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影像学判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13
1
作者 王大明 凌锋 +6 位作者 李萌 张鸿祺 缪中荣 张鹏 宋庆斌 郝蔓春 张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44-846,I047,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的影像学判断标准。 方法  6名专科医师根据动脉瘤栓塞后血管造影不显影为 10 0 %、瘤颈少许残留为 95 %、瘤颈残留为 90 %、瘤颈残留并有少许瘤体残留为 80 %和少部分瘤体残留为 <80 %的栓塞判...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的影像学判断标准。 方法  6名专科医师根据动脉瘤栓塞后血管造影不显影为 10 0 %、瘤颈少许残留为 95 %、瘤颈残留为 90 %、瘤颈残留并有少许瘤体残留为 80 %和少部分瘤体残留为 <80 %的栓塞判断标准 ,对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7月用机械可脱式弹簧圈和 (或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囊内栓塞的 12 0例 (12 1个 )动脉瘤的血管造影片进行评价 ,并分析该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局限性。 结果  12 1个动脉瘤中 ,栓塞 <80 %、80 %、90 %、95 %和10 0 %的动脉瘤数依次分别为 10 (8 3% )、15 (12 4% )、16 (13 2 % )、2 7(2 2 3% )和 5 3(4 3 8% )个 ,栓塞80 %~ 10 0 %动脉瘤的平均栓塞率 (94 6 4± 6 80 ) %。不同医师间的栓塞结果评判相互符合性好。 结论 该标准简易可行 ,符合临床实际 ;但栓塞百分比的数值规定有一定的任意性 ,对随访结果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诊断 囊内栓塞治疗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美国白种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和X线比较分析 被引量:94
2
作者 余卫 徐苓 +5 位作者 秦明伟 Yu-qing Zhang Michael C.Nevitt Piran Aliabadi Li-Yung Lui David T.Felson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 旨在了解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 (OA)的患病率 ,并比较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膝关节炎的患病率同美国白人患病率的差异。方法 从北京市 3个城区 6 0岁以上的北京男女居民随机抽取样本 ,其中男 730例 ,女 1 0 5 1例。所采用... 目的 旨在了解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 (OA)的患病率 ,并比较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膝关节炎的患病率同美国白人患病率的差异。方法 从北京市 3个城区 6 0岁以上的北京男女居民随机抽取样本 ,其中男 730例 ,女 1 0 5 1例。所采用研究方案与美国Framingham骨关节研究方案一致。受检者分别完成入户调查及其问卷 ,然后受检者到医院进行双膝关节持重正位X线检查。采用年龄标化患病率比表达该研究和美国Framingham研究中膝关节OA患病率的差异。结果膝关节X线OA患病率女性为 4 2 8%,男性为 2 1 5 %;临床OA患病率女性为 1 5 0 %,男性为 5 6 %。同美国Framingham研究的白人OA患病率比较 ,女性膝关节X线和临床OA患病率均高于美国同龄白种人 ;男性膝关节X线和临床OA患病率与美国同龄白种人相似。结论 北京市城区老年女性膝关节炎患病率较高 ,且高于美国同龄妇女的OA患病率 ,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病率 老年人 OA X线 临床 膝关节 白种人 样本 取样
原文传递
免疫损害患者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97
3
作者 马大庆 赵大伟 潘克梫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95-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几种免疫损害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X线和CT所见 ,包括糖尿病、肾移植术后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方法 回顾分析合并有肺结核的 2 0例糖尿病患者的胸部CT所见、1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 2例AIDS患者的CT片... 目的 探讨几种免疫损害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X线和CT所见 ,包括糖尿病、肾移植术后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方法 回顾分析合并有肺结核的 2 0例糖尿病患者的胸部CT所见、1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 2例AIDS患者的CT片。结果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为 :大片融合性肺实变 (10例 ) ,在单一病变区内有多发小空洞 (9例 ) ,病变不按肺段分布(2例 ) ,多数病变具有卫星灶。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的胸部X线表现为 :斑片及大片融合实变(6例 )和粟粒型肺结核 (4例 )。AIDS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为 :纵隔淋巴结肿大 (1例 ) ,肺内浸润(1例 )及胸部以外的结核病变 (2例 ) ,包括颈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3种免疫损害病变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主要CT及X线表现为大片融合病变、单一病变内的多发小空洞、粟粒型肺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疾病 肺结核 X线诊断 CT
原文传递
重视医用X线检查低剂量成像方法学的研究 被引量:91
4
作者 秦维昌 刘传亚 亓恒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3-1014,共2页
