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红楼梦》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洪运玖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34-36,共3页
张爱玲对《红楼梦》情有独钟 ,把它奉为一种理想 ,一种标准 ,《红楼楼》如梦魇一般围困着她 ,深刻影响到她的研究、创作与生活。张爱玲的小说以《红楼梦》为根底 ,融入现代意识 ,形成了一种新旧杂糅、中西合璧、亦古亦今。
关键词 张爱玲 《红楼梦》 言情 人性
下载PDF
含蓄暗示与客观展示——论“春秋笔法”对《红楼梦》叙事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才训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10,共5页
作为曹雪芹的主要叙事谋略,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在《红楼梦》中有着广泛而成功的运用,这使《红楼梦》在叙事艺术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含蓄暗示与客观展示。具体而言,隐晦的"春秋笔法"使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 作为曹雪芹的主要叙事谋略,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在《红楼梦》中有着广泛而成功的运用,这使《红楼梦》在叙事艺术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含蓄暗示与客观展示。具体而言,隐晦的"春秋笔法"使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意旨表达等许多方面达到深文曲笔、义见文外的艺术效果;讲究客观冷静的"春秋笔法"还使小说在客观叙事方面达到相当高度,作者分别采取与叙述者刻意疏离、运用限知视角、客观叙述口吻、对心理描写的规避等策略以达到叙述的"无我"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春秋笔法 含蓄暗示 客观展示
下载PDF
从《红楼梦》第一回看曹雪芹的小说观 被引量:1
3
作者 葛鑫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89,共3页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小说观
下载PDF
《红楼梦》的现实世界
4
作者 许山河 《琼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57-60,共4页
本文探讨《红楼梦》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 《红楼梦》 现实世界 腐朽 罪恶 批判
下载PDF
小说作家的“生成红学”呼之欲出——当代红学学术史述评
5
作者 苏芸 司徒杰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4-50,共7页
  小说作家由于有创作经验及天然的关注作品的生成,在红学研究上有独特贡献。但他们的研究仍要与当代的其他红学分支合流,与近百余年来的红学研究成果接轨,方能开拓出一个新的红学分支———“生成红学”。因之,有必要呼唤“生成红学...   小说作家由于有创作经验及天然的关注作品的生成,在红学研究上有独特贡献。但他们的研究仍要与当代的其他红学分支合流,与近百余年来的红学研究成果接轨,方能开拓出一个新的红学分支———“生成红学”。因之,有必要呼唤“生成红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研究 当代 小说 作家 学术史 生成 作品 学分 呼唤 成果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后现代美学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芷汀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从后现代的视角解构《红楼梦》 ,重新诠释其与时俱进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荒诞与戏拟、反权威以及拒斥深度等许多属于后现代的文学元素。《红楼梦》的创作与当代西方文学保持着某种契合 ,并因其洋溢的浪漫主义诗性对于当... 从后现代的视角解构《红楼梦》 ,重新诠释其与时俱进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荒诞与戏拟、反权威以及拒斥深度等许多属于后现代的文学元素。《红楼梦》的创作与当代西方文学保持着某种契合 ,并因其洋溢的浪漫主义诗性对于当代西方文学亦具有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后现代 荒诞 戏拟 享乐 女权主义
下载PDF
《红楼梦》邦索尔译本回目之美感再现 被引量:8
7
作者 屈纯 王鹏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82-86,共5页
翻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美、物我两忘的意... 翻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美、物我两忘的意境美、活灵活现的形象美和自成一家的风格美,潜移默化中为后来者指明了翻译方向,为中华璀璨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索尔译本 《红楼梦》回目 语言美 意境美 形象美 风格美
下载PDF
二百年来《红楼梦》“一从二令三人木”众解平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庆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78,共6页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为何意 ,是红学二百多年来的一大未解之谜。通观二百多年来出现的 2 8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可知大多虽用功甚勤 ,却流于附会 ,繁琐考证 ,索隐猜谜 ,意欲字字坐实 ,反而愈失其真。根据《红...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为何意 ,是红学二百多年来的一大未解之谜。通观二百多年来出现的 2 8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可知大多虽用功甚勤 ,却流于附会 ,繁琐考证 ,索隐猜谜 ,意欲字字坐实 ,反而愈失其真。根据《红楼梦》文本和脂批 ,可以断定 :正是已有诸说中那些看似简单浅白之“解” ,恰可符合作者原意———句中“一”“二”“三”只是序数词 ,“从”、“令”、“人木”预示凤姐人生命运的三大阶段 ,即三大转折 ;其中“人木”用的是“拆字法” ,合起来为“休” ,此与“判词”首句“凡鸟”合为“凤”一样 ,既符合谶语特点 ,得朦胧之美 ,又让人一猜即可意会。《红楼梦》毕竟是小说 ,不是谶纬猜谜之书。而既是“判词” ,则只会言之大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熙凤 谶语 红学综述
下载PDF
