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可能途径 被引量:38
1
作者 武小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4,共4页
杂交水稻的单产处于徘徊状态。提高单产的可靠途径在于扩大双亲的遗传差异 ,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水平。培育“杂交水稻超高产群体理想型”,应用分子标记辅助相互轮回选择法累加不同组群的优势基因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挖掘与利用野生稻中... 杂交水稻的单产处于徘徊状态。提高单产的可靠途径在于扩大双亲的遗传差异 ,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水平。培育“杂交水稻超高产群体理想型”,应用分子标记辅助相互轮回选择法累加不同组群的优势基因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挖掘与利用野生稻中的远缘优势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分子标记技术 杂种优势 轮回选择 水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分析玉米轮回选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3
2
作者 黄素华 滕文涛 +1 位作者 王玉娟 戴景瑞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80,B001,B002,共10页
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玉米基础群体DC0 及其选择两轮后的群体HSC2 和MSC2 以及基础群体XFC0 和其选择一轮后的群体XFC1 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4 9对引物在 5个玉米群体中共扩增出 185个等位位点 ,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 1~ 7... 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玉米基础群体DC0 及其选择两轮后的群体HSC2 和MSC2 以及基础群体XFC0 和其选择一轮后的群体XFC1 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4 9对引物在 5个玉米群体中共扩增出 185个等位位点 ,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 1~ 7个 ,平均为 3 8个 ;基础群体多态性位点总数和多态性位点比例比其改良群体的略高 ;DC0 、HSC2 和MSC2 3个群体的基因平均杂合度相似 ,XFC0 与XFC1 的基因平均杂合度相似 ;基础群体与改良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也相似 ;累加各引物扩增的基因型种类 ,改良群体的基因型种类偏少 ,但这些差异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与其改良后群体的遗传变异相似 ,轮回选择可以保持群体的遗传变异范围 ,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轮回选择 遗传多样性 SSR
下载PDF
选育高产、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的途径与方法 被引量:34
3
作者 毛建昌 张世煌 李向拓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2-878,共7页
阐述了玉米近交衰退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加性遗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作用以及穗部性状的配合力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了系谱法不同世代家系的测交产量与家系世代的关系。提出了采用系谱法与家系内小群体轮回选择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并从S3家系... 阐述了玉米近交衰退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加性遗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作用以及穗部性状的配合力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了系谱法不同世代家系的测交产量与家系世代的关系。提出了采用系谱法与家系内小群体轮回选择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并从S3家系开始进行家系内轮回选择和选育高产、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自交系 系谱法 轮回选择
下载PDF
林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康向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共10页
林木遗传育种是研究森林遗传和林木良种选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其因林木地理变异规律研究而萌芽,伴随着遗传学基本理论体系形成完成奠基,在不断推动遗传改良以满足人工林高效培育的良种急需中实现林木遗传育种现代理论和技术体系构建,... 林木遗传育种是研究森林遗传和林木良种选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其因林木地理变异规律研究而萌芽,伴随着遗传学基本理论体系形成完成奠基,在不断推动遗传改良以满足人工林高效培育的良种急需中实现林木遗传育种现代理论和技术体系构建,并在进入21世纪之后开启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深入发展阶段。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创新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形成了一个适合树木生物学特点、遗传基础研究与育种创新应用紧密结合并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其中,基于轮回选择不断推进以选择、交配、遗传测定为核心的育种循环,完成更高轮次的基本群体、育种群体、选择群体和生产群体建设,是可持续遗传改良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或通过远缘杂交选育杂种优势突出的林木品种;或基于有性多倍体化开展多倍体育种,综合利用杂种优势和倍性优势,实现林木多目标性状改良;或采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技术,进一步改良已有林木品种或优异种质等。而林木良种生产仍然依赖传统的种子园制种和无性系制种,其中体胚发生技术实用化将是进一步实现种子繁殖树种遗传改良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推动林木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提高育种效率和效果,选育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逆性更强、适应性更广的林木良种并应用于生产,保证用更少的人工林面积生产更多的木材及林产品,以减少对天然林的依赖,林木遗传育种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育种 轮回选择 育种循环 良种
原文传递
矮败小麦及应用途径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秉华 杨丽 王山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17,共6页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非矮秆品种与之授粉,后代群体中的矮秆株是雄性不育的,而非矮秆株是雄性可育的。接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第二代产品,多方面优于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常规育种、轮回选择和基础研究中...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非矮秆品种与之授粉,后代群体中的矮秆株是雄性不育的,而非矮秆株是雄性可育的。接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第二代产品,多方面优于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常规育种、轮回选择和基础研究中有远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轮回选择
下载PDF