医学影像进入数字时代,对影像的评价标准已完全不同于模拟时代。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因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和简易的工作流程而深受欢迎;CT技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导致其应用飞速增加。这些新方法、新技术在给人们的... 医学影像进入数字时代,对影像的评价标准已完全不同于模拟时代。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因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和简易的工作流程而深受欢迎;CT技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导致其应用飞速增加。这些新方法、新技术在给人们的医疗保健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使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增加,这对患者的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大,因而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如何使用最低辐射剂量获得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在辐射剂量与诊断图像质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是国内外放射界同道目前应重点关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检查 radiography 方法学 低剂量 成像 医用 数字X线摄影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内镜特点 被引量:86
5
作者 陈秋芳 余刚 +7 位作者 张海邻 周晓聪 叶乐平 李锦燕 罗运春 蔡晓红 董琳 李昌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肺功能及纤维支气管镜改变,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39例,女26例;年龄4~14岁,平均(7.2±2.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9例(90.8%),咳...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肺功能及纤维支气管镜改变,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39例,女26例;年龄4~14岁,平均(7.2±2.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9例(90.8%),咳嗽65例(100%),气促11例(16.9%),喘息9例(13.8%),胸痛8例(12.3%);肺部有阳性体征22例(33.8%),血白细胞正常(41.5%)或轻度增高(44.6%),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红细胞沉降率多有升高;其胸片中最常见(50.8%)表现为肺实质阴影,与肺区域分布相一致,呈均质性、容量减少性阴影,右侧多于左侧,下叶多见;CT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阴影38例(58.5%);35/47例肺通气功能(74.5%)有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改变;纤维支气管镜均见病变部位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多少不等的黏性分泌物附着,也可见段支气管通气不畅、管腔开口狭窄等表现。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47例(72.3%)患儿在住院期间复查胸片病灶吸收,其余病例出院后门诊随访4~10周内病灶吸收。13例患儿门诊随访6~9个月,查高分辨率CT(HRCT)可见马赛克灌注征象3例(23.1%)、单侧肺透亮度增加3例(23.1%)。结论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要重视祛痰剂的使用和呼吸道护理,并重视该病的随访,防治慢性肺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影像学 纤维支气管镜 儿童
下载PDF
直接数字X线摄影与传统高千伏胸部摄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79
6
作者 曾庆思 岑人丽 +2 位作者 陈苓 何建勋 林翰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 评价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 (DR)在胸部的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DR胸部影像和传统高kV胸片各 10 0 0例 ,由 3位放射学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 ,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 ,同时对胸部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进行评价。结果  (1)DR影像 :甲片率... 目的 评价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 (DR)在胸部的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DR胸部影像和传统高kV胸片各 10 0 0例 ,由 3位放射学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 ,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 ,同时对胸部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进行评价。结果  (1)DR影像 :甲片率 5 0 6% ,乙片率 3 8 5 % ,丙片率 10 9% ,废片率 0 %。 (2 )传统高kV胸片 :甲片率 41 1% ,乙片率 44 1% ,丙片率 13 3 % ,废片率 1 5 %。 (3 )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 :DR影像为 10 0 0 % ,传统高kV胸片为 78 6%。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968 6,P <0 0 0 1)。结论 DR胸部影像的诊断图像质量好于传统高kV胸片。DR系统操作简单 ,成像快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放射摄影术 胸部 计算机辅助信号处理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钼靶和超声及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多中心研究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78
7