材料、方法与创新性研究——《日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整理与研究》评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钧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宋丹发现日本所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原稿,其专著《日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整理与研究》基于一手材料的发掘与实事求是的考证,精准解决了林语堂的翻译时间、翻译底本、为何在日本转译出版三个难题;通过材料与方法的有机融合... 宋丹发现日本所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原稿,其专著《日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整理与研究》基于一手材料的发掘与实事求是的考证,精准解决了林语堂的翻译时间、翻译底本、为何在日本转译出版三个难题;通过材料与方法的有机融合、精细入微的分析有效回答了林语堂的翻译策略、特征、意义等基本问题;且在多语种、跨文化翻译研究的方法与路径上做了有益探索;分门别类的整理亦有助直观形象地了解林稿。该著为《红楼梦》翻译研究、林语堂研究提供了新的一手文献资料;是翻译家手稿研究之范例;亦可唤起红学界重新思考《红楼梦》续书说与林语堂的红学研究。作者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难能可贵,材料与方法相得益彰的创新性研究亦是当下翻译学界行稳致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语堂译稿 材料 方法 创新性研究
原文传递
沉沦与救赎——尤三姐悲剧形象再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青云 《鄂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44-47,共4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一系列的美丽少女形象,并通过这些美的事物的不断被毁灭来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尤三姐就是其中之一。"脂本"系统里尤三姐是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美艳与淫荡,轻狂与志洁,卑微与自尊...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一系列的美丽少女形象,并通过这些美的事物的不断被毁灭来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尤三姐就是其中之一。"脂本"系统里尤三姐是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美艳与淫荡,轻狂与志洁,卑微与自尊,逢场作戏与泄愤复仇,在她身上化为和谐。她清醒地沉沦,在沉沦中抗争,她极力地救赎,最后却只能刚烈地自刎。她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尤三姐 沉沦 救赎
下载PDF
文采风流今尚存——曹雪芹氏族文化研究提纲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汝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0,共9页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应当对这位特立独出的中国伟大小说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审视和理解。本文认为,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并非个人的才华所至,而是一种氏族文化特色的丰厚积累的高层造诣。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应从氏族文...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应当对这位特立独出的中国伟大小说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审视和理解。本文认为,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并非个人的才华所至,而是一种氏族文化特色的丰厚积累的高层造诣。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应从氏族文化的角度纵观弘览,方能认识曹雪芹的才华、造诣是一种三千年的中华文化珍贵积累;若将他"孤立"起来,把《红楼梦》视为一个"个体"的一时的偶然的文艺产物,必致失于肤浅甚至走样失实。本文从周初武王克商为始,以"诗礼簪缨"为表现为脉络,论证了曹氏自周初至明末的曹姓氏族文化概貌、文化特点,抉示了他们的"门风""世德"———即曹雪芹开卷即特笔标出的"诗礼簪缨"之族的具体历史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显示了《红楼梦》是中华文化小说这一命题的实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氏族文化 “三曹” “邺下” 石仓 庆氏礼 丰润 铁岭
原文传递
《红楼梦》的最高评价:“宇宙之大著述”──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盾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41-48,共8页
本文针对当前红学研究中不少人误入歧途的现状,重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深入地讨论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高度肯定了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一次用文学、美学和哲学的观点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态度、方法和方向,并着重指出,... 本文针对当前红学研究中不少人误入歧途的现状,重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深入地讨论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高度肯定了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一次用文学、美学和哲学的观点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态度、方法和方向,并着重指出,王国维从文学、美学的视角切入,排除掉种种“红外线”式的谬误,抓住了它的根本性特征,在今天来说,依然是高屋建瓴、胜人一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红楼梦》 宇宙之大著述
下载PDF
《后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对原著的异化与同化
13
作者 谢雅琴 宋巧燕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6-61,共6页
《后红楼梦》以林黛玉为叙事中心,一改原著中黛玉所呈现的清新脱俗之态,着力展现她的雍容华贵及其出色的治家才能。她以儒家礼教规范约束自我情感,对爱情的态度从情胜于理转变为以理御情。小说对黛玉形象的重构借鉴了原著中薛宝钗的贤... 《后红楼梦》以林黛玉为叙事中心,一改原著中黛玉所呈现的清新脱俗之态,着力展现她的雍容华贵及其出色的治家才能。她以儒家礼教规范约束自我情感,对爱情的态度从情胜于理转变为以理御情。小说对黛玉形象的重构借鉴了原著中薛宝钗的贤良淑德、王熙凤的精明能干以及贾探春的胸有大志等人物形象特征。归根究底,推崇富贵双全、妻妾成群的世俗价值观、追求大团圆的民族文化心理及迎合主流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是黛玉形象世俗化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后红楼梦》 林黛玉 人物塑造
