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被引量:256
1
作者 于淑秋 林学椿 徐祥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9-18,共10页
用近 5 0年的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 :( 1 )该地区在 1 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 ,要比全国气候跃变晚 6~ 8年 ;( 2 )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 0 5 1℃ ,冬季上升了 1 2 7... 用近 5 0年的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 :( 1 )该地区在 1 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 ,要比全国气候跃变晚 6~ 8年 ;( 2 )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 0 5 1℃ ,冬季上升了 1 2 7℃ ;( 3)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降水总量上升了 5 2 % ,夏季上升了 6 8%。进而讨论了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跃变 温度 降水 西北地区 中国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224
2
作者 邵晓梅 许月卿 严昌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9,共7页
采用1961-2000年黄河流域97个气象站点的系列资料,在分析黄河流域降水空间变化格局的基础上,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黄河流域近40a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 采用1961-2000年黄河流域97个气象站点的系列资料,在分析黄河流域降水空间变化格局的基础上,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黄河流域近40a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确定了各序列中存在的主要周期。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既受天气系统的制约,又受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影响,造成明显的地区性差异;黄河流域年降水和各季节降水均存在8~12a左右时问尺度的多少交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其次4~6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也较明显,夏季降水和年降水变化趋势具有较大相似性,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说明夏季降水较大程度地控制着年降水。小波分析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可展现降水时间序列的精细结构,为分析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短期气候预测等节水关键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变化 小波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考虑降雨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79
3
作者 陈善雄 陈守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降雨往往是引起热带和亚热带的膨胀土、残积土边坡失稳的主要促发因素。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膨胀土、残积土往往是非饱和的,由于吸力的存在,土体抗剪强度较高,土坡是稳定的,一旦发生降雨,雨水将渗入土体,土体饱和度增加,吸力锐减并引起... 降雨往往是引起热带和亚热带的膨胀土、残积土边坡失稳的主要促发因素。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膨胀土、残积土往往是非饱和的,由于吸力的存在,土体抗剪强度较高,土坡是稳定的,一旦发生降雨,雨水将渗入土体,土体饱和度增加,吸力锐减并引起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当持续降雨的历时和强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则可导致土坡失稳。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能考虑水分入渗的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在降雨后土坡水分为一分布场及抗剪强度参数为饱和度的函数。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引起的土坡失稳往往为浅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稳定性 土边坡 极限平衡分析法 抗剪强度
下载PDF
中国雨日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181
4
作者 王颖 施能 +2 位作者 顾骏强 封国林 张立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170,共9页
利用1954~2000年中国160站的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中国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指出,中国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而且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的减少明显得多,平均每10年减少雨日3.8天。各季的雨日都... 利用1954~2000年中国160站的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中国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指出,中国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而且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的减少明显得多,平均每10年减少雨日3.8天。各季的雨日都是负趋势;季雨日平均每10年减少1天左右。夏季雨日减少最明显(统计检验最显著),秋季雨日减少最多(雨日减少天数多)。雨日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东北、华北、西南区的雨日减少是最多的,这些地区的雨日每10年减少7~10天。雨日的长期趋势变化与降水量的长期变化并不完全一致。雨日的负趋势与降水的负趋势比较,不但范围广,而且强度大(负趋势绝对值大)。中国年降水量明显的负趋势仅位于华北(34°N^38°N,109°E^122°E),而雨日减少最多的地区是东北、华北、西南,范围比降水量大得多。季雨日的长期变化与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的差别很大。中国没有一个季节、一个测站的雨日有明显的正趋势变化,但是,降水量仅在秋季是大范围的负趋势,夏季降水量有些测站是明显正趋势,冬季降水量只是小范围的负趋势(冬季的降水量在增加),在冬季,东北仅是很小范围的降水量在减少,而雨日是大范围的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日 降水量 气候变化 趋势系数
