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临界CO_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倩 郭宪民 +1 位作者 李卫国 郭欣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9,共5页
对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工况及引射器几何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制冷量和COP随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 对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工况及引射器几何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制冷量和COP随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使用不同喉部直径喷嘴的系统,在相同工况下,引射器喷嘴喉部直径较大的系统的性能较好。对于使用不同直径混合室的系统,随着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使用小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变化较大;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低时,使用大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较高,而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高时,使用小混合室直径的系统性能较好。在相同工况下,与传统跨临界CO2循环进行比较,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系统COP最大可提高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引射制冷系统 两相流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两级蒸发对跨临界CO_2引射制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立星 邓建强 何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1,共6页
两级蒸发引射制冷循环中通过二级蒸发器不仅能调节引射器出口干度还能提高系统效率。通过改变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对两级蒸发引射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并与改变引射器面积比的调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气冷器压... 两级蒸发引射制冷循环中通过二级蒸发器不仅能调节引射器出口干度还能提高系统效率。通过改变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对两级蒸发引射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并与改变引射器面积比的调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气冷器压力、第一蒸发器压力和压缩机流量都随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且引射器面积比越大,气冷器压力越高而蒸发器压力和压缩机流量越低。同时,系统引射系数随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制冷量和COP则升高,尤其是在小引射系数下,系统制冷量和COP提高的更为明显。本研究为引射循环提供了另外一种良好的调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射制冷系统 两级蒸发 系统性能 二氧化碳
下载PDF
R134a/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军 王铁军 +1 位作者 唐景春 廖星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8-890,948,共4页
文章介绍了R13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结构、原理,建立了复叠式系统性能计算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的CO2蒸发温度、R134a冷凝温度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等循环参数变化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显示,该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随CO2... 文章介绍了R13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结构、原理,建立了复叠式系统性能计算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的CO2蒸发温度、R134a冷凝温度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等循环参数变化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显示,该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随CO2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R134a冷凝温度的升高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增大而减小;结合研发环保型商业冷冻冷藏设备的需求,探寻在设定的应用条件下,制冷系统循环参数的变化关系及最优匹配,研究得到CO2冷凝温度为-3℃,高、低温级质量流量比为2.2,系统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式制冷系统 模拟研究 二氧化碳
下载PDF
跨临界CO_(2)两相引射器喷嘴扩张段传热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冯义博 何阳 邓建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跨临界CO_(2)引射器主动流入口状态对引射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主动喷嘴壁面传热会改变主动流状态,其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有待研究。基于均质平衡模型假设,构建了跨临界CO_(2)两相引射器的CFD模型,模拟研究了喷嘴扩张段传热对引射器性能... 跨临界CO_(2)引射器主动流入口状态对引射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主动喷嘴壁面传热会改变主动流状态,其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有待研究。基于均质平衡模型假设,构建了跨临界CO_(2)两相引射器的CFD模型,模拟研究了喷嘴扩张段传热对引射器性能和流场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对冷凝器出口分流引射膨胀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射器引射系数随喷嘴扩张段热流密度和喷嘴扩张段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在适用热流密度(小于120 kW/m^(2))下并不明显,引射系数变化范围在1%以内,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喷嘴扩张段传热对引射器内部流场的影响较小,喷嘴扩张段内流体温度略有升高,引射器出口干度略有增加,喷嘴出口和混合室内混合流的马赫数也略有增加;对于冷凝器出口分流引射膨胀制冷系统,利用引射器壁面传热可以过冷流体,系统COP显著提高,COP最大提升比例为8.89%。总体而言,对引射器主动喷嘴扩张段加热,对引射器性能影响甚微,但对冷凝器出口分流引射膨胀制冷系统的性能有较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引射器 均质平衡模型 传热 制冷系统 CO_(2)
