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膈散及其拆方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司富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3139-3145,共7页
目的:探讨启膈散及其拆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接种于裸鼠右胁皮下制备荷瘤裸鼠模型.自接种后第2天开始,每天用40倍成人剂量的启膈散全方及其活血和化痰两个拆方水煎液灌胃给药,连续60d... 目的:探讨启膈散及其拆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接种于裸鼠右胁皮下制备荷瘤裸鼠模型.自接种后第2天开始,每天用40倍成人剂量的启膈散全方及其活血和化痰两个拆方水煎液灌胃给药,连续60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中Fac-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EGFR、PDGFR、VEGF及PLC-γ1蛋白表达.结果:各用药组肿瘤MVD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36.43±4.16,40.29±2.8742.43±3.04vessels/mm2vs48.57±7.45vessels/mm2,P<0.05或0.01).各组肿瘤MVD值与VEGF表达量呈正相关(r=0.712,P=0.0005).各用药组肿瘤EGFR、PDGFR、VEGF、PLC-γ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启膈散及其拆方抑制裸鼠移植瘤MVD及EGFR、PDGFR、VEGF、PLC-γ1蛋白表达的作用以全方组最好,活血组次之.结论:启膈散及其拆方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GFR、PDGFR、VEGF及PLC-γ1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膈散 食管癌细胞 荷瘤裸鼠 肿瘤血管生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磷脂酶C-Γ1
下载PDF
胃肠道炎症性纤维性息肉37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丹 王坚 +5 位作者 陈森 肖芹 朱长仁 蒋记心 王翠梅 顾学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炎症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IF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进行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检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仅(PDGFRA)基因第1... 目的探讨胃肠道炎症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IF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进行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检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仅(PDGFRA)基因第12、18号外显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9例,女性28例。年龄37—78岁,平均57岁。肿瘤部位:22例位于胃窦,9例位于回肠,3例位于贲门,1例位于胃角,1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十二指肠。肿瘤最大径0.5~5.5CITI,平均3.0cm。大体观察呈息肉状隆起型病变,部分伴黏膜溃疡形成。镜下观察胃IFP由梭形细胞围绕小血管及黏膜腺体形成经典的“洋葱皮样”结构为特征,部分区呈交织状或束状排列;小肠IFP大部分病例缺乏“洋葱皮样”结构,组织疏松水肿,由星形或上皮样细胞构成,具有突出的毛细血管网,瘤细胞均匀分布于疏松水肿样间质内;2种组织学形态均伴有较多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瘤组织多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其中1例小肠IFP向下生长累及肠壁浅肌层。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37例均表达波形蛋白、CD34,18例表达PDGFRA。分子病理检测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及PDGFRA基因第12、18号外显子,结果显示均无KIT基因突变,其中4例IFP存在PDGFRA基因第18号外显子突变,突变形式为D842V,5例伴有第12号外显子突变,导致P.566.571delSPDGHEinsR。30例获得随访,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肠道IFP主要呈现2种组织学形态,且存在PDGFRA基因激活突变,是消化道良性间叶源性肿瘤,而非炎性反应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DNA突变分析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潇 颜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外伤后失明的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内的许多因子参与了外伤性PVR的发病过程,其中vEGF通过拮抗PDGF与PDGF受体α(PDGFR...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外伤后失明的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内的许多因子参与了外伤性PVR的发病过程,其中vEGF通过拮抗PDGF与PDGF受体α(PDGFRα)结合,促进非PDGF因子介导的PDGFRα间接激活途径,降低细胞内p53水平,促进PVR早期的细胞增生、活化、迁移过程,是外伤性PV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病 增生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 综述
原文传递
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玲 陈晓宇 +1 位作者 刘强 沈艳莹 《胃肠病学》 2016年第7期392-397,共6页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类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生与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目前相关研究多仅涉及胃和小肠两个部位,对结直肠和胃肠道外GISTs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探讨不同部位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基因突...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类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生与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目前相关研究多仅涉及胃和小肠两个部位,对结直肠和胃肠道外GISTs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探讨不同部位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纳入2006年12月—201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原发性GISTs患者,收集患者手术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PCR技术和测序法分析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突变情况,同时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分析不同部位GISTs患者临床特征、预后以及基因突变的差异。结果:共16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GISTs发生于胃86例(51.8%),小肠51例(30.7%),结直肠12例(7.2%),胃肠道外17例(10.2%)。不同部位GISTs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结直肠GISTs直径多<5 cm(83.3%),半数为极低危患者(50.0%);胃肠道外GISTs近半数直径>10 cm(47.1%),多为高危患者(76.5%),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胃肠道GISTs显著缩短(P<0.05)。166例患者中132例(86.8%)为c-kit基因突变,6例(3.9%)为PDGFRα基因突变,PDGFRα基因突变者均为胃部GISTs。不同部位GISTs的c-kit基因突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ISTs最常发生于胃和小肠。结直肠GISTs体积小,危险度低,预后较好;胃肠道外GISTs体积大,危险度高,预后较差。GISTs以c-kit基因突变多见,不同部位GISTs的基因突变情况存在一定差异,PDGFRα基因突变多发生于胃部G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结直肠肿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
下载PDF