作者 阳君 赵欣 +3 位作者 苏丹柯 金观桥 谢东 刘丽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单一或联合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乳腺钼靶、超声、MRI)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卫生经济学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了乳腺疾病患者55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钼靶、超声及MRI检查。计算钼靶、超声、MRI、钼... 目的:探讨单一或联合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乳腺钼靶、超声、MRI)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卫生经济学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了乳腺疾病患者55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钼靶、超声及MRI检查。计算钼靶、超声、MRI、钼靶和超声、钼靶和MRI及超声和MRI 6种影像学检查方案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比较其卫生经济学指标(成本-效果比)。结果:钼靶、超声、MRI、钼靶和超声、钼靶和MRI及超声和MRI 6种影像学检查方案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62%、81.91%、94.03%、88.23%、92.66%及92.66%。6种影像学检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61、0.95、13.69、3.15、16.05、14.73。结论:超声诊断相对于其他5种影像学检查方案成本-效果比最低,是诊断乳腺癌经济有效的方法。但MRI检查诊断效能最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MRI检查可以得到更好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摄影术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75
8
作者 王建卫 林冬梅 石木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62-966,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 (PSH)的影像学表现 ,并与病理学对照 ,旨在提高对PSH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197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共 4 5例 ,其中男 3例 ,女 4 2例 (93 3% ) ,年龄 18~ 6 7岁 ,中位年龄 ...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 (PSH)的影像学表现 ,并与病理学对照 ,旨在提高对PSH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197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共 4 5例 ,其中男 3例 ,女 4 2例 (93 3% ) ,年龄 18~ 6 7岁 ,中位年龄 4 9岁。无症状由体检发现 19例 (4 2 2 % )。影像学资料 (包括胸部正、侧位X线片和CT)完整的PSH共 2 0例。平扫 7例 ,直接增强扫描 13例。将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典型X线片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肿物或结节 ,无分叶及毛刺。CT平扫 7例 ,病变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直接增强扫描 13例 ,9例为均匀强化 (其中 4例增强早期呈不均匀强化 ,延时后均匀强化 ) ,4例呈不均匀强化 ,强化程度略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密度 ,强化的最大CT值为 135HU。 13例增强CT的病变中 ,强化程度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的 11例 ,全部含有较多的血管瘤成分。含有较大面积低密度区的 1例 ,组织学显示有囊变。影像检查见有钙化的5例均与病理学所见吻合。结论 有助于PSH影像诊断的指标为 :(1) 4 0~ 6 0岁的女性患者 ;(2 )胸片上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肿物或结节 ;(3)CT平扫密度均匀 ,有时有小低密度区和粗大点状钙化 ,偶尔可见囊性变 ;(4 )CT增强后有中度至明显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H 肿物 肺硬化性血管瘤 影像学 病理学 结节 钙化 均匀 显示 延时
原文传递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 被引量:73
9
作者 黄振国 张雪哲 +4 位作者 洪闻 王国春 周惠琼 卢昕 王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MR检查,MR平扫均包括骶髂关节斜冠状面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MR检查,MR平扫均包括骶髂关节斜冠状面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BTFE—WATS),其中24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2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骨侵蚀破坏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患者的106侧骶髂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病变分别为16侧和63侧;25例CT检查中显示26侧骶髂关节面下存在骨侵蚀破坏。CT和MRI显示骨侵蚀敏感度相近(Х^2=0.16,P〉0.05),两者均优于X线平片(Х^2值分别为14.44和17.36,P值均〈0.05),在所应用的MR序列中,3D—BTFE—WATS显示骨侵蚀破坏最佳。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显示骨髓水肿32例、滑膜增厚和(或)异常强化35例,脂肪沉积16例、韧带附着点炎15例、被膜炎9例和关节软骨破坏31例。结论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早期诊断价值优干X线平片和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骶髂关节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正常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0
