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发岩发育特征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文竹 何登发 童晓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378,共6页
蒸发岩广泛发育于全球各含油气盆地之中,其发育分布特征与世界大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全球气候条件、海平面相对变化以及各类型盆地进行研究,分析了蒸发岩的发育特征,盆地内部的限制性洼地、相对停滞的水体以及干... 蒸发岩广泛发育于全球各含油气盆地之中,其发育分布特征与世界大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全球气候条件、海平面相对变化以及各类型盆地进行研究,分析了蒸发岩的发育特征,盆地内部的限制性洼地、相对停滞的水体以及干旱炎热的气候等共同制约着蒸发岩的形成与分布。通过对蒸发岩封盖能力、热导率以及非能干性的研究,结合东西伯利亚、坎波斯以及扎格罗斯等盆地中大油气田实例,分析了蒸发岩层对大油气田形成的影响。蒸发岩的致密性作为盖层有效地封盖了下伏油气,其热导率又有利于保持温度均衡,使得有机质能够更为彻底地转化;蒸发岩的非能干性使其易于发生滑脱变形,导致上覆储集层裂缝系统发育,极大地改善了其储集性能;蒸发岩强烈变形还可以形成盐构造,为油气聚集形成新的圈闭;蒸发岩的发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制约着全球大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与蒸发岩有关的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岩 油气田 限制性洼地 海平面相对变化 非能干性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formation and ablation of Antarctic ice sheet on the global geoid and sea level
2
作者 张赤军 陆洋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1998年第2期71-75,共5页
It is convenient to investigate the gravimetry using a harmonic spheric function fo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thickness of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The gravitational theory and the Stokes' harmonic ... It is convenient to investigate the gravimetry using a harmonic spheric function fo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thickness of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The gravitational theory and the Stokes' harmonic spheric function formul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e Antarctic ice cap on the global geoid. The Antarctic ice cap is formed from the condensation of seawater vapour whose mass is equal to a layer of seawater 59 m thick of covering the earth's surface, i.e. 2.7×10 19 kg. This will cause the global averaged geoid to decrease for around 23 m. The authors' computations show that the Antractic ice cap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global geoid, which increases (+) in some regions, but decreases (-) in other reigions. The geoid is +115 m, -37 m and +8 m at the South Pole, the 25°S parallel and the North Pole, respectively. If the Antarctic ice cap melts completely, on the rigid Earth's surface the seawater and geoid will return to its original position (and height) due to the balancing force of the fluid. Since the crust is almost in a state of isostasy, assuming that the crust is an elastic solid and the mantle is an incompressible fluid, the load of seawater will deflect the crust and drive the mantle material to flow. The material above the isostatic surface compensates mutually. If the densities of the mantle and seawater are 3270 kg/m 3 and 1030 kg/m 3, respectively, then the variation in the elevation of the continent is only 2.8 m with respect to the sea level after the Antarctic ice cap melts;it is not larger than that estimated by some people.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above results were derived from an ideal Earth model. In the real Earth, the mantle and crust are visco elas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ice sheet geoid undulation relative change of sea level.
下载PDF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石炭纪地层磁化率特征与海平面相对变化研究
3
作者 代乔坤 李小鹏 +4 位作者 张卫刚 高扬 栗业 鲁如魁 程鑫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0-876,共7页
马角坝地区是研究四川盆地乃至上扬子地区石炭系沉积特征的经典地区之一.研究马角坝地区石炭系磁化率特征与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可为研究相关区域石炭纪沉积特征以及地层划分对比等问题提供依据.本文在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石炭系经典碳酸... 马角坝地区是研究四川盆地乃至上扬子地区石炭系沉积特征的经典地区之一.研究马角坝地区石炭系磁化率特征与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可为研究相关区域石炭纪沉积特征以及地层划分对比等问题提供依据.本文在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石炭系经典碳酸盐岩剖面连续古地磁采样,共获得179块供测试磁化率的样品,在室内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磁化率测量与磁化率特征分析,获得了该剖面连续的磁化率数据.利用剖面连续的磁化率变化特征推演海平面相对变化,识别出6次完整的海进-海退记录,由此对研究区石炭系划分出6次海平面变化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角坝地区 石炭纪 碳酸盐岩 磁化率 海平面相对变化
原文传递
未来江苏中部沿海相对海面变化预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艳红 张忍顺 谢志仁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92-996,共5页
相对海面变化是由全球绝对海面变化和区域性地面和海面因素共同控制。通过对江苏沿海近几十年来的潮位记录的分析,得出江苏沿海近期的相对海面变化速率。在此基础上根据近期绝对海面的变化速率计算出局地因素对江苏沿海相对海面变化的... 相对海面变化是由全球绝对海面变化和区域性地面和海面因素共同控制。通过对江苏沿海近几十年来的潮位记录的分析,得出江苏沿海近期的相对海面变化速率。在此基础上根据近期绝对海面的变化速率计算出局地因素对江苏沿海相对海面变化的贡献量。在假设未来局地因素影响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与IPCC对未来100年绝对海面的变化趋势进行叠加,预测了江苏沿海未来相对海面变化的趋势。结果显示,江苏中部沿海海面在2000—2100年的100年间将上升15~152cm,较IPCC对同期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预测结果大的多。最后就区域性海面气压对相对海面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海面变化 全球海面变化 局地因素 江苏中部
下载PDF
南极冰盖的形成与消融对全球大地水准面与海面的影响
5
作者 张赤军 陆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5-105,共1页
采用球函数表征了南极冰川覆盖的高度,并运用位理论与地壳均衡观念,研究了南极冰盖形成、消融对大地水准面与相对海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冰盖形成后的大地水难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南极为+115m,在南纬25°带上为-37m,在北极为... 采用球函数表征了南极冰川覆盖的高度,并运用位理论与地壳均衡观念,研究了南极冰盖形成、消融对大地水准面与相对海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冰盖形成后的大地水难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南极为+115m,在南纬25°带上为-37m,在北极为+8m;若地壳为弹性固体而地幔为流体,设地慢密度为3270kg/m3,则在冰川消融、地壳均衡调整后的沿海大陆相对海面的变化仅为2.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盖 大地水准面 相对海面 海平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