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in a Rehabilitating Ecosystem 被引量:43
1
作者 ZHANGShi-Rong SUNBo +2 位作者 ZHAOQi-Guo XIAOPeng-Fei SHUJian-Y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1-508,共8页
I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reservoirs in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re still unknown.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C stockswas determined in a basin of over 579 km^2... I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reservoirs in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re still unknown.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C stockswas determined in a basin of over 579 km^2 in subtropical China from 1981to 2002. ArcGIS8.l softwarewas utilized for spatial analysis of semivariance, ordinary kriging (OK), and probability kriging(PK). Grid and hierarchical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 for the sampling scenario in 2002 with 106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 established spots sampled. Bulk topsoil samples (0—30 cm) werecollected at three random sites on each spot. The SOC content for 1981 came from the SOC map of theSecond National Soil Survey. Geo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nugget to sill ratio (0.215-0.640)in therehabilitating ecosystem indicated a moderate spatial dependence for SOC on this large scale. Therange of SOC changed from 2.04 km in 1981 to 7.15 km in 2002. The mean topsoil SOC increased by 4.6%from 10.63 g kg^(-1) (1981) to 11.12 g kg^(-1)(2002). However, during this 21-year period 25.2% ofthe total basin area experienced a decrease in SOC. Also, the probability kriging results showedthat the geometric mean probabilities of SOC <= 6.0 g kg^(-1), <= 11.0 g kg^(-1) and > 15.0 gkg^(-1) were 0.188, 0.534 and 0.378, respectively in 2002, comparing to 0.234, 0.416 and 0.234 inthat order in 1981, respectively. The SOC storage in the topsoil increased by 17.0% during this timewith the main increase occurring in forests and cultivated land,which amounted to 82.5% and 17.0%of the total increas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inary kriging probability kriging rehabilitating ecosystem soil organiccarbon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冲击压实技术在修复旧水泥砼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苏卫国 汪益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5-89,共5页
通过非圆形轮冲击压实机械首次在修复旧水泥砼路面工程中用于打碎旧面板、稳固路基路面的工程实例 ,分析冲击压实机理及压实效果 .结果表明 ,使用该机械可有效地打碎并夯实旧水泥砼路面 ,消除原有水泥砼面板由于脱空所产生的额外竖向变... 通过非圆形轮冲击压实机械首次在修复旧水泥砼路面工程中用于打碎旧面板、稳固路基路面的工程实例 ,分析冲击压实机理及压实效果 .结果表明 ,使用该机械可有效地打碎并夯实旧水泥砼路面 ,消除原有水泥砼面板由于脱空所产生的额外竖向变形 ,使面板与基层紧密结合 ,进而提高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压实 修复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冲击压实机
下载PDF
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扬玉平 刘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968-969,共2页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朝阳区崔各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30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疗法,并与29例非康复组患者进行对照比...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朝阳区崔各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30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疗法,并与29例非康复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观察六个月以后患者的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心衰相关再住院率。结果六个月后,康复组和对照组比较,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0.01);心衰相关再住院率降低(P〈0.05)。结论运动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衰相关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 运动耐量 生活质量 再住院率
下载PDF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139
4
作者 马玉寿 郎百宁 +2 位作者 李青云 施建军 董全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5,共5页
通过对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现状的调查研究 ,将这一地区的退化草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 4类 ,对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禁牧封育、毒杂草防除和草地施肥的措施进行轻度和... 通过对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现状的调查研究 ,将这一地区的退化草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 4类 ,对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禁牧封育、毒杂草防除和草地施肥的措施进行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改良。通过建植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手段恢复与重建重度和“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重建技术
下载PDF
管道缺陷补强修复新技术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巨洪 姜世强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6年第5期30-31,44,共3页
管道修复的方法有很多,在计划修复之前,需要针对自身的管道状况,评估不同的管道修复方案的有效性、长期可靠性、安全性和成本,从而确定最适合的修复方案。文中阐述了不同的管道缺陷修复方法和选择的思路。
关键词 管道修复 管道缺陷补强 修复方法选择
下载PDF
下肢康复助行机构本体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薛渊 吕广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133,共3页
康复机器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这里针对人体下肢关节的五自由度模型,设计了下肢康复助行机构,并应用ADAMS对其进行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特性仿真分析,为实际的医疗康复及机构的智能控制提供了重要数据。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下肢康复助行机构 ADAMS仿真
下载PDF