10
作者 李危石 孙卓然 陈仲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7-453,共7页
目的描述正常成人的骨盆矢状位形态,分析正常成人脊朴-骨盆矢状位序列类型。方法采用前赡性影像学分析对139名志愿者进行研究,男94名,女45名;年龄21-28岁,平均(23.5±1.5)岁。所有志愿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利用院... 目的描述正常成人的骨盆矢状位形态,分析正常成人脊朴-骨盆矢状位序列类型。方法采用前赡性影像学分析对139名志愿者进行研究,男94名,女45名;年龄21-28岁,平均(23.5±1.5)岁。所有志愿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利用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rnmunieation systems,PACS)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按照脊柱矢状面解剖定义和形态特点描述脊柱各矢状面形态参数,分析各参数间相关性,并根据腰椎前凸顶点位置不同分析国人腰椎-骨盆矢状位序列类型。结果PI平均值为45.1°±9.6°,明显小于西方成人,并明显小于韩国成人;女性PI值明娃高于男性。骨盆各参数间密切相关,脊柱相邻前凸节段、后凸节段间密切相关,腰弯前凸还与颈弯前凸、矢状值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密切相关;依据腰弯前凸顶点位置,将腰椎-骨盆矢状位序列分为四型:I型,顶点位于L5椎体或L4,5椎间隙,共11名(占7-8%);Ⅱ型,顶点位于L4底部或中部,共61名(占43.3%);Ⅲ型,顶点位于L4上部或L3,4椎间隙,共33名(占23.4%);Ⅳ型,顶点位于L3椎体及其以上,共34名(占24.5%)。所有志愿者的胸弯后凸顶点为T6,7颈弯胸弯拐点为C7。各类型间骨盆矢状位形态、腰弯倾斜程度仔往明硅差异。结论中国正常成人骨盆矢状位形态与西方和韩国人群存在明显差异。腰椎通过骨盐的调节后,在维持脊柱整体矢状位平衡方面起到核心作用;随着腰弯前凸顶点提高,脊柱-骨盆序列将出现骶骨增加倾斜、下腰巧前凸角度增加、下腰弯组成椎体数量增加、腰弯倾斜减小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盆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2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形态及损伤机制分析 被引量:70
11
作者 毛玉江 张伯松 +2 位作者 公茂琪 朱仕文 吴新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根据2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点和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重新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连续诊治的19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0例骨折)X线及三维CT影像资料,男134例,女65例;年龄15~77岁,平均45.7... 目的根据2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点和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重新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连续诊治的19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0例骨折)X线及三维CT影像资料,男134例,女65例;年龄15~77岁,平均45.7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9例(4.5%),Ⅱ型105例(52.5%),Ⅳ型19例(9.5%),Ⅴ型37例(18.5%),Ⅵ型30例(15.0%);无Ⅲ型骨折。在Schatzker分型的基础上根据骨折形态及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再分类。结果将胫骨平台骨折重新分为5种类型:①外髁骨折、外翻型损伤100例(50%)。其损伤机制为膝关节外翻伸直位的轴向暴力。②骨折脱位型损伤24例(12.0%)。此型包括Schatzker分型中典型的Ⅳ型损伤及部分合并外侧半脱位的Ⅵ型损伤。其损伤机制为包含内外翻、旋转及轴向暴力的复合暴力,其中旋转暴力是导致膝关节发生半脱位的关键因素。③双髁骨折40例(20.0%)。此型骨折为膝关节伸直位的轴向暴力所致,即为SchatzkerⅤ型及部分不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Ⅵ型损伤。④后髁骨折、屈曲型损伤32例(16.0%)。后髁骨折是仅累及胫骨平台后髁的骨折,由膝关节屈曲位轴向暴力所致。根据骨折形态,后髁骨折可进一步分为3种亚型:单纯后内侧劈裂骨折、单纯后外侧塌陷骨折及后内劈裂合并后外塌陷骨折。⑤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过伸型损伤4例(2.0%)。其损伤机制应为膝关节过伸位受到轴向暴力,骨折特点为胫骨髁前侧明显压缩,后侧完整。结论根据骨折形态和损伤机制,胫骨平台骨折可分为5类:外髁骨折、骨折脱位型损伤、双髁骨折、后髁骨折及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放射摄影术 损伤机制 骨折分型
原文传递
肺内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68
12
作者 宋伟 王立 严洪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研究肺淋巴瘤和肺假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8例肺淋巴瘤均行X线胸片、腹部B超或CT检查 ,其中 6例行胸部CT、2例行气管分叉体层和肺内病灶体层检查 ;2例肺假性淋巴瘤均行X线胸片、气管分叉体层及肺内病灶体层检查。... 目的 研究肺淋巴瘤和肺假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8例肺淋巴瘤均行X线胸片、腹部B超或CT检查 ,其中 6例行胸部CT、2例行气管分叉体层和肺内病灶体层检查 ;2例肺假性淋巴瘤均行X线胸片、气管分叉体层及肺内病灶体层检查。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8例肺淋巴瘤均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肺结节、肿块 ,7例病灶边缘呈棉絮状或周围呈磨玻璃样 ,2例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 ,1例可见空洞。 2例合并有双肺多发斑片 ,2例合并双肺细网状结构或磨玻璃样变 ,1例合并双肺多发粟粒结节。 2例肺假性淋巴瘤表现为含支气管气像的双肺多发大片浸润实变 ,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肺淋巴瘤影像表现多样 ,结节或肿块型的病灶边缘棉絮状或其周围呈磨玻璃样 ,多合并肺内斑片、肺间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淋巴瘤 肺肿瘤 CT X线胸片 B超 诊断
