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外跟踪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22
1
作者 曾世英 蒋惠珍 赵世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099-3101,3113,共4页
目的研究院外跟踪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136例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院外跟踪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病情康复时间,出院后... 目的研究院外跟踪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136例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院外跟踪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病情康复时间,出院后生活质量及与本病相关的再感染及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患儿感染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康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焦虑体验、生活环境、躯体体验、抑郁体验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感染及再住院率对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跟踪护理可促进患儿病情康复,提高患儿出院后生活质量,降低再感染及再住院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跟踪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效果 再感染
原文传递
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芬 任英华 +1 位作者 魏晓霞 吕锁荣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757-759,共3页
目的 探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糊剂在根管充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口腔科8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88颗患牙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 目的 探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糊剂在根管充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口腔科8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88颗患牙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糊剂进行根管填充,对照组给予AH-PLUS糊剂进行根管填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率以及术后6个月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根管充填治疗成功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充填治疗能够更好的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再次感染,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术后疼痛,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充填 生物陶瓷 iROOT SP 疼痛 再次感染
下载PDF
Reinfection rate and endoscopic changes after successful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被引量:14
3
作者 Kum Hei Ryu Sun Young Yi +4 位作者 Youn Ju Na Su Jung Baik Su Jin Yoon Hae-Sun Jung Hyun Joo S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51-255,共5页
AIM:To determine the long-term outcomes regarding reinfection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and endoscopic changes after successful H.pylori eradication. METHODS:From June 1994 to January 2007,186 patients(M:F=98:... AIM:To determine the long-term outcomes regarding reinfection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and endoscopic changes after successful H.pylori eradication. METHODS:From June 1994 to January 2007,186 patients(M:F=98:88;mean age 50.0±11.4 years), in whom H.pylori had been successfully eradicated, were enrolled.The mean duration of follow up was 41.2±24.0 mo. RESULTS:H.pylori reinfection occurred in 58 patients (31.2%).The average annual reinfection rate was 9.1% per patient year.No recurrence of peptic ulcer was detected at the follow up endoscop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pylori eradication regimens for the reinfection rate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ndoscopic findings between the H.pylorirecurred group and the H.pylori-cured group.CONCLUSION:The reinfection rate in Korea is 9.1% which represents a decreasing trend.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H.pylori infection status and changes in endoscopic findings.There was also no recurrence or aggravation of ul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reinfection ENDOSCOPY
下载PDF
洲岛型重疫区居民选择性化疗后血吸虫再感染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曾小军 吴福东 +7 位作者 张绍基 姜唯声 颜箫 陈红根 袁建华 吴观陵 熊玉龙 P.A.Peters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3-86,共4页
在洲岛型日本血吸虫病重疫区,采用阳性病人选择性化疗的防治措施后,1989一1992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9.6%、25.5%、30.6%和28.2%.1990一1992年的再感染率分别为22.6%、47.8%和40.0%,且人群的再感染与治疗前的感染度无关.再感染易感... 在洲岛型日本血吸虫病重疫区,采用阳性病人选择性化疗的防治措施后,1989一1992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9.6%、25.5%、30.6%和28.2%.1990一1992年的再感染率分别为22.6%、47.8%和40.0%,且人群的再感染与治疗前的感染度无关.再感染易感组和抗桔组人群平均年龄分别为17.2岁和24.4%岁.结果表明,单纯化疗后居民血吸虫再感染相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再感染 选择性化疗
下载PDF