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九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付尧 管文燕 +4 位作者 武海燕 吴鸿雁 樊智文 叶庆 孟凡青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 探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7例)及会诊病例(2例)共9例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 目的 探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7例)及会诊病例(2例)共9例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7例进行PDGFRB基因外显子第12、14号突变检测,4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ETV6-NTRK3融合基因,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3 d至18岁,平均年龄5岁.发病部位:头面部8例,躯干部1例.临床表现多为局部境界清楚的肿块.组织学上,肿瘤可出现浅染区及深染区的双相结构.浅染区由具有嗜酸性胞质的胖梭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排列呈结节状、短束状或旋涡状.高倍镜下,细胞核呈细长的圆锥形或雪茄形,并缺乏核异型性.间质可发生程度不同的透明变性.深染区由原始的多边形或圆形的细胞核深染的细胞组成,细胞质淡染,细胞边缘较模糊,有时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浅染区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弥漫阳性;深染区原始间叶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弥漫阳性,SMA灶性区弱阳性;肿瘤表达结蛋白、S-100蛋白、h-Caldesmon、CD34、STAT6阴性.PDGFRB基因第12、14号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显示:2例伴有第12号外显子点突变c.1681C〉T(p.R561C),1例伴有第14号外显子点突变c.1998C〉G(p.N666K).4例3岁以下病例FISH检测ETV6-NTRK3融合基因显示阴性.9例均行外科单纯切除术,术后随访6~68个月,2例复发.结论 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常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形态学上肿瘤可出现浅染区及深染区的双相结构,分子遗传学可出现PDGFRB外显子突变,可作为疑难病例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瘤 肌纤维瘤病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 原位杂交 荧光
原文传递
过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的小鼠内皮祖细胞有助于损伤后血管的再内皮化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航 黄浩 +3 位作者 尹扬光 邓梦杨 康华丽 黄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 观察高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内皮祖细胞(EPC)修复损伤血管的功能.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使用含血管内皮细胞的专用培养基诱导脾源性EPC,使用基因转染的方法获取高表达PDGFR-β的... 目的 观察高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内皮祖细胞(EPC)修复损伤血管的功能.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使用含血管内皮细胞的专用培养基诱导脾源性EPC,使用基因转染的方法获取高表达PDGFR-β的EPC,并将其回输至脾切除后的颈动脉损伤模型中,以伊文思蓝染色评估血管再内皮化程度.结果 荧光双染鉴定显示培养的EPC阳性率在90%以上,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质粒转染效率为50%~ 60%,转染后EPC高表达PDGFR-β,伊文思蓝染色结果显示EPC尾静脉移植,有助于损伤后血管的再内皮化,PDGFR-β过表达EPC移植效果优于单纯EPC移植(P<0.01).结论 体外培养脾源性EPC切实可行,使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可以有效上调PDGFR-β表达,而过表达PDGFR-β的EPC显著促进小鼠颈动脉损伤早期血管再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干细胞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PDGFRA基因突变型胃肠间质瘤生物学行为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伟 黄雯 +7 位作者 任磊 梁怀予 董思瑶 都向阳 徐晨 方勇 沈坤堂 侯英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受体(PDGFRA)基因突变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生物学行为谱系,比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良恶性评估方法与改良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收...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受体(PDGFRA)基因突变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生物学行为谱系,比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良恶性评估方法与改良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2020年手术切除PDGFRA基因突变型GIST 119例,复习其临床病理资料、随访记录后续治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9例PDGFRA基因突变型GIST中,男性79例,女性40例;年龄25~80岁,中位年龄60岁,此组病例均来源于胃。其中11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54个月,13例疾病进展。总体5年无瘤生存率为90.1%,总生存率94.1%。参考改良版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组分别8、32、38和35例,其中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95.6%、94.3%、80.5%,非高危3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高危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95.0%、8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1)。按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良恶性评估方法,非恶性43例(37.4%),低度恶性56例(48.7%),中度恶性9例(7.8%),高度恶性7例(6.1%),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91.7%、77.8%、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7.5%、77.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DGFRA基因突变型GIST包含良性到高度恶性广谱生物学行为谱系,按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良恶性评估方法,非恶性和低度恶性多见,术后预后好,少部分为中~高度恶性,单纯手术切除预后差。此型GIST总体上表现为相对惰性的生物学行为是源于中~高度恶性构成比低。改良版NIH方案不能有效地对PDGFRA突变型GIST进行危险度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 预后
原文传递
EGFR和PDGFR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饶大庞 虞海峰 庄小艺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年第6期604-606,F0002,共4页
目的检测Wistar大鼠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为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的关联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采用50只Wistar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和正常... 目的检测Wistar大鼠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为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的关联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采用50只Wistar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EGFR和PDGFR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组织EGFR和PDGFR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3.35、9.05,P均<0.05)。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中EGFR和PDGFR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可能与前列腺癌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 慢性前列腺炎
