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东灵山区两种生境条件下辽东栎幼苗补充与建立的比较 被引量:51
1
作者 高贤明 杜晓军 王中磊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411,共8页
北京东灵山区的人工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林中常常混生有萌生的辽东栎 (Quercuswutaishanica)种群。局部地带辽东栎与油松形成混交林 ,在山脊及山坡上部一些特殊生境辽东栎甚至取代油松林成为优势种。为了探讨北京东灵山区辽东栎... 北京东灵山区的人工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林中常常混生有萌生的辽东栎 (Quercuswutaishanica)种群。局部地带辽东栎与油松形成混交林 ,在山脊及山坡上部一些特殊生境辽东栎甚至取代油松林成为优势种。为了探讨北京东灵山区辽东栎林的天然更新机制及辽东栎幼苗在人工油松林中的天然更新 ,在油松人工林的林下和林缘两种生境条件下将辽东栎种子播种于 2cm深的土中 ,对辽东栎幼苗的补充和建立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显示 ,在辽东栎结实丰年 ,两种生境条件下播种后辽东栎种子丢失差异并不显著 ,而辽东栎幼苗补充和建立方面的差异极显著。由于森林动物特别是啮齿类动物的活动对辽东栎幼苗建立的影响具有二重性 :消耗种子与促进萌发 ,本试验特别关注辽东栎幼苗子叶丢失现象及其丢失后果。由于辽东栎种子萌根较早 ,在幼苗出土前其粗大的主根长达1 0~ 2 0cm ,并已初步形成根系 ,表明已有相当比例的营养物质从子叶转移到根部。因此当幼苗出土后如果仅仅只是子叶的丢失对辽东栎幼苗的成活和生长均无明显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辽东栎幼苗期子叶丢失有 3种形式 :1 )仅丢失子叶 ,幼苗其它部位未受伤害 ,多发生在林缘生境中 ,占发芽坚果的 2 9.69% ;2 )整个幼苗连根被拖出地面 ,多发生在林下生境 ,占 62 .43 %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东灵山区 生境 辽东栎 幼苗 子叶丢失 坚果
下载PDF
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50
2
作者 周建云 李荣 +1 位作者 张文辉 何景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5,共7页
种群结构是植物种群的重要属性,反映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组配方式和发展趋势;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态,反映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蒋雪琴等,2009)。
关键词 辽东栎 近自然经营 龄级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空间布格局 间伐强度
下载PDF
坡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冯云 马克明 +1 位作者 张育新 郭起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37-2144,共8页
海拔与坡位是气象因子和立地因子的综合表现。坡位影响环境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与海拔共同营造物种生存的小生境,形成群落多度格局。本文选用5个描述种-多度关系的生态位模型(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生态位重叠模型ON... 海拔与坡位是气象因子和立地因子的综合表现。坡位影响环境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与海拔共同营造物种生存的小生境,形成群落多度格局。本文选用5个描述种-多度关系的生态位模型(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随机分配模型RAM、优势优先模型DPM),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的乔、灌、草3个层沿海拔梯度分别在上、中、下坡位进行群落多度格局调查。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下坡位到上坡位,能很好地反应群落多度格局变异的模型有由RAM、NPM向DPM过渡的趋势;能很好地拟合灌木层群落多度格局的生态位模型依次是NPM、BSM、RAM,DPM在高海拔地段拟合的效果也很好;BSM在草本层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NPM和ONM。协方差分析表明,海拔和坡位都没有对辽东栎林的群落多度格局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度格局 海拔 坡位 生态位模型 辽东栎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更新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田丽 王孝安 +1 位作者 郭华 朱志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中的辽东栎幼苗的数量特征,更新层幼苗、幼树的实生和萌生特性及其辽东栎在垂直结构上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1)辽东栎幼苗在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分布广泛且数量充足。不同的植被类型中辽东栎种群表现... 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中的辽东栎幼苗的数量特征,更新层幼苗、幼树的实生和萌生特性及其辽东栎在垂直结构上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1)辽东栎幼苗在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分布广泛且数量充足。不同的植被类型中辽东栎种群表现出不同的大小级结构,在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中辽东栎种群的幼苗、幼树和成树均占一定的比例,而在油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山杨林和山杨—白桦混交林中辽东栎种群则以幼苗和幼树为主。表明辽东栎种群在该地区植被的发展过程中将产生重要的作用。(2)辽东栎在这一地区是由实生和萌生的个体混合组成的。在各种植被类型中实生植株的密度都高于萌生植株,辽东栎种群的更新在该地区可能主要是通过实生植株来完成的,即辽东栎实生植株在更新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但萌生植株作为辽东栎顺利通过瓶颈的一种手段,作为辽东栎种群繁衍和稳定的一种途径,在辽东栎种群的更新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栏林区 辽东栎 更新 实生植株 萌生植株
