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芥末过敏原成分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
作者 程晋霞 周熙诚 +2 位作者 马丹 刘莉 曾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48-152,共5页
目的:建立食品过敏原芥末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并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比对。方法:针对白芥的主要过敏原基因Sin A1,... 目的:建立食品过敏原芥末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并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比对。方法:针对白芥的主要过敏原基因Sin A1,设计LAMP引物并建立反应体系,在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与RT-PCR检测方法比对。结果: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经特异性验证,与所测试的13种植物,无交叉反应。通过添加实验,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5%,与RT-PCR方法检测灵敏度相当。检测了25份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食品过敏原芥末成分LAMP检测方法简单经济,检测结果可靠,可有效缩短检测时间,适用于芥末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末 过敏原 环介导等温扩增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荧光染料EMA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海产品中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活细胞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祝儒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06-210,共5页
将荧光染料——叠氮溴乙锭(ethidium bromide monoazide,EMA)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相结合,对其在RT-PCR定量检测海产品中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活细胞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纯培养条件下... 将荧光染料——叠氮溴乙锭(ethidium bromide monoazide,EMA)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相结合,对其在RT-PCR定量检测海产品中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活细胞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纯培养条件下,在2.2×102~2.2×107CFU范围内细胞数的常用对数值与Ct值之间呈严格的负相关性,并且不添加EMA时的检测灵敏度(22CFU)略大于添加EMA(2.2×102CFU)时的检测灵敏度;人工污染牡蛎样品,利用RT-PCR和EMA RT-PCR以及平板计数法分别进行副溶血弧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EMA RT-PCR更接近于平板计数的结果,单纯RT-PCR定量的结果偏大;在采集的45份海产品样品中,不经富集培养,利用EMA RT-PCR方法仅有一份牡蛎样品呈阳性,牡蛎样品污染程度为114CFU/g。该方法能够快速、灵敏、准确地进行海产品中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活细胞的定量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溴乙锭(EMA)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海产品 活细胞 副溶血弧菌检测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法鉴定食品中双歧杆菌 被引量:7
3
作者 肖其胜 杨捷琳 +2 位作者 杨惠琴 丁卓平 何宇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77-182,共6页
根据双歧杆菌属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序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一种鉴定食品中双歧杆菌属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体系抗干扰能力进行验证,最后采用该... 根据双歧杆菌属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序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一种鉴定食品中双歧杆菌属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体系抗干扰能力进行验证,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市售25 份标示含双歧杆菌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特异性检测双歧杆菌属细菌,对近缘的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及食品中常见菌群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均无扩增.双歧杆菌DNA检测绝对灵敏度可达到2 pg,相对灵敏度可达到104 CFU/mL.重复性测试表明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同时进行了杂菌干扰检测实验,在培养物水平和纯基因组DNA水平上将青春双歧杆菌ATCC15703与大肠杆菌ATCC25922混合进行检测,检出Ct值较纯菌检测时无显著影响,表明建立的荧光PCR方法抗干扰能力良好.对25 份市售实际样品进行测试,有5 份标识含有“双歧杆菌”的样品未检测出双歧杆菌成分.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法能准确、快速检测食品中双歧杆菌属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双歧杆菌 16S核糖体RNA 鉴定
下载PDF
复合调味粉中罂粟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洋 张辉 +3 位作者 陆志芸 张清平 赵敏 曹程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3-96,120,共5页
研究建立了复合调味粉中罂粟成分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出限0.1%,灵敏度10pg,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检出限更低,特异性更好。该方法可作为对复合调味粉中非法添加罂粟成分鉴定的检测方法,也可为其他罂粟相关方法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复合调味粉 罂粟 实时荧光pcr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Syndecan-1和HPA-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亓玉琴 司君利 +3 位作者 李文利 王贺 周长宏 许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背景与目的:Syndecan-1和HPA-1(乙酰肝素酶-1)可能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但关于两者与胃癌的关系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Syndecan-1mRNA和HPA-1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 背景与目的:Syndecan-1和HPA-1(乙酰肝素酶-1)可能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但关于两者与胃癌的关系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Syndecan-1mRNA和HPA-1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了58例胃癌及58例配对的癌旁组织(距癌2cm)和58例配对远离胃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距癌5cm以上)Syndecan-1和HPA-1的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探讨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HPA-1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86.