量显著正相关;在套作大豆生育中、后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适宜施氮量(45~90kg/hm^2)提高干物质的贡献率,减少大豆秕粒,有利于套作大豆获得高额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套作大豆 干物质 产量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氮肥处理下套作大豆根系建成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含彬 任万军 杨文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49,共4页
在小麦/玉米/大豆种植模式中,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根系性状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根干重、一级侧根数和根系活力,提高单株结荚数和百粒重。其中低氮(N 45、90 kg/hm2)处理效果较明显,使套作大豆增产16.8%~19.... 在小麦/玉米/大豆种植模式中,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根系性状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根干重、一级侧根数和根系活力,提高单株结荚数和百粒重。其中低氮(N 45、90 kg/hm2)处理效果较明显,使套作大豆增产16.8%~19.9%;高氮(N 180、225 kg/hm2)处理延缓大豆根系衰老,但大豆产量明显较低氮处理低。根系性状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V3(三节期)与R5(始粒期)两个生育时期,所测4个根系参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其它生育时期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施氮量 根系性状 产量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化控剂不同施用时期对玉米群体结构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文斌 王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7期50-51,55,共3页
[目的]研究化控剂和施用时期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寻找最佳的化控剂和化控时期,实现玉米套作大豆高产高效。[方法]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4种化控剂,4个化控时间,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不同化控剂在不... [目的]研究化控剂和施用时期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寻找最佳的化控剂和化控时期,实现玉米套作大豆高产高效。[方法]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4种化控剂,4个化控时间,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不同化控剂在不同化控时期对玉米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不同化控剂的产量表现为矮丰>暴丰>矮大棒>丰韧,不同化控时期的产量表现为11叶期>9叶期>7叶期>14叶期。[结论]A3B3(矮丰11叶期化控)处理是最佳化控剂和化控时期,其产量比不化控增产7.89%,效益增加1 209.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化控 产量 群体结构
下载PDF
玉米品种和大豆播期对冬油菜收获后玉-豆带状复合体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群 王小春 +4 位作者 杨峰 蒋利 蒲甜 杨文钰 毛树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339,共6页
选择3个不同玉米品种(登海605、川单418、成单30)和3个不同大豆播期(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我国西南丘陵地区油菜收获后接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群体结构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3个不同玉米品种与大豆... 选择3个不同玉米品种(登海605、川单418、成单30)和3个不同大豆播期(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我国西南丘陵地区油菜收获后接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群体结构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3个不同玉米品种与大豆复种,株型较紧凑的玉米品种(登海605)产量最高,达到8 788.50 kg·hm-2,且该品种搭配下大豆生长带透光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各指标表现较优,产量达1 371.05 kg·hm-2,玉米和大豆群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月5日播种的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展协调,产量高于其他两个播期,且群体产出最高,达到27 561.00元·hm-2。西南丘陵地区冬油菜收获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组合为:选择株型较紧凑、生育期短的玉米品种,大豆播期为6月5日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大豆播期 冬油菜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不同空间配置套作大豆后期农学参数及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峰 崔亮 +2 位作者 武晓玲 刘卫国 杨文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以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大豆行距调整大豆与玉米的空间位置(大豆行距设置为30cm和70cm,即距离玉米行分别为60cm和40cm),研究套作大豆后期(套作玉米收获后)农学参数变化及光谱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苗期受... 以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大豆行距调整大豆与玉米的空间位置(大豆行距设置为30cm和70cm,即距离玉米行分别为60cm和40cm),研究套作大豆后期(套作玉米收获后)农学参数变化及光谱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苗期受玉米荫蔽作用,距离玉米行越近,大豆冠层透光率越低,玉米收获后大豆花期(8月10日)生物量、株高、水分含量及叶绿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差异明显。玉米收获后直至盛荚期(9月9日)和鼓粒期(10月6日),大豆迅速恢复生长,各农学参数存在差异,但不显著。通过大豆冠层反射率分析,绿峰区域(550nm左右)和近红外区域(760~1 000nm)能够很好地解析大豆叶绿素和水分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光谱反射率 叶绿素 水分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