下载PDF
CO_(2)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波 《冷藏技术》 2023年第1期11-19,28,共10页
CO_(2)制冷剂以其环保、安全、低温适应性等优点成为制冷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CO_(2)制冷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CO_(2)制冷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CO_(2)制冷系统、机械过冷CO_(2)制冷系统、CO_(2)并联压缩制冷系统、CO_(2)... CO_(2)制冷剂以其环保、安全、低温适应性等优点成为制冷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CO_(2)制冷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CO_(2)制冷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CO_(2)制冷系统、机械过冷CO_(2)制冷系统、CO_(2)并联压缩制冷系统、CO_(2)引射制冷系统等制冷系统的原理以及特点,为CO_(2)制冷系统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系统 二氧化碳 机械过冷 并联压缩 引射制冷
下载PDF
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的Matlab仿真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云峰 焦玉琳 王新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7,共5页
运用Matlab中Simulink的功能,针对跨临界CO2制冷系统,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动态仿真模型,并求解计算。通过仿真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的试验过程,分析相关重要运行参数对跨临界CO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仿真试验 CO2制冷系统 跨临界 SIMULINK
下载PDF
人工冰场CO_(2)制冷及热回收系统性能分析
7
作者 耿旭东 周啸虎 +3 位作者 李锋 司春强 马进 邵双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4-1160,共7页
针对人工冰场的制冷及热回收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O_(2)并行压缩循环,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并与常规循环和喷射循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并行压缩循环的制冷系数最高,而且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升高,该循环在跨临界运行时的最佳排气压力要... 针对人工冰场的制冷及热回收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O_(2)并行压缩循环,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并与常规循环和喷射循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并行压缩循环的制冷系数最高,而且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升高,该循环在跨临界运行时的最佳排气压力要低于常规循环;并行压缩的热回收量最小,但是制热系数和综合COP最高,而且随着环境温度降低,热回收量和制热系数会降低而综合COP会升高;该系统在全年范围内都能提供高效的制冷以及热回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冰场 制冷系统 二氧化碳 并行压缩循环 性能分析
原文传递
船用跨临界CO_2引射制冷系统动态性能研究
8
作者 周爱民 朱求源 +2 位作者 余涛 段晨 张早校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129,共4页
针对船用跨临界CO_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建立动态模型,模型中蒸发器采用移动边界模型,气冷器采用集总参数模型,引射器使用1-D恒压混合模型。通过Matlab计算动态模型,分析系统各参数在压缩机转速、膨胀阀开度及引射器尺寸阶跃扰动下的动... 针对船用跨临界CO_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建立动态模型,模型中蒸发器采用移动边界模型,气冷器采用集总参数模型,引射器使用1-D恒压混合模型。通过Matlab计算动态模型,分析系统各参数在压缩机转速、膨胀阀开度及引射器尺寸阶跃扰动下的动态响应。模拟结果显示系统对压缩机转速变化更加敏感,系统参数耦合作用强,并且动态响应中存在逆向响应。本文研究为控制器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 引射制冷系统 动态性能 二氧化碳
下载PDF
CO2通过安全阀排放流动分析
9
作者 黄冬平 丁国良 QUACK Hans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5-448,452,共5页
基于压降经验关联式,对CO2通过安全阀排放流动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安全阀的工况和管道结构参数对固体CO2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安全阀进出口管径与孔径比为1.1~2.0,安全阀阀杆总上升高度与孔径比为0.1~0.4,下游管径与孔径比... 基于压降经验关联式,对CO2通过安全阀排放流动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安全阀的工况和管道结构参数对固体CO2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安全阀进出口管径与孔径比为1.1~2.0,安全阀阀杆总上升高度与孔径比为0.1~0.4,下游管径与孔径比为4,下游管长与孔径比为1000时,固体CO2会在安全阀内形成;当安全阀开度大于70%且进出口管径与孔径比小于1.4,或安全阀上游进口压力高于12MPa时,固体CO2会在下游管路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系统 安全阀 二氧化碳 压力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