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7.6%)和正常组织(5.2%)(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均<0.05)。Syndecan-1mRNA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98.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9%)和胃癌组(5.2%)(P均<0.001),癌旁组织中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均<0.05)。Syndecan-1的表达减弱和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Syndecan-1mRNA的表达与HPA-1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yndecan-1mRNA在正常胃组织中呈高表达,HPA-1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Syndecan-1的表达减弱与HPA-1的表达增强可促进胃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mRNA及HPA-1mRNA对于指导胃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DECAN-1 HPA-1 胃癌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二重实时PCR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艳 叶冬青 +1 位作者 李家斌 张胜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5-228,255,共5页
目的建立二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duplex real-time PCR)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方法采用二重SYBR Green实时PCR快速检测MRSA的决定基因mecA和金葡菌的种特异性基因nuc,经熔解曲线分析鉴定产物。结果所有MRSA菌株的熔... 目的建立二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duplex real-time PCR)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方法采用二重SYBR Green实时PCR快速检测MRSA的决定基因mecA和金葡菌的种特异性基因nuc,经熔解曲线分析鉴定产物。结果所有MRSA菌株的熔解曲线均呈现mecA、nuc基因特异性的峰,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仅有nuc峰,耐甲氧西林的表葡菌仅有mecA峰,甲氧西林敏感的表葡菌与其他菌种的菌株无特异峰出现;当MRSA菌浓度达102cfu/ml时就可检出。在131株金葡菌中,30.53%(40/131)耐药;二重实时PCR扩增mecA基因29.01%(38/131)阳性,nuc基因100%阳性。单引物与二重实时PCR两者阳性扩增符合率为100%。结论对mecA、nuc基因进行二重实时PCR能准确、快速地鉴定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ECA基因 nuc基因
下载PDF
RT-PCR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对两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姚艳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5-210,共6页
为建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双重快速检测方法。用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BPW)对两种目标菌进行增菌培养,采用直接提取法提取样本DNA,比较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 为建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双重快速检测方法。用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BPW)对两种目标菌进行增菌培养,采用直接提取法提取样本DNA,比较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中的退火温度,调整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curve,HRM)分析条件,建立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结果表明,PCR扩增最佳退火温度为58℃,两种目标菌的Tm值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7.05℃,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79.39℃;试验灵敏度分别可以达到102、103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双重反应
下载PDF
2011年-2013年邢台市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江华 孙伟明 +3 位作者 庞俊华 闫英民 陈风阳 宋红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2011年-2013年邢台市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了解病毒毒株的型别及变化特点,为科学预防和控制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采集2 144... 目的分析2011年-2013年邢台市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了解病毒毒株的型别及变化特点,为科学预防和控制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采集2 144份ILI咽拭子标本,核酸阳性211份,阳性率为9.84%,包括127份A型流感病毒(5.92%)和84份B型流感病毒(3.91%)。其中A型流感病毒进一步分类鉴定为新A型H1N1 58份(2.70%),A型H3 68份(3.17%),A型未分型1份(0.05%)。不同年龄组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3,P〈0.01),以5岁~年龄组阳性率(14.00%)最高。结论 2011年流感病毒优势株为A型H3,2012年为B型,2013年为新A型H1N1,各型别阶段性交替形成优势株。每年1月-2月为邢台市流感发生高峰期。为更好的防控流感,及时掌握流行趋势,仍需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病原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UHRF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晓华 李建辉 +2 位作者 郑俊彪 杨国良 薄隽杰 《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研究UHRF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8例膀胱癌组织和20例相应正常组织中UHRF1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的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UHRF1 mRNA在膀... [目的]研究UHRF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8例膀胱癌组织和20例相应正常组织中UHRF1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的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UHRF1 mR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量(107.0±24.3)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量(1.9±0.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显示UHRF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4%,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两种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01)。UHRF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级(P=0.026)和分期(P=0.017)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UHRF1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UHRF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膀胱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UHRF1 rt-pcr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Toxicity of Naphthalene o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被引量:1