矮败小麦创制与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翟虎渠 刘秉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27-4131,共5页
阐明矮败小麦创制的过程和其在小麦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矮败小麦育种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小麦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育种上应用的思路。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杂优利用
下载PDF
玉米Tuxpeno-Reid和Suwan-Lancaster合成群体相互轮回选择效果及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泽辉 祝云芳 +3 位作者 王安贵 郭向阳 赵丽 胡兴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0,共6页
采用属Reid自交系和属Tuxpeno自交系形成墨瑞C0以及用属Suwan自交系、Mo17和78599形成苏兰C0。两个群体在4次遗传平衡后按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后分别形成改良一轮的墨瑞C1和苏兰C1。经多点产量比较,墨瑞C1×苏兰C1比墨瑞C0×苏... 采用属Reid自交系和属Tuxpeno自交系形成墨瑞C0以及用属Suwan自交系、Mo17和78599形成苏兰C0。两个群体在4次遗传平衡后按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后分别形成改良一轮的墨瑞C1和苏兰C1。经多点产量比较,墨瑞C1×苏兰C1比墨瑞C0×苏兰C0的产量提高7.84%,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两个群体本身的产量变化不显著。群体间的平均杂种优势也从改良前的9.86%提高到改良后的16.29%。根据SSR标记计算,相互轮回选择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轮回选择 杂种优势
原文传递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邱先进 袁志华 +3 位作者 何文静 刘环 徐建龙 邢丹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2-998,共7页
水稻(Oryza sativa L.)垩白包括垩白率和垩白度,是重要的外观品质之一,对其他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阐明水稻垩白性状的遗传机制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垩白基因获得了克隆。本文综述了... 水稻(Oryza sativa L.)垩白包括垩白率和垩白度,是重要的外观品质之一,对其他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阐明水稻垩白性状的遗传机制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垩白基因获得了克隆。本文综述了水稻垩白的评价指标、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遗传基础、垩白QTL定位和垩白基因克隆,并提出了借助显性核不育系进行轮回选择改良水稻垩白的分子育种策略,以期为水稻垩白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QTL定位 基因克隆 轮回选择
下载PDF
美国玉米种质的利用与改良 被引量:18
9
作者 宋锡章 张宝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8,共5页
新种质的普遍缺乏和遗传基础狭窄,已经成为玉米育种者所面临的难题。美国作为世界上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在玉米种质的理论及应用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本文回顾、总结了美国在种质利用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杂种优势理... 新种质的普遍缺乏和遗传基础狭窄,已经成为玉米育种者所面临的难题。美国作为世界上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在玉米种质的理论及应用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本文回顾、总结了美国在种质利用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杂种优势理论的发展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应用,以及通过群体改良、外来种质导入手段保持遗传多样性,改良、拓宽种质基础的理论发展及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改良 轮回选择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性轮选遗传修复与高加倍率材料的创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才卓 徐国良 +7 位作者 任军 代玉仙 于明艳 李淑华 刘小丹 郭琦 王丽娜 张銘堂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DH技术对先玉335进行连续轮回选择,发现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能力具有极显著的累加遗传效应,这种遗传效应可以获得成倍提高。证明玉米自身遗传系统具有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遗传恢复(修复)能力。用两轮选择所获的DH2系再次杂交组群,再... 利用DH技术对先玉335进行连续轮回选择,发现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能力具有极显著的累加遗传效应,这种遗传效应可以获得成倍提高。证明玉米自身遗传系统具有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遗传恢复(修复)能力。用两轮选择所获的DH2系再次杂交组群,再经杂交诱导获得单倍体植株平均雄花散粉率高达85.15%,自交结实率高达66.18%,是基础群体先玉335直接诱导单倍体株的6.99倍和9.86倍。获得的DH3系因经两轮全基因组配子体选择,最大限度地淘汰了有害、劣性基因,聚合了较多优良基因,农艺性状好,植株长势强,可直接应用于资源扩增和品种选育。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性的轮选遗传修复能力的发现与高自然加倍率材料的创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与玉米双轮回选择育种模式相结合,构建基于自然加倍为主体的单倍体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加倍 轮回选择 自然修复加倍
原文传递
玉米抗旱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成韬 焦仁海 番兴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4,共4页
干旱已经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玉米抗旱育种是减少干旱造成产量损失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一些抗旱的玉米种质资源和选育抗旱玉米品种的方法。轮回选择法是玉米抗旱育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进行轮回选择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评... 干旱已经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玉米抗旱育种是减少干旱造成产量损失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一些抗旱的玉米种质资源和选育抗旱玉米品种的方法。轮回选择法是玉米抗旱育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进行轮回选择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评价产量性状,通过第二性状进行玉米抗旱辅助选择,引入权重法构建合理的抗旱模型。回顾和展望了生物技术在玉米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育种 轮同选择 种质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轮回选择研究 Ⅰ.向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基因型中导入显性核不育基因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永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0-76,共7页
