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哲学对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卉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7,共11页
赫尔巴特晚年曾自称是个"康德派",然而在知识论上,他与康德显示出差异。由此赫尔巴特并非严格意义的"康德主义者"。与康德一样,赫尔巴特在知识论上也试图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不过,调... 赫尔巴特晚年曾自称是个"康德派",然而在知识论上,他与康德显示出差异。由此赫尔巴特并非严格意义的"康德主义者"。与康德一样,赫尔巴特在知识论上也试图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不过,调和的结果却是康德知识哲学整体仍偏向了"先验论",而赫尔巴特在延续康德"先验论"的基础上,多了一些对"经验论"的关注。康德哲学以"三大批判"为核心,集中体现为对"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以及"反思性判断力"的讨论。"审美理性"是康德整个"反思性判断力"的核心,康德借此实现从"自然"向"自由"的过渡。赫尔巴特试图在他的教育学中延续康德的批判哲学及其批判体系的逻辑框架。他的教育学以"心理学"和"实践哲学"为基础,同时增加对"教育机智"的讨论,并以此作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赫尔巴特 统觉 实践理性 审美理性 反思性判断力 教育机智
原文传递
康德先验美学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友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9,共6页
康德先验美学的内在逻辑与其先验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不同的,在康德前两大批判中康德直接从主观的普遍必然性出发为其寻求先验原理从而建构了他的先验哲学。而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鉴赏问题纳入到反思判断力中,进而为反思判断力寻求... 康德先验美学的内在逻辑与其先验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不同的,在康德前两大批判中康德直接从主观的普遍必然性出发为其寻求先验原理从而建构了他的先验哲学。而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鉴赏问题纳入到反思判断力中,进而为反思判断力寻求先天原理。康德通过分析反思判断力的先天问题,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与人类愉快的情感结合起来,为愉快去寻求普遍必然性,而愉快的普遍必然性又来自于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和谐的游戏,从而为趣味判断寻求到普遍必然性,最终论证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先天原理与美学问题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先验美学 反思判断力 先验原理
下载PDF
论康德反思判断力的现代解释学内涵 被引量:1
3
作者 毛安翼 黄旺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康德是现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在现代解释学发展中承担着"历史性的导论"的功能。康德哲学自身中包含丰富的解释学内涵,但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从《判断力批判》的反思判断力概念入手,廓清这个概念与现代解释... 康德是现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在现代解释学发展中承担着"历史性的导论"的功能。康德哲学自身中包含丰富的解释学内涵,但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从《判断力批判》的反思判断力概念入手,廓清这个概念与现代解释学的历史关联,将能阐发其具有的解释学的意义空间。反思判断力可看作伽达默尔的解释概念的前导概念,而目的论判断可直接视为康德的解释学。反思判断力的思想仍将继续启发和推动当前解释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反思判断力 想象力
下载PDF
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理论构建与测量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小洋 申继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基于个人认识论理论中较为成熟的反省判断模型,本研究构建了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编制了中学生个人认识论问卷,随后调查了459名中学生,结果发现:(1)初测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2)个人认... 基于个人认识论理论中较为成熟的反省判断模型,本研究构建了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编制了中学生个人认识论问卷,随后调查了459名中学生,结果发现:(1)初测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2)个人认识论的结构由五个一阶因素、两个二阶因素构成:一阶因素分别包括知识的确定性、知识的简单性、知识的来源、求知的论证性、表征多元;二阶因素包括知识的本质和求知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认识论 反省判断模型 中学生
原文传递
理性与反思判断力在科学中的作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的一项比较研究
5
作者 刘漫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康德哲学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对科学的证成。《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的理论用途及《判断力批判》中的反思判断力对经验性规律的系统统一性的作用,这两者与科学的体系性之间不仅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这两种认识能力之间具有承接和角色... 康德哲学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对科学的证成。《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的理论用途及《判断力批判》中的反思判断力对经验性规律的系统统一性的作用,这两者与科学的体系性之间不仅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这两种认识能力之间具有承接和角色转换。理性或反思判断力对科学的真正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判断力对理性的这种承接关系表现在,反思判断力取代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理念的"图型"这个较为模糊的说法,并且通过审美判判断力奠基起来的合目的性原则,将理性的"终极目的"的先天原则在经验世界中表达出来,并成为作为高级认识能力之一的判断力的先天原则。合目的性原则的确立保证了反思判断力对科学的系统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反思判断力 自然科学的系统统一性
下载PDF
频域反射法中阻抗变化类型判断技术 被引量:14
6
作者 饶显杰 周凯 +2 位作者 黄永禄 李明志 李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457-3466,共10页
利用行波的反射可以有效地探测电缆的局部缺陷和故障等阻抗异变点,反射波的传播距离和极性可分别用于定位阻抗异变点和判断阻抗异变点的类型。频域反射(FDR)技术是识别电缆中反射波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现有FDR技术仅能计算反射波的传播... 利用行波的反射可以有效地探测电缆的局部缺陷和故障等阻抗异变点,反射波的传播距离和极性可分别用于定位阻抗异变点和判断阻抗异变点的类型。频域反射(FDR)技术是识别电缆中反射波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现有FDR技术仅能计算反射波的传播距离,而不能判断波形极性,因此,该文提出一种FDR的波形极性判断技术。首先阐述FDR中反射波的识别原理,将Hanning自卷积窗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插值算法用于FDR中反射系数谱分析,对FDR测试下限频率和频变波速造成的相位偏差进行修正,得到频率值和修正后的相位值用于计算反射波的传播距离和判断波形极性;然后对单反射波和多反射波的电缆模型进行仿真,检验该技术的可行性;最后在实验室105m长的10kV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上制作阻抗异变点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获取FDR中反射波的传播距离和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反射 反射波 极性判断 Hanning自卷积窗 相位修正
下载PDF
我国疑罪从无的理论省察及规则重述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73,共13页
疑罪是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必然遭遇且无法绕开的实然性难题。刑事诉讼立法抑或刑事司法或显或隐地借助于从无来摆脱其困境。疑罪从无作为一项诉讼原则被我国理论所倚重,理论上不仅将其视为国外司法活动的惯常做法,在叙事上也将其与证... 疑罪是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必然遭遇且无法绕开的实然性难题。刑事诉讼立法抑或刑事司法或显或隐地借助于从无来摆脱其困境。疑罪从无作为一项诉讼原则被我国理论所倚重,理论上不仅将其视为国外司法活动的惯常做法,在叙事上也将其与证据不足相等同,甚至还将其功能扩展到作为根治冤假错案的惟一途径。坚持疑罪从的无国家存在冤假错案的现实,与我国理论对其功能表达形成相当的反差,特别我国司法实践未遵从理论指导的现实样态,又使得人们对理论阐述衍生迷思并陷入困惑。实质上,疑罪从无是一种分配错误的裁判规则,是法官认定事实时存疑且心证无法形成情形下选择配置错误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不是减少错案的防范性规范,在证据理论层面不同于证据不足,理论也不宜作为纠正冤案的基本惟一准则。一般而言,对于有罪与无罪均有证据证明而难分伯仲时,疑罪应当从无;对于达到证明标准或者辩方自愿认罪而法官心证仍未形成,且对有罪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的,此种情形下的疑罪也可以从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无 理论反思 制度选择 裁判规则 规则重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