10
作者 ZHANG Shu-hua XU Jing-bo +3 位作者 LIU Cheng-bai LI Qiao GUAN Shu-wen WANG Le-p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68-473,共6页
Naphthalene is a common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 substance. The toxic effects of naphthalene o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molecular,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levels. To assess the molecular... Naphthalene is a common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 substance. The toxic effects of naphthalene o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molecular,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levels. To assess the molecular-level effect, stress-related gene exp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such as those of hsp-16.1, sod-3, ctl-2, cep-1, cyp35a2, ugt-44, gst-1 and dhs-28. Cell apoptosis was assessed at the biochemical level. Life span, locomotion behaviors and brood size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physiological lev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aphthalene exposure could not only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stress-related genes such as hsp16.1, sod-3, ctl-2 and cep-1 but also reduce the life span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t the same time, naphthalene exposure could result in cell apoptosis and interfere in the locomotion behaviors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naphthalene has multiple toxicity o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PHTHALEN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OXICIT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下载PDF
微生物酶制剂中转基因微生物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清平 张奕南 曲勤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2,76,共4页
针对微生物酶制剂中残留转基因微生物的检测问题,根据醇氧化酶-1(AOX1)启动子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一对引物及一条MGB探针,建立了转基因微生物的实时荧光PCR筛选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达到1pg,可以准确判定生产线上不同分... 针对微生物酶制剂中残留转基因微生物的检测问题,根据醇氧化酶-1(AOX1)启动子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一对引物及一条MGB探针,建立了转基因微生物的实时荧光PCR筛选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达到1pg,可以准确判定生产线上不同分离阶段的微生物酶制剂中的转基因微生物残留情况。该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可作为微生物酶制剂中转基因微生物分离状况的监测方法,也可为其他转基因微生物检测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酶制剂 转基因微生物 实时荧光pcr 醇氧化酶-1启动子 MGB探针
下载PDF
Taqm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同步鉴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猪肉、鸡肉源性成分 被引量:9
12
作者 金萍 结莉 +2 位作者 陆俊 陈英 丁洪流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2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实时同步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猪肉源性和鸡肉源性成分的Taqman探针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成分掺假快速检验。方法:分别依据猪和鸡的种间保守基因(Cytb)序列设... 目的:建立一种能实时同步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猪肉源性和鸡肉源性成分的Taqman探针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成分掺假快速检验。方法:分别依据猪和鸡的种间保守基因(Cytb)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及不同荧光标记(FAM、HEX)的Taqman探针,建立可同步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猪源性和鸡源性成分的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方法。结果:所建立的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仅对猪、鸡成分有扩增;灵敏度高,最低检测到猪源、鸡源DNA的含量分别为0.02、0.10 ng;抗干扰性强,当DNA混样中猪源、鸡源性成分含量在2%以上水平时,所建立的混合检测体系均能对DNA混样给出正确判断。结论:所建立的混合检测体系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能够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猪肉、鸡肉成分的同时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动物源性食品 猪源性成分 鸡源性成分
下载PDF
沧州地区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现状分析
13
作者 李桃桃 穆小荣 +2 位作者 孙悦 马德军 邸文治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9期1928-1931,共4页
目的分析沧州地区1941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携带情况,初步了解本地区孕妇SMA携带率,掌握本地区孕妇携带者基因分布频率特点。熟悉沧州地区产前筛查SMA的诊断指征,针对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减少SMA患儿的出生。方法研究自2021... 目的分析沧州地区1941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携带情况,初步了解本地区孕妇SMA携带率,掌握本地区孕妇携带者基因分布频率特点。熟悉沧州地区产前筛查SMA的诊断指征,针对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减少SMA患儿的出生。方法研究自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来沧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筛查SMA的1941例孕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的第7、8号外显子拷贝数分析,筛选出SMA孕妇携带者,对携带者的丈夫应用相同方法检测,若夫妻双方同时为SMA携带者,需对家系进行多重连接依赖扩增探针技术(MLPA)验证,确证后对符合孕周的孕妇通过羊水穿刺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941例孕妇中,筛查出孕妇携带者共41名,携带率为2.1%,其中E7和E8双位点杂合缺失33例(携带率1.7%),E8位点杂合缺失8例(携带率0.4%)。