原文传递
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一部分结核病临床诊断) 被引量:67
13
作者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of Clinic Society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05-426,共22页
近一年来,国内外在结核病临床诊断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不少诊断新方法、新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在细菌学诊断方面,两种新技术包括等温微量热技术及爆轰纳米金刚石技术与传统的培养法相结合,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具有速度快、敏感度... 近一年来,国内外在结核病临床诊断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不少诊断新方法、新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在细菌学诊断方面,两种新技术包括等温微量热技术及爆轰纳米金刚石技术与传统的培养法相结合,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具有速度快、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等优点。分子影像学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菌阴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2012年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仍集中在以核酸扩增为核心的检测技术上,而最引人注目的是Xpert Mtb/RIF技术,其在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诊断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儿童结核病及Mtb与HIV双重感染的诊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NA恒温扩增技术不仅可用于诊断结核病,还可用于疗效的监测。内镜介入诊断部分介绍了呼吸内镜在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胸膜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其中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该方法以其操作技术简单、微创、定位准确、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放射摄影术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干眼患者睑板腺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61
14
作者 高子清 曲洪强 洪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干眼症患者的睑板腺状态。方法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2010年3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干眼的194例(38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138只眼),女性125例(250只眼),总体年龄范围7~85岁,平...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干眼症患者的睑板腺状态。方法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2010年3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干眼的194例(38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138只眼),女性125例(250只眼),总体年龄范围7~85岁,平均年龄(44±18)岁,男性平均年龄(39±18)岁,女性平均年龄(47±17)岁。检查指标包括主观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染色情况,同时利用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进行睑板腺检查。结果观察的194例(388只眼)主观症状平均(5.47±2.14)分,SIaT值为(5.58±4.22)mm,BUT为(3.09±2.34)s,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4.10±3.79)分。睑板腺照相评分为1分占3.09%(12只眼),2分占9.28%(36只眼),3分占20.10%(78只眼),4分占26.03%(101只眼),5分占21.91%(85只眼),6分占19.59%(76只眼)。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于眼症的重要病因之一。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可以客观评价睑板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病 睑板腺 放射摄影术 红外线
原文传递
重度产后出血患者行血管性介入治疗后对其产后月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王锦江 陈春林 +5 位作者 刘萍 马奔 曾北蓝 张玉洁 陈淑贤 何淑贞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用于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后对其月经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95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我科收治的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 ,行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止血的重度产后出血患者 18例为介入组 ;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正... 