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型放射病时小鼠小肠壁内一氧化氮合酶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6
1
作者 魏丽春 郭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为证明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肠型放射病过程中的变化,探索其病理意义.方法:作者给小鼠以 ̄(60)Coγ-射线一次全身性照射25Gy,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取其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作铺片和切片.用NADPH... 目的:为证明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肠型放射病过程中的变化,探索其病理意义.方法:作者给小鼠以 ̄(60)Coγ-射线一次全身性照射25Gy,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取其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作铺片和切片.用NADPH硫辛酰胺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NOS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照后存活48h和72h的小鼠肠肌丛内NOS阳性神经胞体和纤维的密度明显升高,阳性胞体和纤维的染色亦加深;肠绒毛表面及肠腺腺腔内NOS分布亦有改变.结论:结果提示,受照射小鼠小肠壁内NOS活性的增加可能是肠型放射病晚期肠腔过度扩张,血管舒张充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病 肠型 一氧化氮合酶 小肠 小鼠
下载PDF
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旭 魏琳琳 刘飞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5期859-862,共4页
目的肺癌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PD化疗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选取84例本院呼吸科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对照组采取PD化疗方案,第二组实验组采取PD化疗方案并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方法,总剂量60Gy... 目的肺癌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PD化疗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选取84例本院呼吸科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对照组采取PD化疗方案,第二组实验组采取PD化疗方案并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方法,总剂量60Gy/30次,5周完成。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7.1%和76.2%,缓解率分别为7.14%(3/42)和26.2%(11/42),(P<0.05)。两组患者五年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4.3个月和20.5个月(P<0.05)。两组后期均出现放射病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放射性肺炎。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期PD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可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生存期也有提高的趋势,但是放射病反应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联合化疗 生存率 放射病
下载PDF
对我国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现状的讨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长安 姜恩海 贾廷珍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6年第1期36-40,共5页
全国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委员会自1981年以来,已制定并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2项,国家标准8项,卫生行业标准5项。实践证明,已发布实施的标准是基本可行的,对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起到了指导和制约作用,使部分疾病诊断中存在的宽严不一现象... 全国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委员会自1981年以来,已制定并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2项,国家标准8项,卫生行业标准5项。实践证明,已发布实施的标准是基本可行的,对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起到了指导和制约作用,使部分疾病诊断中存在的宽严不一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规范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提高诊疗水平起到一定作用,使诊疗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剂量阈值依据不够充分;标准制修订工作透明度有待提高;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滞后于卫生法制建设的发展;信息不畅等。今后应尽快完成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体系表的修订,加快现行标准修订和新标准研制的步伐,在标准的研制中力求应用循证医学原理,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放射性疾病 诊断标准 中国
下载PDF
周岱翰教授学术思想解析及启发 被引量:2
4
作者 倪育淳 赵红艳 杨瑞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703-704,共2页
介绍了周岱翰教授在肿瘤治疗方面提出的两个主要学术思想贡献,即明确提出了"带瘤生存"概念和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首倡"放射病"属"火邪’、"热毒"论。通过对其学术思想根源探讨,解析学术思想背后... 介绍了周岱翰教授在肿瘤治疗方面提出的两个主要学术思想贡献,即明确提出了"带瘤生存"概念和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首倡"放射病"属"火邪’、"热毒"论。通过对其学术思想根源探讨,解析学术思想背后的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岱翰 学术思想 带瘤生存 “放射病” 温病学
下载PDF
2015年淮安市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志勇 何冬冬 +1 位作者 王宏亮 刘晗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20期2758-2760,2764,共4页