下载PDF
肺腺癌中PDGF-B、PDGFR-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罗锦辉 唐建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与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PDGF B、PDGFR α在30例肺腺癌原发灶和12例正常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PDGF- B主要在肺腺癌细胞 质和(或)细胞核表达,...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与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PDGF B、PDGFR α在30例肺腺癌原发灶和12例正常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PDGF- B主要在肺腺癌细胞 质和(或)细胞核表达,PDGFR -α主要在肺腺癌细胞质表达,少数在细胞核表达;二者均在肺腺癌细胞过度表达(P<0.05),偶 见间质巨噬细胞淡染;PDGFR- α阳性表达率在肺腺癌高分化组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结论 PDGF B/PDGFR- α自 分泌刺激环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DGFR- α阳性表达与肺腺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细胞 PDGFR-Α 阳性表达率 PDGF-B 间质 原发灶 LSAB法 高分 结论 意义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2、slL-2R、IL-13及PDGF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国强 柳毅 马坚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sIL-2R、IL-13及PDGF水平的变化及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15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急性肝炎组20例、慢性肝炎组90例和重型肝炎组40例);设健康人45名作为对照组。前2项血清标志物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后...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sIL-2R、IL-13及PDGF水平的变化及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15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急性肝炎组20例、慢性肝炎组90例和重型肝炎组40例);设健康人45名作为对照组。前2项血清标志物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后2项血清指标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测定数值显示,血清IL-2水平急性肝炎患者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2组患者该指标水平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sIL-2R水平显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3组患者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发现其递增规律与肝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平行关系。IL-13水平测定结果也显示3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DGF测定值显示,急性肝炎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2组水平则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均<0.01)。其水平的递增关系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本文患者4项血清指标水平的变化与乙型肝炎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其测定有助于了解本病的发生机制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白介素2、13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会卿 李荣芬 +1 位作者 宋海燕 薛铮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545-546,共2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及受体(PDGFR-β)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肾间质中的表达、分布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UO大鼠肾间质中PDGF-BB、PDGFR-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布状况和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及受体(PDGFR-β)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肾间质中的表达、分布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UO大鼠肾间质中PDGF-BB、PDGFR-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布状况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肾间质中PDGF-BB、PDGFR-β和α-SMA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α-SMA与PDGF-BB、PDGFR-β的表达呈正相关(r1=0.92,P<0.01,r2=0.98,P<0.01)。结论PDGF-BB、PDGFR-β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抑制PDGF及其受体的产生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TP53、EGFR、PDGF在星形胶质细胞瘤进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晓玲 张晓娟 +3 位作者 张清泉 邱雷 王林娜 侯素平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750-1753,共4页
目的探讨TP53蛋白质分子(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星形胶质细胞瘤进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9例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 目的探讨TP53蛋白质分子(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星形胶质细胞瘤进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9例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标本中TP53、EGFR、PDGF的表达。对比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TP53、EGFR、PDGF的表达阳性率情况,以及TP53、EGFR、PDGF在不同级别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TP53、EGFR、PDGF阳性率较正常脑组织阳性率更高;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肿瘤分级越高,TP53、EGFR、PDGF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53、EGFR、PDGF可有效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蛋白质分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星形胶质细胞瘤 脑组织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VEGFR-3、PDGFR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庆锋 王宇昭 +6 位作者 李少雷 李忠武 周立新 吴楠 陈晋峰 张力建 杨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5例Ⅰ-Ⅲ期NSCLC根治手术后的标本进行E...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5例Ⅰ-Ⅲ期NSCLC根治手术后的标本进行EGFR、VEGFR-3、PDGFR表达检测。结果 EGFR、VEGFR-3、PD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1%、90.2%、61.5%。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VEGFR-3表达与N分期、胸膜侵犯有关。PDGFR的表达评分与VEGFR-3的表达评分呈正相关,r=0.255,P=0.001。结论 EGFR、VEGFR-3是NSCLC淋巴转移与局部侵犯的相关因素,PDGFR与VEGFR-3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对多靶点靶向药物的研发及靶向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非小细胞肺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联合伊马替尼及化疗治疗EBF1-PDGFRB阳性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海萍 徐婷 +3 位作者 李正 尹佳 吴德沛 唐晓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8年第9期536-538,共3页