湖南省洞庭湖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3年纵向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姚孝明 赵正元 +7 位作者 周应彩 肖俊文 张献忠 曾凡权 贺宏斌 石孟枝 刘宗权 李岳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观察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居民病情和疫水接触史进行队列研究,家畜病情和螺情进行纵向调查.结果五一村居民累计血吸虫病率72.2%,累计急血患病率8.3%,累计晚血患病率1.6%,疫水暴露率43%.2002~2004年... 目的观察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居民病情和疫水接触史进行队列研究,家畜病情和螺情进行纵向调查.结果五一村居民累计血吸虫病率72.2%,累计急血患病率8.3%,累计晚血患病率1.6%,疫水暴露率43%.2002~2004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3.7%、11.3%、11.7%.粪检阳性者化疗后一年内疫水暴露率93.4%,居民重复感染率35.1%.五一外洲感染螺分布广泛,钉螺感染率达0.90%,感染螺平均密度0.0263只/0.11m2.结论垸外草洲是主要疫源地.本地耕牛及副业渔民是主要传染源,也是重复感染的主要对象.这类地区需加强垸外草洲综合治理,压缩疫源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垸亚型 血吸虫病 队列研究 感染性钉螺 再感染
下载PDF
H pylori recurrence after successful eradication 被引量:15
6
作者 Yaron Niv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477-1478,共2页
Recurrence of H pylori after eradication is ra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more frequ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crudescence (recolonization of the same strain within 12 mo after eradication) rather than reinfecti... Recurrence of H pylori after eradication is ra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more frequ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crudescence (recolonization of the same strain within 12 mo after eradication) rather than reinfection (colonization with a new strain, more than 12 mo after eradic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most of the cases. This observation was confirmed on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hi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cent meta-analysis demonstrated a high rate of reinfection. The proportion of H pylori annual recurrence was 2.67% and 13.00%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respectively. Nested meta-analysis (only cases with a longer follow-up and a negative 13CUBT a year after eradication) revealed annual recurrence rate of 1.45% [relative risk (RR), 0.54] and 12.00% (RR, 0.92)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any cases of recurrence are due to recrudescence within the first year after eradication, with a 46% drop in the recurrence rate after the first year post eradication, whi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infection is more pronounced, and continue at the same rate since eradication. A different approach for follow-up after H pylori eradication is probably needed in patien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since reinfection is highly preval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Recurrence Recrudescence reinfection
下载PDF
膦甲酸钠联合宫颈锥切术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柳红 陈煜岊 +4 位作者 杨岚 陈静 吴喆 蓝丽芳 杨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ISL)患者行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后联合麟甲酸钠抗病毒治疗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转阴率及再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37例宫颈上皮肉瘤变...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ISL)患者行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后联合麟甲酸钠抗病毒治疗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转阴率及再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37例宫颈上皮肉瘤变(CIN)Ⅱ~Ⅲ合并高危HPV亚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3:7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96例)。对照组仅接受LEEP术,治疗组于LEEP术后予以麟甲酸钠静脉滴注3.0g/次,1次/d,连用14d;对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予以再次冷刀锥形切除术,切缘阴性后纳入研究,于治疗后第3、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HPV转阴率和再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失访率为4.88%(2/41),治疗组失访率为5.21%(5/96)。治疗后第3、6、12个月,治疗组的HPV转阴率分别为85.7%(78例)、91.2%(83例)、93.4%(85例),高于对照组的69.2%(27例)、71.8%(28例).76.9%(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25、7.27,P均<0.05);HPV再感染率为14.3%(13例)、25.3%(23例)、27.5%(25例),低于对照组的20.5%(8例)、28.2%(11例)、33.3%(1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亡(χ^2=0.78、0.12、0.45,P均<0.05)。结论麟甲酸钠联合LEEP治疗HISL有助于HPV转阴,但不能预防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麟甲酸钠 转阴率 再感染
原文传递
山丘型疫区人群暴露与血吸虫再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何纳 袁鸿昌 +1 位作者 姜庆五 张绍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在感染率为38.1%的山丘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吡喹酮普治后1年人群血吸虫再感染率为12.6%,成人暴露水平很高但再感染率不高,而未成年人的暴露水平很低但再感染率却很高.根据个体暴露和再感染状况的不同,获得两组人群;一组是低暴露而治... 在感染率为38.1%的山丘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吡喹酮普治后1年人群血吸虫再感染率为12.6%,成人暴露水平很高但再感染率不高,而未成年人的暴露水平很低但再感染率却很高.根据个体暴露和再感染状况的不同,获得两组人群;一组是低暴露而治后再感染者为易感组,共8例,均为男性;另有一组,尽管高度暴露但治后未再感染者为拮抗组,共8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7例.结果显示:拮抗组的平均年龄(31.7岁)比易感组(21.0岁)大10.7岁,提示一种年龄依赖的、迟发的获得性免疫在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 再感染 日本血吸虫 山丘型
下载PDF