检测出配偶同时为携带者的夫妇一对,通过遗传咨询,未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后随访胎儿出生后SMA基因型为正常基因型。结论本文首次报道沧州地区孕妇SMA的携带率,初步了解本地区携带者的基因分布频率,为疾病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一定支持,从而减少SMA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孕妇携带者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大鹏 刘建荣 +2 位作者 宋淑娥 姬莉莉 何莹 《首都公共卫生》 2010年第6期243-245,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10年4~8月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该地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探讨实时荧光RT-PCR在检测手足口病毒核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4~8月怀柔区疑似... 目的通过对2010年4~8月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该地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探讨实时荧光RT-PCR在检测手足口病毒核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4~8月怀柔区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人肠道病毒(包括EV71、CoXA16)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0年4~8月共采集121例标本,检出肠道病毒EV71型87例,CoXA16型19例,肠道病毒通用型6例,阴性9例。结论 2010年4~8月怀柔区手足口病毒以肠道病毒EV71型为主。实时荧光RT-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且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毒的RNA,从而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该方法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及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力的病原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EV71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Biostimulation-enhanced Biodegradation of Nitrobenzene in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被引量:2
15
作者 AN Yong-lei ZHANG Lan-ying +2 位作者 LIU Na ZHANG Lei GAO Huan-fa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18-823,共6页
In this study, biostimulation technology was used for bioremediation of nitrobenzene-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by adding a mixture of lactose and phosphate, peptone, and beef ex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biostimulati... In this study, biostimulation technology was used for bioremediation of nitrobenzene-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by adding a mixture of lactose and phosphate, peptone, and beef ex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biostimulation, the remediation effectiveness, microbial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den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varieti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 technique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nitrobenzene-degrading gene(nbzA) were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removal rate of nitrobenzene in groundwater could reach about 60% by biostimulation with lactose and phosphate, 70% with peptone and 68% with beef extract. The microbial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densities were all improved obviously via biostimulation. The results of PCR-DGGE show that the microbial diversities were improved, and more than ten kinds of dominant microorganisms were detected after biostimulation. RT-PC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nbzA gene of microbes in groundwater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indicated that biostimulation actually enhanced the growth of nitrobenzene-degrading bacteria. Therefore, biostimulation is a cost-effective and feasible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 for nitrobenzene-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BENZENE Groundwater BIOSTIMUL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下载PDF
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小娅 谢月英 +3 位作者 周旭丽 谢纲 文佳 洪威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产前筛查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的临床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4 091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产前筛查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的临床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4 091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是否感染GBS,以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妇为GBS阳性组,共225例,按1∶1比例在检测结果为阴性孕妇中随机抽取225例作为阴性组,随访该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4 091例孕妇GBS阳性检出率为5.4%(225/4 091)。