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水资源及极端洪水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金君良 何健 +4 位作者 贺瑞敏 刘翠善 张建云 王国庆 鲍振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6-1233,共8页
利用法国国家气象研究中心气候模型(Centre National de Recherches Météorologiques Climate Model,CNRM)典型代表性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情景资料和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ariable Infiltration ... 利用法国国家气象研究中心气候模型(Centre National de Recherches Météorologiques Climate Model,CNRM)典型代表性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情景资料和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VIC),分析了淮河流域未来气温、降水、水资源及可能洪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将持续升高,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未来2021~2050年较基准期(1961~1990年)升幅分别约为1.13℃、1.10℃和1.35℃;流域降水可能呈现略微增加趋势,3种排放情景下2021~2050年降水较基准期将分别增加5.81%、8.26%和6.94%;VIC模型在淮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较好地模拟淮河流域的水文过程,在率定期和检验期,模型对王家坝站和蚌埠站模拟的水量相对误差都在5%以内,日径流过程的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NSE)在0.70以上,月径流过程的NSE达到0.85以上。气候变化将导致淮河流域水文循环强度增加,流域水资源总体将可能呈增加趋势,王家坝站和蚌埠站断面洪水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将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淮河流域 RCP气候情景 VIC模型 极端洪水事件
下载PDF
海河流域基于多模式的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4 位作者 李岩 鲍振鑫 金君良 严小林 刘翠善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3-1050,共8页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排放情景的情景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未来30~50年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未来气温将持续升高,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线性升率约为(0.07~0.59)℃/10a、(0.18~0.45)℃/10a...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排放情景的情景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未来30~50年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未来气温将持续升高,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线性升率约为(0.07~0.59)℃/10a、(0.18~0.45)℃/10a和(0.33~0.65)℃/10a。未来降水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基准期(1961-1990年)相比,未来海河流域降水可能呈现增加趋势,3种排放情景下2021-2050年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增加3.4%、6.8%和3.4%左右。在季节分配上,冬春季节气温升幅较大,春夏季节升温幅度相对较小;非汛期降水的相对变化幅度大于汛期的相对变化幅度。在空间分布上,升温幅度自南向北依次递增;降水变化幅度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RCP排放情景 降水 气温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格局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雨晴 於琍 +2 位作者 周波涛 石英 徐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80,共9页
基于气温及降水数据,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2021-2099年)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准期、未来RCP4.5及RCP8.5情景下... 基于气温及降水数据,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2021-2099年)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准期、未来RCP4.5及RCP8.5情景下中国气候生产潜力(CPP)年均值分别为754.14、878.48、920.34g/(m^2·a)。未来CPP呈显著增加趋势,但并未发生突变。其中,RCP4.5情景下年均增加124.34g/(m^2·a),只21世纪前半叶显著增加;RCP8.5情景下年均增加166.20g/(m^2·a),21世纪前半、后半叶均显著增加,且后半叶增幅更大。未来RCP4.5、RCP8.5情景下中国CPP呈年代际递增趋势,20年代最低,分别为841.90、849.94g/(m^2·a),90年代最高,分别为894.43、1001.44g/(m^2·a);随着年代增加距平百分率由负到正,增幅逐渐变大。在空间上CPP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带状分布。未来CPP在大部分区域都增加,增幅在北部大于南部,大部分地区增幅在300g/(m^2·a)以下,只有西北部分地区增幅超过600g/(m^2·a),最高达14倍。在西、南部少数地区,未来CPP将下降,最大降幅为293g/(m^2·a)(93%)。该研究对于未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预估 rcps情景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RCPs情景下贵州省气候变化预估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娇艳 李扬 +2 位作者 吴战平 张东海 李忠燕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模式结果,在不同RCP情景下对贵州省未来气温、降水进行了预估。通过对气温、降水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标准化均方根误差的评估得知,模式对贵州省气温的模拟能力较强,对降水的模拟能力相对较差。... 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模式结果,在不同RCP情景下对贵州省未来气温、降水进行了预估。通过对气温、降水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标准化均方根误差的评估得知,模式对贵州省气温的模拟能力较强,对降水的模拟能力相对较差。预估结果表明:未来在RCP8.5、RCP4.5和RCP2.6情景下贵州省气温均是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小幅度增加,增温(增湿)速率分别为0.5℃/10a(1.0%/10a)、0.2℃/10a(0.9%/10a)和0.1℃/10a(0.6%/10a),到了21世纪末期相对于基准期气温(降水)分别增加4.5℃(5.2%)、2.3℃(5.4%)和1.3℃(4.2%)。空间分布总体上增温幅度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大,而降水相对于基准期变化的区域性差异较大。总体来说,21世纪温室气体浓度越高,增温增湿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RCP情景 气候变化预估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下载PDF