目的了解和掌握淮安市放射防护现状,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放射病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标准开展主动性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监测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 目的了解和掌握淮安市放射防护现状,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放射病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标准开展主动性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监测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结果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监测合格率为95.5%,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为98.9%;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所有受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51 m Sv,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833 m Sv);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结果显示,辐射相关指标异常率核医学岗位最高(28.6%)。结论各哨点单位放射防护基本良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切实贯彻执行各项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岗位的辐射防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市 放射性疾病 哨点监测
原文传递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解读
6
作者 邢志伟 姜恩海 +1 位作者 杜建颖 白光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13-316,共4页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的修订版已由卫生部批准并发布实施,这是在目前严峻的反恐形势下,内照射放射病研究发展的需要。此标准是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制定的,筛选出内照射放射病案例共12起(例)、涉及7种放射性核素。此...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的修订版已由卫生部批准并发布实施,这是在目前严峻的反恐形势下,内照射放射病研究发展的需要。此标准是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制定的,筛选出内照射放射病案例共12起(例)、涉及7种放射性核素。此标准主要参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应急响应标准延伸框架的发展:中期评价报告》。此修订版本增加了内照射放射病的效应模型和阈值剂量,附表内容包括放射性核素摄入导致严重确定性效应的阈值剂量、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毒理学参数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及执行此标准,并正确地诊断和处理内照射放射病,该文对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照射 放射病 阈值剂量 标准
原文传递
肠型放射病时肠道粘膜中畸形细胞生成机理的探讨
7
作者 郭鹞 赵志勤 李学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3期18-21,共4页
肠型放射病形态学特点之一,就是机体在受到照射一段时间之后,肠粘膜上出现了一种“畸形细胞”;对这种细胞的生成机理还不清楚。我们用大鼠在60Coγ-线全身一次照射20Gy后,动态地对肠道隐窝细胞及其周血管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看到照后3... 肠型放射病形态学特点之一,就是机体在受到照射一段时间之后,肠粘膜上出现了一种“畸形细胞”;对这种细胞的生成机理还不清楚。我们用大鼠在60Coγ-线全身一次照射20Gy后,动态地对肠道隐窝细胞及其周血管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看到照后3—5小时腺窝中有幼稚细胞出现,9—11小时有分裂相,19—24小时后有多核细胞,畸形细胞及核分裂相。畸形细胞多出现在多核细胞之后,故推测它是由多核细胞核融合而成。幼稚细胞未能形成正常肠腺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肠粘膜微循环发生了障碍,因为照后粘膜微血管内皮发生水肿,甚至管腔发生阻塞。本文也综述了肠干细胞可分为“功能性”与“潜能性”的假说。认为照后3—5小时出现的幼稚细胞可能是由“潜能性”干细胞转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病 畸形细胞 干细胞
下载PDF
辐射相关microRNA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洋 陈献文 朱宝立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23期3310-3312,共3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5核苷酸(nt)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它们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大量研究发现,辐射可以诱导一系列miRNA分子的表达,辐射诱导的miRNA与辐射损伤及光损伤、辐射的敏感性、辐射诱导肿瘤的发生和辐射旁观者...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5核苷酸(nt)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它们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大量研究发现,辐射可以诱导一系列miRNA分子的表达,辐射诱导的miRNA与辐射损伤及光损伤、辐射的敏感性、辐射诱导肿瘤的发生和辐射旁观者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概述辐射诱导miRNA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放射病的防护和肿瘤放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辐射 放射病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李小亮 苏垠平 +5 位作者 雷淑洁 赵锡鹏 傅颖华 郝述霞 刘建香 孙全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9-783,共5页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分布变化,了解和掌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2013-2017年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例报告,对病例的地区、病种、职业和照射类型等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分布变化,了解和掌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2013-2017年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例报告,对病例的地区、病种、职业和照射类型等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我国目前共有54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覆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3-2017年,共上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06例,以放射性肿瘤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3.40%,其次是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和放射性白内障,分别占16.98%和16.04%。全部病例中,从事医学应用的占70.75%,从事工业应用的占13.21%。以照射类型分类,慢性照射最多,占80.19%,而急性照射占5.66%,还有14.15%填报时未注明照射类型。结论 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重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应继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放射工作人员 职业健康监护
原文传递