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周艳 杨宇 +1 位作者 邓景贵 陈汉娜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6周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Ⅱ-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实施临床医疗措施并同时进行6周康复运动;对照组仅实施临床医疗措施。比较治疗前后及不... 目的:探讨6周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Ⅱ-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实施临床医疗措施并同时进行6周康复运动;对照组仅实施临床医疗措施。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两组治疗后的六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完成运动平板所需要的时间和代谢当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积分,血浆脑钠肽含量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经过6周康复运动治疗后康复组心功能分级、六分钟步行实验距离、运动平板时间和运动平板的最大代谢当量(METS)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6周康复运动治疗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6周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慢性心力衰竭 6周康复运动
下载PDF
策勒绿洲边缘自然植被恢复重建的盖度指标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小明 张希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2-16,共5页
策勒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是保护绿洲的天然屏障。近 5 0年来 ,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遭到严重破坏 ,绿洲生态系统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恢复重建绿洲边缘自然植被带的限制因素是水 ,通过综合研究确定具备... 策勒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是保护绿洲的天然屏障。近 5 0年来 ,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遭到严重破坏 ,绿洲生态系统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恢复重建绿洲边缘自然植被带的限制因素是水 ,通过综合研究确定具备可靠防护功能的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指标 ,是恢复重建绿洲边缘自然植被过程中节约用水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策勒绿洲边缘沙物质的粒度分析 ,起动风速的风洞实验 ,绿洲边缘风速的长期测定以及不同植被类型防护效益的野外观测 ,确定策勒绿洲边缘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指标为 :●柽柳灌木群落盖度 :≥ 2 0 % ;●骆驼刺草本植物群落盖度 :≥ 30 % ;●花花柴草本植物群落盖度 :≥ 30 % ;●芦苇草本植物群落盖度 :≥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策勒绿洲边缘 自然植被 恢复重建 盖度指标
原文传递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模式及其土壤恢复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苑秋 杜天真 +2 位作者 郭晓敏 杨国平 罗良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7,共4页
以江西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种模式重建的林龄10年的森林,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明显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土壤全钾、有效钾都较大程度提高。(2)土壤有机... 以江西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种模式重建的林龄10年的森林,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明显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土壤全钾、有效钾都较大程度提高。(2)土壤有机质、全氮浓度随土层深度明显下降,有效磷、有效钾、有效氮浓度则随土层深度平缓下降,全磷、全钾浓度随土层变化不明显。(3)各重建森林模式的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也呈较大幅度降低;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呈不同幅度增加;不同重建模式总孔隙度变化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第四纪红粘土 森林模式 土壤恢复
下载PDF
气相抽提技术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成成 张焕祯 +1 位作者 毕璐莎 祝红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8-162,共5页
气相抽提技术(SVE)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有机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介绍了SVE的系统组成、修复原理、适用范围及成本,综述了SVE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讨论了SVE效率的影响因素和3种SVE强化技术,并分析了目前SVE技术存在的... 气相抽提技术(SVE)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有机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介绍了SVE的系统组成、修复原理、适用范围及成本,综述了SVE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讨论了SVE效率的影响因素和3种SVE强化技术,并分析了目前SVE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抽提技术 原位修复 石油类污染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喷雾按摩在烧伤瘢痕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卢军玲 陈宝驹 柴家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康复处理效果。方法:采用中草药离子喷雾、面膜及按摩方法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进行康复处理,结果:48例深Ⅱ度烧伤后不同时期与形状的增生性瘢痕,采用本法处理,效果满意,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深Ⅱ度烧... 目的:探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康复处理效果。方法:采用中草药离子喷雾、面膜及按摩方法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进行康复处理,结果:48例深Ⅱ度烧伤后不同时期与形状的增生性瘢痕,采用本法处理,效果满意,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开始康复处理越早效果越好,本法对片块状瘢痕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 瘢痕 中草药离子喷雾 面膜
下载PDF
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云鹏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了解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其关系。方法:采用CD-R ISC、戒毒者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65名戒毒者进行调查。结果:(1)高心理韧性戒毒者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积极应对与家庭问题积极应对显著高于... 目的:了解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其关系。方法:采用CD-R ISC、戒毒者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65名戒毒者进行调查。结果:(1)高心理韧性戒毒者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积极应对与家庭问题积极应对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戒毒者;(2)戒毒者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积极的应对方式与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戒毒者心理韧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者 心理韧性 社会支持 积极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退耕还林(草)政策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明骏 郑少峰 李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21-26,共6页
退耕还林(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草)作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仅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论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吴起县为例,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能否达... 退耕还林(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草)作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仅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论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吴起县为例,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而且还取决于以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吴起的实证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后农业土地经营在向集约化和产业化转变,农村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该地区正在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种植业收入的格局。但是,这种变化尚在初级阶段,还很脆弱,今后仍需作进一步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吴起县 退耕还林 经济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 收入结构
