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板回植成形法手术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文军 曹盛俊 +2 位作者 姚女兆 刘利乐 胡文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椎板回植成形术式,评价其在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20例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行肿瘤摘除椎板回植成形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27.8个月,2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腰背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 目的:介绍一种椎板回植成形术式,评价其在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20例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行肿瘤摘除椎板回植成形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27.8个月,2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腰背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均消失,效果满意,无继发性椎管狭窄发生。结论:椎板回植成形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恢复椎管完整性,避免医源性椎管狭窄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椎板回植 治疗
下载PDF
超声骨刀椎板成形椎板植骨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3 位作者 王振宇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3,10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切开、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固定、椎板植骨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88例颈、胸、腰椎椎管内肿瘤(长1~11 cm,平均3.2 cm)手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沿关节突内侧2~3 mm切开两侧的椎...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切开、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固定、椎板植骨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88例颈、胸、腰椎椎管内肿瘤(长1~11 cm,平均3.2 cm)手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沿关节突内侧2~3 mm切开两侧的椎板,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完整取下,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钛板固定,完成椎管成形,并在椎板切开部位植骨融合。结果肿瘤全切除81例,次全切除7例。切除椎板数1~5个,平均2.5个。未出现因超声骨刀椎管开窗、钛板置入所致的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12个月,中位数3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未见不稳定或畸形,可见植骨融合。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椎管后路切开钛板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的方法简便、安全、可靠,辅以植骨融合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椎板成形术 椎管内肿瘤 稳定性
下载PDF
改良椎板回植成形术治疗脊柱椎管内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源昊 李玉伟 +1 位作者 王跃 刘宏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6-189,共4页
椎板回植成形术对于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术式。与椎板全切术比较,椎板回植成形术理论上的优势包括骨量丢失少、术后脊柱畸形率低等。然而,早年部分文献报导其相较于椎板全切术的优势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理... 椎板回植成形术对于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术式。与椎板全切术比较,椎板回植成形术理论上的优势包括骨量丢失少、术后脊柱畸形率低等。然而,早年部分文献报导其相较于椎板全切术的优势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理念的不断革新,改良的椎板回植成形术有效率显著增加、并发症显著减少。本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椎板回植成形术治疗脊柱椎管内肿瘤的各类改良术式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回植成形术 椎板全切术 脊柱椎管内肿瘤
原文传递
改良椎板回植技术在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2 位作者 严晓云 崔巍 周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改良椎板回植技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3例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21~78岁,平均47.3岁。病程6~53...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改良椎板回植技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3例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21~78岁,平均47.3岁。病程6~53个月,平均32.5个月。肿瘤位于C1、C2之间。术后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6例、脊膜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术中保留棘上韧带的连续性,在椎板外缘切开后掀起椎板韧带复合体显露椎管,切除椎管内肿瘤后椎板回植固定。手术前后于三维CT上测量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疗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并记录颈椎总体旋转度。结果手术时间117~226 min,平均127.3 min;术中出血量190~890 mL,平均227.8 mL。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椎动脉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硬膜外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补充电解质及切口局部加压处理后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7个月,平均16.9个月。影像学检查示肿瘤无复发,椎板无移位,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无继发椎管容积减小。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获优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84.6%;手术前后ADI、颈椎总体旋转度及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改良椎板回植技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结构,较好地保持了颈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椎管内肿瘤 寰齿前间距 棘上韧带 椎板回植
原文传递
羊颈椎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及椎板回植成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菊英 黄勇 +1 位作者 张璨 菅凤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9-934,共6页
目的研究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及椎板回植成形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4例新鲜成年绵羊颈椎标本(C2~7)分为两组,每组7例。每例标本均被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3.0 N·m载荷,测量C3~6运动节段在不同载荷... 目的研究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及椎板回植成形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4例新鲜成年绵羊颈椎标本(C2~7)分为两组,每组7例。每例标本均被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3.0 N·m载荷,测量C3~6运动节段在不同载荷下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中性区(neutral zone,NZ)。对第1组进行完整状态、C5半椎板切除和C4~6半椎板切除3种状态下标本ROM和NZ的测量。对第2组进行完整状态、C4~6全椎板切除和C4~6椎板回植成形3种状态下标本ROM和NZ的测量。结果与完整状态比较,C5半椎板切除和C4~6半椎板切除状态下标本ROM和NZ没有明显差异,且C5半椎板切除和C4~6半椎板切除两种状态之间标本ROM和NZ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完整状态比较,C4~6全椎板切除与C4~6椎板回植成形状态下在前屈后伸载荷下ROM有显著增大(P<0.05)。C4~6椎板回植成形与C4~6全椎板切除状态比较,标本在后伸载荷下ROM明显减小(P<0.05);而其余载荷下,椎板回植成形和全椎板切除ROM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半椎板切除后,颈椎标本ROM和NZ无明显增加,并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全椎板切除后,颈椎标本在前屈后伸载荷下的ROM和NZ明显增加,颈椎稳定性受影响。椎板回植成形术并没有明显改善椎板切除术后颈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切除 椎板回植成形 颈椎稳定性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脊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体会
6
作者 全必春 邓展生 +3 位作者 许自立 许宇霞 周全 叶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3-434,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自发性脊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应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5月该院确诊急性自发性脊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5例,均采用相应节段的椎板开门减压并清除血肿加微形钛板内固定椎管成形术。结果该... 目的分析急性自发性脊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应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5月该院确诊急性自发性脊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5例,均采用相应节段的椎板开门减压并清除血肿加微形钛板内固定椎管成形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5~28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自发性脊椎管内硬膜外血肿预后的关键是早期的诊断,诊断明确后应立即行相应节段的椎板开门减压并清除血肿,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 硬膜外血肿 椎板回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