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中癌基因ras c-mycm RNA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施秀清 李功 +3 位作者 李春生 倪灿荣 栾汛 曲阳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索癌基因ras和cmycmRNA在胃癌发生中单独和协同作用关系,选择胃癌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Hras,Kras,Cmyc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综... 目的探索癌基因ras和cmycmRNA在胃癌发生中单独和协同作用关系,选择胃癌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Hras,Kras,Cmyc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Kras,Hras,CmycmRNA在肿瘤区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84%,705%和580%,在癌旁区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84%,273%和205%,呈梯度下降趋势,3种癌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型、组织学分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CmycmRNA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关系密切(P<005).结论Kras,Hras,CmycmRNA的表达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胃肿瘤 遗传学 Mrna RAS C-MYC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梦娇 刘高勤 +2 位作者 徐静 李丹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7-422,共6页
背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目前相关眼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寻找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干预靶点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但其是否可以作为视网... 背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目前相关眼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寻找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干预靶点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但其是否可以作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类眼病的治疗靶点尚不清楚。目的探讨IGF-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的迁移、凋亡和管腔形成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HRECs进行体外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培养细胞中IGF-1受体(IGF-1R)mRNA的表达。按照检测指标的不同分别于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IGF-1溶液培养细胞,待细胞生长至约90%融合后用无菌移液枪头垂直于培养板底划痕,用Photoshop CS4软件检测、计算和比较0、10和200 ng/ml IGF-1组划痕后12 h和24 h与划痕前HRECs迁移的面积差(试验前面积-试验后面积,ΔS);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并比较0 ng/ml IGF-1组与1 000 ng/ml IGF-1组细胞培养后24 h HRECs凋亡比例的差异;采用Matrigel体外三维成型法检测并比较0、10、100和200 ng/ml IGF-1组细胞培养后24 h完整管腔的形成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并比较0、500及1 000 ng/ml IGF-1组细胞培养后6 h HRECs中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BB和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HRECs培养后2~3 d达90%以上融合,细胞排列紧密,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IGF-1R mRNA呈阳性表达。划痕后12 h和24 h,各组HRECs的ΔS随着IGF-1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划痕后24 h,200 ng/ml IGF-1组HRECs的ΔS为(4.83±0.61)×10^5 μm^2,较0 ng/ml IGF-1组的(3.28±0.64)×10^5 μm^2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P=0.021)。0 ng/ml IGF-1组与1 000 ng/ml IGF-1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8.77±2.37)%和(12.05±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46)。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代谢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信使rna/分析 迁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涎腺肿瘤p16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龚莉 陈照立 +1 位作者 蔡媛 陈明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p16基因mR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 5例正常涎腺和 64例涎腺肿瘤 (良性 2 3例 ,恶性 41例 )标本中 p16基因mRNA的表达 ,并分析了p16基因mRNA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目的 :探讨p16基因mR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 5例正常涎腺和 64例涎腺肿瘤 (良性 2 3例 ,恶性 41例 )标本中 p16基因mRNA的表达 ,并分析了p16基因mRNA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5例正常涎腺 p16基因mRNA表达均为阳性 ,p16基因mR NA在良性和恶性涎腺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2 .6% (19/2 3 )和 48.8% (2 0 /4 1) ,良、恶性之间p16基因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p16基因mR NA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无相关性 ,但与恶性涎腺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病理学 基因 P16 rna 信使 分析 原位杂交
下载PDF
