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兽类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3
1
作者 武鹏峰 刘雪华 +4 位作者 蔡琼 何祥博 Melissa Songer 朱云 邵小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国外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的报道见于Champion(1927),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广泛用于动物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 相对丰富度 夜行性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分析秦岭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82
2
作者 贾晓东 刘雪华 +5 位作者 杨兴中 武鹏峰 Melissa Songer 蔡琼 何祥博 朱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745,共9页
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利用18台红外相机收集到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川西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 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利用18台红外相机收集到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川西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6种有蹄类动物的照片数据,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它们的活动规律及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6种有蹄类动物在研究区域总丰富度达到了58.71%,其中羚牛的相对丰富度是28.02%,川西斑羚13.24%,毛冠鹿10.08%,中华鬣羚4.21%,小麂2.26%,林麝0.90%。(2)6种有蹄类动物的月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其年活动格局,其中羚牛、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小麂表现出一致性,即夏季活动最为频繁,秋季减弱,冬季达到活动低谷,春季逐渐回升;而林麝则在冬季活动最为频繁,夏季最弱。(3)日时间段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动物全年的日活动规律,其中川西斑羚和羚牛相似,主要以白天活动为主;毛冠鹿、小麂、林麝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中华鬣羚活动高峰出现在02:00–06:00和20:00–22:00,以夜间活动为主。(4)分析不同季节6种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规律,羚牛在春季出现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20:00;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在冬季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相对延迟或者提前;小麂春季表现出差异,活动主要集中在00:00–10:00和18:00–20:00;林麝由于数据相对较少,在4个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活动规律。(5)夜行性分析得到中华鬣羚具有较强的夜间活动能力,夜间相对丰富度达到了65.81%。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有蹄类动物种群的变化,为保护区有效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陷阱 有蹄类 活动节律 季节性差异
原文传递
利用红外相机对高黎贡山中段西坡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奕欣 肖治术 +6 位作者 李明 王新文 何臣相 何贵品 李海曙 施顺金 向左甫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2-312,共11页
高黎贡山地区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受地形复杂且植被浓密等限制,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缺乏全面深入的调查。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通过布设红外相机,我们对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怒江州泸水县... 高黎贡山地区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受地形复杂且植被浓密等限制,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缺乏全面深入的调查。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通过布设红外相机,我们对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怒江州泸水县片马区域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试图进一步补充该区域兽类和鸟类多样性本底资料。调查期内共监测41个不同相机位点,累计9 503个相机日,拍摄到808组独立有效照片。经鉴定包括兽类21种和鸟类24种,分属于10目21科38属,其中怒江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是近年来在高黎贡山地区新发现的灵长类动物。灵长目、肉食目、偶蹄目、雀形目、鸡形目和啮齿目等类群的相对多样性指数较高,且分布广泛。进一步对7种丰富度较高物种的出现时间段分析发现:(1)熊猴(Macaca assamensis)、怒江金丝猴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的日活动规律峰值出现在上午和下午;(2)橙腹长吻松鼠(Dremomys lokriah)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的日活动高峰出现在中午,但前者在黄昏活动相对较多;(3)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野猪(Sus scrofa)具有一定的夜行性,但野猪的夜行性更强。本研究提供了高黎贡山中段西坡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现状的基础数据,有助于今后深入研究和推进本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高黎贡山 生物多样性 相对丰富度指数(rai) 怒江金丝猴
下载PDF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凯 万雅琼 +5 位作者 李佳琦 朱宇静 孙治宇 夏万才 黎大勇 任宝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4-559,共6页
为了调查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兽类及鸟类多样性,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们利用GIS将调查区域划分成1km×1 km的网格,并布设了110台红外相机,每3–6个月回收一次数据。累计获得19,748个相机工作日,采集可辨别鸟... 为了调查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兽类及鸟类多样性,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们利用GIS将调查区域划分成1km×1 km的网格,并布设了110台红外相机,每3–6个月回收一次数据。累计获得19,748个相机工作日,采集可辨别鸟兽照片和视频55,858份,独立有效探测6,856次,共记录到野生兽类4目12科17种,鸟类5目12科33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林麝(Moschusberezovskii)、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红喉雉鹑(Tetraophasisobscurus)和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Ursus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flavigula)和中华斑羚(Naemorhedusgriseus)等15种,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40.0%;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2种,易危(VU)的5种,近危(NT)的2种,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18.0%;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1种,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8种,近危(NT)的9种,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38.0%。