以同时携带显性核不育基因Ms和显性不育抑制基因Rf的甘蓝型油菜为父本,含有相应隐性等位基因的同类型油菜为母本,经一代杂交成功地把显性核不育基因导入具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基因型中。90%以上的杂种一代、回交和复交组合均表现为1可育:... 以同时携带显性核不育基因Ms和显性不育抑制基因Rf的甘蓝型油菜为父本,含有相应隐性等位基因的同类型油菜为母本,经一代杂交成功地把显性核不育基因导入具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基因型中。90%以上的杂种一代、回交和复交组合均表现为1可育:1不育的分离。在第一批转育所用的15个亲本中,有3个对由Ms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有抑制作用,它们能使相应的杂种在F_1全部可育。不同的细胞质对Ms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尽管遗传背景以及异地和不同生长季节种植造成的环境因素的差异对Ms表达有微弱影响,个别组合中有少量半不育株产生,但由Ms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是稳定的,完全可以应用于甘蓝型油菜的轮回选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基因 轮回选择 油菜
下载PDF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 Ⅵ.普通小麦与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材料、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早熟诱变系的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逯腊虎 李振兴 +3 位作者 倪中福 彭惠茹 聂秀玲 孙其信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为分析小麦杂种优势群,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中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20份)、穗分枝小麦(4份)、轮回选择后代(14份)、西藏半野生小麦(3份)和斯卑尔脱小麦Hubel早熟诱变系(4份)共45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23个... 为分析小麦杂种优势群,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中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20份)、穗分枝小麦(4份)、轮回选择后代(14份)、西藏半野生小麦(3份)和斯卑尔脱小麦Hubel早熟诱变系(4份)共45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23个SSR引物在45个材料间共检测出226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出5-16个等位变异,平均为9.82个。普通小麦群体与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715、0.8145、0.9087和0.9217,均明显高于普通小麦群体内的0.6622;在聚类结果上,普通小麦、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也被明显地划分为五大不同类群,说明普通小麦群体与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中,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和Hubel诱变系与普通小麦杂交F1代育性正常,且为普通小麦表型,可用作杂交小麦的亲本。西藏半野生小麦成熟时期穗轴自然断落,不利于收获,在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时须先进行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穗分枝小麦 轮回选择后代 西藏半野生小麦 Hubel诱变系 SSR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下载PDF
紫花苜蓿耐盐新种质一般配合力分析与轮回选择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青川 康俊梅 +1 位作者 郭文山 孙彦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8,共5页
以第1代轮回选择的后代为材料,种植后通过表型从中选出107个耐盐单株,其耐盐性一般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其中耐盐性一般配合力高的75株,低的32株;再将配合力较高的单株相互杂交,完成第2代轮回选择;在两次选择的基础上,又进行一次混合选择... 以第1代轮回选择的后代为材料,种植后通过表型从中选出107个耐盐单株,其耐盐性一般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其中耐盐性一般配合力高的75株,低的32株;再将配合力较高的单株相互杂交,完成第2代轮回选择;在两次选择的基础上,又进行一次混合选择,得到了70个杂交后的耐盐苜蓿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配合力 耐盐性 轮回选择
下载PDF
轮回选择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漆映雪 邹小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14-17,共4页
综述了轮回选择的建立、轮回选择改良群体的理论基础,轮回选择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及轮回选择创新种质,重点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轮回选择改良作物群体的必要性,并展望了轮回选择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轮回选择 群体改良 种质创新 应用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of Maize Populations Developed by Two Kinds of Recurrent Selection Methods Investigated with SSR Markers 被引量:8
16
作者 LI Lu-jiang YANG Ke-cheng PAN Guang-tang RONG Ting-zha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37-1045,共9页
Two cycles of biparental mass selection (MS) and one cycle of half-sib-S3 family combining selection (HS-S3) for yield were carried out in 2 synthetic maize populations P4C0 and P5C0 synchronously. The genetic div... Two cycles of biparental mass selection (MS) and one cycle of half-sib-S3 family combining selection (HS-S3) for yield were carried out in 2 synthetic maize populations P4C0 and P5C0 synchronousl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8 maize populations, including both the basic populations and their developed populations, were evaluated by 30 SSR primers. On the 30 SSR loci, a total of 184 alleles had been detected in these populations. At each locus, the number of alleles varied from 2 to 14, with an average of 6.13. The number and ratio of polymorphic loci in both the basic popul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ir developed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early no difference after MS but decreased after HS-S3 in both the basic populations in the mean gene heterozygosity. The mean genetic distance changed slightly after MS but decreased in a bigger degree after HS-S3 in both the basic populations. Analys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enetic distances showed that the ranges of the genetic distance were wider after MS and most of the genetic distances in populations developed by HS-S3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both the basic populations. The number of genotypes increased after MS but decreased after HS-S3 in both the basic populations.