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261
1
作者 罗楚亮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91,共13页
文章以我国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经验性地讨论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绝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即便控制了相对收入效应,绝对收入的影响仍较显著。因此无论是相对意义还是绝对意义,收入仍然是提升主观... 文章以我国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经验性地讨论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绝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即便控制了相对收入效应,绝对收入的影响仍较显著。因此无论是相对意义还是绝对意义,收入仍然是提升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高,主观幸福感决定中的非收入因素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下载PDF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绝对水平和相对地位 被引量:162
2
作者 官皓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70,共15页
收入和幸福在主流经济学中被设定为正向相关,但这一结论受许多实证研究的质疑。本文基于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家庭调查数据,引入了收入变量的绝对和相对度量,运用序数probit等方法,实证地研究了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显... 收入和幸福在主流经济学中被设定为正向相关,但这一结论受许多实证研究的质疑。本文基于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家庭调查数据,引入了收入变量的绝对和相对度量,运用序数probit等方法,实证地研究了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显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而相对收入地位则对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相对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这一结论同时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Easterlin悖论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序数probit模型
下载PDF
机会不平等与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 被引量:49
3
作者 万广华 张彤进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3-228,共26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度量了中国县区层面的机会不平等,估算了其对全样本、城镇以及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了作用机制,并识别了机会不平等变化的"受益者"与"受损者"。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县...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度量了中国县区层面的机会不平等,估算了其对全样本、城镇以及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了作用机制,并识别了机会不平等变化的"受益者"与"受损者"。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县区机会不平等在整个收入不均等中占比平均约为30%;随着相对收入的增加,机会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的边际影响呈倒U型:机会不平等降低了中低收入以及高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但会提升中高层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在相同的相对收入水平下,城镇居民受到的消极影响更大,积极影响更小。就作用机制而言,机会不平等会通过影响人们的社会信任水平或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幸福感。最后,随着机会不平等程度的上升,能够从中受益的群体越少,受损的群体越多;反之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机会不平等 收入不均等 相对收入
原文传递
相对收入假说下的收入差距对消费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纪园园 宁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14,共18页
研究目标:在相对收入假说的框架下,考察地区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利用城镇入户调查数据(UHS),并与宏观数据进行匹配,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收入差距扩大确实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 研究目标:在相对收入假说的框架下,考察地区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利用城镇入户调查数据(UHS),并与宏观数据进行匹配,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收入差距扩大确实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抑制影响,但考虑了地区平均收入后,该影响显著下降,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消费结构以及不同的收入不平等测度指标均稳健。该文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基尼系数与地区平均收入负相关。研究创新:在模型中考虑了相对收入假说,指出其在分析收入差距对消费影响时的重要性。研究价值:本文为收入差距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经验证据,在实践中为政府如何提升居民消费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相对收入 消费结构 发展水平
原文传递
收入、预期与公众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赵新宇 范欣 姜扬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23,共9页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公众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概率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和预期对公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绝对收入与公众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幸福悖论"在我国已经...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公众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概率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和预期对公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绝对收入与公众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幸福悖论"在我国已经出现;(2)相对收入对公众主观幸福感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效果强于绝对收入;(3)预期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增加居民的绝对收入,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保持收入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提升公众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预期 主观幸福感
原文传递
收入与居民幸福感关系的中国验证——基于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的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任海燕 傅红春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21,共7页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年的数据,引入了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变量,运用有序概率估计法,实证地研究了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不管是否考虑相对收入,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都很大,考虑相对收入后,绝对收入的这种影...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年的数据,引入了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变量,运用有序概率估计法,实证地研究了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不管是否考虑相对收入,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都很大,考虑相对收入后,绝对收入的这种影响作用有所减弱。相比较而言,以平均收入衡量的相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要强于绝对收入。收入的相对变化情况以及对未来收入情况的预期会显著影响人们的幸福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有序概率估计
下载PDF
1990—2007年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温晓亮 米健 朱立志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9-18,共10页
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1990—2007年的中国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描述统计和分层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 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1990—2007年的中国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描述统计和分层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健康、婚姻、教育和工作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相对收入和社会失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提高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增加绝对收入的同时,缩小社会的相对收入和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相对收入 绝对收入 社会失范 社会资本
下载PDF