RCPs情景下珠江流域气候变化预估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红龙 王炳坤 +1 位作者 杜尧东 李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3-510,共8页
针对珠江流域,分析了在全球气候模式(BCC_CSM1.1)驱动下,区域气候模式RegCM4进行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模拟中,珠江流域在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RegCM4对珠江流域气候特征具有很强的模... 针对珠江流域,分析了在全球气候模式(BCC_CSM1.1)驱动下,区域气候模式RegCM4进行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模拟中,珠江流域在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RegCM4对珠江流域气候特征具有很强的模拟能力。未来RCPS情景下珠江流域气温将持续增大。与参照时段(1980—1999年)相比,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年平均温度在2020s分别增加0.7℃和0.8℃,2050s分别增加1.0℃和1.6℃,2080s分别增加1.6℃和2.9℃。而未来年降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情景、不同地区预估的降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RCP4.5情景下,流域降水2020s将减少4.3%,2050s和2080s将分别增加0.7%和0.1%;RCP8.5情景下,未来不同时段流域降水均呈减少趋势,2020s、2050s和2080s分别减少1.7%、2.9%和0.2%,表明降水预估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降水在东南沿海增加、西北部减少,变化率为±8%。此外,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珠江流域的日平均温度统计特征发生改变,揭示未来高温事件可能增加,同时,大雨级别以上的降水发生频率增加,可能导致洪涝事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 珠江流域 RegCM4
下载PDF
RCPs气候情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扩展的预测与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姜群鸥 邓祥征 +2 位作者 柯新利 赵春红 张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27-3636,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内部变化错综复杂.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为例,研究了在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下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并设计了规划情景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内部变化错综复杂.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为例,研究了在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下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并设计了规划情景和RCPs气候情景,运用决策树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这几种情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的动态变化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非农业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增长对城市化过程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交通干线在整个城市化进程中始终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高程较高和坡度较大的区域制约了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哪种情景,城市用地扩张的态势不变,但扩张速度到一定时间节点将会减缓,不同情景下减缓的时间点不同;规划情景、MESSAGE模式和AIM模式下的城市用地发展速度依次增加,但MESSAGE气候模式下的城镇发展较符合当前的城镇发展态势;城市用地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佛山、珠海、深圳、湛江和潮汕等城市化相对较高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扩展 rcps气候情景 珠江三角洲地区
原文传递
RCP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育期内高温事件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冯灵芝 熊伟 +2 位作者 居辉 曹阳 杨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基于1981-2009年历史气象数据和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输出的未来2021-2050年RCP气候情景数据,采用日最高温度大于35℃的高温日数(HSD)、高温最长持续日数(MCD)和高温有效积温(HDD),分析过去和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育期高温事件频... 基于1981-2009年历史气象数据和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输出的未来2021-2050年RCP气候情景数据,采用日最高温度大于35℃的高温日数(HSD)、高温最长持续日数(MCD)和高温有效积温(HDD),分析过去和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育期高温事件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0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各高温指标均一致显著增加,Tmax(平均日最高气温)、HSD、MCD、HDD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1℃·10a-1,3.9d·10a-1,0.6d·10a-1和8.2℃·d·10a-1,空间上表现为由北向南递增。除MCD外,Tmax、HSD和HDD均在2001-2002年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021-2050年两种RCP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水稻生育期间日最高气温持续升高,高温日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高温强度增强。RCP2.6情景下,水稻生育期内Tmax、HSD、MCD、HDD较基准时段(1981-2009年)分别增加1.5℃、11.3d、5.6d和45.3℃·d,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1.7℃、15.4d、6.2d和61.1℃·d,且各高温事件在高值区的概率进一步加大。各指标的空间变化特征具有差异性,Tmax、HSD和MCD的增加幅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湖南西部和江苏北部等基准期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增幅更大,而HDD的增幅以中部地区较大。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中北部是未来高温事件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均大幅增加的地区,防灾减灾工作严峻,需采取调整水稻播期,更替耐高温品种等措施减轻高温对水稻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CP情景 高温有效积温 高温日数 高温最长持续日数