摘要目的提高对EBF1-PDGFRB阳性费城染色体(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EBF1-PDGFRB阳性Ph样ALL患者,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检测EBF1-PDGFRB融合基因,采用荧光原位杂交进行... 摘要目的提高对EBF1-PDGFRB阳性费城染色体(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EBF1-PDGFRB阳性Ph样ALL患者,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检测EBF1-PDGFRB融合基因,采用荧光原位杂交进行微小残留病监测。先后予化疗、伊马替尼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输注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者初诊时骨髓标本经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到EBF1-PDGFRB融合基因,经过综合治疗后PDGFRB重排持续阴性,至截稿前患者获得持续分子生物学缓解已22个月。结论联合化疗、CAR-T细胞输注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综合治疗能促进EBF1-PDGFRB阳性Ph样ALL患者获得持续深度分子生物学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基因融合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 淋巴细胞蛋白 酪氨酸激酶类 药物疗法 联合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猛 菅志远 +3 位作者 刘夏磊 沈先锋 邓保平 兰明银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AT1和PDGF表达,并以17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肝癌组织中AT1和PDGF阳性...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AT1和PDGF表达,并以17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肝癌组织中AT1和PDGF阳性率分别为88.9%和80.5%;2者在低分化组表达强度均高于高分化组(P<0.001);有转移者表达强度([8.17±0.75)和(6.67±0.82)]高于无转移者([4.23±2.23)和(3.80±2.44);]术前化疗组([6.86±1.35)和(6.57±0.98)]高于未化疗组([4.41±2.51)和(3.72±2.43);]AT1和PDGF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883,P<0.001)。结论:AT1和PD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增殖、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裴哲 孟元普 周博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7期482-487,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B(PDGFR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归档资料齐全完整的52例胃癌组织石蜡... 目的分析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B(PDGFR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归档资料齐全完整的52例胃癌组织石蜡标本和距离癌组织边缘5cm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ERCC1、VEGFR3、PDGFRB表达,分析ERCC1、VEGFR3、PDGFRB在胃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三者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ERCC1、VEGFR3、PDGFRB表达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VEGFR3、PDGFRB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长径无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病理类型相关,Ⅲ期、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1/2肌层浸润、肠型胃癌患者ERCC1、VEGFR3、PDGFRB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VEGFR3、PDGFRB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RCC1与VEGFR3之间正相关(r=0.572,P=0.001);ERCC1与PDGFRB之间正相关(r=0.617,P=0.001);VEGFR3与PDGFRB之间正相关(r=0.569,P=0.001)。ROC曲线显示,与ERCC1、VEGFR3、PDGFRB单项诊断相比,三项联合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ERCC1、VEGFR3、PDGFRB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随着淋巴结的转移,ERCC1、VEGFR3、PDGFRB表达升高,参与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 DNA修复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申杰 朱润秀 +3 位作者 袁军 石井陽子 笹原正清 徐桂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93-600,共8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信号在脑缺血后血-脑屏障修复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后条件特异性系统性PDGFR-β基因小鼠204只,利用光化学法将其中186只小鼠制作为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即PDGFR-β基因敲除小鼠...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信号在脑缺血后血-脑屏障修复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后条件特异性系统性PDGFR-β基因小鼠204只,利用光化学法将其中186只小鼠制作为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即PDGFR-β基因敲除小鼠(Esr-KO缺血组)和基因未敲除小鼠(Floxed缺血组),各93只;将其余18只假手术模型(未进行激光照射)小鼠分为Esr-KO假手术组和Floxed假手术组,各9只。于缺血6、14 d,计算两缺血组脑梗死体积。比较两缺血组周细胞相关蛋白(α-SMA)、基膜相关层黏连蛋白的表达水平、血管周细胞覆盖水平(α-SMA/层黏连蛋白)和周细胞增殖水平(Ki67/α-SMA),并分析缺血后血-脑屏障渗透性差异。结果 (1)缺血第6、14天,Esr-KO缺血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Floxed缺血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缺血第6天,Esr-KO缺血组中缺血边缘区和中心区PDGFR-β及α-SMA表达量较Floxed缺血组明显降低(均P<0.01),而层黏连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均P>0.05);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sr-KO缺血组缺血边缘区α-SMA/层黏连蛋白及Ki67/α-SMA均明显低于Floxed缺血组[(15±5)%比(43±3)%,t=4.221,P<0.01;(14.2±1.7)%比(43.7±3.9)%,t=3.964,P<0.01]。(3)绿色荧光示踪定量技术分析显示,Esr-KO缺血组缺血边缘区血管渗透性比Floxed缺血组明显升高[第3天:(40.1±1.2)%比(25.5±1.7)%,t=3.882,P<0.01;第6天:(90.1±8.7)%比(36.5±4.5)%,t=4.957,P<0.01]。结论 PDGFR-β信号系统可能部分参与脑缺血后血-脑屏障修复及功能恢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 脑缺血 脑水肿 血脑屏障
下载PD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athway is involved i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directional migration toward gliomas 被引量:1
18
作者 Chaoshi Niu Yongfei Dong Ge G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3期993-998,共6页