下载PDF
降雨与滑坡灾害相关性分析及预警预报阀值之探讨 被引量:179
5
作者 高华喜 殷坤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55-1060,共6页
详细研究了深圳市降雨与滑坡的历史资料,对区域性滑坡与降雨量进行偏相关分析,与降雨强度进行相关分析以及与降雨时间进行了系统地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滑坡的活动1~4日的降雨量及一次降雨过程的降雨量偏相关系数较大,表明一次... 详细研究了深圳市降雨与滑坡的历史资料,对区域性滑坡与降雨量进行偏相关分析,与降雨强度进行相关分析以及与降雨时间进行了系统地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滑坡的活动1~4日的降雨量及一次降雨过程的降雨量偏相关系数较大,表明一次性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数值时区域性滑坡就可以出现;(2)暴雨尤其是大暴雨及特大暴雨与滑坡的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达0.8以上,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具有直接触发滑坡的作用;(3)滑坡活动时间与季节性降雨相对应,季节雨量越多,滑坡亦越多;另外滑坡活动时间与暴雨、大暴雨相吻合或略滞后,滞后时间一般不超过4 d,暴雨的当天及次日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性滑坡发生的临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阀值。最后将滑坡灾害的地质模型与降雨模型耦合建立了滑坡灾害的空间预警预报区划指标和等级系统,为区域滑坡灾害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预报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降雨 偏相关系数 临界降雨量 预警预报
下载PDF
降水空间插值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7
6
作者 何红艳 郭志华 肖文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87-1191,共5页
降水的空间分布信息在水资源管理、灾害预测预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然而,空间降水插值却一直是个难题,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如经度、纬度、高程、坡度、坡向、离水体的距离等,建立一个通用的降水插值模型几... 降水的空间分布信息在水资源管理、灾害预测预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然而,空间降水插值却一直是个难题,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如经度、纬度、高程、坡度、坡向、离水体的距离等,建立一个通用的降水插值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空间降水插值方法很多,优缺点和适用性不同。总体上,降水的空间插值方法有3类:整体插值法(趋势面法和多元回归法等)、局部插值法(泰森多边形法、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插值法和样条法)和混合插值法(整体插值法和局部插值法的综合)。近年来,随着应用数学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方法如BP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等逐渐应用到降水插值中。另外,研究区域和时间尺度的不同决定了所选用的插值方法及模型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插值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研究区域,所取得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的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选择不同的插值方法建立不同的插值模型。在各种插值方法中,兼具其它插值方法优点的混合插值法有利于提高降水插值的精度,是未来降水插值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空间分布 插值
下载PDF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38
7
作者 孙睿 刘昌明 朱启疆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7-672,共6页
利用8km分辨率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对黄河流域1982~1999年地表植被覆盖的空问分布及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不同时段降水量与年最大NDVI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了降水对流域植被覆... 利用8km分辨率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对黄河流域1982~1999年地表植被覆盖的空问分布及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不同时段降水量与年最大NDVI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了降水对流域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发现近20年来黄河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有增加趋势,但青藏高原上有所减小;汛期降水量的多少对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起主要作用,其中草原地区影响最显著,而在森林植被区及部分灌溉农作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对地表覆盖的影响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遥感 降水 黄河流域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紫色土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124
8
作者 傅涛 倪九派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4,101,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在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的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紫色土坡面流失养分主要由径流和泥沙携带,其中径流养分含量与雨强和坡度无关,但与产流过程一致。泥沙中养分含量与雨强无关,但随坡度增加...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在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的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紫色土坡面流失养分主要由径流和泥沙携带,其中径流养分含量与雨强和坡度无关,但与产流过程一致。泥沙中养分含量与雨强无关,但随坡度增加而降低;泥沙养分含量与产沙量过程无关,但其流失量与产沙量过程一致。泥沙中各养分含量略大于降雨前表土养分含量,远大于径流养分含量,但由于径流中以速效养分为主,故径流携带的养分流失量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坡度 养分流失规律 紫色土 径流 坡耕地 泥沙