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临床救治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玉龙 王优优 +14 位作者 余道江 戴宏 卞华慧 陈炜博 李元 陈学英 冯骏超 邱梦悦 郑旭 包明月 郭凯琳 刘松涛 刘华江 张玉松 蒲汪旸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330,共7页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 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临床救治
原文传递
一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性损伤病人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桂林 罗庆良 +9 位作者 陈虎 杨志祥 叶根耀 曹履先 王波 夏贞彪 江岷 胡亮钉 秦茂权 杨文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通过对1996年1月5日吉林市发生的一起辐射事故病人“文”的救治,对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性损伤诊断与救治提供新经验。方法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局部组织ESR的检测,估算全身受照... 目的通过对1996年1月5日吉林市发生的一起辐射事故病人“文”的救治,对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性损伤诊断与救治提供新经验。方法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局部组织ESR的检测,估算全身受照射剂量及局部不同部位受照射剂量,并通过临床症状、造血系统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确定了损伤程度。结果全身受照后吸收剂量(红骨髓干细胞存活计权等效剂量)为2.9±0.3Gy,右下肢最大吸收剂量达3737.8Gy。照后2小时50分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照后第1~2天淋巴细胞计数为0.9~0.4×109/L,为保全生命,于照后第8天行右大腿及左手腕截肢术。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于照后第17天降至最低值(分别为0.65×109/L及19×109/L)。照后4~23天应用rhG-CSF,极期仅持续5天便进入恢复期。结论本例为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损伤,后者又会加重全身急性放射病的病理改变,在治疗中不能忽视对局部损伤的及时处理,早期应用rhG-CSF有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心肌酶的检测有助于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型 急性 放射病 皮肤损伤 截肢术 局部损伤
原文传递
武汉“921113”放射事故四例急性放射病人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美颖 张瑶珍 +6 位作者 张东华 鲜于志群 汪道文 张良华 肖昶明 侯祖洪 姜恩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0-234,共5页
目的为了总结临床经验,本文作者报告一起60Coγ射线事故引起4人受照的剂量估算、临床经过和诊断治疗。方法剂量估算是采用现场模拟试验和手表红宝石热释光测量,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分析方法。临床诊断根据患者受照剂量,... 目的为了总结临床经验,本文作者报告一起60Coγ射线事故引起4人受照的剂量估算、临床经过和诊断治疗。方法剂量估算是采用现场模拟试验和手表红宝石热释光测量,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分析方法。临床诊断根据患者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在对症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美国生产的GM-CSF。结果1例中度(偏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例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例过量照射。4例病人经过62~68天住院积极治疗,病情好转,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从医疗实践中我们着重总结以下几点:①及时、正确地早期诊断;②根据国家标准的治疗原则积极治疗;③GM-CSF使用时注意选择时机和注意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型 急性放射病 辐射剂量 钴60 Γ射线
原文传递
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小亮 孙全富 +2 位作者 刘建香 郝述霞 邓君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0-775,共6页
目的掌握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测情况,发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的薄弱环节。方法于2020年1月,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与职业健康监测子系统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子系统)监测数据,对201... 目的掌握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测情况,发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的薄弱环节。方法于2020年1月,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与职业健康监测子系统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子系统)监测数据,对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职业健康监测数据,包括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数量、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共394 436人,各省放射工作人员数量差异较大,中位数为10 206人,与各省常住人口数呈正相关(r=0.947)。全国共有个人剂量监测机构376家,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6.61%(381 045/394 436)。全国共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419家,有269家(64.20%)使用软件打印体检表,共对334 455名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4.79%(334 455/394 436)。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异常率为0.33%(776/233 571),后极后囊下浑浊检出率为0.63% (2 093/334 455),甲状腺彩超异常率为28.49%(14 946/52 464)。2019年共上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6例。结论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较高,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眼晶状体检查和甲状腺彩照检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 职业暴露 医疗机构 职业健康检查 个人剂量监测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原文传递
