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尼兴、拉莫和意大利通奏低音传统(下)——八度法则中的调性与和弦概念
1
作者 艾力(译) +1 位作者 陈琛琛(译) 王阿西(译)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6,168,共16页
文章探索了意大利通奏低音传统,特别是帕蒂门托(partimento)教学传统中所呈现的对调性及尤其是对和弦概念的理解。长期以来,由于新拉莫主义和声学(neo-Ramellian Harmonielehre)的统治地位,这个传统被彻底地忽视了。通过对比拉莫的“基... 文章探索了意大利通奏低音传统,特别是帕蒂门托(partimento)教学传统中所呈现的对调性及尤其是对和弦概念的理解。长期以来,由于新拉莫主义和声学(neo-Ramellian Harmonielehre)的统治地位,这个传统被彻底地忽视了。通过对比拉莫的“基础低音”(basse fondamentale)与海尼兴(Heinichen)对调性的多变的理解,可以看到其间的区别。海尼兴在18世纪初,尝试将意大利音乐理论全面地概念化。就像拉莫一样,他也开发了一套包罗万象的阐释性和声模型,其中包含了条理清晰的和声功能概念与和弦形态学。然而,海尼兴和拉莫的“系统”建立在完全相反的构想之上。虽然海尼兴的音乐理论也包含了很多思辨性的方面,但它仍然直接来源于音乐实践,并始终拒绝拉莫的理论中最有特色的“系统性精神”(esprit du système,译注:指一种规律性、不变性的具有科学精神的系统)。拉莫在早期启蒙运动的现代化、科学性精神的指导之下,尝试从少数几项基础原则中推导出他的理论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海尼兴深入研究了在八度法则(the Rule of the Octave)中定型的和弦音响(Klang)进行与传统对位教学的旧遗产之间的诸多紧张和矛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 海尼兴 八度法则 帕蒂门托 音乐理论历史
下载PDF
海尼兴、拉莫和意大利通奏低音传统(上)--八度法则中的调性与和弦概念
2
作者 艾力 +1 位作者 陈琛琛 王阿西(译)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41,165,共20页
文章探索了意大利通奏低音传统,特别是帕蒂门托(partimento)教学传统中所呈现的对调性及尤其是对和弦概念的理解。长期以来,由于新拉莫主义和声学(neo-Ramellian Harmonielehre)的统治地位,这个传统被彻底地忽视了。通过对比拉莫的“基... 文章探索了意大利通奏低音传统,特别是帕蒂门托(partimento)教学传统中所呈现的对调性及尤其是对和弦概念的理解。长期以来,由于新拉莫主义和声学(neo-Ramellian Harmonielehre)的统治地位,这个传统被彻底地忽视了。通过对比拉莫的“基础低音”(basse fondamentale)与海尼兴(Heinichen)对调性的多变的理解,可以看到其间的区别。海尼兴在18世纪初,尝试将意大利音乐理论全面地概念化。就像拉莫一样,他也开发了一套包罗万象的阐释性和声模型,其中包含了条理清晰的和声功能概念与和弦形态学。然而,海尼兴和拉莫的“系统”建立在完全相反的构想之上。虽然海尼兴的音乐理论也包含了很多思辨性的方面,但它仍然直接来源于音乐实践,并始终拒绝拉莫的理论中最有特色的“系统性精神”(espritdu système,译注:指一种规律性、不变性的具有科学精神的系统)。拉莫在早期启蒙运动的现代化、科学性精神的指导之下,尝试从少数几项基础原则中推导出他的理论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海尼兴深入研究了在八度法则(the Rule of the Octave)中定型的和弦音响(Klang)进行与传统对位教学的旧遗产之间的诸多紧张和矛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 海尼兴 八度法则 帕蒂门托 音乐理论历史
下载PDF
西文主题标引语言对比分析——以LCSH、RAMEAU和SWD为例
3
作者 蔡丹 李菡 杨恩毅 《晋图学刊》 2014年第2期17-22,共6页
主题标引语言及相关规则是做好主题标引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以三种西文主题标引语言——英语LCSH、法语RAMEAU和德语SWD为例,介绍了其产生背景及应用现状,对比了其构建及应用原则的异同。
关键词 主题标引
下载PDF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与辩证法
4
作者 桂起权 周昭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4,共4页
首先用微观分析眼光对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这一哲理小说中包含着辩证哲理的典型妙语与段落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又用宏观分析眼光,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拉摩的侄儿》一书所作的评论进行辩证的再分析。全文以矛盾辩证法为元语... 首先用微观分析眼光对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这一哲理小说中包含着辩证哲理的典型妙语与段落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又用宏观分析眼光,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拉摩的侄儿》一书所作的评论进行辩证的再分析。全文以矛盾辩证法为元语言展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摩的侄儿》 《精神现象学》 矛盾辩证法
下载PDF
《拉摩的侄儿》中两种伦理观的对立
5
作者 殷明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17,32,共4页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拉摩的侄儿"所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伦理观。对此,他虽焦虑却又无力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摩的侄儿》 伦理 理性 信仰
下载PDF
美德与罪恶的挑战——狄德罗“拉摩的侄儿”浅析
6
作者 殷明明 张晓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43-44,共2页
在18世纪,资产阶级个体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拉摩的侄儿”就是其中之一。他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深知社会的罪恶却又主动投入其中,带着鲜明的价值相对主义和犬儒主义,是一个自觉的资产阶级个体。
关键词 拉摩的侄儿 资产阶级个体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