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薛意斌 任志远 +5 位作者 樊筱园 杨华 黄朝波 杨明冠 李贞景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研究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莫纳可林K产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油浓度在0~12%时,随其浓度增加,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甘... 研究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莫纳可林K产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油浓度在0~12%时,随其浓度增加,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甘油浓度为8%时,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 474. 4、7 005.8μg/(g干菌重);甘油浓度为8%,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莫纳可林K合成相关基因mokA、mokD、mokE、mokG、mokH、mokI表达量较对照组逐渐升高,mokB、mokC表达量变化不大,mokF表达量逐渐下降;甘油浓度大于8%培养9 d时,mokB、mokC、mokD、mokE、mokF、mokG、mokH出现下调趋势。实验结果为研究甘油等碳源对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CG-6 甘油 莫纳可林K 基因表达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褐飞虱核糖体小亚基蛋白S8基因NlRPS8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家骏 郝培应 +2 位作者 陆潮峰 冯娅琳 俞晓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6-1044,共9页
【目的】核糖体蛋白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明核糖体蛋白S8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功能。【方法】本文根据褐飞虱基因表达谱提供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及转录组提供的基因核心序列,结合褐飞虱... 【目的】核糖体蛋白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明核糖体蛋白S8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功能。【方法】本文根据褐飞虱基因表达谱提供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及转录组提供的基因核心序列,结合褐飞虱基因组比对分析,对褐飞虱核糖体S8基因进行了预测,并通过RT-PCR获得了褐飞虱核糖体小亚基蛋白S8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NlRPS8(Gen Bank登录号:KU341337)。【结果】NlRPS8基因全长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褐飞虱与桑粉介壳虫Maconellicoccus hirsutus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基因NlRPS8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NlRPS8基因在褐飞虱怀卵雌虫中表达量最高,而在雄成虫、初羽化雌成虫与1~5龄若虫表达量相对较低;在褐飞虱体内,NlRPS8基因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中肠次之,在其他部位表达量较低。在抗性品种ASD7和RHT上,NlRPS8基因表达量分别为感性品种TN1上的1.99倍和2.14倍。NlRPS8基因在经过饥饿处理1 d的褐飞虱组中表达量为正常组的1.6倍。【结论】研究结果显示NlRPS8基因在褐飞虱生长、繁殖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研究NlRPS8基因在褐飞虱生长发育和对抗性品种适应中的功能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NlRPS8基因 rt-qrcr 致害性变异
原文传递
玉米大斑病菌Septin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龙凤 王擎 +5 位作者 朱行 王建霞 申珅 刘宁 郝志敏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017-5026,共10页
【背景】隔膜蛋白Septin广泛存在于除植物以外所有真核生物中,是高度保守的GTP结合蛋白家族,被认为是继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之后的第4种细胞骨架蛋白。病原真菌的Septin蛋白参与细胞极性的确定、形态塑造及与致病相关的形态转换。【目... 【背景】隔膜蛋白Septin广泛存在于除植物以外所有真核生物中,是高度保守的GTP结合蛋白家族,被认为是继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之后的第4种细胞骨架蛋白。病原真菌的Septin蛋白参与细胞极性的确定、形态塑造及与致病相关的形态转换。【目的】鉴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Septin基因家族,并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为明确隔膜蛋白Septin与真菌侵染结构发育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以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中6个Septi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探针,在玉米大斑病菌数据库在线Blastp比对和关键词搜索,获得大斑病菌的候选Septin,对其基因结构、理化性质以及跨膜区结构等方面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收集人造疏水介质诱导下侵染结构发育不同时期以及侵染感病寄主叶片不同时间的玉米大斑病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系统分析Septin基因家族在玉米大斑病菌侵染结构形成不同阶段的转录水平。【结果】获得了玉米大斑病菌6个候选Septin,其中4个核心Septin,均含有G1、G3、G4基序,分别将其命名为StSep1、StSep2、StSep3、StSep4。在人造疏水介质诱导下,Septin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StSep1在芽管形成后期表达最活跃,其表达量达到分生孢子时期的25.69倍(P<0.01),StSep4的表达水平在附着胞发育后期到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下调。该基因家族在病菌侵染寄主叶片过程中的转录水平变化趋势与其在人造疏水介质诱导下的表现趋于一致。StSep1在接种后6 h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随着时间延长,表达水平下降,StSep4在附着胞形成阶段表达活跃,表达量在接种后18 h达到高峰值,之后表达下调,但仍高于萌发初期。StSep2、StSep3在接种后18 h和24 h表达活跃,高于萌发初期。【结论】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含有4个核心S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Septin基因家族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柠檬酸对紫色红曲菌液态发酵产Monacolin K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颖慧 朱倩倩 +4 位作者 焦梓 石嘉辰 张函 王成涛 张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110,共7页
为了提高红曲菌液态发酵产Monacolin K的能力,本文以实验室保藏的Monacolin K产量稳定的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M1为试验菌株,拟在培养红曲菌的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以分析其对红曲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通过扫描... 为了提高红曲菌液态发酵产Monacolin K的能力,本文以实验室保藏的Monacolin K产量稳定的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M1为试验菌株,拟在培养红曲菌的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以分析其对红曲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曲菌菌丝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荧光定量PCR检测红曲菌Monacolin K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量的方法,进而探究提高Monacolin K产量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添加的柠檬酸浓度在0.1%左右时,对Monacolin K产量促进效果最为明显,与原始培养基相比提高了2.71倍。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表面出现更多的褶皱,因此推测柠檬酸可能是通过提高红曲菌细胞膜通透性,将细胞合成的Monacolin K及时分泌到细胞外,细胞质中的Monacolin K浓度降低,进而分泌出细胞外的Monacolin K积累量增加。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添加柠檬酸的培养基中,红曲菌MonacolinK合成关键基因(mokA^mokI和LaeA)的表达量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进而提高Monacolin K的产量。综上,Monacolin K在添加柠檬酸浓度为0.1%左右的培养基中产量最高,推测机理是柠檬酸改变了红曲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并提高了相关基因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Monacolin K 红曲色素 柠檬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 色价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