四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后12年医学随访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优优 刘玉龙 +7 位作者 赵风玲 吕玉民 李元 卞华慧 陈炜博 邱梦悦 姜梅玲 张英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 通过对1999年河南省发生的“4.26”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4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后12年医学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为核事故医学应急的救治和随访提供临床资料和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采集... 目的 通过对1999年河南省发生的“4.26”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4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后12年医学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为核事故医学应急的救治和随访提供临床资料和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采集病史,观察和记录“梅”、“旺”、“天”、“民”4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包括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体液免疫、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及眼科检查、甲状腺彩超、腹部B超、心电图及胸部X片检查,评价其全身情况.辐射遗传学分析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GADD45和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较.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名患者实施心理测评.结果 4名患者受照后12年造血免疫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天”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中,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乙肝病毒复制转为慢性期,传染性弱.4人眼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混浊性改变,“梅”受照后3年即发生放射性白内障.“梅”、“天”、“民”性激素水平仍有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可见少许断片和双着丝粒,但易位率仍较高.分子生物标志物外周血GADD45和nm23-H1基因mRNA定量分析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测评发现,“梅”重度抑郁、焦虑,其余3人存在紧张、焦虑、恐慌情绪.结论 对4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医学随访观察和心理测评,为类似病例的临床救治和随访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远后效应 心理测评 医学随访
原文传递
rhIL-12对恒河猴造血系统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熊国林 赵毅 +10 位作者 邢爽 申星 宁学成 卢世香 李建 郭玲玲 郝锐 陈廷超 缪锦来 贺济琛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4,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用11只经3.0 Gy全身照射后90 d活存猴再经致死剂量60Coγ(6.0 Gy)射线全身1次照射以建立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模型动物被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n=4)、单次给药组(n=3)和分次给药组(n=4)。单次给药组于照射后2 h皮下注射rhIL-12 4μg/kg,分次给药组分别于照射后2 h和3、6、9 d皮下注射rhIL-12 1μg/kg,对照组于皮下注射同样体积的PBS。观察照射后动物活存情况和外周血象变化。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hIL-12可明显促进正常猴和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特别是CFU-E和CFU-GM最为明显。照射对照组动物于照射后22 d内全部死亡,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为(20.3±1.2)d;rhIL-12单次给药组3只动物全部存活,rhIL-12分次给药组1只动物于照射后17 d因贫血死亡。与对照组比较,rhIL-12治疗能明显提高动物存活(P=0.018),并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以及网织红细胞数的恢复(P<0.05)。结论:rhIL-12可明显促进灵长类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并明显促进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猴的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动物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 辐射损伤 急性放射病 恒河猴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庆良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本文作者观察了rhTPO和rhGCSF对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效果,旨在为造血因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正常雄性成年猕猴20只,随机分为rhTPO10μg·kg-1·d-1、GCSF10μg·k... 目的本文作者观察了rhTPO和rhGCSF对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效果,旨在为造血因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正常雄性成年猕猴20只,随机分为rhTPO10μg·kg-1·d-1、GCSF10μg·kg-1·d-1、TPO+GCSF和照射对照4组。动物照射的吸收剂量为50Gy(300kVX射线,吸收剂量率为020~022Gy/min);给药方法均为皮下注射,连续给药21天。结果①外周血小板:照后第7天TPO治疗组开始下降,第10天达最低值(45%,以照前值为100%,下同),第14天达照前值水平,第21天达最高值(311%),第30天仍为263%。GCSF治疗组第9天仅为照前值的10%,照后第30天接近照前水平(92%)。对照组照后第7天开始迅速下降,第16天达最低值(9%),仅为TPO治疗组的59%(P<001),第30天(80%)仍未恢复到照前值水平。②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4组动物照后均迅速下降,TPO治疗组于照后第8天达最低值(11%),低于照前值50%的时间为8天,第12天开始迅速回升,第20天达最高值(402%)。GCSF治疗组及对照组动物下降程度更为迅速,第9天分别为照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RHG-CSF 急性放射病 GM-CSF
原文传递
忻州^(60)Co源放射事故主要8例受照者临床报告 被引量:10
17
作者 楼滨城 丁秀兰 +7 位作者 张耀臣 吴红晶 郭阳 刘秋杰 韩伟 黄岱坤 苗榕生 傅冬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诊断不明病人“芳”的诊断和治疗,探索在放射源不明情况下,如何进行放射病的诊断;探索采用简易隔离和GM-CSF治疗效果;同时回顾性介绍同组其他病人发病经过。方法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排除传染病和中毒,在高度怀疑放... 目的通过对诊断不明病人“芳”的诊断和治疗,探索在放射源不明情况下,如何进行放射病的诊断;探索采用简易隔离和GM-CSF治疗效果;同时回顾性介绍同组其他病人发病经过。方法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排除传染病和中毒,在高度怀疑放射病时,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确诊急性放射病;复习文献,提出放射源不明、放射病诊断线索。结果经作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受照剂量为2.30(2.07~2.50)Gy,确诊为骨髓型急性(中度)放射病,同时推断家中死亡3例也为放射病。结论如遇到难以解析的皮肤烧伤病变(红斑,水疱),排除热或化学烧伤后,应考虑放射烧伤,对有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外周血细胞减少者,更支持诊断;如家中成员中相继发生上述同类症状者更应高度怀疑,并作相关检查确诊;简易隔离可为一般医院所采用;细胞因子可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事故 急性放射病 妊娠 钴60 GM-CSF