下载PDF
近自然经营间伐对辽东栎林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荣 何景峰 +1 位作者 张文辉 周建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3-91,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林的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状况,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经营间伐,采用间伐材积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和间伐...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林的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状况,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经营间伐,采用间伐材积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2种经营措施,以未间伐为对照,研究伐后第1年(2005年)和第6年(2010年)林地乔灌草植物组成、单一物种盖度和林木更新状况。【结果】①间伐后第6年,除乔木层盖度外,弱度与强度间伐样地乔灌草层的物种数、高度和盖度均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乔灌草的物种数及乔木层和草本层高度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灌木层高度及乔灌草层盖度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②与伐后第1年相比,伐后第6年的林地单一物种盖度发生了改变。③间伐措施使林下乔木幼苗幼树密度增加,尤其是辽东栎、油松、茶条槭和山杨,其幼苗幼树密度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④调查期间,辽东栎更新没有困难,但近自然间伐后,显著提高了其幼苗幼树密度。⑤间伐后第6年,油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匮乏,且间伐措施不能显著提高其幼苗幼树密度,而人工补植油松是促进幼苗幼树更新的有效手段。【结论】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的植物合理组成以及林木更新,是一种有效的森林经营方式。积极的经营策略,如间伐、人工种植幼苗等,能增加目的树种的数量,促进森林朝着健康的演替方向发展。近自然经营进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经营 间伐 辽东栎 油松
下载PDF
种皮和播种深度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闫兴富 仇智虎 +2 位作者 张嫱 张靠稳 周云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0,共8页
在玻璃温室内遮荫条件下,研究种皮和播种深度(0、2、5、10和15 cm)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后,种子萌发率显著升高,不同播种深度处理种子萌发率平均升高19.4%,... 在玻璃温室内遮荫条件下,研究种皮和播种深度(0、2、5、10和15 cm)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后,种子萌发率显著升高,不同播种深度处理种子萌发率平均升高19.4%,且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增大,萌发进程加快.去皮种子和非去皮种子的萌发率均在2 cm播种深度下最大,分别为78.9%和62.2%;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2 cm播种深度下最大,而萌发速率系数在5 cm播种深度下最大.去皮处理幼苗的单株叶面积和干质量与非去皮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大,但比根长显著减小.去皮和非去皮处理幼苗株高均在5 cm播种深度下最大,分别为13.8和14.2 cm;基径随播种深度增加逐渐增大,而主根长、侧根数和最大侧根长均减小;幼苗干质量受播种深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种皮 播种深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原文传递
不同间伐措施对辽东栎幼苗自然更新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荣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周建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0,68,共10页
【目的】研究间伐强度对辽东栎幼苗自然更新及生长的影响,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4年的调查,以封育为对照,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 【目的】研究间伐强度对辽东栎幼苗自然更新及生长的影响,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4年的调查,以封育为对照,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近自然经营林地中,辽东栎不同起源幼苗(实生苗、茎萌苗和根蘖苗)的自然更新与生长状况。【结果】不同起源辽东栎幼苗的年龄大致相同,随着年龄增加,幼苗数量逐渐下降;实生苗比萌生苗多,只有20%~45%的幼苗起源于根蘖苗或茎萌苗,伐后样地中的实生苗密度显著大于封育样地,而根蘖苗与茎萌苗密度在不同样地间无显著差异;调查期间,实生苗个体存活率最低,茎萌苗次之,根蘖苗最高;间伐林地内幼苗每年的高生长量大于封育林地;茎萌苗、根蘖苗的生长速度快于实生苗。【结论】在黄土高原地区,无论在间伐林地还是在封育林地,辽东栎种群均能够自然更新,但在不同经营措施中,辽东栎存在实生苗与萌生苗2种繁殖策略的权衡;近自然经营条件下,13.4%的间伐强度更有利于辽东栎群落实生苗的生长与更新;辽东栎的伐前更新是很重要的更新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间伐 实生苗 茎萌苗 根蘖苗 封育 近自然经营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于世川 张文辉 +5 位作者 尤健健 邓磊 黄财智 邢忠利 樊蓉蓉 何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113,共10页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为林木形质评价体系、黄土高原辽东栎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设置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重度(保留郁闭度0.6)、中度(保留郁闭度0.7)和轻度(保...