下载PDF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惠生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81,共7页
王国维本世纪初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考证,用新观点新方法研究《红楼梦》,评介西方小说,以促进我国小说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他在我国近代小说研究史上的贡献。
关键词 王国维 小说研究 材料考证 红楼梦评论 西方小说
下载PDF
文心缘何醉“红楼”——中国现当代作家笔下的《红楼梦》 被引量:3
15
作者 古耜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10,共5页
中国现当代作家以散文、随笔和杂论等方式写下了许多阅读《红楼梦》的认识和感受,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和归纳。他们对《红楼梦》的种种解读,承载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内涵,同时也折映出相当复杂的人生印痕与心灵投影。他们... 中国现当代作家以散文、随笔和杂论等方式写下了许多阅读《红楼梦》的认识和感受,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和归纳。他们对《红楼梦》的种种解读,承载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内涵,同时也折映出相当复杂的人生印痕与心灵投影。他们以切进形象的言说方式,既深化着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认识,又填充着文学宝库里的遗产珍存,更呈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作家 《红楼梦》笔谈 基本观点 个性与贡献
下载PDF
悲凉之雾 遍被华林——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被引量:2
16
作者 祁冰 《琼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60-63,45,共5页
曹雪芹在清醒的悲剧意识观照下,将《红楼梦》全篇叙写成两种性质不同、审美价值各异的悲剧:封建贵族世家自相戕戮、美丑同归、兴衰荣辱迅速更替的家族悲剧;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曹雪芹在清醒的悲剧意识观照下,将《红楼梦》全篇叙写成两种性质不同、审美价值各异的悲剧:封建贵族世家自相戕戮、美丑同归、兴衰荣辱迅速更替的家族悲剧;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悲剧。在以上整体悲剧的外围,还弥漫着强烈的死亡意识。这种由时代、文化乃至生命折射出的大悲剧真可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悲剧意蕴 家族悲剧 女儿悲剧 死亡意识
下载PDF
探析《红楼梦》中的休闲体育文化及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荣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95-,97,共2页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被称为清朝社会的百科全书。体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书中亦有展现,虽然着墨不多,描写的体育项目也有限,仅作为情节叙述的需要,但是仍可以从中找到清代社会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
关键词 红楼梦 体育文化 启示
原文传递
论林黛玉的存在体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维昭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7-23,16,共8页
林黛玉本来喜聚会,却又自甘寂寞,甘愿离群索居。因为贾府里、人群中有她的所爱所恨、所喜所悲。她否定“仕途经济”,则是既否定那个社会的最高价值,也否定那些从事、热衷“仕途经济”的男男女女,这样,在观念上,她把自己分裂成精... 林黛玉本来喜聚会,却又自甘寂寞,甘愿离群索居。因为贾府里、人群中有她的所爱所恨、所喜所悲。她否定“仕途经济”,则是既否定那个社会的最高价值,也否定那些从事、热衷“仕途经济”的男男女女,这样,在观念上,她把自己分裂成精神主体与作为物质存在的主体。林黛玉始终生活于爱与被爱、自洁与合群的矛盾中。当她认定自由存在于世外的时候,她的人格从此就陷入内在分裂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曹雪芹 爱与自由
下载PDF
家园的追寻——《红楼梦》与《飘》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静 黄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5-49,共5页
《红楼梦》与《飘》都蕴涵着家园追寻的母题。面对身体和精神的放逐,“水男儿”贾宝玉退守大观园,审美化地建筑起身体的家园,又用林黛玉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这两个“此岸”家园毁灭后,贾宝玉升入“庄禅”的“彼岸”家园,以... 《红楼梦》与《飘》都蕴涵着家园追寻的母题。面对身体和精神的放逐,“水男儿”贾宝玉退守大观园,审美化地建筑起身体的家园,又用林黛玉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这两个“此岸”家园毁灭后,贾宝玉升入“庄禅”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上的解脱。而“女海盗”斯卡利特则冲入亚特兰大,征服般地建构起身体的家园,并用瑞特.巴特勒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此岸”的双重家园失去后,斯卡利特回到“基督”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下的救赎。中西民族精神和宗教精神虽有殊途,但对“家园”的追寻终究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飘》 母题 家园 长城精神 海盗精神 庄禅 基督
下载PDF
《红楼梦》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红楼梦》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归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红楼梦》是一个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本旨 ,寄托中华文化之精魂的文本。《红楼梦》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红楼梦》是一个充满辩证性和悖论性机趣的话题。“人间红学”与专业研究者、翻译者等的相对专门性的工作应该有一种“良性互动”
关键词 《红楼梦》 中华文化 世界 悖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