目的 探讨血管性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用于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后对其月经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95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我科收治的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 ,行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止血的重度产后出血患者 18例为介入组 ;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 2 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及月经恢复情况 ,测定两组无哺乳产妇产后第 1次月经周期 3~ 5d时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 (LH)及雌二醇水平。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为 :介入组 (33 9± 2 0 )d ,对照组 (36 2± 3 1)d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第 1次月经恢复时间为 :介入组(75± 17)d ,对照组 (95± 16 )d(P >0 0 5 ) ;第 1次月经量为 :介入组为产前经量的 (1 3± 0 1)倍 ,对照组为产前经量的 (1 3± 0 2 )倍 (P >0 0 5 ) ;产后恢复正常月经量所需次数为 :介入组 (2 0± 0 4 )次 ,对照组 (1 9± 0 4 )次 (P >0 0 5 ) ;产后月经周期为 :介入组 (33 9± 2 2 )d ,对照组 (33 2± 1 6 )d(P >0 0 5 ) ;两组无哺乳产妇产后第 1次月经周期 3~ 5d时FSH、LH及雌二醇水平 :介入组分别为(5 2± 1 1)U/L、(7 5± 1 6 )U/L及 (2 6 2± 14 ) pmol/L ,对照组分别为 (4 3± 2 1)U/L、(6 3± 1 3)U/L及 (2 80± 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血管性介入治疗 产后月经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析:X线、CT和MR影像对比观察 被引量:51
16
作者 余卫 冯逢 +3 位作者 林强 孟春玲 刘维 蒋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 比较观察X线平片、CT和MRI在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 5例RA患者 ,其中女 2 0例 ,男 5例 ,年龄为 2 8~ 70岁 ,平均 4 5 .36岁。临床诊断符合 1987年美国纽约类风湿协会修订的RA诊断标... 目的 比较观察X线平片、CT和MRI在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 5例RA患者 ,其中女 2 0例 ,男 5例 ,年龄为 2 8~ 70岁 ,平均 4 5 .36岁。临床诊断符合 1987年美国纽约类风湿协会修订的RA诊断标准。为比较观察X线平片、CT和MRI在RA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左、右腕分别行CT和MR冠状面扫描。MR成像仪的场强为 0 .3T。扫描时先行平扫 ,扫描序列分别为SET1WI和梯度回波重T2 WI(T2 WI)。然后行增强T1WI作进一步检查。结果  2 5例临床诊断为RA患者的 5 0个腕关节中 ,X线显示骨侵蚀病变者有 14个腕关节 ,MRI检出骨侵蚀病变者有 5 0个腕关节 ;2 5例中行CT检查者有 16例 32个腕关节 ,其中 2 2个腕关节有骨侵蚀病变。MRI共检出 16 4处腕骨的骨侵蚀病灶 ,而X线平片仅检出 2 1处腕骨骨侵蚀病灶 ,CT检出 6 8处骨侵蚀病灶。月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 ,其X线、CT和MR的检出率分别为 6 .0 %、2 8.1%和5 4 .0 %。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病变的检出上 ,3种检查方法之间经两两比较分析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1)。MRI不仅可显示RA早期CT和X线所不能显示的腕部骨质侵蚀改变 ,还可显示滑膜炎性及水肿改变 ,增强MRI可鉴别血管翳与关节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腕关节病变 影像学分析 X线 CT MR影像 对比观察
原文传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55
17
作者 曾庆思 陈苓 +3 位作者 胡文清 陈荣昌 肖正伦 钟南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又称其为严重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的 6 1例SARS患者 ,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最早起病症状 ,88%患者...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又称其为严重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的 6 1例SARS患者 ,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最早起病症状 ,88%患者在起病 1周内肺部出现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 ,并迅速扩大。 2周内病变达高峰 ,有 5 7%患者两肺大部分肺野受累 ,病情重。 84 %患者在 5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在 16例恢复期患者的CT扫描中 ,有 13例显示肺部遗留纤维化病灶。有 6例患者合并感染 ,病期延长 ,4例死亡。结论 SARS早期出现肺部炎性改变 ,发展迅速 ,大部分两肺受累 ,重症比例高 ,易致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影像表现 诊断 X线表现 回顾性分析 肺纤维化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影像学分析(附24例骶髂关节平片、CT和MR影像对比观察) 被引量:47
18
作者 余卫 冯逢 +2 位作者 严洪珍 蒋明 王林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48-753,共6页