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为林木形质评价体系、黄土高原辽东栎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设置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重度(保留郁闭度0.6)、中度(保留郁闭度0.7)和轻度(保留郁闭度0.8)间伐,同时设置对照样地(郁闭度0.9)。为了保持郁闭度不变,每隔3年进行1次抚育间伐。以生长情况(树高平均生长量、胸径年均生长量、冠径比、健康状况)、干形情况(高径比、尖削度、通直度、分杈情况)和侧枝情况(自然整枝能力、侧枝数、枝粗指数、侧枝平均基径)作为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体系,对3种抚育间伐强度(重度、中度、轻度间伐)与对照下辽东栎林木形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形情况对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最大,贡献率占0.653;生长情况对其影响次之,贡献率占0.285;侧枝情况对其影响较小,贡献率仅占0.062;12个评价指标在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中的权重大小依次为:通直度(0.344 6)>分杈情况(0.227 1)>健康状况(0.190 7)>胸径年均生长量(0.051 3)>高径比(0.046 3)>自然整枝能力(0.037 7)>尖削度(0.035 2)>树高平均生长量(0.031 6)>侧枝平均基径(0.012 6)>冠径比(0.011 4)>枝粗指数(0.008 9)>侧枝数(0.003 0);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中度间伐(92.892)>轻度间伐(83.314)>重度间伐(79.644)>对照(74.376),林木形质得分随间伐强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中度间伐得分最高,林木形质最好。【结论】抚育间伐可改善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指标树高平均生长量、健康状况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高径比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相比,中度、重度间伐对冠径比、侧枝数、侧枝平均基径影响显著,间伐对通直度、分杈情况有显著影响;中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7)对改善辽东栎林木形质的作用最大,轻度间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形质评价 层次分析法 辽东栎
下载PDF
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发育规律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荣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周建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7,共6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6年的调查,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存活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第1年,辽东栎伐桩均有萌生枝发生,每桩萌生枝数量和萌生枝高度在不同... 通过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6年的调查,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存活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第1年,辽东栎伐桩均有萌生枝发生,每桩萌生枝数量和萌生枝高度在不同强度间无显著差异;2)萌生枝数量受伐桩高度和直径的影响,当伐桩高度较低时,萌生枝数量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20cm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线关系;伐桩萌生枝数量随着伐桩直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径30~50cm的伐桩萌生枝数量最多;3)伐桩萌生枝数量与最长萌生枝高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存在"萌生枝数量——高度权衡"现象;4)间伐第6年,伐桩的存活率为97.01%,强度间伐区萌生枝高度显著高于弱度间伐区;5)调查期间,辽东栎伐桩萌生枝数量逐年下降,伐桩产生的萌生枝数量越多,后期萌生枝死亡的数量也越多,表明伐桩能够自我稀疏,存在"萌代主"现象。在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伐桩萌芽潜力很大,应合理利用;间伐时伐桩高度应尽量低于20cm;伐桩直径在30~50cm更有利于其无性更新;间伐后伐桩应及时除蘖定株,促进萌生枝生长;间伐强度30.0%(强度间伐)更有利于辽东栎伐桩萌生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伐桩萌苗 萌芽力 间伐强度 高生长
下载PDF
种子大小和干旱胁迫对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闫兴富 邓晓娟 +3 位作者 王静 周立彪 张金峰 罗永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31-3339,共9页