下载PDF
未来RCPs情景下珠江流域降水特征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杜尧东 杨红龙 刘蔚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502,共8页
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模式RegCM4,模拟分析了RCP8.5和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珠江流域降水基本特征、强度分布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可刻画出珠江流域极端降水的特征。RCP4.5... 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模式RegCM4,模拟分析了RCP8.5和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珠江流域降水基本特征、强度分布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可刻画出珠江流域极端降水的特征。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降水变化特征一致,未来不同时段(2020s、2050s和2080s)珠江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减少,春季和冬季减少,夏季和秋季增加,而且年平均和四季的降水频率均减少,强度增加(春季除外)。降水基本特征的变化导致降水强度分布改变,春季除外,不同时段的年和四季的降水极值(降水90th和95th分位值)的年平均值均增加,增幅最大为秋季,表明未来时段极端降水强度增加。未来不同时段珠江流域的年最大日降水量的5年重现期值在柳江流域、红水河、桂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增加,增幅30%-45%。RCP8.5排放情景下,未来2080s时段珠三角地区的年最大日降水量5年重现期值相当于现在时段8-10年的重现值,50年值相当于现在时段100年的重现期值,表明未来这些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候变化 rcps排放情景 珠江流域 区域模式 RegCM4
下载PDF
贵州省未来气候变化(2018—2050年)预估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娇艳 李扬 +2 位作者 吴战平 陈贞宏 杨益 《气象科技》 2018年第6期1165-1171,共7页
针对贵州省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四个特征量,从空间分布上的定性比较,从年际、年代际的时间演变比较以及从泰勒图的定量比较来看,RegCM4模式的模拟效果优于CMIP5模式,因此本研究在RCP4.5排放情景下利... 针对贵州省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四个特征量,从空间分布上的定性比较,从年际、年代际的时间演变比较以及从泰勒图的定量比较来看,RegCM4模式的模拟效果优于CMIP5模式,因此本研究在RCP4.5排放情景下利用RegCM4模式数据预估未来2018—2050年贵州省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结果表明:21世纪Ⅰ阶段(2018—2028年)相对于基准期年平均降水在全省大部地区均是偏少的,偏少幅度在8.5%以内,其中贵州省北部地区偏少幅度最大;21世纪Ⅱ阶段(2029—2039年)相对于基准期贵州省中西部降水偏少东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上在7%以内;21世纪Ⅲ阶段(2040—2050年)相对于基准期贵州省南部和东部降水偏少西北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上在7.5%以内。贵州省21世纪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相对于基准期均是偏暖的,偏暖幅度在0.6~1.3℃之间,越到后期,偏暖幅度越大,且空间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图 RCP情景 CMIP5 RegCM4
下载PDF
RCPs情景下长白山区气候变化预估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秀晶 刘玉英 +1 位作者 杜尧东 韦小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4期65-73,共9页
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模拟分析了RCP 4.5和RCP 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长白山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eg CM4模式对长白山区气候特征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未来RCPs情景下长白山区气温... 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模拟分析了RCP 4.5和RCP 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长白山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eg CM4模式对长白山区气候特征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未来RCPs情景下长白山区气温明显升高。与参照时段(1986—2005年)相比,RCP 4.5和RCP 8.5情景下长白山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1世纪20年代分别增加了0.7℃和1.0℃,21世纪50年代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1.6℃和2.2℃,21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1.9℃和3.8℃。RCP 4.5和RCP 8.5情景下,未来长白山区降水均呈略增多的趋势,21世纪20年代降水分别增加了6.5%和2.8%,21世纪50年代降水分别增加了6.6%和7.9%,21世纪80年代降水分别增加了11.0%和6.7%。此外,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长白山区日平均气温的统计特征发生改变,偏度系数的负值减小,峰度系数的负值增加,说明未来高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中雨以上级别降水的发生频率增加,说明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预估 区域气候模式 rcps排放情景 长白山区 RegCM4
下载PDF
未来RCPs情景下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佩 刘可群 +3 位作者 刘凯文 秦鹏程 赵小芳 杨青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205-213,共9页
基于典型浓度路径下(稳定路径RCP4.5和高端路径RCP8.5)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输出的未来2021—2080年气候变化预估结果,采用双线性内插、方差订正等方法进行订正及检验,研究RCPs情景下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风险变化。结果表... 基于典型浓度路径下(稳定路径RCP4.5和高端路径RCP8.5)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输出的未来2021—2080年气候变化预估结果,采用双线性内插、方差订正等方法进行订正及检验,研究RCPs情景下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风险变化。结果表明,RCPs情景数据经过方差订正,可降低模拟数据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更加真实反映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未来RCPs情景下,2051—2080年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强度、频率及风险较基准时段变幅大于2021—2050年,尤以RCP8.5情景显著。高温热害风险增幅最大的为鄂东南大部和鄂西南低山带,该地区高温热害增幅较大,且主要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其次为江汉平原和鄂东北,其高温热害主要以轻度为主;鄂西北局部高温热害风险有减缓的趋势,部分地区高温热害频率、强度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高温热害 风险评估 rcps情景