原文传递
6名钴-60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生殖及内分泌功能远期效应随访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凤玲 傅宝华 +5 位作者 吕玉民 吴艳延 邢志伟 姜恩海 姜梅玲 于程程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6-669,673,共5页
目的了解钴-60(60Co)源辐射事故对受照者生殖及内分泌功能的远期效应。方法对河南省1999年4月26日60Co源辐射事故6名受照者进行为期15年的生殖及内分泌功能远期效应医学观察。重点询问受照者婚育史及女性月经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了解钴-60(60Co)源辐射事故对受照者生殖及内分泌功能的远期效应。方法对河南省1999年4月26日60Co源辐射事故6名受照者进行为期15年的生殖及内分泌功能远期效应医学观察。重点询问受照者婚育史及女性月经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下简称"彩超")检查受照者子宫、卵巢和甲状腺;检测其周围血血清生殖激素和甲状腺功能指标,并检测男性受照者精液常规。结果成年女性"梅"受照后出现放射性闭经,受照后2年子宫和卵巢明显缩小,生殖激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下降,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8岁男童"旺"受照后随访期间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精液常规和生殖激素水平正常,婚后生育1健康男孩。成年男性"天"、"勇"、"民"和"义"受照后性欲无明显改变,受照后3个月精子均明显减少或缺乏,精子活动率下降,受照后6个月和1年精子均为0,受照后2年开始恢复;受照后1年"天"、"民"、"义"FSH均出现一过性升高,"民"LH出现一过性升高,但该时间点上述4名成年男性受照者睾酮均正常。有5名受照者于受照后15年进行彩超检查,其中"梅"、"天"和"民"检出甲状腺结节,"旺"和"义"甲状腺正常。"梅"受照后11、13和15年促甲状腺素水平升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水平正常;其他5名受照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 60Co源电离辐射可损害受照者生殖能力,导致其甲状腺功能改变。性腺和甲状腺急性放射病患者远期随访观察应重点关注的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事故 生殖功能 内分泌功能 甲状腺功能 急性放射病 远期效应 医学随访
原文传递
一例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余长林 乔建辉 +7 位作者 罗卫东 郭梅 王丹红 孙琪云 张石 陈建魁 李晓兵 艾辉胜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总结2004年济宁“10.21”辐射事故患者A的受照经过、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现场模拟、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结果,综合估算全身受照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后3d入院,立即... 目的总结2004年济宁“10.21”辐射事故患者A的受照经过、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现场模拟、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结果,综合估算全身受照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后3d入院,立即全环境保护、抗感染、HIJA配型等,7d进行同胞间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3d后出现顽固性腹泻,13d出现急性腹膜炎及不全肠梗阻,经过泰能等抗感染综合治疗伴随造血功能恢复而治愈。17d白细胞数开始上升,19d造血重建,骨髓及外周血均获稳定植入,同时出现肺部混合感染。25d皮肤放射损伤最严重,诊断为Ⅲ度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皮肤损害面积14%)。肺部感染逐渐加重,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肾衰竭等,给予强有力抗细菌、抗真菌及全身支持等综合救治,效果不佳。30d呼吸机辅助呼吸,33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患者A的全身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这是国内首例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报告。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获得了宝贵的临床救治经验,对今后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广泛严重放射性损伤、感染及MOF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急性放射病 HIJA单倍体相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大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2.3Gy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存活和造血重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明 余祖胤 +11 位作者 邢爽 欧红玲 熊国林 谢玲 赵燕芳 韩阿如娜 善亚君 柳晓兰 赵振虎 王欣茹 从玉文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91-998,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的治疗作用。13只比格犬用90%裂变中子(n∶γ=10.6∶1)单侧一次照射2.3 Gy。实验分为照射对照(n=4)、对症治疗(n=5)和rhG-CSF治疗(n=4)3组。rhG-CSF...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的治疗作用。13只比格犬用90%裂变中子(n∶γ=10.6∶1)单侧一次照射2.3 Gy。实验分为照射对照(n=4)、对症治疗(n=5)和rhG-CSF治疗(n=4)3组。rhG-CSF治疗组照射后0.5和24小时2次皮下注射rhG-CSF 200μg/kg。结果表明,2.3 Gy 90%裂变中子照射可致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50天3组动物分别活存1/4、3/5和4/4;rhG-CSF给药可使动物存活率由对症治疗组的60%提高至100%。与对症治疗组比较,照射后24小时内2次给予rhG-CSF可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提高中性粒细胞最低值,并促进其恢复。rhG-CSF治疗组照射后3天外周血有核细胞形成集落数量(CFU-GM、CFU-E和BFU-E)明显增加,为对症治疗组的2-5倍。照射后50天,胸骨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rhG-CSF治疗动物造血全部恢复正常,而对症治疗组动物仍然存在造血细胞数量严重减少。结论:照射后早期大剂量rhG-CSF 2次皮下注射联合对症治疗可明显促进2.3 Gy裂变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其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裂变中子 γ ray 造血损伤 重度急性放射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