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前5种兽类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野猪(Sus scrofa)和川金丝猴,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前5种鸟类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勺鸡(Pucrasiamacrolopha)和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elliotii)。本调查为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后续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多样性 生物编目 相对多度指数 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海涛 谢冰 +2 位作者 韩思雨 王天明 冯利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8-505,共8页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是我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现存4个亚种之一,目前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地区.关于中国境内的东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主要研究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梅花鹿...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是我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现存4个亚种之一,目前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地区.关于中国境内的东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主要研究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间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统布设的91个红外相机点监测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梅花鹿4个季节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梅花鹿4个季节都集中分布在珲春保护区中部靠近中俄边境线区域,其多度分布在夏秋冬3季无显著差异,春季与其他3季有显著不同.运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梅花鹿种群多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除蒙古栎林以外的阔叶林对梅花鹿有正向影响,梅花鹿的多度随着距人类活动的区域距离增加而增加,与野猪(Sus scrofa)共享同一生境,同时与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分布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陷阱 梅花鹿 相对多度指数 负二项分布模型
下载PDF
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的红外相机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红 吉晟男 +3 位作者 张勘 王大勇 胡杰 李艳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监测和评估是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的重要基础。为评估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以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红外相机... 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监测和评估是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的重要基础。为评估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以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红外相机公里网格陷阱法进行了调查(n=86台)。累计完成19982个相机工作日,获得大中型兽类独立有效照片3304张,共记录大中型野生兽类18种,隶属于4目1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水鹿(Rusa unicolor)等10种,且水鹿为该区域的新分布记录。相对多度指数排名前五的种类分别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野猪(Sus scrof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由于面积大小、海拔范围的不同,两个保护区在大中型兽类组成和相对多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放牧是小相岭山系两个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人为干扰。本调查为小相岭山系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及人为活动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保护区后续的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相岭山系 大中型兽类 相对多度指数 相机陷阱 人为干扰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监测道路对野生动物丰富度的影响——以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路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苏宇晗 蔡琼 +3 位作者 朱自煜 何祥博 刘雪华 Melissa Songer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7,共9页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结果显示,距道路的距离越远,出现的物种种类越多。有2种兽类只活动于距离道路100 m以外的范围,表明特定兽类对道路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效应;鸟类对道路的回避效应更加明显,有8种鸟类只能在距离道路50 m外被观测到。但夜间车辆减少的道路可为大中型兽类如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提供夜间移动的便利,使得近道路的扭角羚夜间活动强度增加。与其他距离相比,只有5 m朝向道路的野猪(Sus scrofa)的夜间活动强度有小高峰,以回避该距离上昼间的人为干扰。仅距离道路100 m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活动时间与其他研究相似,表明靠近道路的红腹锦鸡改变了活动时间以适应道路带来的干扰。研究结果初步证明道路对鸟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全区的道路生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影响 红外相机技术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相对丰富度 日活动节律
下载PDF
广东青云山自然保护区地面活动鸟兽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佟富春 杨亚婷 +4 位作者 任荣荣 杨新东 曾献兴 谢中林 肖以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78-81,110,共5页
为了解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6年11月—2017年8月,在保护区内放置25台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结果共记录到兽类3目6科9种,鸟类2目3科9种。其中,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为国家Ⅱ级... 为了解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6年11月—2017年8月,在保护区内放置25台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结果共记录到兽类3目6科9种,鸟类2目3科9种。其中,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相对丰富度较高的5种动物分别为白鹇(17. 56)、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3. 89)、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2. 86)、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2. 14)和黑喉噪鹛(Garrulax chinensis)(1. 33)。同时表明红外相机在拍摄地栖性鸟类、大中型兽类、夜行性动物方面具有优势,而对于非地栖鸟类和兽类,红外相机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和兽类 红外相机 相对丰富度 青云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