下载PDF
基于地理学综合视角的胡焕庸线IPCC复合情景(SSPs-RCPs)模拟和预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海斌 刘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38-2855,共18页
胡焕庸线(简称胡线)是重要的人口分界线,更是一条展现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视角下的国情分界线。通过构建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人口潜力模型,结合四组气候系统模式驱动下的作物模型和水文模型,模拟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和代表性浓度路径... 胡焕庸线(简称胡线)是重要的人口分界线,更是一条展现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视角下的国情分界线。通过构建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人口潜力模型,结合四组气候系统模式驱动下的作物模型和水文模型,模拟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和代表性浓度路径(RCPs)复合情景下中国未来近期(2030年)和中期(2050年)人口时空变化趋势。发现:①SSPs情景下中国未来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比重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在考虑SSPs-RCPs的复合情景下,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比重的差距比仅考虑SSPs情景时要有所缩小。前者的原因是胡线东侧地区城市规模和等级远高于胡线西侧地区,在中国人口城市化大背景下,胡线东侧人口占比相对提升。而后者原因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胡焕庸线西侧地区的水热条件变化较之东侧有利,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人口的环境承载力。②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重的影响要远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③从胡焕庸的北、中、南三段区域来探讨胡焕庸线突破的可能性,胡线中段区域由于黄河等河流流经区域有较好的水资源条件,有利于推进该区域的城镇化建设,成为人口向胡焕庸线以西迁移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人口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SSPs-rcps复合情景 人地耦合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Assessment of climate damage in China based on integrated assessment framework
13
作者 Jie LIU Xiang-Zhen SHI +5 位作者 Li YANG Chang-Yi LIU Jin-Cheng WANG Rui-Min ZHU Xue-Li SHI Qiu-Feng LIU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Developing a localized and consistent model framework for climate loss and damage assessment is crucial for the policy-making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This study introduces a comprehensive,multidisc... Developing a localized and consistent model framework for climate loss and damage assessment is crucial for the policy-making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This study introduces a comprehensive,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IAM)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climate damage in China,utilizing BCC-SESM climate model and FUND sectoral climate damage model under the SSP2-RCPs scenario.Employing a bottom-up approach,the research estimates climate damage across eight major sectors,recalibrates sectoral climate damage functions and parameters for China,and elucidates distinctions among direct climate loss,market climate loss,and aggregate climate loss.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total climate damage function for China follows a quadratic pattern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rise.By 2050,the estimated climate damage is projected to be 5.4%,5.7%,and 8.2%of GDP under RCP2.6,RCP4.5,and RCP8.5,respectively.Additionally,both direct and market climate losses are projected to remain below 2%of GDP by 2050,while the aggregate climate loss could reach as high as 8.2%,which is predominantly attributed to non-market sectors.From a sectoral perspective,under the RCP8.5 scenario,human health damage constitutes the largest share(61.9%)of the total climate loss by 2050,followed by sea-level rise damage(18.6%).This study sheds lights on the adaptation policy that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non-market sectors,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human health and sea-level r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loss and damag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IAM) FUND model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scenario BCC-SE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