在温室内遮阴条件下,设置80%、60%、40%和20%田间持水量(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4个处理,研究种子大小和干旱胁迫对盆栽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种子(3.05±0.38 g)幼苗的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和根冠比在... 在温室内遮阴条件下,设置80%、60%、40%和20%田间持水量(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4个处理,研究种子大小和干旱胁迫对盆栽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种子(3.05±0.38 g)幼苗的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和根冠比在所有处理均显著大于小种子(1.46±0.27 g)幼苗,前者的株高、基径、叶片数、比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生长参数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均不同程度大于后者。大种子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小种子幼苗,前者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在部分干旱处理显著大于后者。除根冠比外,其他生长参数均随干旱胁迫增强逐渐减小,重度干旱处理大、小种子幼苗总干质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9.4%和20.0%。POD、CAT和SOD活性均随干旱胁迫增强先升后降,在中度干旱处理,大、小种子幼苗POD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对照126.7%和142.1%,CAT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对照170.0%和151.9%。在重度干旱处理,大、小种子幼苗MDA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86.5%和68.9%。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随干旱胁迫增强先升后降,在中度干旱处理,大、小种子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320.7%和352.7%。辽东栎大种子幼苗可依赖其生长和生理方面的优势比小种子幼苗具有更强的干旱耐受性,在退化次生林人工辅助实生更新中应优先选用抗逆性更强的大种子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幼苗生长 种子大小 干旱胁迫
原文传递
模拟氮沉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树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邹安龙 李修平 +1 位作者 倪晓凤 吉成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3-792,共10页
传统的元素限制模型认为氮是温带森林生长的限制元素,不过该结论更多是从地上生物量以及群落水平进行阐述,忽视了不同物种以及不同径级树木对外源氮的响应差异。辽东栎(Quercuswutaishanica)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该研究以北京东... 传统的元素限制模型认为氮是温带森林生长的限制元素,不过该结论更多是从地上生物量以及群落水平进行阐述,忽视了不同物种以及不同径级树木对外源氮的响应差异。辽东栎(Quercuswutaishanica)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该研究以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的实验,即对照CK(0kg·hm^–2·a^–1),N50(50kg·hm^–2·a^–1)和N100(100 kg·hm^–2·a^–1),模拟氮沉降对群落和物种水平以及不同径级树木生长的影响。经过7年氮添加,实验结果显示:物种水平上,氮添加明显促进了优势树种辽东栎的生长;群落水平上,树木生长随氮浓度增加有不断上升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氮添加显著抑制了辽东栎以及群落内小径级(3–10 cm)树木生长,中(10–20 cm)、大径级(>20 cm)树木生长随氮沉降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表明氮是辽东栎以及温带森林树木生长的限制元素;不同径级的辽东栎和群落内其他植物对氮添加响应不一致,氮添加抑制了小径级树木生长,中、大径级树木生长对氮添加响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辽东栎 树木生长 温带森林
原文传递
黄龙山天然次生林辽东栎种群空间格局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道亮 李卫忠 +2 位作者 曹铸 王庆 王广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77-2685,共9页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研究种群特征、种间相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了解黄龙山天然次生林内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的种群特征,在该林区中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辽东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研究种群特征、种间相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了解黄龙山天然次生林内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的种群特征,在该林区中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辽东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混交林和辽东栎天然次生纯林内分别选取并设立1块1 hm2的样地。根据样地调查规范对两块样地中的乔木进行空间定位并进行每木调查。研究参照静态生命表,采用径阶替代年龄的方法,将辽东栎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分段问题转换为根据胸径(DBH)的大小划分生长阶段。研究中将辽东栎划分为4个不同生长阶段:幼龄阶段A,3 cm≤DBH<10 cm;中龄阶段B,10 cm≤DBH<20 cm;近熟龄阶段C,20 cm≤DBH<30 cm;成过熟龄阶段D,DBH≥30 cm。利用O-ring统计分析方法的手段,分析2块样地中辽东栎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本次研究分别采用单变量、双变量分析方法分析各生长阶段的空间格局、不同生长阶段间相互关联性。