儿童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立伟 申昆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852-1856,共5页
呼吸道病毒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在婴幼儿中高达80%。然而,这些病毒在初次感染后,仍可发生多次再感染,既可以是不同病毒株,也可以是同一病毒株的反复感染,在儿童中非常常见。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后,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相似,其再... 呼吸道病毒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在婴幼儿中高达80%。然而,这些病毒在初次感染后,仍可发生多次再感染,既可以是不同病毒株,也可以是同一病毒株的反复感染,在儿童中非常常见。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后,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相似,其再感染的发生亦备受关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反复喘息、哮喘,亦可能是成人时期肺功能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起源,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现对儿童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及远期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本病的关注及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机制及研发疫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病毒 再感染 反复感染
原文传递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侵染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琼光 王振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57,共3页
通过抗利富平水稻基腐病菌株Ech7,研究了病菌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侵染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基腐病菌可以在种子萌发阶段侵入,造成烂种和烂芽,而且病菌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均可侵入,其中以水稻生长的前期侵入更为重要,对产量的... 通过抗利富平水稻基腐病菌株Ech7,研究了病菌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侵染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基腐病菌可以在种子萌发阶段侵入,造成烂种和烂芽,而且病菌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均可侵入,其中以水稻生长的前期侵入更为重要,对产量的损失较大.研究还发现,水稻基腐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基腐病菌 侵染规律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下载PDF
老年性肺结核的临床及X线分析(附100例报告) 被引量:12
11
作者 白世礼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0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的胸片。依据患者临床经过,将其分为新感染结核(58例)和再感染(或复发性)结核(42例)。结果就发病部位而言,新感染结核以双肺广泛分布最多见(46%),... 目的研究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0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的胸片。依据患者临床经过,将其分为新感染结核(58例)和再感染(或复发性)结核(42例)。结果就发病部位而言,新感染结核以双肺广泛分布最多见(46%),再感染结核以两肺上野最多见(43%)。在病变性质上,纤维空间多见于新感染结核(29%),而渗出与增殖性病变则多见于再感染结核(33%)。结论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随着结核类型(新感染或再感染)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 肺结核 再感染 复发 X-线胸片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相关基因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海玮 王荣芝 +3 位作者 陈淑贞 苏川 张兆松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获取编码可能指示再感染倾向的日本血吸虫特异免疫分子的cDNA克隆。方法: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化疗后再感染人群高特异性IgG4水平的混合血清筛选构建于表达载体λgt11的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以PCR鉴定免... 目的:获取编码可能指示再感染倾向的日本血吸虫特异免疫分子的cDNA克隆。方法: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化疗后再感染人群高特异性IgG4水平的混合血清筛选构建于表达载体λgt11的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以PCR鉴定免疫筛选的阳性cDNA克隆插入片段选择插入片段大的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基因数据库同源性检索。结果与结论:对cDNA文库中约8.6×104个噬菌斑进行了筛选,有11个噬菌斑呈阳性反应,其中有可能编码日本血吸虫的线粒体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可能与人群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相关的基因克隆等4个日本血吸虫基因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再感染 CDNA克隆 测序.基因数据库检索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特异抗原诱导IFN-γ的应答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蕾 吴海玮 +6 位作者 张兆松 RosemaryE.Weir 谢彰武 胡林生 陈淑贞 MartinG.Taylor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抗原 IFN- γ的应答特征。 [方法 ]选择江西省鄱阳湖中的南山岛上三个毗邻的自然村作为观察试区 ,根据粪检结果对 14~ 41岁人群按年龄组随机抽样 ,选取粪检结果阴性的 6 5人、粪检阳性的 6 4...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抗原 IFN- γ的应答特征。 [方法 ]选择江西省鄱阳湖中的南山岛上三个毗邻的自然村作为观察试区 ,根据粪检结果对 14~ 41岁人群按年龄组随机抽样 ,选取粪检结果阴性的 6 5人、粪检阳性的 6 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培养法 ,检测培养上清中血吸虫抗原特异性的 IFN- γ水平 ,并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 [结果 ]化疗后 ,人群 IFN-γ诱生水平较化疗前显著升高 ;未再感染组 SEA特异的 IFN-γ水平显著高于再感染组 ;SEA特异的 IFN -γ水平与抗 SEA的 Ig G4抗体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IFN-Γ 特异抗原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人群日本血吸虫病再感染与优势抗体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海玮 张兆松 +8 位作者 陈淑贞 胡林生 谢彰武 邱英席 吴宜琴 曹建平 苏川 张绍基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是否为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江西省新建县鄱阳湖一小岛上三个毗邻的自然村作为观察试区 ,调查 196名 ( 3- 2 5岁 )感染者中 ,吡喹酮治疗后粪检阴性的 138人经过一个感染季... 目的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是否为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江西省新建县鄱阳湖一小岛上三个毗邻的自然村作为观察试区 ,调查 196名 ( 3- 2 5岁 )感染者中 ,吡喹酮治疗后粪检阴性的 138人经过一个感染季节后再感染的情况 ,并检测其血清特异性同型限制性抗体水平。同时就人群接触疫水的暴露水平及年龄因素、血样中特异的同型限制性抗体水平诸因素同再感染的关系进行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虫卵可溶性抗原和粗制成虫抗原特异的 Ig G4抗体水平是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危险度分别是 2 .83和 2 .4 0。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能成为构建对再感染易感状态作预测性诊断试验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再感染 同型限制性 抗体