下载PDF
滑坡与降雨的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11
9
作者 林孝松 郭跃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2期87-92,共6页
从暴雨频次、降雨的周期变化、降雨历时、降雨量以及雨型等方面研究了滑坡发生与降雨的耦合关系 ,发现它们与滑坡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的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滑坡 耦合关系 降雨量 降雨历时 暴雨频次 稳定性
下载PDF
甘肃省舟曲8.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 被引量:128
10
作者 余斌 杨永红 +2 位作者 苏永超 黄文杰 王高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7-444,共8页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降雨条件入手,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特征与成因: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在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h降雨量达77.3mm,...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降雨条件入手,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特征与成因: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在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h降雨量达77.3m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144.2×10^4m^3和97.7×10^4m^3;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5500余间;在白龙江内形成长约550m,宽约70m,高约10m的堰塞坝并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回水长3km,使县城一半被淹;泥石流造成1744人死亡和失踪。分析研究表明,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如果在近期遭遇强降雨还会暴发泥石流,但规模比8.7特大泥石流小;如果强降雨发生在数年后,暴发的泥石流规模比8.7特大泥石流略小;在20a或更长的时期内,没有发生新的地震影响下,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经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暴发后,泥石流的规模将回到汶川地震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曲 泥石流 堆石坝 地震 降雨
下载PDF
气象因子与地表植被生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6
11
作者 徐兴奎 林朝晖 +1 位作者 薛峰 曾庆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降水和气温是影响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 ,地表植被的生长对它们的响应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利用我国 334个气象台站和 1 982~ 1 994年 NOAA- AVHRR卫星数据 ,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我国 4~ 7月份各气候区域降水和活动... 降水和气温是影响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 ,地表植被的生长对它们的响应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利用我国 334个气象台站和 1 982~ 1 994年 NOAA- AVHRR卫星数据 ,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我国 4~ 7月份各气候区域降水和活动积温对地表植被的影响。结果显示 ,不同的气候区域和月份 ,降水和积温对地表植被的作用程度明显不同 ;前期降水和活动积温对植被作用的有效时间尺度也分布不均 ,并与土壤质地类型分布有关 ,因此 ,通过某一固定时间尺度的降水或活动积温不能准确的预测大区域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地表植被生长 相关性分析 植被指数 降水 活动积温 土壤质地
下载PDF
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0
12
作者 胡敏 刘尚 +4 位作者 吴志军 张静 赵云良 Birgit Wehner Alfred Wiedensohler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93-2298,共6页
2004—07—13~2004—08—23使用TDMPS-APS系统在线测量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并于07—16~07—18选取了高温闷热夜晚、日间高温高湿和雨后晴朗干洁3种天气条件,使用多级串联撞击式采样器(MOUDI)测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谱分布,结果... 2004—07—13~2004—08—23使用TDMPS-APS系统在线测量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并于07—16~07—18选取了高温闷热夜晚、日间高温高湿和雨后晴朗干洁3种天气条件,使用多级串联撞击式采样器(MOUDI)测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谱分布,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天气条件下颗粒物的污染、尤其细粒子污染严重,导致很低的能见度(2.5km);PM1.8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70.68μg/m^3和249.35μg/m^3,细粒子质量浓度占PM10的68%;粒径为50~100nm颗粒物的数浓度最高,为2×10^4~3×10^4个/cm^3;降雨过程对粗粒子和细粒子均有去除作用,对细粒子的去除作用尤为明显;降雨后PM10和PM1.8浓度分别比降雨前降低3倍和6倍;降雨过后的晴朗干洁天气有利于新粒子(3~20nm)的生成,生成的新粒子快速长大到50~100nm;随着污染物的累积,以后几天内又变为污染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质量浓度谱分布 数浓度谱分布 高温 高湿 降雨
下载PDF
坡面流阻力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91
13
作者 姚文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4-82,共9页