结果表明:(1)辽东栎种群在两块样地内的径级结构均符合倒"J"型,从径级分布角度说明两块样地的天然更新状况都良好;(2)辽东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尺度有密切关系,两块样地在大、中尺度水平上基本表现为随机分布,但是在较小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样地Ⅰ中0—6 m尺度上尤为突出;(3)同一样地内各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幼龄个体在小尺度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样地Ⅱ中0—11 m尺度上尤为突出;(4)样地中不同生长阶段间相互关联性也不尽相同,样地Ⅰ中各生长阶段间关联性均不明显;样地Ⅱ中,幼龄的个体与中龄的个体间在小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近熟个体和成、过熟个体在小尺度上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在2—5 m尺度上,中龄个体与成过熟个体也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辽东栎种群是黄龙山天然次生林重要的建群种之一,研究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O-ring统计分析 辽东栎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辽东栎幼苗子叶丢失及其对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闫兴富 周立彪 +1 位作者 张靠稳 周云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1-840,共10页
在宁夏六盘山区龙潭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不同样带,按6个密度梯度(3.24、2.56、1.96、1.44、1.00和0.64株·m–2)移栽萌发生根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幼苗,研究了啮齿动物对幼苗子叶取食的... 在宁夏六盘山区龙潭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不同样带,按6个密度梯度(3.24、2.56、1.96、1.44、1.00和0.64株·m–2)移栽萌发生根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幼苗,研究了啮齿动物对幼苗子叶取食的密度效应及其对幼苗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幼苗的子叶留存率随着幼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2个高密度处理(3.24和2.56株·m–2)的幼苗子叶留存率分别在移栽6周和5周后稳定在最低水平,分别为8.64%和7.81%;而2个较低密度处理(1.44和0.64株·m–2)的幼苗在最后一次观测时子叶留存率仍很高,分别为44.44%和31.25%,且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p<0.05)。受啮齿动物取食的影响,在从高到低的不同密度处理下,幼苗的主根留存率分别为64.16%、80.46%、87.23%、80.25%、69.84%和69.84%;在1.44株·m–2处理下,顶芽留存率最高(25.23%),显著大于3.24株·m–2处理(4.19%)(p<0.05),其他密度处理的顶芽留存率均不足20%。子叶被动物取食的幼苗和子叶完整幼苗的最终留存率基本一致,仅在个别密度处理的某一观测时期差异显著;顶芽被动物取食的幼苗留存率略低于顶芽完整幼苗的留存率,但个别密度处理完全相反;不同类型幼苗的留存率随时间推移而上下波动,可能与幼苗顶芽被动物取食后萌生形成新芽有关。幼苗的株高、基径、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均随密度的减小而略有增大,但除株高外,其他3个生长参数均在1.44株·m–2处理时最大,与子叶是否被动物取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高密度下更多的幼苗丢失了供应其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子叶,从而影响了幼苗的早期生长。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负密度效应"理论和种群更新的"增补限制"理论,也可为六盘山区退化辽东栎灌丛和辽东栎次生林的恢复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取食 密度效应 六盘山区 辽东栎 啮齿动物 幼苗存活与生长
原文传递
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兰 王静 +3 位作者 张金峰 邓晓娟 罗永红 闫兴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3-81,共9页
【目的】光照强度对森林树种的幼苗生长与存活及种群更新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光照强度对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可为退化次生林的人工辅助实生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盆栽辽东栎幼苗自5.3%自然全光照(NS)分别转移至16.0%NS、37... 【目的】光照强度对森林树种的幼苗生长与存活及种群更新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光照强度对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可为退化次生林的人工辅助实生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盆栽辽东栎幼苗自5.3%自然全光照(NS)分别转移至16.0%NS、37.2%NS和100%NS下,研究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及其形态学可塑性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幼苗株高、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主根长、总干质量和根冠比均随光照增强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37.2%NS处理(株高、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和根冠比)或16.0%NS处理(主根长)最大,其中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主根长在16.0%NS和37.2%NS处理均显著大于对照,总干质量在3个高光强下均显著大于对照。幼苗根冠比在37.2%NS处理显著大于100%NS处理22.0%,比叶面积随光照增强逐渐减小;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在37.2%NS和16.0%NS处理均约为对照的8倍以上。