下载PDF
膦甲酸钠联合ALA-PDT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进云 张深 +2 位作者 朱应彬 刘娇 张延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研究膦甲酸钠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对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医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联合组65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膦甲酸钠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对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医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联合组65例,对照组采用ALA-PDT方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膦甲酸钠进行治疗,检测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统计两组患者HPV转阴率、再感染率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HPV转阴率较高,再感染率较低(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69%,高于对照组69.84%(P<0.05)。结论膦甲酸钠联合ALA-PDT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效果较好,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甲酸钠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慢性宫颈炎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功能 再感染
原文传递
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附68例报告)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正昕 傅志仁 +4 位作者 丁国善 傅宏 张建军 郭闻渊 施晓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68例病人分别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病人,移植前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HBV再感染,拉米夫定2例,拉米夫定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63例,阿德夫韦...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68例病人分别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病人,移植前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HBV再感染,拉米夫定2例,拉米夫定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63例,阿德夫韦加HBIG3例;观察预防性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血清HBV、HBVDNA及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等指标。结果应用拉米夫定的2例病人,有1例发生再感染,其血清HBsAg、抗Hbe、抗HBc和HBVDNA均呈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HBsAg表达。用拉米夫定加HBIG预防的63例中,有2例再感染,血清均呈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有HBsAg表达,其中1例血清HBVDNA阳性。用阿德夫韦加HBIG预防的3例中,血清学和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均无HBsAg表达。结论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HBV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拉米夫定加HBIG或阿德夫韦加HBIG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HBV的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术后 乙型肝炎病毒 再感染 预防
下载PDF
I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glycemic control in diabetics? 被引量:8
17
作者 Yi-Ning Dai Wei-Lai Yu +3 位作者 Hua-Tuo Zhu Jie-Xia Ding Chao-Hui Yu You-Ming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7期5407-5416,共10页
AIM:To investigate whether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glycemic control and whether hyperglycemia is modified by eradication therapy.METHODS:The databases of Pub Med,Cochrane Library,Chi... AIM:To investigate whether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glycemic control and whether hyperglycemia is modified by eradication therapy.METHODS:The databases of Pub Med,Cochrane Library,Chinese Bio Medicine Web Base and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were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to June 2014.Studies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pylori infection and glycemic control and/or the effect of eradication treatment on glycemic control in diabetic humans were eligible for inclusion.Meta-analyse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Review Manager software version 5.2.The outcome measures are presented as weighed mean differences(WMDs)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CIs).Statistical heterogeneity was assessed by the Cochran Q test and the I2 statistic.RESULTS:A total of 21 relevant publications were identified.A meta-analysis of 11 studies with 513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DM)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 levels in the H.pylori-negative than H.pylori-positive DM participants(WMD = 0.43,95%CI:0.07-0.79;P = 0.02).