肝癌组织GPC-3mRNA和IGF-Ⅱ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彬彬 曹骥 +3 位作者 欧超 杨春 李瑗 苏建家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GPC-3mR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70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18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mRNA和IGF-ⅡmRNA的表...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GPC-3mR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70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18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mRNA和IGF-ⅡmRNA的表达。结果:HCC组织GPC-3阳性率(82.85%)及其mRNA表达水平(0.596±0.20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4.28%,0.428±0.137),P<0.01;HCC组织IGF-Ⅱ阳性率(92.86%)及其mRNA表达水平(0.750±0.309)也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1.43%,0.648±0.237),P<0.05;GPC-3mRNA和IGF-Ⅱ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肝外转移等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术后复发等无明显关系。GPC-3mRNA和IGF-Ⅱ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1,P=0.038;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的表达不相关。结论:HCC组织中GPC-3及IGF-Ⅱ高表达,可促使HCC细胞增殖,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rna 信使/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赵德清 邓甬川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20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外周血中上皮性骨架蛋白CK19mRNA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及对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7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其中35例同时测定肠系膜静脉血的CK19mR-NA表达。结果:71例大... 目的:探讨大肠癌外周血中上皮性骨架蛋白CK19mRNA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及对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7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其中35例同时测定肠系膜静脉血的CK19mR-NA表达。结果:7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阳性检出率为59·1%(42/71),肿瘤回流血(肠系膜静脉血)为68·6%(24/3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例患者中Duke’s分期C+D期的患者CK19mR-NA表达率(84·6%)明显高于Duke’s A+B期(44·4%)的患者,χ2=7·86,P=0·05。CK19mRNA表达与其他病理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CK19mRNA在大肠癌外周血中有较高的检出率,随病期进展,阳性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结直肠肿瘤血液 角蛋白/分析 rna 信使/分析
下载PDF
mRNA差异显示法筛选和克隆胃癌相关基因
6
作者 朱林 郑启昌 +1 位作者 宋自芳 郑幼伟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 :筛选和克隆胃印戒细胞癌与正常胃黏膜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方法 :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 (mRNAdifferentialdisplayPCR ,DD PCR) ,对比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mRNA的表达差异 ,克隆胃印戒细胞癌差异片段 ,经过RNA的斑点... 目的 :筛选和克隆胃印戒细胞癌与正常胃黏膜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方法 :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 (mRNAdifferentialdisplayPCR ,DD PCR) ,对比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mRNA的表达差异 ,克隆胃印戒细胞癌差异片段 ,经过RNA的斑点杂交、测序以及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胃印戒细胞癌与正常胃黏膜中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 ,发现与胃癌相关的差异表达条带 16条 ,其中 7条为缺失表达条带 ,9条为过度表达条带。对其中 4条差异表达条带进行克隆、测序 ,经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和RNA的斑点杂交 ,表明确认其中 1条为GenBank/BLAST中尚未收录的片段。结论 :胃印戒细胞癌的mRNA差异显示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信使/分析 基因表达 胃肿瘤/病理学 序列分析 胃肿瘤/遗传学
下载PDF
肝组织和外周血中AFP mRNA定量分析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7
作者 温培娥 石学涛 +3 位作者 崔树龄 张玲 周伟 顾洪涛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AFPmRNA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 ,探讨AFPmRNA相对定量值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 ,建立HCCAFPmRNA相对定量分析法。方法 :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N... 目的 :通过检测AFPmRNA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 ,探讨AFPmRNA相对定量值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 ,建立HCCAFPmRNA相对定量分析法。方法 :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Nested RT PCR) ,对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AFPmRNA进行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 :在 49例HCC及其癌旁和远癌组织、12例非肝肿瘤组织和 8例正常肝组织中AFPmRNA相对定量值阳性分别为 3 5例 ( 71 4% )、2 0例 ( 4 0 8% )、3例 ( 6 1% )、0例、0例 ;3 5例肝癌患者中有2 3例术前外周血AFPmRNA相对定量值为阳性 ( 65 7% ) ,明显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 ;HCC患者外周血术后 72hAFPmRNA相对定量值的阳性率 2 2 9% ( 8/3 5 )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肝组织和外周血中AFPmRNA相对定量分析可提高HCC阳性诊断率 ,并可作为H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病理学 肝肿瘤/病理学rna 信使/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 相对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