幼苗叶片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随光强提高逐渐降低,在100%NS下所有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总量随着光强提高呈降低趋势,在37.3%NS和100%NS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理能够对光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并表现出较大的形态和生理可塑性,营造适当大小的林窗改善林下光照条件状况可能有助于幼苗生长和次生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光照强度 幼苗生长 形态学可塑性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灵空山辽东栎-油松林更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董丽 郭东罡 +3 位作者 段毅豪 上官铁梁 张婕 王治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4-921,共8页
为了更深入了解植物群落优势种更新的特点,并为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在山西省灵空山4hm2的样地中采用连续样方法对辽东栎和油松更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和油松的径级结构相似,均... 为了更深入了解植物群落优势种更新的特点,并为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在山西省灵空山4hm2的样地中采用连续样方法对辽东栎和油松更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和油松的径级结构相似,均以小径级和中径级的林木个体居多,辽东栎在胸径为4 cm左右存在明显的瓶颈现象,而油松总体上呈增长状态.两个种群的幼苗数量均高于幼树.辽东栎和油松更新幼苗、幼树仅在0-5 m的小尺度上有聚集分布现象,其余更大尺度上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同时,辽东栎和油松更新幼苗、幼树之间无明显关联性.辽东栎更新幼苗、幼树以阴坡和半阴坡分布为主,油松更新幼苗、幼树则主要分布在半阳坡.在坡度20°-30°地段辽东栎和油松更新幼苗、幼树的密度最大.地势高度与辽东栎幼苗多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2,P<0.01),而与幼树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油松更新幼苗、幼树的多度与地势高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由上述结果可知,辽东栎、油松林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以随机分布为主,两个种群的更新在空间分布上对坡向的选择明显不同,而坡度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多度和密度,同时受种群对地形条件的偏好影响,辽东栎和油松更新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油松 更新 空间分布 地形因子
原文传递
子午岭辽东栎种子萌发影响因子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付菁 王辉 李永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林地环境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对子午岭建群种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辽东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差异显著,其中最适温度为25℃;昼夜温差对种子发芽影响显著,15℃/25...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林地环境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对子午岭建群种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辽东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差异显著,其中最适温度为25℃;昼夜温差对种子发芽影响显著,15℃/2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而15℃/30℃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说明温差过大不利于辽东栎种子萌发;在最适温度下,全光照时的发芽率达到97%,发芽势为80%,均高出其它光照处理;适宜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在15%~35%之间,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0%,此时发芽率为90%,发芽势为43.33%,发芽指数为3.0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辽东栎 萌发 温度 光照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黄龙山林区不同郁闭度对辽东栎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于世川 张文辉 +2 位作者 李罡 杨斌 余碧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37-1548,共12页
辽东栎是黄龙山林区主要的建群种,通过典型取样选择16块样地,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高度级结构、冠幅结构的绘制,研究其在不同郁闭度(0.6、0.7、0.8、0.9)不同坡向(阴坡、阳坡)生境中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东栎幼苗数量... 辽东栎是黄龙山林区主要的建群种,通过典型取样选择16块样地,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高度级结构、冠幅结构的绘制,研究其在不同郁闭度(0.6、0.7、0.8、0.9)不同坡向(阴坡、阳坡)生境中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东栎幼苗数量在郁闭度0.6、0.7、0.8、0.9样地中,分别占全部个体数量的57%、64%、36%、47%,从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均表明辽东栎幼苗在4个不同郁闭度中比例都是最大的,大树比例次之,幼树小树比例最少,幼树小树是辽东栎更新瓶颈阶段,辽东栎种群存活曲线均属于R.PearlⅢ型,在郁闭度0.7波动最小;从辽东栎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高度级结构、冠幅结构等指标综合表现中可以看出辽东栎种群在郁闭度0.7生境优于郁闭度0.6、0.8、0.9生境;辽东栎在阳坡的幼苗、幼树、小树、比例高于阴坡,而大树比例低于阴坡;除高度级a外,阳坡多集中在c、d、e高度级,阴坡高度级多集中在d、e、f;在阳坡冠幅级10以下均有分布,在阴坡冠幅多集中在冠幅级7以下;无论在阳坡还是阴坡,郁闭度0.7更适合辽东栎更新生长,可以作为西北地区抚育间伐的理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种群结构 郁闭度 阴阳坡
