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认视角下指类句的外延内涵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雷卿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49,共6页
指类句是一种常用的蕴含悖论的陈述句或判断句。本文基于对指类句"语法-语义"的观察,拟从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体认视角,探讨指类句的外延内涵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人类思维的某些认知特征,认为语言中的指类句... 指类句是一种常用的蕴含悖论的陈述句或判断句。本文基于对指类句"语法-语义"的观察,拟从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体认视角,探讨指类句的外延内涵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人类思维的某些认知特征,认为语言中的指类句语言现象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深层思维和心智活动的"指类思维"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从人类认知与语言生成的层面对指类句做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观 现实—认知—语言 指类句 外延内涵
原文传递
模糊语言成因探析及其认知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前学界对模糊语言成因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回顾当前讨论较多的模糊语言主客观成因,然后基于"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语言学核心原则,对模糊语言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进行统一解释。客观原因相当于该原则中... 目前学界对模糊语言成因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回顾当前讨论较多的模糊语言主客观成因,然后基于"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语言学核心原则,对模糊语言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进行统一解释。客观原因相当于该原则中的现实,主观原因相当于认知,语言的模糊性源于二者的共同作用。对有些学者认为的语言成因进行讨论,并认为语言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主观认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 现实-认知-语言 主观成因 客观成因 语言成因
下载PDF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语言哲学之延续——二十九论语言的体认性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寅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5,共8页
哲学主要研究"存在(物质、世界、感性)"与"思维(人、理性、语言)"之间的关系,语言哲学则意在通过语言分析重铸这一哲学老问题。以弗莱格、维特根斯坦、塔尔斯基、罗素、维也纳学派等为代表的理想派语言哲学家通过... 哲学主要研究"存在(物质、世界、感性)"与"思维(人、理性、语言)"之间的关系,语言哲学则意在通过语言分析重铸这一哲学老问题。以弗莱格、维特根斯坦、塔尔斯基、罗素、维也纳学派等为代表的理想派语言哲学家通过分析典型语句解决了若干哲学核心问题,从而形成了哲学的语言论第三转向。我们认为,基于体验哲学(EP)建立起来的认知语言学(CL)同样也沿袭了这一语言哲学的传统,其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便是见证。据此,我们一直认为,EP和CL是西方语言哲学的延续,也是中国后语哲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现-认-语”核心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