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7
1
作者 沈莉 单保恩 +3 位作者 张莉 卢付河 董稚明 高国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构建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60)Co-射线局部照射Wistar大鼠,照射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全长食管组织作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Van Gieson染色,与空白组对照,进行病... 目的: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构建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60)Co-射线局部照射Wistar大鼠,照射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全长食管组织作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Van Gieson染色,与空白组对照,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43Gy^(60)Co照射后7、14、21和28d大鼠全长食管的病理变化。观察43Gy^(60)Co照射组放射性射线照射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1周内每日饮食量、饮水量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剂量^(60)Co-射线对食管局部照射后,从22Gy开始,Wistar大鼠可出现放射性食管炎(16.67%),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当照射剂量达43Gy时,照射组大鼠全部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病理改变,P<0.001。大鼠经43Gy射线局部照射后1、2周食管组织变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时,实验动物饮食量和饮水量达到最低点。结论:Wistar大鼠经43Gy^(60)Co-射线局部照射后第7天,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辐射损伤/病理学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微小RNA-133b对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晓彤 秦宇 +2 位作者 赵江月 闵锐 张劲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7-983,共7页
背景 研究证实紫外线B照射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有关。微小RNA-133b(miR-133b)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的调控过程,但其是否参与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尚未阐明。 目... 背景 研究证实紫外线B照射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有关。微小RNA-133b(miR-133b)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的调控过程,但其是否参与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 观察miR-133b对紫外线诱导白内障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将20只8周龄SPF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内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白内障模型组小鼠用波长302 nm的紫外线直接照射眼部5 min,照射强度为300 W/cm2,每天照射1次,共照射1周;正常对照组小鼠不给于任何干预。于末次照射后24 h处死各组小鼠并摘出10只眼球以制备全眼球切片。取人LECs细胞系(SRA01/04)紫外线照射25 min,并继续培养4 h作为紫外线照射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干预。取紫外线照射模型组细胞接种于96孔板并分为miR-133b模拟物组、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33b抑制物组和抑制物对照组,分别用lipofectamine2000联合50 nmol/L miR-133b模拟物、miR-133b模拟物对照剂、100 nmol/L miR-133b抑制物或miR-133b抑制物对照剂瞬时转染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和不同转染组人LECs中miR-133b mRNA及其预测靶基因BCL2L2 mRNA的表达以评估转染效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中LECs和不同转染组人LECs的凋亡情况。 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晶状体前囊膜LECs排列规则,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白内障模型组小鼠LECs排列稀疏,可见凋亡细胞呈红色荧光。紫外线照射组细胞凋亡率为(43.90±9.3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3,P=0.015)。白内障模型组小鼠晶状体组织和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和正常人LECs,差异均有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紫外线/不良作用 辐射损伤/病理 白内障/防控 晶状体上皮细胞 近交系 C57BL小鼠 微小RNA-133b
下载PDF
光损伤性视网膜病变4例报告
3
作者 傅建中 雷嘉启 《眼科》 CAS 1993年第4期218-220,248-249,共5页
4例光损伤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表明:损伤的黄斑区具有毛细血管拱环消失,色素上皮低荧光区扩大和环状荧光素渗漏等特点。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经用血管扩张剂、维生素E、C和皮质类固醇治疗后,视力均基本恢复正常。
关键词 视网膜/损伤 辐射损伤 视网膜/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