下载PDF
微生境对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维娜 王孝安 +3 位作者 郭华 王丹 刘鹏 刘史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9-1055,共7页
以早期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实生幼苗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关键微生境因子。采用典型样线调查法,对子午岭马栏林区1~3龄的辽东栎实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幼苗所处的微生境变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龄... 以早期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实生幼苗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关键微生境因子。采用典型样线调查法,对子午岭马栏林区1~3龄的辽东栎实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幼苗所处的微生境变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龄幼苗的株高、基径、芽数目与1、2龄幼苗有显著性差异,随着龄级的增长幼苗的生长率逐渐降低,影响幼苗生长的微生境变量呈增加趋势,对微生境做出响应的生长指标也呈增加趋势,暗示着微生境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枯落物是限制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乔木层的适度遮荫是1、2龄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环境,3龄幼苗生长的最佳环境则是林隙,可见辽东栎幼苗要成功定居必须等待林窗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幼苗 微生境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时滞效应 林隙 枯落物
原文传递
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中惠 郭建斌 +1 位作者 王彦辉 王晓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1099,共9页
【目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方法】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 【目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方法】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结果】(1)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2)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3)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4)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种群结构 生存分析 点格局分析 六盘山
下载PDF
啮齿动物捕食压力下生境类型和覆盖处理对辽东栎种子命运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闫兴富 周立彪 刘建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78-2787,共10页
在六盘山区的辽东栎灌丛和辽东栎次生林地(以下分别称"灌丛样地"和"次生林样地"),研究了群落生境和清除凋落物、凋落物覆盖及土壤覆盖等处理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搬运/贮藏辽东栎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凋落物和土壤... 在六盘山区的辽东栎灌丛和辽东栎次生林地(以下分别称"灌丛样地"和"次生林样地"),研究了群落生境和清除凋落物、凋落物覆盖及土壤覆盖等处理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搬运/贮藏辽东栎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处理在种子释放的前期阶段有利于种子留存,但释放40 d后,种子在释放点的最终留存率在灌丛样地显著高于次生林样地(Z=-2.333,P=0.020)。灌丛样地的自然状态的种子最终留存率显著高于凋落物覆盖处理(Z=-0.674,P=0.05),但其它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次生林样地的凋落物覆盖和清除凋落物处理种子的最终留存率为0%,自然状态和土壤覆盖处理均不足1%,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种子被啮齿动物的就地取食率在不同群落生境间差异显著(Z=-2.333,P=0.020);在灌丛样地,凋落物覆盖处理种子被啮齿动物就地取食率最高(45.56%),而次生林样地的土壤覆盖处理最高(64.81%),种子被啮齿动物就地取食率在灌丛样地和次生林样地均为清除凋落物处理最低(分别为23.70%和40.00%);生境类型和覆盖处理对种子搬运后的取食率均无显著影响。(3)次生林样地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后的埋藏率显著高于灌丛样地(Z=-2.88,P=0.004);在灌丛样地,土壤覆盖处理种子搬运后的埋藏率最高仅5.56%,而在次生林样地,清除凋落物处理最高达9.26%。(4)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后取食的平均距离在灌丛样地和次生林样地分别为3.01 m和2.13 m,差异显著(Z=-2.080,P=0.038),而种子搬运后埋藏的平均距离前者小于后者(分别为1.35 m和2.10 m),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种子取食和搬运 分散贮藏 扩散 六盘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