数字金融、家庭相对收入及脆弱性——兼论多维“鸿沟”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亚雄 王修华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7-97,共21页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家庭相对收入并降低家庭脆弱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宏微观匹配数据,本文从相对收入及脆弱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的增收效应及其微观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多维“鸿沟”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尤其是使用深...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家庭相对收入并降低家庭脆弱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宏微观匹配数据,本文从相对收入及脆弱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的增收效应及其微观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多维“鸿沟”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尤其是使用深度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家庭相对收入水平、降低脆弱性。微观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家庭金融可得性和使用性,并促进潜在投资行为和就业创业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虽然体现了普惠特征,但并未明显打破空间限制,对城镇等发达地区及具有数字设备、受过金融教育等家庭的相对收入及脆弱性展现出更强的作用;对贫困户、无数字设备等家庭的相对收入作用不显著,充分体现了破除多维“鸿沟”的紧迫性。本文为进一步优化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家庭脆弱性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相对收入 脆弱性 多维“鸿沟”
原文传递
从国内有关研究看经济状况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爱莲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68-1072,共5页
通过对国内46篇涉及经济状况与幸福感关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经χ2检验发现,大多数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幸福感最低的是经济上相对较差或处于贫困状态的群体;少数研究显示经济状况对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其样本来自经... 通过对国内46篇涉及经济状况与幸福感关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经χ2检验发现,大多数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幸福感最低的是经济上相对较差或处于贫困状态的群体;少数研究显示经济状况对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其样本来自经济发达省市或是收入有保障的群体;还有研究表明相对经济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大于绝对经济状况。因此,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质量,关注民众非物质需要的满足,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各阶层民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经济状况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文献分析
下载PDF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农民增收效应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祖军 王晶 王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2,共10页
中国现行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或许并不直接或是仅仅瞄准收入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民增收当是扶贫应有之义。在综合考虑精准扶贫政策、收入结构,以及劳动力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因素的条件下,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以及收入满意度三个层面... 中国现行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或许并不直接或是仅仅瞄准收入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民增收当是扶贫应有之义。在综合考虑精准扶贫政策、收入结构,以及劳动力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因素的条件下,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以及收入满意度三个层面,探讨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增收效应。从计量模型的结果来看,整体而言,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在改善农民绝对收入水平方面效果显著,但对农民相对收入的变动以及收入满意度的影响则比较小。贫困人口脱贫,政策帮扶仍是外力,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脱贫的主动性,若精准扶贫政策不能做到这两点,增收成效将大打折扣。这也是在距离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剩余两年多时间里,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完善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民增收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收入满意度
下载PDF
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伊斯特林悖论:基于CGSS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巫强 周波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8,共18页
利用CGSS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在考察了四种相对收入度量指标的特点之后,本文首选相对收入指标,并发现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均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低收入者而言,绝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 利用CGSS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在考察了四种相对收入度量指标的特点之后,本文首选相对收入指标,并发现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均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低收入者而言,绝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对收入无显著影响;对于高收入者而言,相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绝对收入无显著影响。究其原因,低收入者绝对收入的增加能改善其对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自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满意度,而高收入者则不能如此,但高收入者能通过相对收入的提高来改善其对自身居住社区的满意度。因此,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时,对于低收入者,我们需要提高其绝对收入水平;对于高收入者,我们在调节其收入时需要关注其相对收入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 相对收入 幸福感 伊斯特林悖论
下载PDF
社会比较和相对收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RUMiC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湘红 陈坚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8-62,共15页
农民工群体的消费率相对于其他群体较低,本文试图为解释这一现象提供一个相对收入的研究视角。我们使用2008-2009 RUMi C调查数据,从社会比较角度,考察农民工相对于群体内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我们将已... 农民工群体的消费率相对于其他群体较低,本文试图为解释这一现象提供一个相对收入的研究视角。我们使用2008-2009 RUMi C调查数据,从社会比较角度,考察农民工相对于群体内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我们将已有文献的相对剥夺指数拆分为相对收入排序和不平等程度,研究在不同维度上衡量的相对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一方面,相对收入可能给人们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当期攀比性消费动机;另一方面,过高的收入差距有可能削弱这种当期比较的动机。实证分析发现,控制了绝对收入等其他因素后,相对收入低的家庭消费率更高,而不平等程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家庭消费率,这一现象在收入较低的家庭中尤为明显。农民工相对城市居民的过低收入削减了其当期消费,尤其在留城意愿较强的农民工中表现突出。这意味着城乡工资差距在长期会抑制居民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收入 社会比较 家庭消费 农民工 参照组
原文传递
比较视角下退耕还林补偿的农村经济福利效应——基于陕西省79个退耕还林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国平 石涵予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6-155,共10页
已有研究表明,退耕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农民对补偿水平、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热情,导致复耕、后续产业参与度不高和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此,... 已有研究表明,退耕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农民对补偿水平、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热情,导致复耕、后续产业参与度不高和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此,在比较视角下构建退耕农村地区的经济福利函数,用影响农户经济福利的比较因素造成的效用变化率度量福利损失,分析这种收入与满意度背离的内在机制,并以陕西省为例,采用二步聚类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实证测算退耕农村地区的福利损失。文中考虑的比较因素包括退耕区农村当前收入水平与过去的比较(习惯性比较)、退耕区农村与城市收入水平的比较(城乡比较)和退耕区农村与非退耕区农村收入水平的比较(乡乡比较)。结果表明,和非退耕区相比,退耕区农村收入水平普遍更低,城乡收入差距更大;习惯性比较促进福利改进,城乡比较和乡乡比较阻碍福利改进,并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 经济福利 相对剥夺 相对收入 倾向得分匹配法
原文传递
教育影响幸福吗?——基于中国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赵新宇 范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6,173,共9页
基于2012年我国问卷调查的经验数据,通过构建教育与主观幸福感的有序概率模型,检验教育对公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与公众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收入对公众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绝对收入的效... 基于2012年我国问卷调查的经验数据,通过构建教育与主观幸福感的有序概率模型,检验教育对公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与公众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收入对公众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绝对收入的效果明显弱于相对收入;传导途径出现多元化,且各传导变量效果不一,教育通过非经济因素的传导效应明显更强。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公众主观幸福感,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降低私人的投资成本,让教育成为居民改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阶层跨越、提升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受教育程度 教育年限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原文传递