BACKGROU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duce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 differentiation into vascular endothelial-like cells and promotes BMSC migration toward gliomas. Howe... BACKGROU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duce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 differentiation into vascular endothelial-like cells and promotes BMSC migration toward glioma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VEGF induces BMSC differentiation and migration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receptor (PDGFR) in BMSC differentiation and migration induced by VEGE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parallel, controlled, in vitro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the Molecular Neurobiology & Neural Regeneration and Repairing Laboratory,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China from June 2008 to March 2009. MATERIALS: U87 glioma cells were purchased from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mouse anti-human PDGFR and VEGF receptor (VEGFR)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purchased from Peprotech, USA. METHODS: Isolated BMSCs were precultured with neutralizing antibody for VEGFR-1, VEGFR-2, PDGFR-α, and PDGFR-β to block biological activity of related receptors, followed by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with 50μg/L VEGF. BMSCs induced with 50μg/L VEGF alone served as the VEGF-induced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mained untreat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Cell surface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BMSC surface cytokine receptor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Transwell model was used to observe cell migration. RESULTS: After blocking the PDGFR, VEGF did not induce BMSC cell surface marker CD-31 or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expression. However, inhibition with VEGF receptor blocking agents, VEGF induced BMSCs to express CD-31 and vWE Following inhibition of the PDGFR, the number of cells migrating through the polycarbonate membrane Transwell chamber was decreased,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BMSCs migrating to glioma cells. However, through the use of VEGF receptor blocking agents, the number of migrating cells rem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LIOMA IMMUNOFLUORESCENCE
下载PDF
Kawasaki Disease on PDGF Expression and VSMC Proliferation
19
作者 王华 王宏伟 程佩萱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1998年第4期243-246,共4页
The effect of serum of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KD) on expression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B chain protein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 was studied by immunocytochemical method. Meanwhil... The effect of serum of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KD) on expression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B chain protein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 was studied by immunocytochemical method. Meanwhile, the effects of the endothelial cell conditioned media (ECM) on expression of PDGF receptor mRNA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and on cell cycle of VSMC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s of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and flow cytometry (FC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KD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PDGF-B chain protein significantly. ECM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expression of PDGF receptor mRNA and indu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VSMC.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activation of PDGF-PDGF receptor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complication of 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wasaki disease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中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标记分子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波 李文环 +1 位作者 郭哲 姚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分子标志物如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D和核因子-KB(NF—KB),讨论它们与EMT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 目的检测乳腺癌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分子标志物如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D和核因子-KB(NF—KB),讨论它们与EMT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浸润性导管腺癌患者钙黏蛋白、波形蛋白、EGFR、NF-κB和PDGF-D的表达。患者分为3组:A[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B(ER^+和/或PR^+,Her-2/neu+)、C(三阴性:ER^-、PR^-、Her-2/neu^-)。免疫组织化学镜下阅片记录染色强度(0、+、++和+++)和阳性细胞百分比,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膜钙黏蛋白在所有57例中均表现为阳性(100%),然而,与A组比较,胞质钙黏蛋白在B组和C组有表达(B组:21%,C组:7%,A组:0%)。所有A组病例波形蛋白和EGFR均为阴性。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中波形蛋白、EGFR和NF—KB的表达上调,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形蛋白、EGFR和NF—K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明显上调,与这-类型肿瘤细胞的高侵袭特性-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上皮一间充质转化 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