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M(T1DM),there wa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H.pylori infection and Hb A1 c level(WMD = 0.35,95%CI:0.05-0.64;P = 0.02),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ose with type 2 DM(T2DM,WMD = 0.51,95%CI:-0.63-1.65;P = 0.38).A meta-analysis of six studies with 325 T2 DM participa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asting plasma glucose levels between H.pylori-positive and H.pylori-negative participants(WMD = 1.20,95%CI:0.17-2.23;P = 0.02).Eradication of H.pylori did not improve glycemic control in the T2 DM participants in a threemonth follow-up period(Hb A1 c decrease:WMD =-0.03,95%CI =-0.14-0.08;P = 0.57;fasting plasma glucose decrease:WMD =-0.06,95%CI:-0.36-0.23;P = 0.68).Glycemic control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1 DM participants who were not reinfected than in those who were reinfected(Hb A1c:WMD = 0.72,95%CI:0.32-1.13:P = 0.00).CONCLUSION:H.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glycemic con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ELLITUS ERADICATION Glycemiccontrol HELICOBACTER PYLORI Meta-analysis reinfection
下载PDF
北京地区2008-2010年肺结核病复发流行病学和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旭霞 梁晨 +2 位作者 姚丛 李传友 刘毅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9期679-683,共5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肺结核病的复发情况,确定复发病例中内源性复燃和外源性再感染的比例。方法对北京各区县随机收取的4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筛选出治疗痊愈后,间断6个月以上再次入院确定为复发的病例。对复发病例进...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肺结核病的复发情况,确定复发病例中内源性复燃和外源性再感染的比例。方法对北京各区县随机收取的4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筛选出治疗痊愈后,间断6个月以上再次入院确定为复发的病例。对复发病例进行背景资料分析,分析和复发有关的风险因素;并且对复发病例临床分离株应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复发形式。结果从4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中发现26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为67%;在复发风险上30~59岁年龄段和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80,95%CI:1.406~2.255,P<005);复治患者和初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32,95%CI:1.010~1.054,P<005)。配对的复发病例中64%(37/58)为内源性复发,36%(21/58)为外源性再感染。结论在北京地区30~59岁年龄段人群、初始入院为复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肺结核病复发;复发病例主要为内源性复燃,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外源性再感染和近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病 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复发 复燃 再感染
原文传递
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模型SIRH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兰芳 习爱民 范小峰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30,共4页
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模型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手段和工具。SIR模型是仿照生物流行病传播机制而建立的病毒传播模型。本文从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SIR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具有病毒防范、病毒免疫... 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模型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手段和工具。SIR模型是仿照生物流行病传播机制而建立的病毒传播模型。本文从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SIR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具有病毒防范、病毒免疫措施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型。SIRH考虑了网络病毒重复感染这种人为因素对网络病毒传播的影响。仿真实验验证了SIRH的有效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安全 网络病毒传播模型 动态人为因素 重复感染
下载PDF
奥美拉唑新三联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光辉 凌国敏 +1 位作者 李慧敏 林国琴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及克拉霉素新三联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再感染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十二指肠溃疡Hp再感染复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为奥美拉唑新三联疗法,即口服奥美拉唑20m...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及克拉霉素新三联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再感染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十二指肠溃疡Hp再感染复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为奥美拉唑新三联疗法,即口服奥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200mg及克拉霉素500mg,均为2次/日,连服1周。对照组26例为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即口服奥美拉唑20mg、丽珠得乐220mg、阿莫西林1000mg及甲硝唑400mg,均为2次/日,连服1周,1周后两组继续服用奥美拉唑20mg,2次/日,连服4周,各组疗程结束后一个月复查胃镜。结果51例病人完成治疗及随访,对照组有1例失访。奥美拉唑新三联组与四联组疗法Hp再感染根除率分别为92.3%(24/26)、84.0%(21/2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6.2%(25/26)、92.0%(23/25),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5%(3/26)、32.0%(8/25),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p根除组溃疡愈合率(100.0%)明显高于Hp未根除组(72.7%),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奥美拉唑新三联组有较理想的Hp再感染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且副反应发生率低;奥美拉唑新三联疗法可作为根除十二指肠溃疡Hp再感染复发的一线治疗或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再感染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