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intra-population was much more than genetic diversity of inter-population in both the basic populations. All these index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s after MS was similar to their basic populations,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was maintained during MS, whereas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s decreased after HS-S3.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heterogeneity between some of the individuals in the developed populations increased after MS, whereas the populations become more homozygotic after HS-S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recurrent selection genetic diversity SSR markers biparental mass selection (MS) half-sib-S3 familycombining selection (HS-S3)
下载PDF
大豆产量轮回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成松 盖钧镒 宋启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0-84,共5页
对大豆产量进行两轮S1家系的轮回选择,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从C0的1378.0kg/hm2增加到C2的1628.8kg/hm2,平均每轮增收9.13%。两轮选择后,蛋白质含量、百粒重、每荚粒数等性状有显著改进;油分含量... 对大豆产量进行两轮S1家系的轮回选择,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从C0的1378.0kg/hm2增加到C2的1628.8kg/hm2,平均每轮增收9.13%。两轮选择后,蛋白质含量、百粒重、每荚粒数等性状有显著改进;油分含量有所下降但不显著。籽粒产量选择对其他性状如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等无显著间接效应。S1家系选择后,百粒重、每荚粒数、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结荚高度等性状仍维持较高的遗传变异,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性状的遗传变异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轮回选择 遗传变异 产量
下载PDF
基于自然加倍为主体的DH双轮回选择玉米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思 被引量:12
18
作者 才卓 徐国良 +5 位作者 郭琦 刘小丹 任军 代玉仙 李淑华 于明彦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依据相关理论和育种实践提出,在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基础上,应用单倍体轮选遗传修复原理,纳入主体杂优模式双向轮回选择育种理念,融入分子辅助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等现代技术,构建"基于自然加倍为主体的单倍体双轮回育种集成技... 依据相关理论和育种实践提出,在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基础上,应用单倍体轮选遗传修复原理,纳入主体杂优模式双向轮回选择育种理念,融入分子辅助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等现代技术,构建"基于自然加倍为主体的单倍体双轮回育种集成技术体系"。通过对主体杂优模式的双向DH轮回循环选择改良,逐步累加农艺性状相关有益基因频率,快速聚合雄穗自然加倍基因,随育种进程逐步深入,形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单倍体高自然加倍商业化核心种质群,逐步摆脱复杂苛刻的实验室或工厂化加倍技术环节,步入简捷高效的单倍体田间自然加倍技术体系。该体系能够实现育种技术全新跨越,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简化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轮回选择 单倍体自然加倍 DH系
原文传递
轮回选择培育紫花苜蓿耐盐新品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青川 康俊梅 +1 位作者 郭文山 孙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5期9-13,共5页
经过二代轮回选择和一代混合选择得到的70个耐盐优株相互杂交的后代群体为材料,在含盐量为0.3%~0.5%的盐碱地上种植,通过表型选择挑出106个耐盐优株,并进行了耐盐性一般配合力的测定,其中耐盐性一般配合力高的植株73株,中等... 经过二代轮回选择和一代混合选择得到的70个耐盐优株相互杂交的后代群体为材料,在含盐量为0.3%~0.5%的盐碱地上种植,通过表型选择挑出106个耐盐优株,并进行了耐盐性一般配合力的测定,其中耐盐性一般配合力高的植株73株,中等的23株,较低的10株。淘汰一般配合力较低和中等的植株,让耐盐性一般配合力高的优株相互杂交,完成第三代轮回选择,得到了耐盐优株相互杂交的耐盐苜蓿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一般配合力 耐盐性 轮回选择
下载PDF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研究——Ⅰ.不同轮选群体抗赤霉病性和株高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蒋国樑 陈兆夏 吴兆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6-351,共6页
用5个不同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轮回选择群体对其抗赤霉病性和株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次或两次轮回选择,不论是长期库 LC_1、LC_2或抗源库 RC_1、RC_2,其群体可育株平均单穗发病小穗数均比基因库原始群体 C_0少。群体中出现抗... 用5个不同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轮回选择群体对其抗赤霉病性和株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次或两次轮回选择,不论是长期库 LC_1、LC_2或抗源库 RC_1、RC_2,其群体可育株平均单穗发病小穗数均比基因库原始群体 C_0少。群体中出现抗病植株频率逐年增大,感病植株频率逐年减小。群体抗性方差长期库无显著变化,抗源库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异系数显著增大。LC_1和 RC_1平均株高比 C_0分别增加6.1和4.6厘米,但经第二次轮选后,LC_2又降低到与 C_0相近,抗源库基本不变。各群体的株高变异不存在显著差异。LC_2和 RC_2中低于110厘米的较矮植株的频率比 LC_1和 RC_1各增加37.68%和10.61%。各群体中植株抗赤霉病性与株高的正相关极微弱,且在第二轮回群体和原始群体中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库 轮回选择 赤霉病 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