相对收入、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被引量:20
15
作者 胡春萍 吴建南 王颖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94,共10页
采用世界价值观调查1关于中国的最近三次调查数据,探讨相对收入、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居民收入分配倾向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收入与收入满意度均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收入满意度对相对收入和主观幸福... 采用世界价值观调查1关于中国的最近三次调查数据,探讨相对收入、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居民收入分配倾向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收入与收入满意度均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收入满意度对相对收入和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居民的收入分配倾向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但居民越倾向于收入存在差距,主观幸福感越高;指出政府应从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差距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入手以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收入 主观幸福感 收入满意度 收入分配倾向
下载PDF
客观相对收入与主观经济地位:基于集体主义视角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涛 方明 +1 位作者 伏霖 金星晔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33,共16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集体主义文化的视角研究了人们客观相对收入对主观经济地位的影响。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显示,人们在其所在区县的客观相对收入水平对其主观经济地位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即客观相对收...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集体主义文化的视角研究了人们客观相对收入对主观经济地位的影响。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显示,人们在其所在区县的客观相对收入水平对其主观经济地位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即客观相对收入水平越高,则主观经济地位越高。进一步地,本文在“集体主义”变量构建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集体主义”背景下客观相对收入对主观经济地位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在集体主义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的地区,人们的客观相对收入对其主观经济地位的影响更大。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对收入的分化和主观经济地位感知,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经济行为,更影响人们的幸福获得,政府在再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区文化差异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相对收入 主观经济地位 集体主义
原文传递
老年照料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时间、收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袁笛 陈滔 《南方人口》 CSSCI 2019年第6期50-64,共15页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充分考虑照料和心理健康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关系,研究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老年照料对子女心理健康有直接负面影响;(2)老年照料通过减少闲...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充分考虑照料和心理健康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关系,研究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老年照料对子女心理健康有直接负面影响;(2)老年照料通过减少闲暇时间,降低相对收入,增加子女抑郁水平,且闲暇时间的中介作用更大;(3)老年照料对不同性别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中介机制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拓展了家庭时间配置和收入对照料者心理健康的解释力,丰富了家庭照料者健康性别差异研究。结论对促进照料者支持政策的精准供给,维持家庭养老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照料 子女心理健康 家庭时间配置 相对收入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语言对外来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基于对上海外来农民工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6
18
作者 程名望 王娜 史清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77,共8页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1年上海外来农民工情况调查数据,基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双重视角,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语言对外来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话熟练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增进其绝对收入,而且还会对其相...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1年上海外来农民工情况调查数据,基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双重视角,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语言对外来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话熟练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增进其绝对收入,而且还会对其相对收入的感知起到正向作用。普通话和家乡话的熟练程度对其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上海话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制度因素,已经成为上海市外来农民工获取心理平等感觉的一种媒介,对于其主动融入城市生活以及减小受排斥的预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经济学 农民工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下载PDF
居民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岩 杨沫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1,共9页
基于攀比理论和扩展的效用函数,构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理论基础,使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居民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不同的收入组来看... 基于攀比理论和扩展的效用函数,构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理论基础,使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居民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不同的收入组来看,收入水平的增加对低收入者幸福感的增进意义较大,但对高收入者的影响较小。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且较强的增进作用。相比最低收入组,更高收入分组的个人拥有更高幸福感,且相对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本文的政策意义是:政府不应仅仅关注居民收入水平的绝对增长,更要关注收入结构的调整变化,只有同时促进量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居民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比理论 相对收入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县域银行业竞争与农户共同富裕——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修华 赵亚雄 《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115,共1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县域银行业竞争是否会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县域银行网点数据与CHFS农户数据匹配,经验分析了县域银行业竞争对农户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增长...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县域银行业竞争是否会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县域银行网点数据与CHFS农户数据匹配,经验分析了县域银行业竞争对农户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县域银行业竞争促进了农户绝对收入增长、缩小了农户相对收入差距。其机制在于,银行业竞争有助于提升农户金融可得性,通过资本流引导生产流促进农户创新创业;相比于高收入农户,中低收入农户能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多。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份额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县域银行业竞争的农户收入增长效应,而根植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份额提升的作用则不明显;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和数字金融发展均能在银行业竞争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中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但是,银行业竞争难以弥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体现了要进一步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转变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银行业竞争 共同富裕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