通过实验室人工降雨水槽试验,初步研究了坡面浅层均匀流及由降雨形成的浅层沿程变量流的流动阻力规律.根据试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对实测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坡面浅层水流与一般明渠流水力特性的差别,揭示了降雨、坡度和表面... 通过实验室人工降雨水槽试验,初步研究了坡面浅层均匀流及由降雨形成的浅层沿程变量流的流动阻力规律.根据试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对实测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坡面浅层水流与一般明渠流水力特性的差别,揭示了降雨、坡度和表面粗糙度对浅层流流动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伪层流"的概念,根据实测资料建立了不同流区的Darcy-Weisbach阻力参数f的定量关系式.研究成果可用于坡面流汇流计算及土壤侵蚀、产沙模拟等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降雨 水流阻力 土壤侵蚀 产沙模拟 坡度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西藏高原降水变化趋势的气候分析 被引量:100
14
作者 杜军 马玉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5-382,共8页
利用西藏1971~2000年月降水量、降水日数资料,分析了近30年高原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西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变化为正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4~66.6 mm/10a,而阿里地区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年降水日数变化阿里地区、林芝地区东部为... 利用西藏1971~2000年月降水量、降水日数资料,分析了近30年高原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西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变化为正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4~66.6 mm/10a,而阿里地区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年降水日数变化阿里地区、林芝地区东部为负趋势,正趋势以那曲地区中西部、昌都地区北部最为明显.20世纪70年代高原西部为正距平、东部为负距平,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地区为负距平,20世纪90年代高原西部为负距平,东部为正距平.近30年来西藏高原平均年、四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以19.9 mm/10a的速率增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增幅较大,1992年以来春、夏季降水明显增加.阿里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年降水异常偏涝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和9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降水变化趋势 气候分析 降水量 降水日数
下载PDF
雨水渗透与香港滑坡灾害 被引量:73
15
作者 李焯芬 陈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38,共5页
本文分析了滑坡与降雨的关系,暴雨是激发滑坡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的滑坡都是由于短期强烈暴雨所致,而且这些滑坡事件与暴雨的峰值几乎同时发生;前期雨量对边坡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坡积土的含水量是仅次于短期雨量影响边坡稳定的... 本文分析了滑坡与降雨的关系,暴雨是激发滑坡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的滑坡都是由于短期强烈暴雨所致,而且这些滑坡事件与暴雨的峰值几乎同时发生;前期雨量对边坡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坡积土的含水量是仅次于短期雨量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降水 暴雨 雨水渗透
下载PDF
地质灾害与降雨雨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2
16
作者 刘艳辉 唐灿 +2 位作者 李铁锋 温铭生 连建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661,共6页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历时、降雨量及降雨雨型有密切的关系,不同雨型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诱发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收集的降雨实况与地质灾害反馈资料,将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雨型分为3种类型:台风降雨、持续强降雨和局地暴雨...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历时、降雨量及降雨雨型有密切的关系,不同雨型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诱发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收集的降雨实况与地质灾害反馈资料,将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雨型分为3种类型:台风降雨、持续强降雨和局地暴雨。研究表明,台风降雨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即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质灾害发生空间位置与台风运移轨迹也基本一致。多为群发型地质灾害,灾害规模较小,一般为表层或浅层滑坡、崩塌。持续强降雨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在强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具有同步发生的特点;在降雨强度不大但连续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在地质灾害大规模发生后,诱发新的地质灾害雨量阈值提高。局地暴雨型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往往集中发生在出现局地暴雨的当日当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降雨 降雨雨型 预警预报
下载PDF
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稳定性的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01
17
作者 李宁 许建聪 钦亚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5-1490,共6页