目的:旨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影像特征,并比较X线平片、CT和MR影像在诊断骶髂关节炎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AS患者,分别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增强前MR扫描序列包括SET1... 目的:旨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影像特征,并比较X线平片、CT和MR影像在诊断骶髂关节炎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AS患者,分别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增强前MR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和梯度回波的准T2WI(GRT2*WI)。增强后MR扫描序列参数与增强前SET1WI相同。另选9例志愿者,行MR平扫检查。结果:8例志愿者16个骶髂关节的T1WI和T2WI可直接显示正常骶髂关节软骨,表现为线形或点样的中等信号影。9例志愿者11个骶髂关节的骨髓内可见局灶性脂肪沉积。24例AS患者的42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和T2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代之以不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分析表明:在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方面,MR和CT明显优于X线平片(P<0.001)。结论:同X线片比较,虽CT和MRI均有助于AS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但MR影像可显示CT和X线所不能显示的软骨异常和骨髓内水肿改变;骨髓内脂肪沉积可属正常变异;扭曲样中等强度信号应视为软骨的异常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CT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DWI-MRI联合X线钼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6
19
作者 唐晓雯 赵玉年 +1 位作者 庄姗 尹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DWI-MRI联合X线钼靶检查在良恶性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和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灶,所有病例均完成乳腺X线钼靶检查、MRI常规(T1增强、STIR、T2加权)及DWI检查... 目的:探讨DWI-MRI联合X线钼靶检查在良恶性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和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灶,所有病例均完成乳腺X线钼靶检查、MRI常规(T1增强、STIR、T2加权)及DWI检查,并测量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单独应用MRI及MRI联合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总符合率;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成良、恶性两组分别测量其平均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非参数检验(非正态资料)比较两组ADC均值有无差别,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结果:72例病例经病理证实21例为良性,51例为恶性。单独应用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1.8%、78.3%、88.2%;MRI联合X线钼靶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94%、81.8%、92.1%;经χ^2检验,后者诊断效率高于前者(χ^2=15.967,P<0.05)。测得良性组ADC均值(单位:×10^-3 mm^2/s)约为1.374±0.309,恶性组约为0.871±0.149,两组ADC均值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4.903,P<0.05),最佳ADC截断阈值为1.243×10-3 mm2/s,对应的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95.5%,总符合率为90.2%。结论:DWI-MRI及其量化参数ADC值联合乳腺X线钼靶检查,能有效融合两种技术的优势,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乳腺癌术前鉴别诊断中作为常规应用加以推广,以有效减少活检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54
20
作者 孟悛非 肖利华 +1 位作者 陈应明 江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5-619,共5页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4 8例 ,其中男 33例 ,女 15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 ,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 32例 ,行MR检查者 10例 ,3种检查方法都进行者 8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4 8例 ,其中男 33例 ,女 15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 ,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 32例 ,行MR检查者 10例 ,3种检查方法都进行者 8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4 8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 ,直径为 0 .4~ 1.7cm ,平均 9.7cm ,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10例行MR检查者均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 4 8例X线平片仅 37例显示瘤巢 ,3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 ,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 77% (37/ 4 8)和 10 0 % (32 / 32 )。 10例MR检查者均可作出正确诊断 ,其中 8例能直接判断出瘤巢 ,另 2例需对照平片或CT才能肯定。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 ,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MRI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 ,但可能造成误诊 ,结合平片或CT可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样骨瘤 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 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