GBS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发生胎膜早破[20.4%(46/225)和11.1%(25/225)]、宫内感染[19.1%(43/225)和7.5%(17/225)]、新生儿感染[11.5%(26/225)和5.7%(13/225)]概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和难产发生率在GBS阳性和阴性孕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S感染会明显增加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应对孕晚期孕妇常规进行GBS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感染 妊娠结局 新生儿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及其含量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史莹莹 康雨薇 +2 位作者 邵俊锋 郭娟 许慧卿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8-163,共6页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牛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并且量化牛肉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牛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出具有特异性引物。选择真核生物核糖体16SrDNA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法。牛肉质量百分比的对数值与之对应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牛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并且量化牛肉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牛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出具有特异性引物。选择真核生物核糖体16SrDNA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法。牛肉质量百分比的对数值与之对应的循环阈值差值△Ct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公式为y=-3.3645x+0.8737,R2=0.9926,扩增效率达98.25%。通过模拟混合样品对标准曲线进行质量评估,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对牛肉成分的鉴定以及含量的检测,为量化肉制品中牛肉成分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 牛肉 线粒体细胞色素B 相对定量
下载PDF
RT-PCR法检测不同部位胃镜活检样本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的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康佳蕊 齐东东 王宏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689-691,696,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对胃窦和胃体部进行幽门螺杆菌(Hp)鉴定及其对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以了解同一患者不同部位Hp感染及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且经14C...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对胃窦和胃体部进行幽门螺杆菌(Hp)鉴定及其对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以了解同一患者不同部位Hp感染及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且经14C呼气试验确诊Hp阳性的患者,经胃镜分别在胃窦及胃体部采样活检,采用RT-PCR方法对此120例标本Hp感染情况进行鉴定,随后对Hp阳性的标本进行克拉霉素耐药基因A2142G和A2143G突变情况检测。结果 120例标本中有116例Hp阳性,其中胃窦部56例(93.3%),胃体部60例(100%),有4位患者(6.7%)不同部位Hp感染的鉴定结果不一致。在116例Hp阳性标本中,48例(41.4%)为野生型,67例(57.8%)为突变型,1例(0.9%)同时存在野生型及A2143G、A2142G突变型。在67例耐药Hp中,47例为A2143G纯合突变,18例为A2143G杂合突变,2例为A2142G纯合突变。在56位胃窦和胃体Hp感染均为阳性的患者中,有7位患者(12.5%)不同部位Hp对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突变存在差异,主要为A2143G纯合与杂合突变间的差异(5/7),敏感与耐药间的差异(1/7),以及混合感染与单纯耐药间的差异(1/7)。结论使用RT-PCR方法将胃窦及胃体两个典型部位分别进行Hp相关检测,可提高Hp的检出率,且有助于正确判断Hp的存在部位以及耐药Hp的突变位点和类型,进而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指导抗菌素的选择,从而提高Hp的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克拉霉素 耐药性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辐射小鼠血细胞ATM、CDKN1A、DDB2和GADD45A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明娟 王维维 +2 位作者 陈士伟 程赢 闵锐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3-98,共6页
观察小鼠全身γ射线辐照不同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具有指示生物受照剂量潜力的指标。BALB/c小鼠,以0.8和1.6 Gy/min两种剂量率,分别进行0、2、4、6和8 Gy不同剂量照射。照射后4、8、12... 观察小鼠全身γ射线辐照不同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具有指示生物受照剂量潜力的指标。BALB/c小鼠,以0.8和1.6 Gy/min两种剂量率,分别进行0、2、4、6和8 Gy不同剂量照射。照射后4、8、12、24和48 h眼眶取血,AxyPrep试剂盒抽提全血细胞总m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分析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CDKN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DDB2(Damage-specific DNA-binding protein 2)和GADD45A(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alpha)转录水平。GraphPad Prism 5.0 software package(GraphPad Software,USA)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照射对照组比,在2—8 Gy剂量范围,0.8 Gy/min剂量率照射条件下,照射后所有观察时间点,基因ATM、CDKN1A、DDB2和GADD45A表达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变化程度与受照剂量和照射后时间存在效应关系。相同照射剂量条件下剂量率增高,基因表达变化的幅度更明显。依据上述基因随照射后不同时间表达改变的信息,有可能在一定辐照剂量范围内,用DNA损伤修复蛋白基因表达指标估计生物体受照剂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生物剂量计 修复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腌制麻竹笋中乳酸乳球菌动态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雪娟 郑炯 +2 位作者 叶秀娟 吴金松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2,共5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技术定量监测6 g/100 m L盐质量浓度腌制麻竹笋中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的动态变化。经乳酸乳球菌标准菌株基因组DNA提取、...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技术定量监测6 g/100 m L盐质量浓度腌制麻竹笋中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的动态变化。经乳酸乳球菌标准菌株基因组DNA提取、标准阳性质粒制备、标准曲线绘制、各时期竹笋腌制发酵液中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和乳酸乳球菌qRTPCR特异性扩增,对腌制液中乳酸乳球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0-63 d),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乳球菌含量逐渐升高,在腌制14 d时达到最大值(4.63×10^8 copies/μL),与0 d(2.41×10^2 copies/μL)相比增加了6个数量级,而后浓度缓慢降低,在腌制63 d时浓度为5.02×10^6 copies/μL。qRT-PCR技术为定量监测腌制麻竹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条可靠、快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麻竹笋 腌制 实时荧光定量pcr 乳酸乳球菌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