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频发的国家,众多事实表明:降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导致边坡失稳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环境因素,是浅层滑坡的触发因素。为了更好地对降雨诱发浅层滑坡进行研究,采用非饱和土VG模型与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对Mein-Larso... 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频发的国家,众多事实表明:降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导致边坡失稳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环境因素,是浅层滑坡的触发因素。为了更好地对降雨诱发浅层滑坡进行研究,采用非饱和土VG模型与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对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进行改进,并结合无限边坡提出了一个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的简化计算模型。与以往提出的简化计算模型相比,该模型既考虑了坡面倾斜的影响,又考虑了非饱和土的特性,并可用于两种降雨形式下的边坡浅层稳定性估算,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通过与有限元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在不同降雨条件下,该计算模型得到的各项结果与数值解是接近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是偏于安全的,因此,可将该计算模型用于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的近似估算;该计算模型公式简单,便于计算,计算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入渗模型 无限边坡 非饱和土 浅层滑坡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及其成因 被引量:94
18
作者 黄荣辉 陈际龙 +1 位作者 黄刚 张启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560,共16页
应用中国160测站降水资料和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EOF和熵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夏季(6~8月)降水和东亚水汽输送通量的年际变化,表明中国(特别是华南、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以及华北等地区)夏季降水具有2~3a周期变化特征,即准两... 应用中国160测站降水资料和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EOF和熵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夏季(6~8月)降水和东亚水汽输送通量的年际变化,表明中国(特别是华南、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以及华北等地区)夏季降水具有2~3a周期变化特征,即准两年周期的振荡特征,并表明中国降水的这种周期振荡与东亚上空夏季风水汽输送通量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密切相关;并且,还利用NCEP/NCAR的海表温度和日本气象厅的沿137°E海温剖面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表层与次表层海温的年际变化,揭示了热带西太平洋热力状态的变化也有显著的准两年周期的变化特征。作者利用相关和集成分析来讨论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对中国夏季降水和东亚水汽输送的影响,表明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对东亚夏季风及其所驱动的水汽输送都有很大影响。此外,作者还利用东亚/太平洋型(EAP型)遥相关理论,简单地讨论了热带西太平洋热力状态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影响中国夏季风降水准两年周期变化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降水 准两年周期变化 热带西太平洋
下载PDF
降雨入渗下强风化软岩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6
19
作者 刘新喜 夏元友 +2 位作者 蔡俊杰 宁齐元 陈向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05-1709,共5页
降雨入渗是影响边坡稳定性、导致边坡失稳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环境因素。强风化软岩用于高填方路堤填土边坡时,填土的压实度直接影响路堤土的渗透性和强度。利用饱和与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模拟降雨入渗时高填方路堤的暂态渗流场,将计算得到... 降雨入渗是影响边坡稳定性、导致边坡失稳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环境因素。强风化软岩用于高填方路堤填土边坡时,填土的压实度直接影响路堤土的渗透性和强度。利用饱和与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模拟降雨入渗时高填方路堤的暂态渗流场,将计算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边坡的极限平衡分析,并考虑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探讨降雨强度、持时和压实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强风化软岩用于高填方路堤压实度不能低于90%;当暴雨强度为200 mm/d时,边坡就会失稳。其成果将为高填方路堤边坡防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高填方路堤 非饱和土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重庆地区滑坡与降雨关系的概率分析 被引量:92
20
作者 张珍 李世海 马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3185-3191,共7页
详细分析了重庆地区几十年内的577个滑坡的降雨与滑坡的历史资料,并对重庆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然后从滑坡的时间分布、滑坡与日降雨量及暴雨的关系、滑坡与降雨发生时间的比较、滑坡发生的前10 d内有降雨的天数与连... 详细分析了重庆地区几十年内的577个滑坡的降雨与滑坡的历史资料,并对重庆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然后从滑坡的时间分布、滑坡与日降雨量及暴雨的关系、滑坡与降雨发生时间的比较、滑坡发生的前10 d内有降雨的天数与连续降雨的天数的比较等方面详细研究了降雨与滑坡的关系,得出了几个有益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滑坡的活动强度与雨量的大小成正比,滑坡基本发生在降雨之后的4 d内;暴雨与滑坡的关系很密切,降暴雨的当天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大;当选取3 mm作为降雨开始入渗的界限时,如果连续3 d有降雨那么滑坡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来说会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滑坡 降雨 水文地质条件 历史资料 暴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