下载PDF
普通针刺联合恢刺治疗颈型颈椎病3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吟侠 欧阳八四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8期652-654,共3页
目的 :观察普通针刺联合恢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恢刺针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 目的 :观察普通针刺联合恢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恢刺针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SF-MPQ评分、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87.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联合恢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及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疼痛 恢刺 普通针刺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DEA分析--以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博文 姚顺波 +1 位作者 李桦 刘广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51-57,共7页
运用DEA分析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测算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表明该地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农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呈波动性变化,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化一致,呈提高趋势,但综合效率有效性... 运用DEA分析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测算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表明该地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农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呈波动性变化,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化一致,呈提高趋势,但综合效率有效性仍不足。为了确保退耕还林(草)工程已取得的绩效,可以通过调整土地资源配置、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和充分合理利用投入的农用物资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DEA 生产效率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蔡雁飞 梁继娟 《现代临床护理》 2009年第5期24-26,3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及随意功能锻炼,康复组则于患者急...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及随意功能锻炼,康复组则于患者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后分阶段采用早期康复干预。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2w及第24w,采用MESSS评分表和QLI评分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入院后第12w及第24w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对精神分裂症实施心理治疗前后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世祥 熊天明 +2 位作者 杜勋明 宋业奇 陈冬娥 《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为了探索缓解期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疗的方法与疗效.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简明心理行为量表为量化指标.对43例患者作了心理治疗前后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心理治疗一年后的27例患者与未接受心理治疗前的43例患者,SCL—90总... 为了探索缓解期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疗的方法与疗效.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简明心理行为量表为量化指标.对43例患者作了心理治疗前后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心理治疗一年后的27例患者与未接受心理治疗前的43例患者,SCL—90总均分及10个因子中的9个因子均分有明显差异。简明心理行为量表13种心理行为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解期 精神分裂症 心理治疗
下载PDF
体操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与恢复手段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元吉 彭庆元 潘小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45-1347,共3页
在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做一综述的基础上,依据体操项目特点,分析了体操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恢复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手段。这对于完善体操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增进运动员健康有着较大的理论价值和... 在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做一综述的基础上,依据体操项目特点,分析了体操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恢复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手段。这对于完善体操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增进运动员健康有着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操运动员 心理疲劳 影响因素 恢复手段 综述
原文传递
超声波在面颈部瘢痕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世泽 王小影 +1 位作者 陈耿谆 王丽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波对面颈部瘢痕的处理效果。 方法 :应用超声波治疗机 ,对 49例面颈部外伤、手术、烧伤后瘢痕进行治疗。 结果 :49例创伤后不同时期与形状的瘢痕 ,应用本法治疗 ,治愈 39例 ,有效 10例 ,总有效率达 10 0 %。 结论 :超... 目的 :探讨超声波对面颈部瘢痕的处理效果。 方法 :应用超声波治疗机 ,对 49例面颈部外伤、手术、烧伤后瘢痕进行治疗。 结果 :49例创伤后不同时期与形状的瘢痕 ,应用本法治疗 ,治愈 39例 ,有效 10例 ,总有效率达 10 0 %。 结论 :超声波对创伤后瘢痕预防和治疗效果佳。在创伤愈合后 ,接受超声波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康复处理 面颈部瘢痕
下载PDF
改良式森田疗法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学义 马文有 +3 位作者 孙贺祥 张素花 张宝廷 彭精芬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 改良式森田疗法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3 0例患者为森田疗法组 ,匹配 1 8例为常规治疗对照组。改良式森田疗法包括轻作业期、重作业期和社会回归期 ,每期大约 1 0个月。两组均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治疗前后进... 目的 改良式森田疗法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3 0例患者为森田疗法组 ,匹配 1 8例为常规治疗对照组。改良式森田疗法包括轻作业期、重作业期和社会回归期 ,每期大约 1 0个月。两组均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治疗前后进行 BPRS、SDSS、ADL、MMPI和骨矿物质含量、EEG、脑 CT检查与评价。结果 森田疗法组的 BPRS、SDSS、ADL评分和骨矿物质含量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MMPI疗前为 6/ 8图形 ,疗后 1 .5年和 3年无变化。EEG和脑 CT结果无异常。结论 森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森田疗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